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西双版纳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三年的初中生活,我们师生相处融洽,相敬如宾,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

    B.与他人交往时,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身临其境地为对方着想,不能只顾自己。

    C.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围棋、上英语兴趣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

    D.书法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风格各异的书法精品,或古朴,或隽秀,或雄浑,或飘逸,将汉字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 2、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乌鸦通常被认为是笔直飞行的,但与坚定不移地向南飞行20英里直达最近的大湖的大雁相比,它的飞行也就成了曲线。

    B.他在演讲时目空一切,侃侃而谈,深深地吸引了听众,赢得了阵阵掌声。

    C.与秋天一样,我们的春雁每天都要去玉米地做一次旅行,但绝不是偷偷摸摸进行的。

    D.即使发现了它们所喜欢的沙滩和沼泽,也几乎是一声不响

  • 3、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喃(ní)   摇(yè)   然(wǎng) 丰(yùn)

    B. 婷(pīng)   哑(yīn) 冕(guān) 腰(shé)

    C. 哑(sī)   风(shāo)   烂(fǔ) 莽(mǎnɡ)

    D. 然(wǎng)   鲜(yán) 飘(yì) 外(fèn)

  • 4、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高傲地飞翔,像胜利的寓言家在叫喊:让暴风雨来吧!

    B.“他哥哥来啦?这难道是伊凡尼奇将军吗?”奥楚蔑洛夫问,整个脸上洋溢着含笑的温晴。

    C.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你的长剑是被人拔去了,但是你,你不能拔去我无形的长剑呀!

    D.读书作用繁多:足以移青、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移情也,也最见于个人独处幽居之时。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拔河,古谓之牵钩。襄汉风俗,常以正月望日为之。古用蔑缆,今民则以大麻絙,长四五十丈,两头分系小索数百条,挂于胸前。分两朋,两向齐挽。当大絙之中,立大旗为界,震鼓叫噪,使相牵引。以却者为胜,就者为输,名曰“拔河”。中宗时,曾以清明日御梨园球场,命侍臣为拔河之戏。时七宰相、二驸马为东朋,三宰相、五将军为西朋。东朋人多,西朋奏“胜不平”,请重定不为改西朋竟输。韦巨源、康休璟年老,随絙而踣,久不能兴。上大笑,令左右扶起。明皇数御楼设此戏,挽者至千余人,喧呼动地。蕃客庶士,观者莫不震骇。

    (选自宋朝王谠《唐语林》)

    (注)①絙(gēng):粗绳。②朋:群。③御:驾临。④蕃客庶士:蕃客指外国、少数民族的客人;庶士指平民和官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伛偻提携___________       

    (2)泉香而酒_____________

    (3)杂然而前_____________  

    (4)明皇御楼设此戏 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1)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2)上大笑,令左右扶起。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至于负者歌         多会

    B.临溪               夕阳在山

    C.此则岳阳楼大观也     山间朝暮也

    D.常以正月望日       或异二者之

    【4】用“/”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划两处)

    请重定不为改西朋竟输

    【5】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说明乙文中拔河游戏的规则有哪些。

    【6】乙文中明皇见证了众人参与的“拔河”游戏,甲文中太守见证了“众宾”参与的游戏,从中可以看出欧阳修和明皇的共同思想是什么?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渔翁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①本诗写于谪居永州期间。②西岩,湖南永州西山。③欸乃,摇橹声。

    (1)小宏与小达读了柳宗元的《渔翁》后展开谈论,请你完成他们的对话。

    小宏:古人作诗,讲求“炼字”。常常会活用词性,比如王安石《泊船瓜洲》一诗中“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读来仿佛有阵阵春风扑面而来,写出了江南春色的勃勃生机。

    小达:有意思。我发现“欸乃一声山水绿。”中的“绿”也是词性活用,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诗句与“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心境相同的一项是( )

    A.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浣溪沙》)

    B.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

    C.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D.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学校打算以“君子之风”为主题出一期校报,你觉得下列哪幅图片比较适合作为插图?为什么?

    图①                                 图②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诗句默写(6分)

    予独爱莲之   (周敦颐《爱莲说》)

    但愿人长久,

    陶渊明《归园田居》     一句,写出诗人早出晚归的耕种生活,表现了对归隐生活的热爱。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辛弃疾以“———————— —————————— 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的雄心壮志。

    艰难困苦的境遇,更能显示人的品质,正如《〈论语〉十则》中所说:“—————————————— 

    诗言志。我国古代有很多表达远大志向的诗文名句,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课外阅读。

    生机

    ①去年除夜买的一球水仙花,养了两个多月,直到今天方才开花。

    ②今春天气酷寒,别的花木萌芽都迟,我的水仙尤迟。因为它到我家来,遭了好几次灾难,生机被阻抑了。

    ③第一次遭的是旱灾,其情形是这样的。它于去年除夜到我家,当时因为我的别寓里没有水仙花盆,我特为跑到瓷器店去买一只纯白的瓷盘来供养它。我觉得普通的所谓水仙花盆长方形的、扇形的,在过去的中国画里都已看厌了,而且形式都不及这家伙好看,就假定这家伙是为我特制的,买了它来,给我的水仙花配合,形状、色彩都很调和。可是它们结合不到一个月,就要别离。为的是我要到石门湾去过阴历年,预期在缘缘堂住一个多月,希望把这水仙花带回去,看它开花才好。如何带法?颇费踌躇:叫工人阿毛拿了这盆水仙花乘火车,恐怕有人说阿毛提倡风雅;把它装进皮箱里,又不可能。于是阿毛提议:“盘儿不要它,水仙花拔起来装在饼干箱里,携了上车,到家不过三四个钟头,不会旱杀的。”我通过了。回到家里,大家纷忙得很,我也忘记了水仙花。三天之后,阿毛突然说起,我猛然觉悟,我寻它的下落,原来被人当作饼干,搁在石灰甏上。连忙取出一看,绿叶憔悴,根须焦黄。阿毛说“勿碍”,立刻把它供养在家里旧有的水仙花盆中,又放些白糖在水里。幸而果然勿碍,过了几天它又欣欣向荣了。是为第一次遭的旱灾。

    ④第二次遭的是水灾,其情形是这样的。家里的水仙花盆中,原有许多色泽很美丽的雨花台石子。有一天早晨,被孩子们发现了,水仙花就遭殃了。她们说石子里统是灰尘,埋怨阿毛不先将石子洗净,就代替他做这 份工作,她们把水仙花拔起,暂时养在脸盆里,把石子倒在另一脸盆里,到墙角的太阳光中,给它们一一洗刷。最后又利用其形色,用许多石子拼起图案来。图案拼好,她们自去吃年糕了!年糕吃好,她们又去踢毽子了;毽子踢好,她们又去散步了。直到晚上,阿毛在墙角发现了石子的图案,叫道:“咦,水仙花哪里去了?”东寻西找,发现它横卧在花台边上的脸盆中,浑身浸在水里。自晨至晚,浸了十来个小时,绿叶已浸得发肿、发黑了!阿毛说“勿碍”,再叫小石子给它扶持,坐在水仙花盆中。是为第二次遭的水灾。

    ⑤第三次遭的是冻灾,其情形是这样的。水仙花在缘缘堂里住了一个多月。其间春寒太甚,患难迭起。其生机被这些天灾人祸所阻抑,始终不能开花。直到我要离开缘缘堂的前一天,它还是含苞未放。我此去预定暮春回来,不见它开花又不甘心,以问阿毛,阿毛说:“用绳子穿好,提了去!这回不致忘记了。”我赞成,于是水仙花倒悬在阿毛的手里旅行了。它到了我的寓中,仍旧坐在原配的盆里,雨水过了,不开花。惊蛰过了,又不开花。阿毛说:“不晒太阳的缘故。”就到阳台上,请它晒太阳,今年春寒殊甚,阳台上虽有太阳光,同时也有料峭的东风,使人立脚不住,所以人都闭居在室内,从不走到阳台上去看水仙花。房间内少了一盆水仙花也没有人查问。直到次日清晨,阿毛叫了声:“啊呦!昨晚水仙花没有拿进来冻杀了!”一看,盆内的水连底冻,敲也敲不开;水仙花里面的水分也冻其鳞茎冻得像一块白石头,其叶子冻得像许多翡翠条。赶快拿进来,放在火炉边。久而久之,盆里的水融了,花里的水也融了;但是叶子很软,一条一条弯下来,叶尖儿垂在水面。阿毛说“乌者”,我觉得的确有些儿“乌”,但是看它的花蕊还是笔挺地立着,想来生机没有完全丧尽,还有希望。阿毛说:“索性拿到灶间里去,暖些,我也可以常常顾到。”我赞成。垂死的水仙花就被从房中移到灶间。是为第三次遭的冻灾。

    ⑥谁说水仙花清高?它也像普通人一样,需要烟火气的。自从移入灶间之后,叶子渐渐抬起头来,花苞渐渐展开。今天花儿开得很好了!阿毛送它回来,我见了心中大快。此大快非仅为水仙花。人间的事,只要生机不灭,即使重遭天灾人祸,暂被阻抑,终有抬头的日子。个人的事如此,家庭的事如此,国家、民族的事也如此。

    (1)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说你对文章标题《生机》的理解。

    (2)概括水仙花遭受的三次磨难,并从中任意选取一次,分析作者发现水仙花遭磨难时的心情。

    (3)按要求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东寻西找,发现它横卧在花台边上的脸盆中,浑身在水里。(请结合加点词语赏析)

    ②一看,盆内的水连底冻,敲也敲不开;水仙花里面的水分也冻,其鳞茎冻得像一块白石头,其叶子冻得像许多翡翠条。(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4)第⑥段中,作者说:“人间的事,只要生机不灭,即使重遭天灾人祸,暂被阻抑,终有抬头的日子。个人的事如此,家庭的事如此,国家、民族的事也如此。”请从个人、家庭和国家三个角度中任选一个,举例阐述这句话。

  • 10、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真君子与伪君子

    ①真君子表里如一,言行一致。伪君子表里不一,行不践言。

    ②“表”指公开的、别人看得见的表现;“里”是内心的认知、想法、信仰,只有自己知道,别人难以观察到。“言”是公开表达出来的东西,别人能听得到;“行”是行动、行为,别人可能观察到,也可能观察不到。

    ③我曾经在文章中引用社会心理学家的实验研究,讨论了这样一种社会现象:迫于社会压力,“伪君子”不仅倾向于遵从“主流”,说自己内心不相信的话,做自己私下不认同的事,而且会充当“执法者”(“思想警察”),监督和惩罚那些言行与自己不同的人,以显示自己的所作所为是“真诚的”。也就是说,他们不仅自己“指鹿为马”,而且绝不宽容胆敢“指鹿为鹿”的人。似乎不如此,就不足以证明他们自己是“主流”的忠实捍卫者。

    ④当然,我们不能由此得出结论说,遵从“主流”者就是“伪君子”,不遵从“主流”者就是“真君子”。真君子和伪君子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如果一个人内心真的相信“主流”,他遵从“主流”就是真君子;反之,如果一个人内心相信“主流”,但在某些特定的场合,出于机会主义的考虑,假装“特立独行”、反对“主流”,他也是个伪君子。爱因斯坦在物理学上至死反对量子力学,在社会理论上坚持“为需要生产”、反对“为利润生产”,但他是一个真君子,因为他说的就是他内心相信的。

    ⑤也就是说,一个人持什么样的观点,本身不构成区分真君子和伪君子的标准。人与人之间观点不同,见仁见智,正是人类进步所必须的,因为事前没有办法判断什么样的观点是对的。科学真理也是相对的,许多曾经被认为是正确的、科学的理论和信条,后来证明是错误的;而一些原来被认为是错误的观点,后来证明是正确的。当然,如果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但出于“面子”,死不认错,那就是伪君子。

    ⑥一个人能否做到表里如一,第一依赖于他内在的信念有多强,第二取决于外部压力有多大。信念特别强的人,不大容易说假话,因为说假话导致认知失调,心理成本太高。宗教的殉道者和闹革命的牺牲者就属于这一类人,对他们来说,背叛信仰还不如死。比如,托马斯·莫尔,这位亨利八世国王的首席大臣、大法官和《乌托邦》一书的作者,当亨利八世与罗马教会分离,自任英格兰教会首脑时,他只要签字认可,就可以保全自己,但他宁可上断头台,也不愿背叛自己对天主教和上帝的信仰。

    ⑦对信念不很强、缺乏自信的人来说,在面临社会压力时,要坚持自己的观点是很难的,所以他们更可能随波逐流,以保持“永远正确”。不读书、不愿思考、缺乏推理能力的人,通常不会有很强的信念,很容易被别人忽悠。这就是许多人容易变成“乌合之众”的原因。

    ⑧没有人可以完全无视社会压力,因为没有人可以完全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不遵从“主流”的人,通常会错失有利可图的机会,甚至面临生命危险。这也是为什么越是自私的人,越可能表里不一。指鹿为马的人不是因为自己不知道那是鹿,而是因为说真话的代价太大。

    ⑨没有一个社会没有伪君子,也没有一个社会没有真君子。关键是各自的相对比例。任何社会都有“主流”。一个健康的社会,人们对“主流”规范和价值观念的遵从,是出于尊重而不是恐惧。要想实现这一点,就需要减少人们对外部压力的心理恐惧和得失计算,使得更多的人愿意做真君子,而不是当伪君子。

    (文/张维迎,基于命题需要有删改)

    1下列对“真君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真君子公开的言论和行为,与自己的内心的认知和想法一致。

    B.真君子是不会遵从主流的,因为他们相信并坚持自己的观点。

    C.信念较强的人容易成为真君子,因为他们不愿说假话或背叛信仰。

    D.真君子相信的观点不一定是正确的,但他们也不会为了要面子而死不认错。

    2下列对“伪君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伪君子迫于社会压力,往往会说自己内心不相信的话,做自己私下不认同的事。

    B.伪君子主动监督和惩罚那些言行与自己不同的人,是为了表现出自己对主流的捍卫。

    C.伪君子因为要保持与主流的一致,所以通常不会有很强的信念,成为乌合之众。

    D.说真话可能会有损个人利益,所以越是自私的人,越有可能表里不一,成为伪君子。

    3下列对“健康社会”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因为没有一个社会没有伪君子,也没有一个社会没有真君子,所以一个健康的社会需要有不同比例的真君子和伪君子。

    B.一个健康的社会要多培养爱读书、善思考、具有推断能力的人,从而尽可能地减少“乌合之众”的产生。

    C.一个健康社会的主流规范和价值观念,应当符合多数人利益,从而让人们更愿意发自内心地尊重和遵从主流。

    D.一个健康的社会需要降低说真话的代价,减少人们对外部压力的心理恐惧和得失计算,愿意且能够做真君子。

  • 11、读书  施仲贞

    对于读书人而言,书就是精神食粮,是灵魂的寄托所,他们从书中得到的充实和快乐也时常能获得精神上的和谐,能消除现实中的苦恼,从这种意义上说,读书不仅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乐趣,更是一种境界。

    读书是一门艺术,读书要寻找自己所喜爱的作家,否则将在浩如烟海的图书中茫然不知所措。找到与自己志趣相投的作家,就会有求知之愿,使自己的灵魂找到滋养。倘若对一本书并无口味而去翻读,其结果除了消耗时间外更填无限悲伤。

    读书是一种乐趣。读书如吃食,除了要选择所嗜好的食物以保证消化外,还要吃些杂食,否则就会出现偏食而造成营养不良,就会在一棵树上吊死。唯有博览群书,采杂众长,方能跳出身边那个狭小局促的环境,走进另外一个天空般的世界,从而结识更多的朋友,欣赏更多的景物,品尝更好的人生。况且,在一个沙漠中发现金子远比在一个金矿中挖到金子有乐趣。

    读书是一种境界。如攀登高峰,或细雨绵绵的春日,或烈日炎炎的夏日,或落英缤纷的秋日,或飞雪扬扬的冬日。四季虽如常,风景各不同。于深夜入静时开一盏灯,呷一口茶,看一点书,写一段话,于是白日间的喜怒哀乐,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都可以抛之九霄云外,胸襟如受圣水甘霖洗涤一般,明镜空灵,感觉真好。

    当然,读书时要学思结合,学而不思,于思而不学两者皆不可取。《论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礼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古人至理名言,岂能相忘哉?记得契珂夫曾说过:“人要有三个头脑,天生一个头脑,从生活中的来一个头脑,从书中的来一个头脑。”倘若人真能从书里的来一个头脑,以补充自己先天不足,真就心满意足了。

    1本文中心论点是什么?

    2划曲线句子运用的论证方法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细读第二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读书是一种艺术,读书时找到自己喜爱的作家,就会有求知之愿,可以滋养灵魂?”

    4说说你对第三自然段换线句子含义的理解?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多少种爱的表达,就有多少种礼物。父母无私的爱的养育,经历磨砺之后的成长,不断学习所积累下来的智慧……这都是最好的礼物。

    就像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切·米沃什,在诗歌《礼物》当中所写到的:这是幸福的一天,我漫步在花园,对于这个世界,我已一无所求。这是诗人馈赠给自己心灵的一份礼物。

    就像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赵家和教授,虽然他已经在五年前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是他所播种下的一颗善的种子,是留给这个世界所有孩子的最好的一份礼物。

    以上文字给你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以“礼物”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自定立意;符合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文中如需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请用××代替。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