1、下列各项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①杨绛先生把读书看成拜师访友,这种没有任何功利的读书,优雅而闲适。②如果我们真的能够像杨绛先生那样去看待读书,把读书当做是去拜访高人名流,那读书就纯粹是一件风雅乐事了。③“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④颜真卿告诉我们,读书要趁早,读书不能等。⑤那么,我们读什么书呢?⑥要多读经典。⑦读经典,可以大大节省甄别时间,方便快捷地登堂入室,增加阅读效率和质量。
A.“拜师访友”是并列短语,“如果我们真的能够像杨绛那样去看待读书,把读书当做是去拜访高人名流,那读经典就纯粹是一件风雅乐事了”是条件复句。
B.第③句中的句号应该放在引号里面。
C.第⑦句中,“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用在此处很恰当。
D.第⑦句有语病,可以把“增加”改为“提高”。
2、下列语文知识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要只顾自己说笑逗别人开心,也要让其他人有机会说点什么。(此句是并列复句)
B.“团结”是中国人民夺取抗疫斗争重大胜利的精神密码。(这个句子没有语病)
C.《变色龙》是美国作家、戏剧家契诃夫的小说,他的短篇小说往往带有讽刺意味。
D.古时住宅旁边经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代村庄。(此句说法是错误的)
3、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望长城内外,唯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B.我一直盯着父亲,看他郑重其事的带着两个女儿和女婿向那个衣服褴褛的年老水手走去。
C.但它竞在一天早上,忽然一落千丈,跌落到了另一翻境地里。
D.“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缔固。
4、下列各项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故乡》《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的作者都是鲁迅,前者选自小说集《呐喊》,后者选自《且介亭杂文》。
B.桑梓,指家乡,在古代还可以用其他的词表示,如“日暮乡关何处是”的“乡关”,“何人不起故园情”的“故园”。
C.艾青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我爱这土地》是他的成名作,发表时第一次使用了 “艾青”这一笔名。
D.杨志是“智取生辰纲”中着墨最多的人物,在这个事件中展现了他谨慎精明,又急功近利、粗暴蛮横的性格特点。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曾国藩①家书
【甲】纪鸿②吾儿: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余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习气,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吾不敢也。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尔年尚幼,切不可贪受奢华,不可惯习懒惰。
【乙】温甫③六弟:尔三月之信,所定功课太多,多则必不能专,万万不可。尔既看《史记》,则断不可看他书。功课无一定呆法,但须专耳。余从前教诸弟,常限以功课,近觉限人以课程,往往强人以所难,苟其不愿,虽日日遵照限程,亦复无益。
【丙】诸位贤弟足下: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注释】①曾国藩: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②纪鸿:曾国藩次子,数学家。③温甫:曾国华,字温甫,曾国藩胞弟。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但:______________
(2)负薪牧豕,皆可读书。 负:______________
(3)则家塾不宜读书。 宜:______________
(4)苟不能发奋自立 苟:_________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B.常限以功课 先旁帝不以臣卑鄙
C.余不愿为大官 向为身死而不受
D.诸位贤弟足下 足下事皆成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苟其不愿,虽日日遵照限程,亦复无益。
(2)尔既看《史记》,则断不可看他书。
【4】请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停顿。(划两处)
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5】先文中曾国藩对子女和弟兄有哪些告诫?
6、诗词赏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酬”的意思是:______“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这句诗在写法上的突出特点是:___________
【2】请简要赏析这首诗的颈联。
7、请你参加以“传统文化漫校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材料一】
关于读书,鲁迅认为,要多读书,但不能读死书,否则真成了“自己脑里给作者跑马”,并且“踏得一塌糊涂”了。钱穆认为,读书要“活”,懂得一书中所蕴涵的一种活的精神;要读全书,不可割裂破碎、只注意某一方面。
【材料二】
读、重读、反复读,那些可以把自己钉牢的书,有助于理解事物,在大脑中形成自己意义的框架;有助于理解人类社会与历史,及其背后的细节、逻辑。至于哪些书能把自己“钉牢”,值得自己一读再读反复读,除了流传的经典之外,恐怕还需要自己在茫茫书海中摸爬滚打一番,细细体悟,才能找到真爱。
【材料三】
在“传统文化热”走向公众时,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传统的理解与尊重,避免庸俗化的,唯利是图的扭曲传统;需要坚持对传统的现代理解和当代转化。把传统文化中那些符合现代生活与现代价值的内容有机地融入生活。
(1)【写诗句】请在右图中找出一句体现勤奋读书的句子,并且正确、规范、工整地抄写在下面的田字格里。
漫 | 书 | 狂 | 勤 |
活 | 欲 | 山 | 有 |
径 | 来 | 卷 | 诗 |
喜 | 路 | 为 | 水 |
(2)【究观点】简要概括三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3)【受采访】请回答记者提问。(要求:语言简明,表达得体,不超过100字。)
记者:同学,你好!据说你们学校开展的“传统文化漫校园”实践活动,特别注重经典的诵读。你最喜欢哪本经典著作或哪首经典诗词?请说出理由。
8、默写
(1)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________________,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3)杜甫在《月夜忆舍弟》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4)宋代梅尧臣曾经对欧阳修说:最好的诗,应该“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欧阳修请他举例,他便举出贾岛“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和《商山早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说明。
(5)“松坡果乐此不疲,我也可高枕无忧,但恐__________________,只借此过渡,瞒人耳目呢。”(《民国通俗演义》)(横线上是一句成语,源自《醉翁亭记》,常用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6)《长沙过贾谊宅》奠定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不仅切合贾谊的一生,也暗喻了作者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的一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王国维《人间词话》形容读书三境界:第一是“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017年1月,习近平主席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并访问在瑞士的国际组织,习近平主席在演讲中引用中国古诗句“甘瓜抱苦蒂,________________”提出消解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让全球经济更好惠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
9、现代文阅读
规 矩
黄大刚
“到我这来干活,得听我的话,这是规矩。”老熊说这话硬邦邦的,小杜心里很不舒服,老熊只不过是几个装修工拼起来的头,那语气,老熊好像真的把自己当成了老总。
老熊有规定:“谁揽到活,从利润中扣出2%作为奖励。”
小杜很心动。收工后,小杜没事就到新建的楼房转转,看看能不能揽到活。还真让小杜给碰到着了,有一户,建筑面积120平米,房主跟小杜谈,要以2400块工钱包给小杜。小杜算了算,20块钱一平方,挺划算的,怕人家反悔,就拿了房主的定金。
小杜兴冲冲地告诉老熊,老熊越听脸越黑,还没等小杜说完,就骂开了:“猪都叫你老爹,你到底懂不懂,刮涂料算的是墙壁面积,天花板面积,什么建筑面积,被人卖了还傻呵呵地数钱。”
小杜慌急了起来:“要不,咱们不去做算了,反正房主又不认识我们。”
“定金都领了,还说这种不是人的话。”老熊声音大了起来。
尽管有了心理准备,可干活的师傅一见面积那么大,工钱却那么少,顿时软了手脚,边干活边埋怨小杜,手下的活粗糙了起来。老熊查看一遍,责令返工。涂乳胶漆时,打面漆一遍,小杜就不打了,悄悄把漆拎到卫生间,要倒掉,老熊看出异样,跟过去,喝问:“你这是干吗?”“这点工钱,干这些工已够了,这些漆就不用打了。”“多少钱是你当初跟人家谈的,人家又没逼你,既然答应了,就要干好,不然以后谁还叫你干活。”
在老熊监管下,房子的涂料刮得很精细,房主很满意,提出要加钱,老熊却不肯收,说当初谈好多少钱就多少钱。房主很感动,跟小区的业主赞扬老熊他们的工好,还带到房里参观。
正在挑选装修队的房主争先恐后找老熊干活,老熊忙不过来,他们就排队等待。
小杜干得欢实,不由得暗服老熊目光长远。
有一所学校多媒体教室装修,有个自称是校长的中年男子找到老熊,说装修不及时,将影响到开学孩子上课,学校清水衙门,实在拿不出那么多钱,请老熊干干好事,解燃眉之急。
小杜听了,心里很不痛快,接过话头:“我们又不是慈善机构,要有工钱才有饭吃呀,不但我们吃,还有一家老小,你这样的工钱,叫我们怎么做嘛。”
“明天开工,想干的就跟我走。”
第二天,老熊拎着工具出发,身后跟了小郑、小江等人,小杜原打算不去,见只剩下自己,犹豫了一下,也跟了去。
太阳火辣辣地烤着大地,知了不知疲倦地叫着,闷热的多媒体教室像一个蒸笼。老熊他们汗流浃背地忙活了一个礼拜,中年男子过来看了,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悄悄把老熊拉到一边:“按市场价开发票,我尽快把工钱给你们,你们辛苦了。”
“当初谈的不是这个价呀。”
“你说的没错,但,你懂的。”校长捅了一下老熊的腰。
“我不懂,你要开市场价的发票,就得按市场价给我们工钱。”
校长把脸一摆:“咱们可得丑话说在前,你不开发票,别怪我不给工钱。”
老熊没办法,人家攥着刀把,他拿着刀刃呢。
没多久,校长让人实名告了,没多久,被免职了。
校长知道是老熊告的状,就找老熊:“我和你无冤无仇,干吗告我?”
“你说得对,但我不容忍你害了这座学校,还有学校里的孩子。”
老熊在城里干得顺风顺水,他最大的梦想是成立一家装修公司,把业务做大,赚更多的钱。
可老熊宣布要回老家照顾老娘,老娘脑血栓,瘫在了床上。小杜他们出主意让他请人照顾,老熊摇头:“钱什么时候都挣不完,可老娘的日子却不多了,陪伴老娘的日子用钱也买不回来。”
老熊把装修队交给小杜,小杜却对队员说:“装修队的老大还是老熊,我只不过是代管,这是规矩,你们记住了没有?”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8年第4期,有删节)
【1】通读全文,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
老熊对初来的小杜强调规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熊把装修队交给小杜,自己回家照顾老娘。
【2】阅读下列句子,按括号内的要求回答问题。
(1)小杜原打算不去,见只剩下自己,犹豫了一下,也跟了去。(体会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2)太阳火辣辣地烤着大地,知了不知疲倦地叫着,闷热的多媒体教室像一个蒸笼。(请从表达方式角度赏析句子)
【3】小说主要通过语言描写表现老熊的性格特征。请任选两处,说说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征。
【4】小说结尾写小杜对队员强调了“规矩”,有何作用?
10、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那年花开
钱海燕
①夏季,是栀子花盛开的季节。那纯洁的花瓣,幻化成一张张灿烂的笑脸,那弥散在空气中的花香,凝聚成记忆中的欢声笑语。那些深藏在记忆深处的想念,便随着这清新的栀子花香弥漫开来。
②初三那年,我对写小说特别感兴趣,经常把自己写的小说拿给班里的好朋友看,他们都夸我写得好。我高兴极了,写得更起劲。有次上课的时候,一位同学偷偷看我写的小说,被老师抓个正着,于是我被请进了老师的办公室。
③“这么闲啊?”班主任徐老师拿着我写的小说,摇晃着举到我面前。
④“老师,我写小说没有占用课堂时间,都是在作业做完了以后再写的……”我吞吞吐吐地说。
⑤“作业做完了,再做其它的练习题巩固啊!要知道,你现在上初三,正是关键的时候,怎么还有空写这些东西!”徐老师显得非常失望。
⑥“老师,我保证以后再也不写了,您别生气。”我小心翼翼地说。
⑦A徐老师坐到椅子上,把小说从头看到尾,时而眉头舒展,时而嘴角含笑,一直没有再说话。墙上的钟“嘀嗒嘀嗒”地走着,仿佛在敲打着我的心,我紧张得快要窒息了。
⑧谁知他看完后,对我说道:“文笔很不错嘛!不过目前学业最重要,千万不能因为写小说而影响了学业。我倒是很愿意做你的第一个读者。”他顿了顿,接着说道:“我这里有杂志社的征文启事,你可以试着投稿。”我听了他的话,惊讶地抬起头看着他.看到他脸上微笑的表情,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⑨在老师的鼓励下,我参加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征文比赛。不过出师不利,什么名次都没有得到,我气得把稿纸全部撕掉,发誓再也不写小说了。徐老师得知后,又把我喊到了他的办公室。
⑩“喝杯茶吧。”徐老师温柔地拍拍我的肩膀,把一杯热气腾腾的茶递到我手上.“今天找你聊聊,给你讲个故事.”看着我沮丧的神情,徐老师微笑着说道。
⑪“在伊朗德黑兰的一座宫殿,人们会欣赏到世界上最美的建筑。宫殿的天花板和四周墙壁都闪闪发光,好似镶满璀璨的宝石。但如果你走近细看,就会发现那些所谓的宝石其实只是普通的玻璃碎片。”听到这儿,我疑惑地看着徐老师。
⑫“建筑师原本打算把当时十分珍贵的镜子嵌进墙面。镜子运到的时候,不小心被工人打碎了,工期又非常紧张,再运镜子已经来不及了,建筑师灵机一动,把那些碎裂的镜片敲得更小,镶嵌在天花板和墙壁上,从远处看,那些镜片就像是钻石一样熠熠生辉。”
⑬“这太神奇了!”我不由得惊叹道。
⑭“是的,”徐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在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的挫折,谁的梦没有被打碎过?挫折是把双刃剑,既会让你感受到失败的痛苦,又会让你快速成长。听说你把稿子撕成了碎片,希望你能把失败的碎片,变成成功的宝石。”
⑮听了徐老师的这番话,我重拾了信心,写作的热情一发不可收拾,有越来越多的文章刊登在报刊上。在那年中考中,我发挥出色,作文得了满分。徐老师知道后,竟然一反常态,在办公室里转起圈来……
⑯B在我的记忆里,那一年,校园里栀子树上的花笑了,笑得那样灿烂!
【1】根据文意,说说文题“那年花开”的含义。
【2】请从人物描写或修辞的角度,对下面的句子作简要赏析。
(1)A徐老师坐到椅子上,把小说从头看到尾,时而眉头舒展,时而嘴角含笑,一直没有再说话。
(2)B在我的记忆里,那一年,校园里栀子树上的花笑了,笑得那样灿烂!
【3】文中徐老师给“我”讲“建筑师的故事”有什么用意?说说你的理解。
【4】文中的徐老师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段内容作简要分析。
11、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榜一大哥”是我妈
①网络直播刚火起来的那阵儿,我也掺和了一把。
②我曾是个电视新闻工作者,故而,对“直播”这两个字,是饱含敬畏的,因为这活儿在我印象中是高级而昂贵的,往回倒20年,直播可是省一级电视台才能干的业务。
③“直播”这两个字对我的诱惑,显而易见。
④当我架好手机,向茫茫比特世界发出信号的时候,我的小小直播间开始有人名晃动,但很快,进来的人又勿匆走了,我的直播间人数从三位数降到两位数,直至落到个位数,最后直播成绩十分丢人。
⑤但这也激起了干了半辈子传媒行业的我的斗志。于是,我重整旗鼓,发挥特长,谈时事、讲作文,甚至介绍本地的民俗和美食,统统试过一遍,发现都不灵。
⑥就在我感到最失落的时候,有一个人,不仅不停给我点赞,点亮了“粉丝灯牌”,还发了5个价值1元的小红心。也是从那时开始,我的直播间里开天辟地般地有了“榜一大哥”。
⑦之后的几天,“榜一大哥”总是在开播几分钟内就会出现,每次都会点亮小星星,但我问话他从不搭话,我只能一个人在那里尬聊。聊了三天之后,我终于搞清楚,这位“榜一大哥”,我唯一的忠实粉丝,是我的妈妈。她学着上网,注册账号,看直播,找到我的直播间,一直潜伏着,关注着我。
⑧和许多宠溺自己孩子的妈妈一样,母亲对我直播的失败是不在意的。相反,听到儿子的声音,看到儿子的日常生活场景,于她而言,便是成功和胜利——她的老儿子在离她百里外的城市生活了三十几年,她对他的生活,只有散碎的远望和想象。而如今,在直播间里,我的一呼一吸、一举一动,都那么清晰,就像母子俩坐在一起,面对面地聊天。这在平时是不可多得的。
⑨我从家乡出来打工这些年,一直被生活催着匆匆奔忙,给父母的印象就是“忙得很”,所以,每一次母亲给我打电话,从语气中我都能听出她的歉意和惴惴不安,她总觉得她的每一次通话都是一次对我的打扰。她知道她这个儿子并不像每次见面时表现出的那样令她放心,省城在她心目中就是一条大河,身处其中,不努力扑腾就要沉下去。所以,她觉得儿子很累,不想让自己的思念成为孩子负重的一部分,但又想念,只能满怀歉意地拨个电话,支吾半天,问问省城的天气,我说冷,她就嘱托多穿衣;我说热,她就说注意防晒,几乎忘了她的儿子也到了知天命的年纪。她的儿子也知道,说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父母能听到孩子的声音。所以,我的直播至少让她知道她的儿子当下是什么状态,也可以让她详细而生动地了解儿子的日常生活。这在平时是不大容易办到的。
⑩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老妈成为我直播间里唯一的固定观众,每次直播,她都会第一时间上线并为我点赞。
⑪之后的日子里,我每晚8点开始,给妈妈直播。我通常是一边直播,一边散步,带着地去看平时她很少看到的成都夜景,每晚一个方向,往北猛追湾,往南太古里,往西文殊坊,往东香香巷,都是些“网红打卡地”。我和她一路聊着家长里短,给她讲哪些是我日常喝茶的地方,哪些是买菜的地方,哪些是我女儿小时候荡秋千的地方,哪里有家巷巷面馆,味道跟她做的一样。
⑫她就那样跟着我的镜头,一路乐呵呵地看着,听着,时不时插嘴问上一句。后来,她更加熟悉网络直播了,有时会反客为主,给我直播她的生活:要么是今天做了豆瓣或香肠,要么是今天在超市买到了优惠大米、酱油,要么是今天和舅舅、姨妈们去吃饭,再要么是老爸今天又做了什么令她生气的事……
⑬起初还有些妄念,以为直播能让更多认识或不认识的朋友看到我琐碎的生活,就像微信朋友圈那样。后来发现,直播间的朋友可没有微信朋友圈那么有耐心。聊来聊去,聊得最多的依然是我们母子。于是索性断了那份妄念,重归微信,每晚半小时到两小时不等,母亲做着家务或泡着脚,我画着画或健着身,互相陪着;她提醒我喝水,我提醒她吃药,相互端着常吃的小药片先干为敬;或突然想起久远的一些趣事,甚至童年听过的评书,讲得眉飞色舞,宛如回到白莲花般云朵下的谷堆边的那些往日岁月。
⑭我的直播间只有一个观众,我却乐此不疲,并发自内心地感到幸福!
(作者:曾颖。选自《读者·原创版》2022年第7期,有删改)
【1】本文围绕直播,写了“我”和妈妈之间的哪些事?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概括。
【2】本文第②段采用了哪种记叙顺序?试分析其作用。
【3】品读下面句子,并按照要求赏析其表达效果。
(1)省城在她心目中就是一条大河,身处其中,不努力扑腾就要沉下去。(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2)或突然想起久远的一些趣事,甚至童年听过的评书,讲得眉飞色舞,宛如回到白莲花般云朵下的谷堆边的那些往日岁月。(句中哪个词语用得最好?为什么?)
【4】读完这篇文章,你也许联想到这些短语:母子情深、情感交流、关注老年人……请任选其中一个短语,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阅读感悟。
12、快乐作文大本营。
“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是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的诗句。诗人告诉我们: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当越过坎坷,蓦然回首时,你往往会发现,那些过去了的都已成为人生宝贵的财富,成为你“亲切的怀恋”。
同学们,你也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和感受吧?请以“亲切的怀念”为题,写一篇文章与大家分享。
要求:(1)紧扣材料主题,内容具体充实:(2)有真情实感:(3)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