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出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
A.这座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位于太行山深处。这里环境优美,民风淳朴。我们到此,真有点置身于世外桃源的感觉。
B.这个小偷贼心不改,又别出心裁地想出一招。
C.近日,团中央、全国学联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光盘行动”,倡导节约、反对浪费。广大学生纷纷用实际行动响应号召,合理消费的做法蔚然成风。
D.一个物种在新的环境中,必然遵循物竞天择的法则。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工作不认真,马虎应付,那是对职业的亵渎。
B.富有创造力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C.作案者周密的谋划和熟练的手法相得益彰,使案情扑朔迷离,增大了侦破的难度。
D.不一会儿,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
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 )
A.《范进中举》节选自《儒林外史》,作者是吴敬梓。《儒林外史》是我国明代的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B.“四书”一般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风骚”是《诗经·国风》和《楚辞·离骚》的并称;“留取丹心照汗青”中的“汗青”本来指竹简,这里指史册。
C.古人的“名”是供自称或长辈称,“字”是供他人称,对平辈或尊辈称“字”表示尊敬。如诸葛亮,名亮,字孔明,在《三顾茅庐》中被尊称为孔明,自称为亮。
D.《我的叔叔于勒》,作者莫泊桑,法国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他与俄国的契诃夫和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4、现在我们常用“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分别指代高雅、通俗的文艺作品,请问这两个成语最初指的是( )
A.文章 B.画作 C.乐曲 D.舞蹈
5、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永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幕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巳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把下面文言文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2】《醉翁亭记》极力谊染“乐”字,多处提到“乐”。“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这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
6、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各题。
山行
(清)姚范
百道飞泉喷雨珠,春风窈窕绿蘼芜。
山田水满秧针出,一路斜阳听鹧鸪。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试赏析“春风窈窕绿蘼芜”一句中“绿”的表达效果?
【2】以上两首《山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
答: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姚诗:_________________ 杜诗:____________________
7、综合运用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湖南师大附中博才实验中学八年级开展了以“漫步古诗苑”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古诗按照体裁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近体诗主要是指初唐后形成的诗歌体载,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古体诗与之相比形式会更自由。以下不属于古体诗的一项是( )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曹操《观沧海》)
B.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为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你的班级准备出一期以“诗海泛舟”为主题的黑板报,请你参考示例,为黑板报设计一个栏目,并说明设计意图。
栏目一:走近诗人
设计意图:让同学们了解古代诗词名家。
栏目二: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________________
(3)中国古代诗歌阆苑群芳竞秀,优秀的诗人层出不穷,才情飞扬的诗作令人激赏。请你向大家推荐一首“诗王”白居易或“诗佛”王维的诗歌,并具体说明推荐理由。
8、按要求默写
(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2)嗟夫!________________,或异二者之为,何哉?(范仲淹《岳阳楼记》)
(3) ________________,四时俱备。(《与谢中书书》)
(4)蒹葭采采,白露未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蒹葭》)
(5)古今中外,凡成就一番事业的人,他们在成功与挫折面前始终保持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态。(《岳阳楼记》)
(6)古代送别诗中,有很多情景交融的佳句,虽只字未提送别,笔端却饱含悠悠不尽之情思,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请写出两句这样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留住乡愁(节选)
陆邵明
①“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荡然无存。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②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留住它们,才能留住乡愁。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③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亡,而应对这些承载着人的情感和记忆的场所定期维修。既要让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更为方便,又要让游子在故乡找到依恋感与归属感。
④如果说留住和呵护乡村记忆是一种消极型的留住乡愁的话,那么,活化乡村记忆则是一种积极型的留住乡愁。活化乡村记忆,就是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深度挖掘乡村记忆与乡村传统产业,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将“文”“人”“居”与“产”融合在一起,让原来的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充满生机活力。这需要相应的公共设施与之配套,需要发展教育、医疗、商业、娱乐休闲产业等,使乡村记忆在新的时空条件下产生新的凝聚力。
【1】填写下面的思维导图,理清文章脉络。
【2】文中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请分析其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能留住乡愁,就有可能避免城乡变迁中物质空间变化与人的情感发生冲突。
B.如果游子在城镇化的故乡找到依恋感和归属感,就说明故乡已活化了乡村记忆。
C.为了保护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还应该考虑到当地居民的文化需求。
D.能对乡村记忆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说明乡村记忆的内涵并非一成不变的。
【4】有人说:“留住乡愁,不能只靠情怀。”请结合文意阐明理由。
10、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又见鹭鸶
陈忠实
①那是春天的一个惯常的傍晚,我沿着水边的沙滩漫不经意地溜达。旱草和水草都已经蓬勃起来,河川里满眼都是盎然生机,野艾苦蒿薄荷和鱼腹草的气味混和着弥漫在空气里,风轻柔而又湿润。在桌椅间蜷窝了一天的四肢和绷紧的神经,渐渐舒展开来松弛开来。
②绕过一道河石垒堆的防洪坝,我突然瞅见了鹭鸶,两只!当下竟不敢再挪动一步,生怕冲撞了它惊飞了它,便蹑手蹑脚悄悄在沙地上坐下来,压抑着冲到唇边的惊叹。哦!鹭鸶又飞回来了!
③在顺流而下大约30米处,河水从那儿朝南拐了个大弯儿,弯儿拐得不急不直随心所欲,便拐出一大片生动的绿洲,靠近水流的沙滩上水草尤其茂密。两只雪白的鹭鸶就在那个弯头上踯躅,在那一片生机盎然的绿草中悠然漫步;曲线优美到无与伦比的脖颈迅捷地探入水中,倏忽又在草丛里扬起头来;两只峭拔的长腿淹没在水里,举足移步悠然雅然;一会儿此前彼后,此左彼右,一会儿又此后彼前此右彼左:断定是一对儿没有雄尊雌卑或阴盛阳衰的纯粹感情维系的平等夫妻……
④于是,小河的这一片便呈现出别开生面令人陶醉的风景。清澈透碧的河水哗哗吟唱着在河滩里蜿蜒,两个穿着艳丽的女子在对岸的水边倚石搓洗衣裳,三头紫红毛色的牛和一头乳毛嫩黄的牛犊在沙滩草地上吃草,三个放牛娃坐在草地上玩扑克,蓝天上只有一缕游丝似的白云凝而不动,落日正渲染出即将告别时的热烈和辉煌……这些时常见惯的景致,全都因为一对鹭鸶的出现而生动起来。
⑤不见鹭鸶,少说也有20多年了。小时候在河里耍水在河边割草,鹭鸶就在头前或身后的浅水里,有时竟在草笼旁边停立;上学和放学涉水过河时,鹭鸶在头顶翩翩飞翔,我曾经妄想把一只鸽哨儿戴到它的尾毛上;大了时在稻田里插秧或是给稻畦里放水,鹭鸶又在稻田圪梁上悠然踱步,丝毫也不戒备我手中的铁锨……难以泯灭的永远鲜活的鹭鸶的倩影,现在就从心里扑飞出来,化成活泼的生灵在眼前的河湾里。(A)
⑥至今我也搞不清鹭鸶突然离去突然绝迹的因由,许是水流逐年衰枯稻田消失绿地锐减,这鸟儿瞧不上越来越僵硬的小河川道了?许是乡民滥施化肥农药污染了流水也污浊了空气,鹭鸶感到窒息而逃逸了?许是沿河两岸频频敲打的庆贺“指示”发表的锣鼓和震天撼地的炮铳,使这喜欢悠闲的贵族阶级心惊肉跳恐惧不安,抑或是不屑于这一方地域上人类的愚蠢可笑拂尾而去?许是那些隐蔽在树后的猎手暗施的冷枪,击中了鹭鸶夫妻双方中的雌的或雄的,剩下的一个鳏夫或寡妇悲怆遁逃?
⑦又见鹭鸶!又见鹭鸶!
⑧我便天天傍晚到河湾里来,等待鹭鸶。连续五六天,不见踪影,我才发现没有鹭鸶的小河黯然失色。我明白自己实际是在重演那个可笑的“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然而还是忍不住要来。鹭鸶的倩影太富于诱惑了。那姿容端庄的是一种仙骨神韵,一种优雅一种大度一种自然;起飞时悠然翩然,落水时也悠然翩然,(B)看不出得意时的昂扬恣肆,也看不出失意下的气急败坏;即使在水里啄食小虫小虾青叶草芽儿,也不似鸡们鸭们雀们饿不及待的贪馋和贪婪相。二三十年不见鹭鸶,早已不存再见的企冀和奢望,一见便不能抑止和罢休。我随之改变守候而为寻找,隔天沿着河流朝下,隔天又溯流而上,竟是一周的寻寻觅觅而终不得见。
⑨我又决定改变寻找的时间,宁可舍弃了一个美好的出活儿的早晨,在晨曦中沿着河水朝上走。大约走出五华里路程,河川骤然开阔起来,河对岸有一大片齐肩高的芦苇,临着流水的芦苇幼林边,两只鹭鸶正在悠然漫步,刚出山顶的霞光把它们白色的羽毛染成霓虹。
⑩哦!鹭鸶还在这小河川道里。
⑾哦!鹭鸶对人类的信赖毕竟是可以重新建立的。
⑿我在一块河石上悄然坐下来,隔水眺望那一对圣物,心头便涌出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1】文章第①段景物描写的用意是什么?
【2】第⑦段“又见鹭鸶!又见鹭鸶!”在文中有何作用?试从手法、结构和内容上简要分析。
【3】文章第⑧段“我明白自己实际是在重演那个可笑的‘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这句话该
怎么理解?
【4】请从文中画线的A、B两句中任选一句,选择合适角度进行赏析,写出它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效果。
【5】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结合《又见鹭鸶》,回答问题。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
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的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的诗。
(郭沫若《白鹭》)
郭沫若的《白鹭》和陈忠实的《又见鹭鸶》,同样写鹭鸶,请从作者思想感情的角度,比较两文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大寒
许冬林
(1)天冷。冷到直见本质,没有指望,没有退路,便是大寒。
(2)大寒之际,往往有奇景。屋檐下的冰凌挂得万箭齐发,冬的肃杀,在于处处有兵戎相见的凛冽之气。
(3)我怕冷。可是,又觉得大寒天气,实在快意。世界非黑即白,万物非死即生,没有模糊地带。
(4)记得童年时,深冬天气,宅在屋子里,烤火,听门外的风声雪声。坐不住,心里像有一支军队在招兵买马。那时我总会趴在窗子边,或者透过门缝,看天地荒寒。彼时,田野空旷而静寂,水边的林木脱尽了叶子,只剩下嶙峋苍黑的枝干挺立在无边的寒气里不言不语,它们又孤独又勇敢。我看着空旷的林野,想着世界如此辽阔,哪一条路是我走向远方的路呢?哪一条路是最先走进春天的呢?
(5)上学,我经过长长的河堤,冷风灌过耳畔,灌得浑身冰凉。我想,我若往河堤边一站,也是一棵寒树了。这样想着,一路所遇的那些萧萧林木,都成了我的同类。我们同在人间,顶风冒雪,把骨骼放在寒冷里锤炼。
(6)最痛快的是一场肥雪倒下来。万里江山,都是雪的江山。我们看的是雪,说的是雪。我们在雪地上走路,又披一肩白雪回家。我们呵着热气,在门前打雪仗,手和脸都冻得通红。我们成了雪人。我们是白雪生的,终要在天地之间磨一磨骨骼,看是否锋利。
(7)有一种人生,也是大寒的人生。
(8)海派画家吴昌硕酸寒大半生,到60多岁之后去上海,生活才渐渐有改善,他的书画也才真正在上海立稳了脚跟。这之前,他逃过难,要过饭,在五年的逃难生涯里,他患上了伴随他一生的肝病和足疾。战争结束,他逃难回家,家中亲人俱亡,母亲连一副棺材也没有就被草草埋葬。他原是寄望于仕途,光耀门楣,奈何只是做了酸寒尉。他四十多岁时移居上海,意欲以书画养家,可是门庭冷落,只好草草又折回苏州。
(9)半个多世纪的苦寒,像一片冰封的辽阔大地,每一步,脚下都是寒气。这样的寒,真让人绝望。这个从苦寒里爬出来的人,羊毫一抖擞,估计都能掉出许多冰碴子来。可是,还是要画。骨头冻硬了,只剩下站立这个姿势。
(10)晚年,他苦寒的人生才有了一抹暖色,他成了画坛领袖。他画梅花,梅花娇艳却清冷;他画牡丹,总会在牡丹旁边立几根片叶不着的寒枝。还是脱不尽那一点寒气。明明是春天了,羊毫里还动辄是倒春寒。
(11)朋友在微信里跟我聊天。他遭小人暗箭,被查一年,单位的账本都翻烂了,也没查出个东西来,到年底,终于还他清白。我印象中的朋友,是一个谦谦君子,随和,善良,低调,喜欢读书,喜欢思考,极具涵养。朋友说:我这一年,被查得心灰意冷,跟人说吧显得矫情,不说又心上实在委屈。我不知怎样安慰他。我说:我身在低洼之处多年,诸番酸辛滋味尝尽,我把这当成是上天检验我的修行。不是自视境界如何,实在是,只有当作修行,才能低眉度这无尽的蜷缩光阴。
(12)黄梅戏《女驸马》里唱:公主生长在深宫,怎知民间女子痛苦情,王三姐守寒窑一十八载……到鸡年岁末,我在这个滨江小镇,教书刚好一十八年。青春在江风中,一年年,散尽了。
(13)惟是知道了,人间还有大寒,这节气。
(14)或许,大寒之下,方见大观。一如我早年所见的,那些从不雷同的雄奇林木和茫茫雪野。
【1】请简要概括文章与“大寒”有关的几件事。
【2】品读下面的话,完成括号内的题目。
彼时,田野空旷而静寂,水边的林木脱尽了叶子,只剩下嶙峋苍黑的枝干挺立在无边的寒气里不言不语,它们又孤独又勇敢。(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句话。)
【3】对于文章结尾最后一句话,甲和乙两位同学产生了争议,你更认同谁的想法,说出你的理由。
甲:我认为结尾处那句“一如我早年所见的,那些从不雷同的雄奇林木和茫茫雪野”显得多余。
乙:我认为这句话不多余,用在这里刚刚好。
【4】阅读下面句子,结合文章内容,探究文章以“大寒”为题的用意,陈述你的理解和思考。
⑴《授时通考·天时》:“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
⑵天冷。冷到直见本质,没有指望,没有退路,便是大寒。
⑶有一种人生,也是大寒的人生。
⑷或许,大寒之下,方见大观。
12、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一文告诉我们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个人和集体,个人和家庭的关系又何尝不是如此,请将“ 好,才会好”补充完整,构成你的题目,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题目二:每个人都有可以能成为理想中的你,从事你所喜爱的职业。未来,你或许是名医术高超的医生,或许是位诲人不倦的老师,一名保家卫国的将士……请你发挥想象,以“我的一天”为题目,写一写梦想成真后的充实而有意义的一天。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2)字数在600-800之间。
(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