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无偿为大家服务,不企盼得到什么,因为他觉得这样的生活充实。
B. 我小时候家里的日子还过得去,是父亲厚实的肩膀担起了全家人的生活。
C. 在所有方案中,将现代科技与传统建筑元素完美结合的三号方案无与伦比。
D. 那位南拳表演者,身手敏捷,出拳极快,扑朔迷离,叫人目不暇接。
2、下列有关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古人常用始龀、豆蔻、而立来表示年龄的称谓。始龀一般指七八岁。如:《愚公移山》里面的“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
B. 古代常用“阴”和“阳”表示方位。如:“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里面的“河阳”即表示黄河的北面。
C. “左迁”一般指被贬官。如:“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里面的“左迁”即指被贬官。
D. 古代“三”“九”常用来表示概数,如“三思而行”“九牛一毛”,《曹刿论战》中的“齐人三鼓”中的“三”也是概数,表示多次。
3、下面对《艾青诗选》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北方》,写到“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古老的国土”用近乎散文的诗行,传达出极为深厚的爱国之情。
B.从《鱼化石》中的“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可以体会到诗人对革命的崇高热情,以及为革命奉献生命的伟大情怀。
C.在《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一诗中,诗人反复咏叹“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这反映了诗人悲悯下层人民的困苦,忧伤祖国的命运。
D.《我爱这土地》中,“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E.艾青诗歌创作的另一个高峰是在1978年以后,这一时期的诗歌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忧伤祖国的命运。
4、下列对相关名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艾青的“归来”之歌,诗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诗句变得更整齐,诗情变得更深沉,诗意变得更警策。
B.《水浒传》成功地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智多星”吴用、“黑旋风”李逵、“豹子头”林冲等。
C.《水浒传》中鲁达因三举打死镇关西,无奈到五台山出家,却屡屡喝酒滋事,后投奔了相国寺。
D.《水浒传》中李逵由于被高俅陷害私自带刀入白虎堂,被发配沧州,在沧州被安排去看守草料场。
5、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①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祐二年,试礼部。主司欧阳修,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轼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绍圣初,御史论轼掌内外制日,所作词命,以为讥斥先朝。遂以本官知英州,寻降一官,未至,贬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居三年,泊然无所蒂芥,人无贤愚,皆得其欢心。又贬琼州别驾,居昌化。轼买地筑室。独与幼子过处,著书以为乐,时时从其父老游,若将终身。
——选自《宋史—苏轼列传》
(注释)①东汉时期的大臣、名士,清廉正直,不畏奸佞。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属文日数千言(_________) ②但置第二(__________)
③知英州(__________) ④修语梅圣俞(_________)
【2】下列句中的“以”与“母程氏亲授以书”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不以物喜
C.醒能述以文者
D.生以乡人子谒余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一处)
犹 疑 其 客 曾 巩 所 为
【4】翻译下列句子。
⑴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
⑵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如人也。
【5】根据文章内容,说说苏轼是一个怎样的人。
6、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小题。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东风无力百花残”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2】诗歌颔联流传千古,感人至深,试分析本联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7、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语文是什么?在《说文解字》中,“语”解释为“论”,它左边的言字旁是“舌头吐出来的话”,右上角的“叉”表示“交流之意”;“文”的本义是“花纹”,后来本义消失了,用来表示文字、文章、文学、文化、文采等意思。由此,语文可以理解为“语言文化”。我们只要广泛阅读,主动思考,勤于动笔,乐于交流,才能学好语文,增长智慧。
(1)这段文字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病因是:_________________;你的修改意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是根据这段文字内容写出的一副对联,如果从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中选取一个四字词语补充到上联的空缺处,你认为最恰当的是:_________________。
上联:
下联:
8、
(1)蒹葭凄凄, 。(《诗经》)
(2) ,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3) ,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4) ,望峰息心; ,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
(5)这正如地上的路; ,走的人多了, 。(鲁迅《故乡》)
(6)诗圣杜甫“侧身天地更怀君,独立苍茫自忧民”的两句诗与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 , 。”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9、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加个微信吧
蓝 月
①她是我的微信好友,每当我更新微信朋友圈,她总会给我点赞。
②对此我心怀感激,也心生愉悦。
③心生愉悦还有一点重要的原因:她是一位美丽温婉又不失大方的女子。
④那天中午,我拿着餐盘找了一张空桌子坐了下来,几乎同时,她也坐了下来。我们相视一笑,互说了一句“你好”。
⑤她中等身材,肤色白暂,一头齐耳短发,优雅中又稍带几分俏皮。
⑥不可否认,男生对漂亮有气质的女生总是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⑦我一边吃饭,一边没话找话和她闲聊起来。当她听到我是一位文学爱好者的时候,眼睛亮了起来,她说,我很喜欢看文学作品,但自己写不好,能不能加一个微信?
⑧好啊!我差点欢呼雀跃,但我还是保持了作为文艺男的良好的修养。
⑨我来加你吧?我拿出了自己的手机。
⑩不不不,我加你。她也拿出手机,打开了微信扫一扫。
⑪“嘀——”
⑫静等花开,好诗意的名字。她愉快地说。
⑬你的也不错,出水芙蓉,和你的气质很吻合。我赞美道。
⑭从那一刻起,“出水芙蓉”进入我的手机,成了我的微信好友,当然,我也进入了她的手机,成了她的微信好友,这感觉,很美妙。
⑮下午的时候,我瞄了一下手机。很多条未读消息,打开一看,全是她点的赞。我不由得心花怒放,仿佛置身于春天的花园。
⑯接下来我发朋友圈的积极性更高了,而她总会第一时间为我点赞,看着她的头像我就忍不住开心,忍不住点开她的朋友圈,看她的动态,看她甜美的笑容,想象她银铃般的笑声。当然,还有为她点赞。
⑰可惜后来的日子,在饭点一直没有再遇上她。
⑱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烦躁而凌乱。一遍遍点开她的微信对话框,琢磨着要不要发一个微信,问下她中午一般什么时候吃饭。
⑲但我还是放弃了,怕给她带来我是轻浮男的错觉。
⑳我翻回她的朋友圈,看到了她身处异地的相片。我不禁笑了,原来她外出了呀!
㉑少安毋躁,有缘自会相见。我对自己说。
㉒日子在我的期盼和等待中一天天过去,心反而越来越淡然起来。
㉓她一直在我的朋友圈,让我感到最好的朋友时刻和我相伴,现实中见不见面有什么要紧呢?有句话叫距离产生美。
㉔没事逛她的朋友圈成了我的习惯,静静地欣赏她,为她点赞。
㉕三个月后的一个中午,我终于再一次和她不期而遇,我们相视一笑,互说了一句“你好”。
㉖然而,我从她的眼神中并没有看到重逢的惊喜,她的眼神一如第一次见我。
㉗难道她已经把我忘了?今天早上她还为我点了赞的呀。
㉘我试探着问,你还记得有一位叫“静等花开”的微信好友吗?爱好写作的。
㉙她抬起头,眼神迷茫地想了一会儿,说,好像有这么一位微信好友,怎么,你也是他朋友?
㉚我打着哈哈说,是啊,我经常和他一起,从他的手机上我看到了你,看见你经常给他点赞。
(31)是吗?她调皮地一笑,说,点赞是一种礼貌,应该的。既然你们也是朋友,要不咱们也加个微信吧。
(32)我……好吧,可是,你不会嫌微信朋友太多吗?我问。
(33)呵呵,怎么会?朋友多,关注就会多呀!她发出银铃般的笑声。
(34)她的笑容和她朋友圈晒出的相片一样美,但我今天一点都愉悦不起来,我掏了掏口袋,一脸无奈地说,不好意思,今天我没带手机,这样吧,我让“静等花开”把你的微信名片推送给我。
(35)好的,那再见了。她微微一笑,站起身优雅地离开了。
(36)我看着她的背影发了一会呆,拿出手机,看着她的微信头像,忽然感觉很虚幻。
【1】第④段“我”和她这种没有约定的偶遇,用后文的一个成语来概括就是_________。
【2】依次概括“她”的三件事。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外出期间,她仍一直在我的微信朋友圈。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成为她的微信好友后,“我”对她的情感变化是_________、欣赏、__________。
【4】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说说第㉓段的作用。
【5】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必对微信好友付出真心真情。 B.微信好友间只有虚伪的礼貌。
C.沉溺于微信交友只能自食其果。 D.虚拟的微友世界也需要真诚。
10、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勤俭节约是传家宝
①近日,不少地方发起倡议,制止浪费成为商家和顾客的共识;宣扬大吃大喝、暴饮暴食的直播不见了,推广绿色健康饮食理念的直播受到追捧;节约粮食和资源,杜绝任何形式的浪费,成为许多家庭家风家教的重要内容。
②风俗者,天下之大事也。生活习惯和饮食风尚不是小事,通过这个小切口,可以推动价值理念的大革新、经济活动的大升级,可以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向往。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引,以健康生活为目标,来一场饮食文化“绿色革命”,可谓正当其时。
③让饮食文化简朴俭约起来。《资治通鉴》里讲:“俭约,所以彰其美也。”苏轼感慨:“口腹之欲,何穷之有?每加节俭,亦是惜福延寿之道。”穷奢极欲、暴殄天物素为中国人所反对,物尽其用、利用厚生素为中国文化所提倡。勤俭节约这个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传家宝”,无论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都不能丢。当下一些地方餐饮浪费现象仍然存在,“触目惊心、令人痛心!”只有驰而不息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不断扭转讲排场、比阔气的错误观念,清除未富先奢、炫富竞奢的土壤,才能力戒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
④让饮食文化绿色低碳起来。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深刻指出:“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统治,是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动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也应成为生活方式和饮食文化的重要指导原则。我们必须把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融入日常生活,提倡绿色、低碳、环保、可持续,戒除滥食野生动物等破坏生态平衡的饮食陋习。
⑤让饮食文化文明健康起来。“纵口欲而百病生”,饮食与健康关系密切。暴饮暴食、油大味重、荤素失衡,诸如此类问题直接或间接导致了各类病症的发生。不科学不健康饮食习惯还可能加剧医疗负担、引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影响不可小觑。健康中国,离不开健康饮食。如今生活条件改善了,忍饥挨饿、缺吃少穿、生活困顿一去不复返了,“吃得对、吃得好、吃得健康”理应是高品质生活关注的重点。生熟食分开存放和加工,添加公筷公勺、实行分餐制,合理膳食、荤素搭配、营养平衡,这些健康科学的生活理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家庭所接受。
⑥全面小康既是物质丰盛的小康,更是饮食健康、饮食环保的小康。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践行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涵养简约文明的饮食文化。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分论点是:
(1) ;
(2) ;
(3)让饮食文化文明健康起来。
【2】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 ,作用是 。
【4】以下这段话是否可以放在第⑤段,请阐述理由。
从古至今,我们的国家一直根据季节的更替来调整食物的口味,甚至是搭配的菜肴。在冬天,人们一直以味道醇香浓厚为主,菜肴多为炖焖和煨。而在夏天多为清淡凉爽的菜品为主,多为凉拌和冷冻为主。其次,中国的菜肴在摆盘上也有一定的讲究,注重美感。中国的菜肴不仅技术精湛,味道鲜美,更加注重事物的色、香、味、形、美的和谐统一。在美感这一层的体现是丰富多层面的。比如说,不论是一颗萝卜,还是一朵花,都可以雕刻出各种造型,摆在盘中,给人种精神和物质的高度享受。
1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事实上,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麻烦的是,生活中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某种数学问题那样。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现在往往不灵了。正因为如此,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然而,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那么创造性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
有人是这样回答的:“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六分钟之后,也可能在六个月之后,六年之后。但当事人坚信它.一定会出现。”
我对此完全赞同。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性。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这方面的典型代表,首推约翰·•古登贝尔克。他将原来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开发了一种新产品。因为葡萄压榨机用来从葡萄中榨出汁,所以它在大面积上均等加力。而硬币打制器的功能则是在金币之类的小平面上打出印花来。有一天,古登贝尔克半开玩笑地自言自语道:“是不是可以在几个硬币打制器上加上葡萄压榨机的压力,使之在纸上打印出印花来呢?”由此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
链接一:
……
每个人每天都在进行思维,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掌握了思维的方法或者说思维的技巧,可以说,大多数场合的思维都是一种习惯性思维。虽然习惯性思维会使人得出一种前人已经做出过的合乎常理的答案,但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往往使人囿于常理而无计可施,而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就在于冲破了习惯性思维的羁绊,从而解决了按常理无法解决的问题。
仍以上面两个典故(一是“曹冲称象”,一是“司马光破缸救人”)为例。在如何称象这个问题上,人们想到的只是秤,因为自古以来,称小物用小秤,称大物用大秤,已是人人皆知的常理,而今没有足以称起大象的大秤,因而无法计算。这是习惯性思维的必然结果。曹冲则不然,他利用船的吃水深浅,用石头代替象,化整为零,终于称出了象的体重。同样,在儿童落入水缸之时,其他儿童想到的是怎样从水缸上面将落水者救出,这也是一种习惯性思维。司马光救人成功,正是由于他突破了这一点,从而出现了破缸救人的壮举。
现代的所谓创造性思维,包括扩散思维和集中思维。就扩散思维而言,要求人们从多种角度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不为事物本身的性质所束缚。比如,在回答回形针有什么作用这个问题时,按习惯性思维的逻辑,只有一个答案,即夹文件,而有人通过扩散性思维,竟找到了上百种其他用途。如果我们在解决任何问题时都能进行扩散思维的话,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产生大量的设想,为问题的最终解决创造条件。
但是,仅仅进行扩散思维,很难获得创造性的成果,还须进行集中思维。所谓集中思维,就是通过逻辑分析,对经扩散思维而得出的设想,按问题解决的要求去进行筛选和最优化,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谈创造性思维》节选)
链接二:
发散思维之所以能够具有很大的创造性,就是因为它可以使人在遇到问题时使思维迅速而灵活地朝着多个角度、多个层次发散开来,从给定的信息中获得多个新颖性的答案。但是,发散思维的创造性又离不开辐合思维,只有通过思维的辐合才能从对各种答案的分析、比较中选择出其中一种最佳的答案。所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两种思维都应该重视。只是由于学生受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和束缚,在遇到问题时往往思路狭窄,拓展不开,成为影响创造性思维的首要障碍,因而在实际训练中对发散思维的训练又应该给以特别的注意。
【1】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创造性的思维,要探求新事物、活用知识、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B.创造性思维为人们提供了从多种角度、多个方面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C.创造新思维、习惯性思维、扩散思维和集中思维,是几种重要的思维方法。
D.所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新思维时,发散思维、辐合思维这两种思维都应该重视。
【2】对“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的。
B.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现在往往不灵了。
C.如果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之后,就会止步不前。
D.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思维。
【3】对采用“约翰·•古登贝尔克”事例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作为道理论据证明“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
B.作为道事实据证明“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
C.作为道理论据证明“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
D.作为事实论据证明“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
【4】“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六分钟之后,也可能在六个月之后,六年之后。但当事人坚信它一定会出现。” 句中的“这种情况”和“它”分别指什么?
【5】举例说明,想要获得创造性的成果,应该怎么做?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朝阳下,我们一起踏进校园,迎核奋千的每一天;体息时,我们一超交流探讨,解开我们学习的疑感;夕阳下,我们一起在操场奔地,追逐我们美好的未来……
请以“追梦的日子”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请根据所给的题目进行写作。
(2)立意自定, 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3)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
(4)文中不得透露学校、班级、姓名等信息。
(5)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