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成都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挫折与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

    B.网络谣言的危害是巨大的,造谣者不仅伤害了他人,同时也中伤了自己。

    C.一个好题目,常常对作品有画龙点睛之妙,激发人们阅读的兴趣。

    D.虽然我们不提倡盲目地好高骛远,但也不能完全丧失信心而自暴自弃

  •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顺序最恰当的是( )

    我一直认为,在这个世界上,

    ①最有价值的,是恬淡宁静的心和丰富无悔的回忆。

    ②最温暖的,是纯洁无暇的真挚感情。

    ③而所有这一切的拥有,都需要用善良、单纯做底色。

    ④最悦目的,是纤尘不染的青山绿水。

    A.④②③① B.④②①③ C.③④①② D.①②③④

  •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实践证明,能不能坚持体育锻炼对提高同学们的体育成绩很有成效。

    B.外卖小哥雷海夺得第三届《中国诗词大会》总冠军,缘于他痴迷于古典诗词,13年坚持不懈日积月累的结果。

    C.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文化环境,清除不健康信息已成为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

    D.这家企业将携手社会力量,共同开展“健康中国”系列活动,构建健康生态,倡导健康生活,宣传健康理念。

  • 4、下列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错误的项是(     

    送走冬日校园的分崩离析,我们迎来了春寒料峭的柳绿花红。姹紫嫣红的花儿们俯仰生姿,成群的彩蝶纷至沓来,在丛中漫不经心地翩然起舞,同学们琅琅的读书声更令这校园的春天充满了希望,充满了生机,充满了欢乐。我爱这鸟语花香的春天,更爱这美丽可爱的校园!

    A.分崩离析

    B.春寒料峭

    C.俯仰生姿

    D.纷至沓来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司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齐景公时,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景公之。晏婴乃荐田穰苴曰:“穰苴虽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在说之,以为将军,将兵扞燕晋之师。穰苴曰:“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于是景公许之,使庄贾往。

    穰苴既辞,与庄贾约曰:“旦日日中会军门。”穰苴先驰至军,立表下漏待贾。贾素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日中而贾不至。穰苴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约束既定,夕时, 庄贾至。穰苴曰:“何后期为?”贾谢曰:“不佞大夫亲戚送之,故留。”穰苴曰:“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枹鼓之急则忘其身。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召军正问曰:“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对曰:“当斩。”庄贾惧,使人驰报景公,请救。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三军。 

    久之,景公遣使者持节赦贾,驰入军中。穰苴曰:“将在军,君令有所不受。”问军正曰:“驰三军法何?”正曰:“当斩。”使者大惧。穰苴曰:“君之使不可杀之。”乃斩其仆,车之左驸,马之左骖,以徇三军。遣使者还报,然后行。士卒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羸弱者。三日而后勒兵。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晋师闻之,为罢去。燕师闻之,度水而解。于是追击之,遂取所亡封内故境而引兵归。

    《史记·司马穰苴传》

    1解释下列加点字:

    (1)景公之  _______ (2)士卒舍  _______

    (3)庄贾_________   (4)以三军 ________

    2下列句中的“于”与“会军门”中的“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B. 苛政猛于虎也

    C.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D. 休祲降于天

    3断句

    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枹鼓之急则忘其身 (限段两处)

    4翻译下面句子。

    贾素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晏婴识才举荐,齐王能纳谏任贤,使穰苴的才能得以发挥,未战而屈人之兵。

    B. 穰苴很有谋略,请派国君的宠臣为监军,又逆君命将他斩首,借此附众、立威。

    C. 穰苴体恤部下,恩威并施,身先士卒,一战而击退晋、燕之师,尽复“所亡封内故境”。

    D. 穰苴出身低微,但在国家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请缨抗敌,表现了“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堰河,深爱看她的乳儿;

    在年节里,为了他,忙着切那冬米的糖,

    为了他,常悄悄地走到村边的她的家里去,

    为了他,走到她的身边叫一声“妈”,

    大堰河,把他画的大红大绿的关云长

    贴在灶边的墙上,

    大堰河,会对她的邻居夸口赞美她的乳儿;

    大堰河曾做了一个不能对人说的梦:

    在梦里,她吃着她的乳儿的婚酒,

    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

    而她的娇美的媳妇亲切的叫她“婆婆”。

    【1】语段选自长诗《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发表时第一次使用了“_______________”这一笔名。

    【2】结合整首诗,写出“大堰河”这一形象的特点。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请你参与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完成相关任务。

    【任务一】根据所学,选出与下列四则材料中的“为”字意思相同的一项_____

    ①凌霜飘逸,特立独行,不趋炎势,是世外隐士。

    ②探波傲雪,剪雪裁冰,一身傲骨,是高洁之士。

    ③空谷幽放,孤芳自赏,香雅怡情,是世上贤达。

    ④筛风弄月,潇洒一生,清雅淡泊,是谦谦君子。

    A.酿泉为酒 B.欲为圣明除弊事 C.为赋新词强说愁 D.中轩敞者为舱

    【任务二】请你将【任务一】中的四则材料作为书签内容,填在相应对象下方的横线上。(填序号)

    (1)_____ (2)_____ (3)_____ (4)_____

    【任务三】

    班级将开展“青年当自强不息”的主题演讲活动,以下是一份演讲稿的开头,你觉得下面哪个选项最适合当作论据支持演讲者的观点?请结合作品创作背景和内容,为演讲者补充一则论据。

    A.范仲淹《岳阳楼记》 B.欧阳修《醉翁亭记》 C.张岱《湖心亭看雪》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青年当自强不息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古以来,自强不息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我国古代就有许多自强不息的人物。韩愈一封谏书,被贬路途遥远的潮州,英雄失路,却仍不变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的坚定信念;__________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默写。

    (1)《行路难(其一)》中比喻诗人仕途受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诗,用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表现了李白内心的苦闷抑郁与感情的激荡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诗表现作者积极入世,对人生前途充满乐观豪迈的心态。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新事物必定将要取代旧事物的哲理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久谪归来,人事已非,恍如隔世之感。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号魂

    ①刘家坳的老刘家有一件传家宝,是老刘从部队带回来的一杆车号。军号早已没有了耀眼的金黄色,略带沧桑的古铜色里透着厚重与庄严,一眼望去,就知道它承载了太多的故事。

    ②军号的故事要追溯到抗日战争时期。老刘当时还是个不到一十岁的小伙子,村里人都叫他刘娃子。他本是承了祖业,吹了唢呐——刘家是方圆几十里有名的唢呐世家。他爱吹唢呐,尤其是婚嫁迎娶的时候,他的唢呐吹得格外地热闹,他说他就喜欢日子像唢呐声一样热热闹闹地过着。

    ③但他的美好愿望很快被入侵的日本鬼子破灭了。日本鬼子闯进了村,烧杀抢掠。刚在邻村吹完唢呐的刘娃子,站在犄角岭,远远地就看见了村里的熊熊大火,听见了乡亲们撕心裂肺的哭喊声。他握紧手中的唢呐,抹干了眼泪,一跺脚,加入了八路军。

    ④八路军连长知道了他唢呐吹得好,就让他当了吹号兵。连长嘱咐:“刘娃子,人在号在,号在阵地在。冲锋的时候,你要把军号吹得响亮响亮的,吹出咱们的气势,吹出咱们的威风!”

    ⑤刘娃子郑重地接过军号,记住了连长说的话。第一次战斗刚打响时,他心里还有一丝慌乱,但当吹起冲锋号时,嘹亮的号声一下激发了他内心的情绪,他仿佛看到了村子里燃烧的熊熊大火,仿佛听到了大火中乡亲们的阵阵哭喊。他把满腔的悲情化成了一股力量,把冲锋号吹得格外地响亮,格外地高昂。

    ⑥后来,最激烈的一场战斗就发生在刘家坳。那次,八路军连长奉命率队在刘家坳阻击敌人,几场恶仗下来,全连只刺下了十几号人。受伤的连长将刘娃子喊到身边,说:“敌人再来,你就吹冲锋号,咱们就是死,也要死在冲锋路上!”修晚,敌人又发起了进攻。那时,残阳如血,染红半边天空。刘娃子吹响了冲锋号,战士们在高昂的号声中上好刺刀,跃出战壕,猛扑向敌人,犹如猛虎下山、又仿佛长剑出鞘……冲在最前面的连长倒下了,后面的战士马上顶上去,每个人心里只有一个信念:冲锋,冲锋,永不停息!

    ⑦增援的部队及时赶到,击退了敌人。他们在死人堆里找到了奄奄一息的刘娃子,他失去了一条腿,但他怀里,仍然死死护着那杆军号……

    ⑧新中国成立后,刘娃子放弃了到老干所疗养,安着假肢、拄着拐杖回到了故乡刘家坳。从此,他再也没有走出过大山,带回来的那一大包军功章尘封在了床头柜里,在厅房显眼的墙壁上,挂着的是他当初离开部队时特地申请带回来的那杆军号。

    ⑨“把冲锋号吹起来,人在号在,号在阵地在,信心在,胜利就在!当年那不可一世的小鬼子都被我们打回老家了,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回到家乡担任了大队党支书的刘娃子,在家乡那座座荒山上摆开战场,再次吹响了军号,这号声就像指挥着千军万马的战旗,就像永不言败的勇士曲,透着坚毅,有股拼劲,与开荒机器的轰鸣声、劳作时的吆喝声汇成一曲欢歌。久了,乡亲们亲切地称他为老刘,也觉得他与那一杆军号融为一体了。

    ⑩一代代的刘家坳人,就这样听着老刘的故事长大,有的上了大学,有的参了军,有的外出打拼,但老刘的故事仍时刻滋养着他们的心灵,促使他们磨砺意志,战胜困难,一个个成为行业的翘楚。老刘的儿子大柱,是第一批走出山坳的人,在省城里,大柱有了自己的企业,成了刘家坳引以自豪的成功人士。

    进入耄耋之年的老刘,再也爬不上村子对面的犄角岭了,也很少再吹军号,只经常长时间地凝望着那杆军号。儿子刘大柱见了,悄悄地处置了省城的企业,带着资金回到了家乡,吹响了新时代脱贫致富的军号。一批走出刘家坳的青年回乡办起了乡村合作企业,大柱说,唤他们回来的是那军号的声音,在他们心里,军号是有灵魂的!

    人在号在,号在阵地在”。这句话在刘家坳口口相传,已经成为了这里的精神名片。

    【1】请从“原因——结果”的角度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

    因为刘娃子看见了日本鬼子闯进刘家坳烧杀抢掠,听见了乡亲们撕心裂肺的哭喊声,所以他加入了八路军当了吹号兵→①__________________→因为刘娃子心中始终装着父老乡亲,所以他放弃了到老干所疗养,选择回到刘家坳担任大队党支书,带领乡亲们再次吹响了建设家乡的军号→②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句子,根据括号中的要求回答问题。

    (1)刘娃子吹响了冲锋号,战士们在高昂的号声中上好刺刀,跃出战壕,猛扑向敌人,犹如猛虎下山,又仿佛长剑出鞘……(加点的词语富有表现力,有什么表达效果?)

    (2)“人在号在,号在阵地在。”这句话在刘家坳口口相传,已经成为这里的精神名片。(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3】作者在小说中设计“八路军连长”这个形象有什么用意?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4】在班级组织的小说故事会上,语文课代表向大家推荐这篇小说,理由是“主题思想丰富”。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节选自《范进中举》)

    1该选段所写的主要事件可简要概括为________

    2本段以时间顺序分为四层,可分别概括为:

    第一层:________。第二层:________。第三层:________。第四层:________

    3本段刻画范进运用的方法是:______

  • 11、论述类文本阅读。

    识人待人慎“爱屋及乌”

    匡吉

    ①心理学上有一种“光环效应”,即看到一个人的某一方面是优秀的,就会认为他方方面面都优秀;与之相应还有“恶魔效应”,即对人的某一方面有不良印象,就会对这个人的整体评价偏低。因此识人待人,须理性客观,全面公正。

    ②识人待人要警惕“光环效应”与“恶魔效应”。“光环效应”或“恶魔效应”,皆属典型的情感旁移。据《说苑》记载,周武王打败商纣王后,询问姜太公拿殷商臣民怎么办。姜答道:“臣闻爱其人者,兼爱屋上之乌;憎其人者,恶其余胥。”遂建议把他们斩尽杀绝。尽管建议未被采纳,但“爱屋及乌”“恶其余胥”两句成语却广为流传。

    ③要防止因“爱”或“恶”而产生偏见。因“爱”或“恶”,最终将态度与情绪覆盖到与对象相关的一切,其实很不理性。“一俊遮百丑”“一丑遮百美”的片面倾向,影响对人或事物本质的认知。一家企业需要选聘一名总经理秘书,人力资源总监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了推荐,但却无视了被推荐人文笔不佳、爱出风头、不能严守公司秘密等不适合秘书岗位的特点,最终给总经理的工作带来了诸多麻烦。

    ④使用一名不合适员工造成的后果,可能污染的只是河流;但如果以爱屋及乌与憎屋及乌的情绪覆盖去识人待人的话,污染的就不仅是河流,而且是污染了整个水源,从而损害了整个社会精神文化基因。

    ⑤与人相处要避免“爱屋及屋”或“憎屋及乌”。如果喜爱一个人,就觉得这个人一切都是好的,哪怕品行不端、作恶多端、为非作歹的恶人,都是自己圈子里的朋友,都要处处袒护,甚至越过法律与道德的底线,不惜违法乱纪。某人协助好友贩毒,结果自己身陷囹圄。如果不喜欢一个人,“憎而不知其美”,以为这个人一切皆恶,哪怕他品德高尚、心地善良、作风正派,便处处排挤挤他,并牵连其周围的所有人。结果会自陷孤立,即使春暖花开之季也觉冷如三九冬日

    ⑥干部用人也要防止“爱屋及乌”或“憎屋及乌”。如。如果领导干部一旦对某个人有好感,就对他百般信任、非用不可,甚至连缺点也不在乎,可能就会“带病提拔”;一旦对某个人有成见,一点余地也不留,甚至因为一句话、一件事就坚决不用,极易“因瑕废玉”。并且,这样的“爱”“恶”如果通过一个人迁移到与其相关的人身上,欣赏一个人就对被他推荐或与他亲近的人也特别好,反感一个人就连跟他同地域、同单位的人也一并打压……这样“推爱”“导恶”,不仅导致用人不公,而且污染整个社会生态环境。

    ⑦其实,无论识人用人还是交友待人,都应努力规避主观因素的消极影响。跳出片面、偏执的怪圈,不被所处的位置、特定的情绪所左右,我们必定能看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风景,收获“不畏浮云遮望眼”的人生。

    (《人民日报》2017年12月25日04版)

    1下列对文章的中心论点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识人待人慎“爱屋及乌”。

    B.识人待人,须理性客观,全面公正, 要警惕“光环效应”与“恶魔效应”。

    C.识人待人要警惕“光环效应”与“恶魔效应”。

    D.识人待人要防止因“爱”或“恶”而产生偏见。

    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第①段分析一正一反两个心理学效应是为了更好的提出中心论点。

    B.选文通过识人待人要警惕“光环效应”与“恶魔效应”;要防止因“爱”或“恶”而产生偏见;与人相处要避免“爱屋及屋”或“憎屋及乌”;干部用人也要防止“爱屋及乌”或“憎屋及乌”等方面来论述中心论点。

    C.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形象生动地论证了“爱屋及乌”与“憎屋及乌”是对整个社会精神文化基因的破坏,化抽象为具体,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D.选文的结构方式为:总(①)——分(②③④⑤⑥)——总(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选文第⑤段画线句给人的启示是:如果与人相处带着“憎屋及乌”的偏见便会自陷孤立,体验不到人生的温暖幸福。

    B.选文第②段讲的姜太公“把殷商臣民斩尽杀绝”的建议,是为了更有力地证明“恶魔效应”的危害。

    C.事例“明朝有个吏部尚书叫王翱,他最疼爱的女儿嫁给京城周边一个地方官吏,女婿请求王翱把他调到京城做官,王翱拒绝了。”可以证明“用人要防止‘爱屋及乌’”这论点。

    D.无论识人用人还是交友待人,都应全部规避主观因素的影响。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文题二

    我们走在青春的路上。其间会有许多难以忘怀的日子或瞬间,会有回味无穷的往事、人物或景物,也会有令你感慨万分的团聚与离别、欢笑与眼泪。青春留下的足迹、声音、色彩、滋味、风采是多姿的,青春的印象是难忘的,意义是深远的。青春只有一次,可贵且值得铭记。

    请以“给力青春”为话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