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德阳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爱因斯坦童年时说话做事都比较慢,从小就被认为天资鲁钝

    B. 他担心那人脊椎受伤,因此不敢贸然搀扶,以致延误了救治时间。

    C. 随着世锦赛的目子越来越近女排姑娘们的竞技状态也在与日俱増

    D. 莫扎特的大名在音乐界如雷贯耳,音乐爱好者几乎无人不晓。

  • 2、“月送花香浮小院”是一副对联的上联,下面最合适的下联是( )

    A. 绿叶红花映山前   B. 春风随梦到天明

    C. 花间萤火飞满园   D. 风摇竹影到幽斋

     

  • 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敬辞和谦辞在古汉语中是很常见的。“久仰”“劳驾”“赏光”属于敬辞,“寒舍”“见谅”“家父”属于谦辞。

    B.“销售计划”“援疑质理”“宠辱偕忘”“穿过乌云”这四个短语,从短语类型上看,它们各不相同。

    C.“他精通多门外语,真是出类拔萃、附庸风雅。”一句中“附庸风雅”一词使用不当。

    D.《水浒传》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武松最具传奇色彩。他从为兄报仇开始,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五台山、除恶蜈蚣岭……一步步走向反抗道路。

  •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学生们在烈日下坚持着训练,身姿挺拔的他们,精神饱满,形销骨立

    B.一阵清凉的细雨过后,原本漂浮在空气中的灰尘荡然无存

    C.幽深的竹林,悠扬的古琴,清澈的明月……王维在《竹里馆》里营造的美好境界,引得无数向往清净的人们附庸风雅

    D.六月的天,说变就变,时而晴空万里,时而大发雷霆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初,丹阳朱治尝为孙坚校尉,见袁术政德不立,劝孙策归取江东。时吴景攻樊能、张英等,岁余不克。策说术曰:“家有旧恩在东,愿助舅讨横江;横江拔,因投本土召募,可得三万兵,以佐明使君定天下。”术知其恨,而以刘繇据曲阿,王朗在会稽,谓策未必能定,乃之,表策为折冲校尉。将兵千余人、骑数十匹,行收兵,比至历阳,众五六千。时周瑜从父尚为丹阳太守瑜将兵迎之仍助以资粮,策大喜,曰:“吾得卿,谐也!”进攻横江、当利,皆拔之,樊能、张英败走。

    策渡江转斗,所向皆破,莫敢当其锋者。百姓闻孙郎至,皆失魂魄,长吏城郭,窜伏山草。及策至,军士奉令,不敢虏略,鸡犬菜茹,一无所犯,民乃大悦,以牛酒劳军。策为人,美姿颜,能笑语,阔达听受,善于用人,是以士民见者莫不尽心,乐为致死。

    繇与策战,兵败,走丹徒。策入曲阿,劳赐将士,发恩布令,告谕诸县:“其刘繇、笮融等故乡部曲来降首者,一无所问;乐从军者,一身行,复除门户,不乐者不强。”旬日之间,四面云,得见兵二万余人,马千余匹,威震江东。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拔:攻取。②表:上表推荐某人。③部曲:部属。④除门户:免除全家赋税劳役。

    【1】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两处)

    时 周 瑜 从 父 尚 为 丹 阳 太 守 瑜 将 兵 迎 之 仍 助 以 资 粮

    【2】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乃   先帝以驱驰

    B.长吏城郭   而去

    C.以牛酒劳军   沉鳞

    D.四面云   沙鸥翔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将兵千余人、骑数十匹,行收兵,比至历阳,众五六千。

    【4】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策具有军事才能,在吴景面临困境时,为了报恩,主动帮助其进攻横江。

    B.孙策富有人格魅力,豁达亲民,能听从别人的意见,善用人才,百姓愿为他效力。

    C.周瑜为孙策提供了军费和粮草上的援助,孙策得以壮大自己的实力,又打了胜仗。

    D.刘繇与孙策作战,兵败逃跑,孙策进入了曲阿,号召全城的人都来当兵,前来应募的人数众多。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温罗幕,孤衾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北风行(节选)

    李白

    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日月照之何不及此?唯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1)“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岑参在诗中说冬雪如“千树万树梨花开”,而李白则说“燕山雪花大如席”,你喜欢哪种表达?请结合诗句进行具体分析。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近日,随着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文化名胜“中华诗城”重庆奉节特别呈现的热播,《中国诗词大会》执行总导演刘磊,节目导演任琳娜,以及第三季总冠军雷海为、季军韩墨言等五位选手走进“中华诗城”重庆奉节感受夔州文化。5月4日至7日,他们将“登临三峡之巅、寻胜中华诗城”,体验三峡地域特色和风俗民情,并沿着李白、杜甫、刘禹锡、陆游、孟郊、白居易、苏轼、黄庭坚等历代文人墨客在此挥洒翰墨的足迹,探寻留下万余首传世诗篇的创作源泉。地处三峡库区腹心的重庆市奉节县于2017年10月被中华诗词学会授予“中华诗城”称号,是目前中国唯一一个被授予“诗城”称号的城市。

    (1)请为上面的新闻材料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

    (2)38岁的雷海为是杭州一公司的普通送餐员,在忙碌的工作中,他习惯利用等待取餐、等红绿灯的碎片化时间背诵古诗词。如果你是《重庆晚报》的小记者,遇到在奉节游历的雷海为,你去采访他,会问什么问题呢?

    (3)请在诗句横线处填入一个恰当的选项,将其补充完整。

    备选字:A.报 B.到 C.走 D.经

    ①书  九江闻暂喜,②路  三峡想还愁。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古诗文默写。

    君子身上常有奋发向上的精神与风骨。李白自感前途渺茫,仍能执着乐观,奋起高呼“①______,②______”(《行路难(其一)》);面对离散,苏轼发出“③______,④______”(《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美好祝愿。但君子也不乏凡人愁绪。温庭筠旅途早行,“因思杜陵梦,⑤______”(《商山早行》)勾起乡思之情;韩愈直书“⑥______,肯将衰朽惜残年”(《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表达忠而获罪、非罪远谪的愤慨。但是他们都拥有古仁人“⑦______,⑧______”(《岳阳楼记》)的豁达乐观的心态,渐而成为智者、仁者、勇者,达到不惑、不忧、不惧的高境界。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

    停下来,做个发现者

    张勇

    ①李斌先生在文中谈到,大学时的老师来北京出差,邀请三两门生去喝茶。老师亲自沏茶、斟茶,并传授洗杯、闻杯、品茶的技巧。临走时老师特别叮嘱:“只有学会停顿,才能发现不同的自己,工作再忙再累,也要给自己留出一点品茶静思的时间。”

    ②忙是一种节奏,是一种标志,也是一种生活。现在社会,何人不忙?何事不忙?生活的逼迫,学习的压力,梦想的追求,常常让我们行色匆匆,不肯停下前进的脚步。于是,在努力拼搏的过程中我们有时候会感到无力,彷徨,孤单……与其在苦难的泥潭中挣扎,不如停下来。

    ③立陶宛有一种叫做“螺旋树”的松树,这种树在幼年时,长势过快,一味地疯长,顶端的幼芽就显得柔弱,经不起一点风吹雨打。每当刮风下雨,这些脆弱的幼芽往往是不堪一击,几乎全被毁掉。顶芽被毁后,螺旋树就生长出许多侧芽来顶替,这样一来就渐渐地长成了弯弯扭扭的螺旋树。

    ④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做,这样才能为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没有人可以精力无限、奔腾不息,忙碌周期与休憩周期相结合才能让生命充满精彩。适度的停顿犹如登山过程中的休整,是从胜利走向胜利、从激昂迈向激昂的必经阶段。就像电影镜头,长短镜头结合在一起,才会形成缤纷多彩的画面节奏;

    ⑤古人在驿道旁建造亭子,让人们暂时停下疲累的脚步,正是为了让人们更好地赶路,让人们在“停”中补充体力,增添力量,让人们把后面的路走得更轻松,走得更快捷。“停”是为了更好地走,这是中国古人智慧在“亭”中的形象体现。

    ⑥“明月松间照”,照一片娴静淡泊寄寓我无所栖息的灵魂;“清泉石上流”流一江春水细浪淘洗我劳累庸碌之身躯。仁者爱山,智者乐水,面对山之厚重,水之浩淼,难道你就不会有些许所感所悟么?那些洗净铅华,浮躁的心灵同样可以清丽脱俗,摄人心魂,过去的,就让他过去吧,现在你,需要整装待发,重新起航。不偶尔停一下, 你如何能“直挂云帆济沧海”呢?不偶尔停一下,你又怎能成为生活的主人,美的发现者、欣赏者。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删改)

    【1】通读全文,说说作者认为“偶尔停下来”会有哪些收获?

    【2】第三段写螺旋树的例子作用是什么?

    【3】请在第④段横线上补写一个运用比喻论证的句子。

  • 10、阅读《绝不回头》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绝不回头

    尹全生

    ①这是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长大、刚刚成年的一匹公狼,它承袭了祖辈在大漠里奔袭捕杀养成的桀骜不屈的野性,两眼闪着生机蓬勃、特立独行的气息和气吞万里的寒光。

    ②狼有昼伏夜出的习性,很少在白天出窝。可公狼不然,光天化日之下照样在荒漠上游荡。它矫健、敏捷、凶悍那森冷凛然的目光不是在沙漠里寻找猎物,而是在扫视天空,好像它的猎物潜藏在天空哪片云朵后面,潜藏在蔚蓝色的深处。

    ③它在等待和寻找一只鹰。

    ④那是一只曾经捕杀了它的父亲,又捕杀了它的母亲的一只食狼鹰。当时公狼还在哺乳期,父母太饥饿了,光天化日之下到荒漠上觅食,它跟随在后面撒欢。突然,飞过来只巨鹰,就是凶猛强悍、以狼和黄羊为食的食狼鹰。乌孜别里山本来没有形体巨大的猛禽,这只食狼鹰不知什么时候从什么地方落户到这里,成了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狼的天敌。

    ⑤那时,公狼还不知道食狼鷹对于狼意味着什么,站着看稀奇。

    ⑥食狼鹰从高空俯冲而下,箭簇般迅猛。当它意识到危险,拼命逃跑时,食狼鹰已经逼近,巨翅扇起的风飞沙走石。父亲见状猛扑过来,用身体阻挡食狼鹰的攻击。近在咫尺的食狼鹰随即改变了攻击目标,一只钢钩般的爪子抓住了父亲的后腰。父亲嚎叫着转过头,欲同天敌拼一死活。不料食狼鹰老练而迅速地伸出另一只爪子,准确无误地钩进了父亲的双眼。

    ⑦那一刻,公狼目睹了食狼鹰的凶猛,凶猛到没有可能抵挡。对于相对弱小的狼来说,除了被捕杀似乎再无其他选择。不久,母亲同样丧命于食狼鹰的利爪。

    ⑧公狼是在对食狼鹰的仇恨和恐惧中长大的,是在对父母痛苦的思念中长大的。仇恨、恐惧和思念,最终熔铸成了讨还血债的欲望。它走上了光天化日之下的荒漠,向仇敌挑战……

    ⑨食狼鹰终于出现了,悠闲、高傲地在天际盘旋,如同在巡视自己的领地。公狼冲着仇敌仰天发出一声宣战般的长啸,而后不紧不慢地小跑。食狼鹰一阵回旋作势后,敛翅俯冲而下,像一道黑色的闪电射向公狼。

    ⑩公狼开始加速,撒开四蹄向一片灌木丛狂奔,那是展示公狼全部野性和活力的狂奔。从天而降的食狼鹰还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逼近了公狼,一只钢钩般的爪子抓住了它的后腰。公狼感到钻心的疼痛,但它没有停止狂奔,更没有像父辈那样掉转头与食狼鹰相搏。

    ⑪其实,对狼的攻击,食狼鹰的第一爪不是杀手锏,而是激发狼回头反击;当狼回头欲以死相拼时,食狼鹰才使出杀手锏——迅雷不及掩耳地将备用的利爪钩进狼的双眼。

    ⑫从对父母被捕杀惨痛景象的记忆中,从一次又一次同类遭捕杀血淋淋的场面中,公狼掌握了食狼鹰的伎俩。因此它克制、遏止住了自己的本能和天性,绝不回头,继续狂奔。而食狼鹰这时完全不必等待狼的回头,它完全可以用另一只爪子,抓住狼的脖颈或脑门,腾空而去。但食狼鹰墨守惯用的章法套路。固执地、坚定不移地在等待狼的回头,被狂奔的公狼拖着朝前飞。

    ⑬公狼已经狂奔到了灌木丛的边缘,食狼鹰还抱着胜券在握的信心在等待。公狼拖着张开翅膀的食狼鹰,狂奔进了灌木丛,食狼鹰被灌木丛撕扯成了碎片。

    ⑭痊愈后的公狼成了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狼王。

    (选自《微型小说名作选》,有删节)

    1阅读全文,梳理情节,完成填空。

    等待寻找仇敌——(插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终获胜称王

    2赏析品味加点词语。

    (1)文章第(12)节中加点的“伎俩”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2)赏析第⑨节中画线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公狼冲着仇敌仰天发出一声宣战般的长啸,而后不紧不慢地小跑。

    3联系全文,说说“公狼最终成了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狼王”的原因。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微型小说,虽然篇章短小,但情节相对完整,情节设计可谓一波三折,扣人心弦。

    B.小说在写公狼与食狼鹰决斗时,将公狼的狂奔与食狼鹰的从天而降写得惊心动魄,公狼的狡猾本性一览无遗。

    C.塔克拉玛干沙漠、乌孜别里山山麓、丛生的灌木、漫漫的风沙……作者为故事的发展设置个苍凉劲美的环境,很好地突显公狼的形象。

    D.微型小说必须“以小见大”,即通过短篇幅展示大主题。本文明写公狼与食狼鹰之间的决斗,实则是站在人类的视角去揭示社会生活的内在意义。

  • 11、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听秋

    ①黄昏时分,上街散步,遇到一个肩挑蝈蝈笼子的老汉,串街走巷在叫卖蝈蝈。蝈蝈笼子是绿色苇叶编成的,有灯笼形,有菱角形,有喇叭形,有酒瓶形,这已然吸引了城市人目光的聚焦;加上笼子里此起彼伏的蝈蝈鸣叫声,顿时给京城送来了乡野的浓浓秋意。一群城市的娃儿,伸直脖子在好奇地围观,我则走上去买了两只提回家里,把灯笼形的蝈笼挂在了阳台上。

    ②在窗外蝉鸣之声,流露出凄惶之时,蝈蝈以一曲曲高亢的秋歌,取代苦蝉的单调的噪音,实在是一种享受。特别是今夏京城酷热如烤,它的歌声不仅给我带来了秋声秋韵,还带来了秋风秋雨──八月中下旬,两场密集如网的雨丝,清洗过京城之后,汗迹斑斑的城市,仿佛升腾起生命的活力。我的童年是在冀东农村度过的,记忆中曾留下蝈蝈的鸣秋声声;因而我的认知中,蝈蝈是人类生活的知音,是秋天写意的自然画师。此时我将这个秋天的歌王,高悬于我的窗外,它的声声秋歌,能让我有一次童心之旅,让我在黄昏斜阳的年纪,回眸人生只有一次的童真,那是人生中难以寻觅到的一种痴醉。

    ③童年时的我,每到秋天来临之时,都要钻进红高粱地里,与小伙伴一起去逮铜镜蝈蝈。当时,因为小小人儿太矮,高粱秆子太高;而且蝈蝈都喜欢栖息在顶端红红的穗子上,我们只能靠摇动高粱秆子,把它摇晃下来,然后将其装进蝈蝈笼子。青绿的高粱叶片锋利如刀,当我们从高粱地里钻出来,赤裸的胳膊被划得一道道血迹,但听蝈蝈一叫,就好像贴上了止疼药似的,而把在高粱里钻来钻去的艰辛忘得一干二净了。此外,还要拔来青草为它絮窝,摘来它爱吃的南瓜花供它食用,然后就躺在土炕上,静听它一曲曲声声蛮声声乐的秋歌了。蝈蝈是个非常不错的歌手,不像夏天的苦蝉,吐出来的都是刺耳的噪音,它是喜剧演员,歌声不仅高昂而亢奋,而且底气足得一口气能唱上一袋烟的光景;因而家乡的女娃,给它起了个人性化的别名:哥哥。因为蝈蝈中的雄性,才具有吟唱的生理本能。

    ④有一天,高悬于天空的一轮秋月,把清冷的月光洒进我的床前,正当我进入梦里南柯之际,那两只蝈蝈忽然停止了歌唱。我觉得有点怪异,因为白天散步时我特意到菜场买来南瓜花,为它提供了美食,此时月光如水,正是它俩大展歌喉的时候,何以会一齐哑了嗓子?我走到阳台一看,吓了我一跳,一只毛色黑白相间的家猫,不知何时从开着的窗子,跃上了我家的阳台,它两眼闪烁出绿色的幽光,一动不动地盯看着悬于空中的那只蝈蝈笼子。看我走出来,那只野猫虽然立刻跑了,但我还是摘下笼子,以示对蝈蝈受惊后的安慰。

    ⑤但是当我回到床上以后,它像是被惊吓住了似的,再也不开口吟唱这秋天的银色月光了。这个场景,让我顿时想起了一件几乎被岁月遗忘了的遥远往事。

    20世纪饥饿的60年代初期,我正在海滨一个劳改队接受劳役。到了秋天高粱红了之后,蝈蝈不知人间的饥饿,便在青纱帐里,撒欢地叫个不停。这真是绿色天使们的厄运到了,囚徒们寻声而去,先脱下脚上的鞋,用鞋底子搓高粱穗子,把搓下来的高粱粒当充饥的主食;把那些大肚子蝈蝈逮着,当成副食一块吞下肚子。那是十分原始并非常惨烈的生存的镜头:一些耐不住饥肠辘辘的大肚汉,把蝈蝈的翅膀揪下来,再把带刺的腿拔下来,然后便将整个蝈蝈塞进嘴里,囫囵个儿吃下去。他们一边生吞着蝈蝈,还不忘说上两句那个年代的生存哲学:你长得那么胖,浑身都是油;我得了浮肿,我需要动物脂肪。演出这一幕苦戏的,不都是刑事犯,其中也不缺乏在那特殊年代被划为右派、送来劳改的大学生。因而,在那些年头里,我觉得蝈蝈的叫声和饥饿的劳改犯呻吟合二为一,音符里似乎没了声声蛮声声乐的豪气,而变成声声怨声声愁的一曲曲哀鸣了。在社会不同的群落中,也许只有经历我这样的马拉松式的苦难部族,才能从它们的歌声中,倾听到大自然之外的人生旋律。

    ⑦蝈蝈终于又开始歌唱了。由于我记起了历史的昨天之故,辗转反侧,久久难成眠。我想:我能活到人生四季中的秋季,实属是不幸群落中的一个幸运儿;多少与我同命运的同类,生命都在苦难中化为宇宙之间的灰尘了,而我却能在银色的月光下,像我的童年时日那样,倾听来自大自然的秋声秋韵,简直是一种超期服役的可贵享受。不是吗?记得,在中央电视台夕阳红的节目序曲中,老作家乔羽写下如是的歌词:夕阳是迟到的爱, 夕阳是未了的情。

    ⑧蝈蝈虽然不知人间事,听不懂这支儿歌的含意,但它是痴迷于秋天的歌手,在秋风叶落中夕阳晚唱,撩逗起人生悲欢离合的回忆和对明天深远的情思……

    【1】文中写蝈蝈的鸣叫声在不同时段地点给“我”带来不同的感受。根据内容完成下面表格。

    时间

    地点

    “我”的感受

    黄昏时分

    街上

    给京城送来了乡野的浓浓秋意

    给“我”带来了秋声秋韵,还带来了秋风秋雨

    童年

    青纱帐里

    家猫事件后

    家中

    简直是一种超期服役的可贵享受

    【2】文章语言生动形象,意蕴丰富。请你从文中找出一处例句简要赏析。

    【3】文中第⑥段写道“在社会不同层次的群落中,也许只有经历过我这样的‘马拉松’式苦难的部族,才能从它们的歌声中,倾听到大自然之外的另一种人生旋律”,“大自然的旋律”指的是什么?“大自然之外的另一种人生旋律”指的又是什么?说说你的理解。

    【4】《紫藤萝瀑布》中,宗璞见到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转悲为喜,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本文在写法上有相似之处,请你判断出写法,并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请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个,按要求作文: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自从有了文字人类就开始了书写。先民用汉字书写了华夏悠久的历史,也是以勤劳、勇敢、善良书写着东方文明史;而今十三亿炎黄子孙正用实际行动书写着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其实,宇宙万物都在书写:雄鹰用翱翔的双翅将理想书写于无际的蓝天;小草用毕生的翠绿将生机书写于广袤的大地;我们用生活的点滴将青春书写于人生的书卷!

    请以书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二)请以最美的___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如果选择题目(二),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不少于600个字;

    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