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成都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

    周敦颐说“思则睿,睿则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人之所以为人,就因为人有思想,会思想。

    ②所以作为国家可能选拔的人才,学生既要有高贵深刻的思想,又要会思想,能思想得深刻。

    ③中考作文是国家在考学生做人的能力,文字就是思想的载体。

    ④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培养学生的思想意识。

    ⑤卢梭说“只有高贵的思想,而无高贵的血统”。

    A. ⑤①③②④   B. ①③⑤②④   C. ⑤③①④②   D. ①⑤③④②

  •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三年时光匆匆而过,在毕业晚会上,同学们回首往事,怀古伤今,不禁潸然泪下。

    B. 近几年,黄石相继建成了父子山、柯尔山、熊家境等登山步道,不言而喻,市政府对全民健身是越来越重视了。

    C. 学校开运动会的前一天,初三学生箪食壶浆,做好了赛前的一切准备。

    D. 他善于读书,常常能从书中断章取义地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 3、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要轻(qù)了事业对精神的儒养或反之的腐蚀作用。它以深远的力度和广度,(jiā)持着我们的精神,以成为它麾下持久的人质。

    B.这是某种令人惊(hài)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明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piě)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C.那轻、那(pīng)婷,你是,鲜妍 /百花的冠(miǎn)你戴着,你是/天真、庄严。

    D.有些人有一种错觉,似乎优雅风度就是矫柔造作,是出于无聊,是附(yōng)风雅,是毫无意义的忸(nì)作态。

  • 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记是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一般不会有议论、抒情成分,如《核舟记》和《岳阳楼记》。

    B.对本来较为简略、概括的文章或片段加以扩展、补充,使之成为篇幅更长、内容更充实的文章的写作方式,就是扩写。

    C.《湖心亭看雪》作者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文中用白描手法写景,简练朴素,不加渲染,用“痕”“点”“芥”“粒”等量词准确勾勒一幅苍茫浩渺的西湖雪景图。

    D.《周总理,你在哪里》这首抒情诗采用“询问——呼唤——寻找——回答”的形式,歌颂周总理鞠躬尽瘁为人民服务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人民无限怀念、无比崇敬的深厚情感。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苏城有南园、北园二处,菜花黄时,苦无酒家小饮。携盒而往,对花冷饮,殊无意味。或议就近觅饮者,或议看花归饮者,终不如对花热饮为快……街头有鲍姓者,卖馄饨为业,以百钱雇其担,约以明日午后,鲍欣然允议。明日看花者至,余告以故,众咸叹服。饭后同往,并带席垫,至南园,择柳阴下团坐。先烹茗,饮毕,然后暖酒烹肴。是时风和日丽,遍地黄金,青衫红袖,越阡度陌,蝶蜂乱飞,令人不饮自醉。既而酒肴俱熟,坐地大嚼。担者颇不俗,拉与同饮。游人见之,莫不羡为奇想。杯盘狼藉,各已陶然,或坐或卧,或歌或啸。红日将颓余思粥担者即为买米煮之果腹而归。

    (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1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

    (1)既而酒肴____________ (2)时风和日丽____________

    (3)红日将____________ (4)无意味____________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日/将颓余思粥/担者即为买米/煮之果腹而归

    B.红日将颓/余思粥担者/即为买米煮之/果腹而归

    C.红日将颓/余思粥/担者即为买米煮之/果腹而归

    D.红日/将颓余思粥/担者即为买米煮之/果腹而归

    3翻译下面句子。

    (1)或议就近觅饮者,或议看花归饮者,终不如对花热饮为快。

    (2)明日看花者至,余告以故,众咸叹服。

    4你从文中感受到了哪些生活情趣?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青门柳

    唐·白居易

    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

    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注释】青门:古长安东霸城门,俗称青门,青门外有桥名霸桥,汉人送行至此,折柳赠别。后因以“青门柳”为赠别送行的典故。

    【1】下列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诗写作角度出新,诗人自己并没有参与送别,而是作为一位无忧无虑的旁观者,观看他人上演的离别惨剧。

    B.“伤心色”采用“移情”之法,把自我的情感投射到所观照的意象中,赋予物象以情感色彩:因离别之人的伤心,柳树的青色变成了伤心的颜色。

    C.“长条折尽”与王之涣《送别》诗中“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都是突出送别人之多,送别情之苦。

    D.“减春风”由“惜别”而转至“惜春”。别者多甚,而长条折尽,春风大减,春意大减——柳被折尽,春归何处?

    【2】在冬奥会闭幕式上,“80名舞者走出一幅‘垂柳图’,365位普通人手捧柳枝向场地中央汇聚”。请结合本诗对柳的含义的诠释,说说闭幕式上这一设计创意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情感。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下面这段文字不够连贯,试试根据提示进行修改重写。

    (1)旅行到了第四天。一开始,我们有说有笑的。渐渐地,我们的话越来越少。干脆都不说话了。太累了!我们爬到南天门,去玉皇顶拜了玉皇大帝。很累,也感觉非常充实,非常开心。

    提示1:先浏览这段文字,看看写的内容是否保持了话题的统一。可以加写一个中心句来统领整段文字。

    提示2:可以补充一些关联词(如“虽然…但是……”、“因为……”等)或者提示性语句(如“一开始”、“然后”等),使句子之间衔接自然。

    重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重写的这段经历,对你写作的启发是什么?请举一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背诵默写。

    (1)金樽清酒斗十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边秋一雁声。

    (3)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万古惟留楚客悲。

    (5)知汝远来应有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客行悲故乡。

    (7)江山如此多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佳木秀而繁阴。

    (9)与“进亦忧,退亦忧”相照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行路难》(其一)中比喻诗人仕途受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论述类文本阅读

    母语是教育的起点

    尼采曾经指出:母语是“真正的教育由之开始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对象”,良好的训练是“一切后续教育工作”的“自然的、丰产的土壤”;教师应当使学生从少年代时代起就严肃地对待母语,“对语言感到敬畏”,最好还“对语言产生高贵的热情”。我完全赞同他的见解。

    教育是心智成长的过程,而母语环境是心智成长重要的环境之一。母语就好比文化母乳,在我们母语的滋养下学会了思考、表达和交流。虽然后续教育有不同领域和学科之分,但一切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正确地读、想和写,而这种正确性正是通过良好的母语训练打下基础的。认真对待语言,力求准确地使用每一个词,这不仅是为了避免他人的误解,更是对待心智生活的严肃态度。不能想象,一个对写给别人看的文字极其马虎的人,自己思考时会非常认真。相反,凡是呕心沥血于精神劳动的人,因为珍惜劳动成果,在传达时对文字往往都近乎怀有一种洁癖。

    如果说文化是一种教养,那么,母语就是教养的基本功,教养上的缺陷必定会在语言上体现出来。一个语言粗鄙的人,我们会立刻断定他没文化。一个语言华而不实的人,我们也可以立刻断定他伪文化。举止上的高贵风度来自平时一丝不苟的训练和自我训练,语言上的良好作风也是如此。不用说写公开发表的文章,哪怕是只写给某一个人看的信,只给自己看的日记,都讲究用词和语法的正确,文风的端正,不肯留下一个不修边幅的句子,如此持之以恒,良好的文字习惯就化作本能了,而这便是文字上的教养,因为教养无非是化作本能的良好习惯罢了。

    一百多年前,尼采埋怨德国青少年不是从德语经典作家而是从媒体那里学习母语,使得他们“尚未成型的心灵被印上了新闻审美趣味的野蛮标记”。如果尼采生活在今天这个网络时代,真不知他会做何感想。我本人认为,网络语文的繁荣极大地拓宽了写作普及的范围和发表自由的空间,诚然是好事,但也因此更应该警惕尼采所说的“新闻审美趣味”的蔓延。网络语文往往是急就章,因此可能导致两个后果,一是内容上的浅薄,缺乏酝酿和积累,成为即兴发泄和时尚狂欢的娱乐场;二是语言上的粗率,容易滋生马虎对待母语的习气,成为错别字和语病的重灾区。

    所以,我提倡,各民族都拥有优秀母语写作的传统,这个传统存在于本民族的经典作品之中,它们理应成为母语学习的范本,而不该是网络语文。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②段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书写是母语教育的基础,键盘打字是时代进步的必然。结合文本,联系自身实际,谈谈你对汉字书写及键盘打字的看法。

    4下列对文本信息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②③段从母语环境的重要性及母语是教养的基本功两个方面,正面论述了中心论点。

    B. 作者坚决否定了网络语文学习母语的做法,并指出了网络语文的缺点及危害。

    C. 作者善于引用,巧妙分析,使文章富有文化底蕴。

    D. 作者号召我们要拥有优秀母语写作的传统,母语学习的范本应该是民族的经典作品。

  • 10、阅读下面非连续性文本,按要求完成各题。

    ⑴让文化自信具有更坚实基础 朱万曙 ⑴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精神抖擞地走向未来。要让每个中国人都对中华文化有更为全面、更为深入的了解,从而将文化自信厚植于每个人的心里。

    ⑵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递代积累,正是其内在的文化精神让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实践表明,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精神抖擞地走向未来。那么,如何才能真正树立文化自信?

    ⑶首先,要知晓文化。中国地大物博,各区域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和文化底蕴。树立文化自信要以知晓自身的文化家底为基础。现在,我们对自己的文化家底还知之不深。举一个例子来说,余秋雨在《天涯故事》中对海南独特的家园文明和女性文明予以论述,但他当时也不得不说“大家对海南的历史都知之甚少,这是无法掩盖的事实。”长期以来,海南深受“文化沙漠”之说的困扰。但事实上,海南历史上不乏黎族文化的灿若云霞,《鹿回头》的叹为观止,黄道婆的衣被天下,海瑞、丘濬的才气回荡,白玉蟾的南宗风骨;不乏伏波将军的金戈跃马,冼夫人的平乱英姿,宋氏三姐妹的风云际会;不乏“尼父道行千载后,坐令南海变东周”报国志气,“唐宋君王非寡德,琼崖人士有奇缘”的宽广胸怀,“黎母山头白玉簪,古来人物盛江南”的人文愿景;也不乏红色文化的滋养,有红色娘子军的热血春秋,琼崖纵队的英雄战史,和渡海战役的波澜壮阔……可以说海南文化现象独特、文化资源丰厚,并非什么“文化沙漠”。事实上,还有很多文化内容,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都需要我们去认真了解,摸清家底。只有知晓中华文化是如此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我们的文化自信才会更有底气。

    ⑷其次,要挖掘文化。从一定意义上说,现在我们关于中华文化的知识系统,只是建立在已经发现、知晓的文化遗产基础之上的,还有很多文化遗产未被发现。比如,甲骨文和简帛作为重要文化遗产,虽然已经发现和收集了不少,但还有埋在地下、尚未被发掘的。现在,我们对思想史的认识主要依据的是历代思想家留存的著作,但民间也留存有不少思想史的材料如家规族训,它们呈现了思想史的另外一面,需要深入挖掘。还有一些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也需要我们去深入挖掘。2008 年,云南就发现了彝族文字的旧抄本《董永记》,将其翻译成汉语后发现,它在情节上与汉语唱本有一定区别,对于研究彝族孝的伦理具有一定意义。类似的文化遗产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深入挖掘。只有做好文化挖掘工作,中华文化的丰富性才能得到充分彰显,我们才能更具文化自信。

    ⑸最后,要研究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我们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态度和方针,也是树立文化自信的必然途径。当下,很多地方都非常重视对本地区传统文化的挖掘,出版了不少丛书、全集等。但是,对这些传统文化的研究还是不够。又如,清华简被发现之后,不少学者都在持续不断地识读其文字,虽然已经取得很大进展,但还有一些更难的文字需要识读。可见,树立文化自信,需要沉下心来研究我们的文化。只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研究之后,才能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更好树立文化自信。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链接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朱熹园考察时,谈到文化自信:“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有我们今天的成功道路。”五千年文明从来不缺乏精彩故事,只是缺少融入时代语境的表达方式和途径。无论是三星堆考古现场的全景式直播,三星堆博物馆的文物修复展示馆、线上文创馆,还是此前收获无数“点赞”的《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等节目,都是对表达方式和途径的有益探索,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承载的历史意义、时代意义更好地“飞入寻常百姓家”。

    (摘自新华社“新华视点”微博,有删改)

    【链接材料二】

    海南是海域辽阔的省份。海南省管辖着约 200 万平方千米的海域面积,其中其中海南岛最大,总面积达 3.39 万平方千米,全省海岸线长达 1811 千米,大小港湾有84 处,是中国名副其实的第二大岛。海南不仅岛屿众多,而且拥有丰富的历史、地域、文化资源。有黎族文化的灿若云霞,《鹿回头》的叹为观止,黄道婆的衣被天下,海瑞、丘濬的才气回荡,白玉蟾的南宗风骨;也有伏波将军的金戈跃马,冼夫人的平乱英姿,宋氏三姐妹的风云际会;不乏“尼父道行千载后,坐令南海变东周”报国志气,“唐宋君王非寡德,琼崖人士有奇缘”的宽广胸怀,“黎母山头白玉簪,古来人物盛江南”的人文愿景;还有红色文化的滋养,有红色娘子军的热血春秋,琼崖纵队的英雄战史,和渡海战役的波澜壮阔……

    (节选自《海南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首段先指出文化自信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性,然后对文化自信进行解说。

    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递代积累、博大精深,是我国文化自信的底气。

    C.目前,对清华简文字的识读已取得很大进展,全部文字均可破解。

    D.本文采用分总结构形式,主体部分通过层层递进方式加以论证,逻辑严密。

    【2】选文第⑷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链接材料一】提到“五千年文明从来不缺乏精彩故事,只是缺少融入时代语境的表达方式和途径。”请结合选文内容,参照示例,就海南优秀传统文化如何更好地“飞入寻常百姓家”谈谈你的设想。

    示例:南海中学在第二课堂开设琼剧表演课,引导学生传承海南传统文化。

    【4】【链接材料二】和选文第⑶段都选用了一则相同的材料,所起的作用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文体特征说说你的看法。

  • 1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玛蒂尔德借项链的全过程。

    她首先看见的是几只手镯,再便是一串珍珠项链,一个威尼斯制的镶嵌珠宝的金十字架,做工极其精细。她戴了这些首饰对着镜子左试右试,犹豫不定,舍不得摘下来还给主人。她嘴里还老是问:

    “你再没有别的了?”

    “有啊。你自己找吧。我不知道你都喜欢什么。”

    忽然她在一个黑缎子的盒里发现一串非常美丽的钻石项链;一种过分强烈的欲望使她的心都跳了。她拿它的时候手也直哆嗦。她把它戴在颈子上,衣服的外面,对着镜中的自己看得出了神。

    然后她心里十分焦急,犹豫不决地问道:

    “你可以把这个借给我吗?我只借这一样。”

    “当然可以啊。”

    她一把搂住了她朋友的脖子,亲亲热热地吻了她一下,带着宝贝很快就跑了。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品美食,穿靓装,赏美景……无疑是一种享受。但生活并不全是这些惬意和美好,也会有狂风暴雨、荆棘泥泞、险滩激流……这些不仅让我们经受了痛苦与磨难,也会让我们收获坚强、勇气与激情,享受到了多味人生。

    请以“   也是一种享受”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提示与要求)(1)请自主选择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4)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