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乐山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项是( )

    A.我国计划2016年将发射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这必将又是举世瞩目的大事。

    B.小明同学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是值得每位同学学习的。

    C.在一次考试中,他做一道选择题足足花了半个小时,真是小题大做

    D.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 2、对《水浒传》内容分析有错的是(          

    A.武松在血溅鸳鸯楼,杀死西门庆等人后,在墙上写下了八个字“杀人者,打虎武松也”。

    B.朝廷中是呼延灼摆下“连环马”大破宋公明,梁山好汉中徐宁最后破了“连环马”。

    C.号称黑旋风的是李逵,他所使的武器是两把板斧,该人力大如牛,但险些被冒充他的李鬼所害。

    D.燕青自幼父母双亡,在柴进家中长大,射箭发镖百步穿杨,人称“浪子燕青”。

  • 3、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言(zhēn) 守(kè) 见(piě) 忸作态(niē)

    B.带(qiè) 免(huò) 事(háng) 顿开茅(sè)

    C.养(huàn) 揖(zuò) 梁(jĭ) 揉造作(jiǎo)

    D.巾(guān) 报(tiě) 劫(lüè) 前后继(pú)

  • 4、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丰润 飘逸 漫游 丰功伟迹

    B.妖饶 汹涌 风骚 荡然无存

    C.精微 流盼 赃物 断章取义

    D.鲜妍 秘决 制裁 不二法门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滕子京负①大才,为众忌疾,自庆阳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文正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②祸。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文正)患无隙以规③之。子京忽以书抵文正,求《岳阳楼记》。故《记》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意盖有在矣。(选自范公偁《过庭录》)

    (注)①负:依仗。②贻:遗留。③规:劝诫。

    1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予尝求古仁人心/文正与同年

    B. 国怀乡/停数日,辞

    C. 二者之为/渔人甚

    D. 物喜/卷石底

    2翻译下列句子。

    (1)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 愤郁颇见辞色。

    3用原文来回答。

    (甲)文中体现范仲淹政治理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中表现范仲淹对滕子京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范仲淹、滕子京身上我们可以获得哪些人生的启示?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小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怀旧空吟闻笛赋”借用典故表情达意,其中的“_____”字既传达出徒能吟诗怀旧的无奈之情,又显现出老友都已不在身边的孤寂之苦,耐人寻味。

    2老师请同学们为画线诗句配插画,某同学用了下面的设计方案,请结合诗句内容及诗人情感猜测他这样设计的理由。

    将“沉舟”“病树”置于画面一角不突出的位置,用明亮的色彩着力表现“千帆过”“万木春”的景象。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古代馆里展出了复原的毕昇发明的胶泥活字记者团特意邀请该馆负责人李主任作活字印刷术的相关介绍。请你结合下面记者采访稿的片段,完成下面小题

    李主任介绍说(甲)他曾整理过相关资料。北宋庆历年间,毕昇根据实践经验在原有雕版印刷基础上大胆创新,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技术,即在胶泥片上刻字,一字一印,用火烧硬后,便成活字。这一技术未及推广,毕昇就去世了。他的字印为沈括家人收藏,事迹被记录于(乙)梦溪笔谈(乙)。活字印刷术具有一字多用、重复使用、省时省力、节约材料等优点,比整版雕刻经济方便。活字印刷术___继承了雕版印刷的某些传统,___开创了新的印刷技术,对后世印刷术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1)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__

    A.(甲)冒号   (乙)引号 B.(甲)冒号   (乙)书名号

    C.(甲)逗号   (乙)引号 D.(甲)逗号   (乙)书名号

    (2)结合语境,在文中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关联词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化静为动,气势奔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国旗》,完成各题。

    国 旗

    蒋一谈

    我骑着车在调研北京胡同里的日常生活,忽然发现自行车骑起来越来越费劲,原来是两个轮胎都瘪了,只能下车推着往前走。忽然感觉有雨落下来。我推着车子跑了起来。拐了几个弯,都没看见修理摊。

    眼前出现一个高高的门楼,门楼里面是气派的红色大木门。大木门是关闭着的,门上面镶满数不清的金黄色铆钉。我紧跑几步,迈上台阶,站在门楼里面。突然听到一阵犬吠,是从大门背后传来的,我打了个冷颤,似乎看见大红木门在晃动。犬吠更近了,我能想象出凶狠的狗嘴和狗牙。

    “干什么的?”一个女人在门背后喊道。

    “我……避避雨。”

    “别靠上门啊!”女人的声音充满厌恶。犬吠声更大了。

    女人和狗走了,我长长地喘口气。

    “小伙子……避避雨吧……到这儿避避雨吧……” 我隐隐约约听见一个老头的声音。

    我停住脚,回过头,看见一把黄褐色的油布大伞,大伞旁边有一辆湿淋淋的三轮车,伞下坐着一个抽烟的老头,老头脚边摆着工具箱和一张湿了一半的纸牌子,纸牌子上“修车补胎”的字迹有点花了。

    我点点头,把车靠在树上,跑进大伞下面,蹲下。“大爷,谢谢您!”

    雨滴落在伞面上的声音特别好听。

    老头挪去工具箱上的物品,用手掌擦了擦,说:“小伙子,坐上面吧。”

    “大爷,雨停了您帮我修修车,车胎瘪了。”

    “好说。”老头平静地说。

    我起身坐在工具箱上,头发触到了伞的支架,耳朵离雨的声音更近了,愉快温暖的情绪逐渐包围了我。

    雨停了。我把自行车推过来。老头三下五除二就修利落了,倒是我手上沾了不少油腻,就着从屋檐上留下来的雨水洗了洗手,无意中看见一条暗红色的布条耷拉在工具箱外面,就走过去,用它把湿手擦干净。“住手!住手!”老头大声喊道,跑过来,使劲抖落着布条,瞪着我。“你走吧!”他扯着嗓子说,“修好了!你走吧!”

    我当然很吃惊。不就是一块破布嘛!

    “多……多少钱?”

    “不要你的钱了!你走吧!”

    我摇摇头,莫名其妙地望望老头,推着自行车走了。走几步回头看,老头弯着腰坐在大伞下面,用力把湿乎乎的纸牌子扔到对面墙上。

    回到学校,我从同学那里借来笔墨纸砚,一口气写了十几遍“修车补胎”,感觉有了手感,才在找来的纸牌子上郑重地写下这四个大毛笔字

    下午的阳光明亮而不刺眼。没有人修车。

    “大爷,送您这个牌子,我写的。”

    老头抿抿嘴,有点不好意思。我把纸牌子支在工具箱上,发现红布条不见了。

    这时,胡同口传来老太太的吆喝声:“明后天挂国旗啊!庆国庆啦!六十年大庆啊!”

    “小伙子,你站起来一下,给你看样东西。”

    我从工具箱上站起来,看着老头打开箱子,从里面取出一个塑料布包,轻轻打开,露出一摞暗红色的布料,和我上午看见的布条颜色一样。

    “这是什么?”我问。

    “国旗,”老头说,把布料放在膝盖上,慢慢展开,“国旗……”他说话的声音低沉下去。长这么大,还真是头一次看见这种颜色的国旗:红色和暗红色混杂在一起,极度不均匀,上下左右沾满更深的色块,左角上的五角星只能看见两个了,另外三个淹没在色斑里。

    “我儿子是解放军……”他脸上浮现出淡淡的笑意,“七九年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死在战场上了……我儿子是举着这面国旗死的……我儿子是旗手……”他轻轻抚摸着国旗上的色斑,“上面有我儿子的血……我儿子没给我丢脸……没给国家丢脸……好儿子……”他用力挤着眼睛,把眼泪挤回眼眶,手指抖动着把国旗折叠起来,“三十年喽……三十年喽……真快啊……我死了……也会把它带走……”

    两个人沉默着。这一刻,我感觉到一丝惆怅。阳光斜照在胡同口,再过一会儿,下午就变成黄昏了。三个老太太说说笑笑走过来,其中一个对老头说:“老李,国旗准备好了吗?”

    “把‘吗’字去掉吧。”老头笑着说。我也笑了。

    回到老头住的大杂院,收拾妥当,老头拿来一根竹竿和一面鲜红的红旗,说:“刚买来的国旗,跟我到门口去,我给你说挂哪儿。”我把国旗套进竹竿,把竹竿插进铁筒。

    最后一抹夕阳照在国旗上面。柔和的颜色。老头若有所思地说:“早晨看国旗和晚上看国旗的感觉不一样。”

    一盘花生米,一盘豆腐丝,半瓶二锅头。

    老头支撑着桌子站起身,走到门外,过了一会儿,抱着那面变了色的国旗进了屋。“帮大爷个忙,竹竿没有了,就用这根铁条吧……三十年了……也纪念纪念我儿子……”

    借着胡同里的微弱灯光,我看见两面国旗紧紧地贴在一起,像一对父子,又像一对孪生兄弟。我感觉到自己的眼睛有点发涩。

    阳光刚刚露出脸。胡同里的国旗一溜排开,红红的旗帜和灰色的墙壁映衬在一起,别有一番味道。修车摊前空无一人,我听见了远处若隐若现的哀号声,好像是大爷的声音……老头瘫坐在地上,怀里抱着那面湿漉漉的国旗——已被修过一遍的国旗。左上角的五角星很鲜亮,旗帜的色泽由暗红变为浅红……“为啥要洗啊……为啥要洗啊……”

    “他的国旗太脏了,影响胡同景观!”

    “咱们是好心,怎么就……”

    “老李和这国旗有故事吧?”

    ……

    (文章有删改)

    1阅读文章,按时间顺序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血染红旗”的经历。(每处不超过20字)

    (1)30年前儿子壮烈牺牲留下“血染红旗”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纪念儿子老人悬挂“血染红旗”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1)使劲抖落着布条。

    (2)才在找来的纸牌子上郑重地写下这四个大毛笔字。

    3有人认为小说的题目是“国旗”,塑造的主要人物是“老人”,开篇部分“高门楼避雨”的情节与这些没有关系,可以删除。你是否赞成这一观点,请说明理由。

    4小说结尾出人意料,也让人深思。请你针对最后四段提出一个问题,引起大家思考。

  • 10、阅读沈从文先生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沈从文

    ①北京城什刹海南头,煤灰土新垫就一片场坪,白日照着。

    ②一个年过六十的老人扛了一对大傀儡走来,到了场坪,四下望人,似乎很明白这不是玩傀儡的地方,但无可奈何的停了下来。

    ③这老头子把傀儡坐在场中烈日下,轻轻咳着,调理着嗓子。他除了那对脸儿一黑一白简陋呆板的傀儡以外,什么都没有!看的人也没有。

    ④他把那双发红小眼睛四方瞟着,场坪位置既不适宜,天又那么热,若无什么花样做出来,绝不能把闲人引过来。老头子便望着坐在坪里傀儡中白脸的一个,亲昵的低声的打着招呼,也似乎正用这种话安慰他自己。

    ⑤“王九,不要着急,慢慢的会有人来的,咱们呆一会儿,就玩个什么给爷们看看,玩得好,还愁爷们不赏三枚五枚?玩得好,爷们回去还会说:王九赵四摔跤多扎实,六月天大日头下扭着蹩着搂着,还不出汗!可不是,天那么热,你也不累,好汉子!”

    ⑥来了个学生,站着,不动。

    ⑦老头子瞥了眼,微笑着,全身作成年轻人灵便姿势,膀子向上向下摇着,自言自语的说话,亲昵得如同家人父子。

    ⑧“王九,你瞧,先生可来了。好,咱们动手,先生不会走的。你小心,别让赵四小子扔倒。先生帮咱们绷个场面,看你摔赵四这小子,先生准不走。”

    ⑨于是他把傀儡扶起,整理傀儡身上的破旧长衫,又从衣下取出两只假腿来,把它缚在自己裤带上,再把傀儡举起,弯着腰,钻进傀儡所穿衣服里面去,用衣服罩好了自己,且把两只手套进假腿里,改正了两只假腿的位置,开始在灰土坪里扮演两人殴打的样子。他用各种方法,变换着傀儡的姿势,跳着,蹿着,有时又用真脚去捞那双用手套着的假脚,装作掼跤盘脚的动作。他既不能看清楚头上的傀儡,又不能看清楚场面上的观众,表演得却极有生气。

    ⑩学生笑了,有人注意到了这边,第二个人跑来了。

    不久,第三个以至于第十三个皆跑来了。

    闲人聚集得越来越多。

    众人嘻嘻的笑着,从衣角里,老头子依稀看出一圈观众的腿脚,他便替王九用真脚绊倒了赵四的假脚,傀儡与藏在衣下玩傀儡的,一齐颓然倒在灰土里,场面上起了哄然的笑声,玩意儿也就小小的结束了。

    老头子慢慢的从一堆破旧衣服里爬出来,露出一个白发苍苍满是热汗的头颅,发红的小脸上写着疲倦的微笑,又将傀儡扶起,自言自语说着:

    “王九,好小子。你玩得好,把赵四这小子扔倒了,大爷会大把子铜子儿撒来,回头咱们就有窝窝头啃了。你累了吗?热了吗?来,再来一趟,咱们赶明儿还上国术会打擂台,挣个大面子!”

    众人又哄然大笑。

    过一阵,他看着围在四方的人已不少,他便四面打拱说:

    “大爷们,大热天委屈了各位。爷们身边带了铜子儿的,帮忙随手撒几个,荷包空了的,帮忙呆一会儿,撑个场面。”

    观众中有人丢一枚两枚的,与其他袖手的,皆各站定原来位置不动,一个青年军官,却掷了一把铜子,皱着眉走开了。老头子为拾取这一把散乱满地的铜子,沿着场子走去,系在腰带上那两只假脚,很可笑的左右摆动着。老头子把那绢条搓成一根捻子,扎在耳朵边,像傀儡说:“王九,你不热,不出汗!”说到这里他似乎方想起自己头上的大汗,便蹲下去拉王九衣角揩着,同时意思想引起众人发笑,观众却无人发笑。

    这老头子也同社会上某种人差不多,扮戏给别人看,连唱带做,并不因为他做得特别好,就只因为他在做,故多数人皆用希奇怜悯眼光瞧着。应出钱时,有钱的也照例不吝惜钱,但不管任何地方,只要有了一件新鲜事情,这点粘合性就失去了,大家便会忘了这里一切,各自跑开了。

    卖莲子小摊有人中了暑,晕去了,大家不知发生了什么事,见有人跑向那方面去,也跟着跑去。只一会儿,玩傀儡的场坪观众就走去了大半,少数人也似乎才查觉了头上的烈日,渐渐散去了。

    场中剩了七个人。

    老头子看看,微笑着,一句话不说,两只手互相捏了一会,又蹲下去把傀儡举起,罩在自己的头上,两手套进假腿里去,开始剧烈的摇着肩背,玩着业已玩过的那一套。古怪动作招来了四个人,但不久之间却走去了五个人。等到另外一个地方真的殴打发生后,其余的人便全都跑去了。

    老头子还依然玩着,依然常常故意把假脚举起,作为其中一个全身均被举起的姿势,又把肩背极力倾斜向左向右,便仿佛傀儡相扑极烈。到后便依然在一种规矩中倒下,毫不苟且的倒下。自然的,王九又把赵四战胜了。

    等待他从那堆敝旧衣里爬出时,已空无一人。

    他于是同傀儡一个样子坐在地下,计数身边的铜子,一面向白脸傀儡王九笑着,说着前后相同既在博取观者大笑,又在自作嘲笑的笑话。他把话说得那么亲昵,那么柔和。他不让人知道他死去了的儿子就是王九,儿子的死,乃由于同赵四相拼,也不说明。他决不提这些事。他只让人眼见傀儡王九与傀儡赵四相殴相扑时,虽场面上王九常常不大顺手,上风皆由赵四占去,但每次最后的胜利,总仍然归那王九。

    王九死了十年,老头子在北京城圈子里外表演王九打倒赵四也有了十年,那个真的赵四,则五年前在保定府早就害黄疸病死掉了。(有删减)

    注:傀儡:木偶戏中的木头人。

    【1】(速读)这篇小说讲述了一个老头子的遭遇。请从“原因——结果”的角度,梳理故事情节。

    原因

    结果

    闲人粘合发笑

    卖莲子小摊有人中暑晕倒

    围观的闲人散去了大半

    另一个地方真的殴打发生后

    每次傀儡相扑,最后时刻胜利总归王九。

     

    【2】(细读)联系上下文,赏析下面两个句子。

    (1)他用各种方法,变换着傀儡的姿势,跳着,蹿着,有时又用真脚去捞那双用手套着的假脚,装作掼跤盘脚的动作。(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

    (2)古怪动作招来了四个人,但不久之间却走去了五个人。(结合划线字赏析)

    【3】(回读)伏笔是指文章或文艺作品中,前文为后文所做的提示或暗示,从文章结尾得知,老头子死去的儿子就是王九,请从前文找出伏笔。(1处即可)。

    【4】(荐读)小金读到《生》这篇文章,觉得很好。她想推荐给《读者》杂志,但是该投哪个栏目呢?请你给她建议,并结合文意阐述理由。

    A.“青年一代”栏目       B.“经营之道”栏目       C.“人世间”栏目

  •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刷墙哥”苦学浙大网课让人思考知识价值

    堂吉伟德

    ①日前,有个1分半钟的小视频在网上流传,视频里的主人公说,“说出来我都怕你笑话,我在浙江大学,报了一个三年的远程课程,五个学期,在网上学了以后,还要去考试的。”视频的主人公名叫田刘宾,来自安徽淮北,29岁,负责在工地上刷围墙涂料,所以视频里把他称为“刷墙哥”。他相信自己能坚持,至于之前没有参加的考试,他会想办法去补考,“我相信知识改变命运。”

    ②“刷墙哥”是众多基层农民工的写照,低学历让他们缺乏知识储备,“一直为赚钱奔波”却一直挣不到钱。如今在远超出上学的年龄,却从微薄收入中拿出一笔较大的投资去学习网课,并始终坚信“知识改变命运”,“刷墙哥”这样的尝试与改变,令人无限感慨。

    ③如此际遇与改变与底层者来说并不鲜见,他们在进入社会和从事高强度的劳动后,于身心俱疲中真正领略到“读书的价值”。

    ④读书是一种综合能力的塑造,可以让人有更强的适应能力,有更好的就业空间,也有最佳的发展机遇。抛开功利的目的而言,读书可以让人增加视野。经历了社会的磨砺,在对知识含量越来越高,就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绝大多数低学历者很难真正适应社会。知识改变命运,首先是知识改变自己。有了知识的武装与储备,才有不断向上向前的资本。个体的价值体现,很大程度取决于知识的价值。认识不到知识的价值,就做不到对学习的专注。

    文学批判家约翰生说过,知识有两种,其一是我们自己精通的问题,其二是我们知道在哪里找到关于某问题的知识。基于知识的重要性,保持对读书与学习的高度热情,在信息化、网络化的当下已成为个人改变境遇的关键。

    ⑥然在如此语境下,“读书无用论”却甚嚣尘上,除了高昂的教育投资带来的短期负担外,以高考为核心的底层逆袭,已遭遇了阶层固化的壁垒,于是一些人主动弃学从工,美其名曰“减轻家庭负担”。只怕走上这个行列的更多人,会像“刷墙哥”一样,在多年之后才发现美好的学习机会被自己轻易放弃,失去了竞争的一大资本。读书不一定会改变命运,但不读书肯定难以改变命运。

    ⑦知识的价值比想象中重要,这是“刷墙哥”经历了无数挫折的人生顿悟,对于其他人来说何尝不是难得的启示?读书不是功利的短线投资,而是长期的能力投入。

    ⑧一系列对比数据显示,国人的人均阅读量排名靠后,某种程度讲,正是在“读书无用论”的误导下,绝大多数人对读书已索然无趣。“刷墙哥”苦学浙大网课,让人思考知识的价值,这种重新认识自己和发现价值的机会,你我务必要抓住。

    (2018年1月19日 光明网-时评频道)

    1概括文章第①段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作用。

    2选文第⑤段画线语句所运用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3请简述⑥—⑧段的论证思路。

    4班上的郑非同学不事学习,毫无追求,整天玩乐,思想消极、颓废。请你联系本文的内容和观点劝说他。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1)题目:品尝_____________的滋味

    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富有真情实感的记叙文,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