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的仪式,表示已经成人。后人常用“冠”或者“加冠”表示年龄已经二十岁。
B.“倘若”和“如果”是表示假设关系的关联词语;“只要……就……” 和“不是……而是……”都是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语。
C.《世说新语》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编年体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从内容上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鲁迅曾称赞《世说新语》“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
D.清朝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长篇小说集。小说题材多样,或者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或者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或者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郭沫若评价《聊斋志异》“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2、下列有关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的表述,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战国策》着重记录的是战国时期一些谋臣策士的言论和谋略,是由西汉刘向编订的纪传体史书。
B. 美国著名戏剧家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歌颂了仁爱、友谊和爱情,表现了作者的人文主义理想。
C. 《藤野先生》按照与藤野先生相识的缘由、相识相处、离别与怀念的叙事线索,回忆了藤野先生对自己的亲切关怀和严格教诲。
D. 《呼兰河传》回忆的是作者童年在祖父后花园的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为读者描绘出一幅幅旺盛灿烂的生命图景,显得生机勃勃,情趣盎然。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喷薄(bó) 飞窜(cuàn) 逮捕(dǎi) 怆然(chuàng)
B.挣脱(zhēng) 旌旗(jīng) 两栖(qī) 违背(wéi)
C.胆怯(què) 勒紧(lēi) 赋予(yǔ) 拘泥(nì)
D.折本(shé) 脑髓(suǐ) 戏谑(xuè) 契合(qì)
4、【文化长廊】下列有关文学与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脚步从容性不慌,昼出夜归躬耕忙。血汗洒尽含泪去,留给人间是沧桑。”这几句诗对应的生肖是牛。
B.古人把四季的每一季节都分成孟、仲、季三个阶段,“孟夏草木长”中的“孟夏”指的是夏季的第三个月。
C.古代文学作品中有许多特定的别称,如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其中“黄发”指老人,“垂髫”指小孩。
D.古代“愚见”“拙作”“鄙人”是谦辞;“贤侄”“惠顾”“久仰”则是敬辞,敬谦词的存在代表着古人对于礼仪的高度崇尚。
5、 醉翁亭记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B.太守谓谁/太守自谓也
C.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D.往来而不绝者/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前有伏笔,后必照应;藏墨于首,显豁于尾,是本文结构安排的一个特点。请结合文中内容加以说明。
6、霁①夜
孔平仲
寂历②帘栊深夜明,睡回清梦戍墙铃。
狂风送雨书已何处?淡月笼云犹未醒。
早有秋声随堕叶,独将凉意伴流萤。
明朝准拟南轩③望,洗出庐山万丈青。
(注释)①霁:雨、雪停止,天放晴。②寂历:寂静,冷清。③南轩:有窗的长廊
或小屋。
【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先写从窗栊透入室内的明亮夜色,即先写醒后所见,次句再写因戍墙铃响而梦醒。
B. 颔联先写雨霁前风雨交加的情景,然后再写眼前“淡月笼云”的夏夜景色。
C. 颈联先写雨前秋风扫落叶,再写雨霁萤火虫横飞。
D. 尾联由夜推想到朝,想象经过雨洗之后的庐山,必然是苍翠欲滴。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描绘了视觉方面的朦胧月色,接着以诉诸听觉的戍墙之铃的铃声与之映衬,使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B. 颔联实写眼前“淡月笼云”的清寂的霁夜之景,虚写之前的狂风暴雨,这就构成了鲜明的虚实对比。
C. 颈联里秋声堕叶的听觉静态和月夜飞莹的视觉动态交相辉映,很确切地表现了诗人欣悦的意趣。
D. 全诗的核心是一个“清”字,“清兴”融化在“清景”之中。这清景,就是秋月、秋声、秋叶和秋萤。
7、2022年我国“全民营养周”的主题是“会烹会选 会看标签”。请你阅读下文,帮助同学读懂食品标签。
①如何挑选既安全又营养的食品,是大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学会读懂食品标签变得越来越重要,那么该如何读懂食品标签呢?
②首先看配料表。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规定,配料表中食品配料名称按比例从多到少排列,也就是说,前几种配料就是该食品的主要成分,比如,某种酸奶,它的配料表依次写着生牛乳、白砂糖等,说明其含量最多的是生牛乳,其次是白砂糖。
香脆烤鸡翅味薯片
配料:马铃薯、植物油、白砂糖、酱油轮(酿造酱油、食用盐、麦芽糊精、焦糖色、琥珀酸二钠、5─呈味核苷酸二的、L—丙氨酸)、食用盐、麦芽糊精、味精、大荐粉、洋葱粉、食用香精、辣椒粉、黑胡椒粉、鸡肉粉、番茄粉、酵母提取物、花椒粉、二氧化硅、柠檬酸、5—呈味核苷酸二的、阿斯巴甜、全脂乳粉、鸡油。 致敏原信息:含有小麦、大豆和牛奶 |
营养成分表
每份食用量:1袋(80克)
项目 每份 NRV% 能量 1821千焦 22% 蛋白质 3.2克 5% 脂肪 28.7克 45% 一饱和脂肪酸 133克 6% 碳水化合物 45.9克 15% 一糖 7.7克 膳食纤维 2.2克 9% 钠 581毫克 29% |
图表1 薯片食品标签
③配料表中排列靠后的那些陌生名词大多是食品添加剂。有的添加剂能提供特殊风味,例如让薯片有番茄味道的香精,改善果冻口感的卡拉胶,还有让酸奶更稠的果胶。如果去掉它们,你恐怕会对很多食物失去胃口。没有食品添加剂,食盐会结块,食用油会酸败,口香糖、配方奶粉等食品也将不复存在。我国对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和使用实行许可制度,只有确有必要使用、安全可靠并经过批准的才是合法的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在超范围使用或过量使用的情况下,可能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④食品标签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营养成分表,它标有食品营养成分项目、含量和占营养素参考值百分比(NRV%)。我国要求必须注明5个基本营养参数——能量(热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钠的含量。此外,生产者还可以自愿标注其他项目,比如钙、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与矿物质含量等。
⑤需要特别关注的是NRV%,即营养素参考值百分比,它表示食品中的某种营养素含量占人体全天需要量的百分比。以某种吐司面包为例,100克面包“能量”的NRV%是20%,这意味着吃掉100克这种面包,即可满足人体全天能量需要量的20%。NRV%是帮助人们判断食品营养价值的重要依据。
⑥除了看清营养成分表,你还得关注食品的其他信息,如生产日期、保质期、保存条件以及致敏原等。生产日期比较“淘气”,它可不一定会乖乖待在食品标签里。如矿泉水,生产日期有时会印在瓶盖表面或四周,有时在瓶身上,还有可能在瓶子的包装上。保质期又叫“最佳食用期”,指在标签上规定的保存条件(比如通风、干燥或者4℃冷藏等)下,保持食品质量(品质)的期限。除此之外,食品标签还会在非常醒目的位置标注致敏原,这对那些对某种食物成分过敏的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营养成分 | 每日参考值 | 营养成分 | 每日参考值 | 营养成分 | 每日参考值 |
能量 | 8 400千焦 | 胆固醇 | ≤300毫克 | 维生素D | 5微克 |
蛋白质 | 60克 | 碳水化合物 | 300克 | 铁 | 15毫克 |
脂肪 | ≤60克 | 膳食纤维 | 25克 | 钙 | 800毫克 |
饱和脂肪酸 | ≤20克 | 生物素 | 30微克 | 钠 | 2 000毫克 |
图表2 食品标签中人体每日所需营养参考价值
(1)请告诉同学阅读食品标签需关注哪些内容。
(2)薯片是常见的零食,请跟同学一起读懂图表1薯片食品标签的信息。
①这袋薯片占比最多的配料是_____,我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
②营养成分表中,“碳水化合物”的NRV%是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有同学说:“看了薯片的营养成分表,我打算明天只吃薯片,它口感好,营养又丰富。”请你综合上文、图表1和图表2进行劝说。
8、古诗文默写。
(1)戎马关山北,__________________。
(2)醉翁之意不在酒,__________________。
(3)越明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醉翁亭记》中描绘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岳阳楼记》中“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鸟儿在湖面时飞时栖、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的景象。
9、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有一种爱相互成全
张君燕
①当福利院的米格尔院长把胖乎乎的小约翰带到海莉太太面前时,海莉太太一下子瞪大了眼睛,眼前的小约翰多像自己的女儿呀!金黄卷曲的短发,小而明亮的眼睛,微微凹进去的眼眶,尤其是厚厚的上嘴唇,简直和儿子一模一样。海莉太太几乎是迫不及待地抓住了小约翰的双手仔细看了看。“孩子……我亲爱的孩子,终于找到你了。”海莉太太抱住小约翰,激动得泣不成声。
②十二年前,海莉太太的女儿——一个单身妈妈,把她刚出生的孩子交给海莉太太后,就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既自责又难过的海莉太太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到了孩子身上,并且给孩子取了一个名字叫“埃玛”。是的,那是女儿的小名。海莉太太和埃玛相依为命,埃玛乖巧、可爱,给海莉太太带来了很多欢乐,也在无形中弥补了她的丧女之痛。可以说,埃玛是海莉太太全部的支撑。
③可是,在埃玛五岁那年,海莉太太带着他去海滨游玩时,竟然把他弄丢了!海莉太太几乎要发疯了,她找了很多地方、求助了很多人,只要有一点点线索,海莉太太都会不顾一切地去寻找。可是一晃七年过去了,埃玛就像掉入大海的一滴水,竟然再也找寻不到。
④去年,海莉太太被查出得了绝症。海莉太太对此并不惧怕,但从得知病情的那一刻起,海莉太太对找到埃玛的欲望却越来越强烈,她想起了女儿临走时的嘱托,想起了与埃玛朝夕相处的快乐时光。海莉太太告诉自己,在仅剩的不多的生命里,一定要找到埃玛。
⑤跑遍了许多个福利院,米格尔院长带来的这个叫约翰的男孩子最符合埃玛的条件。米格尔院长说,约翰已经记不清楚他是怎样沦为流浪儿的,但在他的记忆深处,有一个很宠爱他的奶奶。也因此,约翰一直想要找到自己的奶奶,想要再在奶奶的怀抱里撒一次娇。
⑥“太好了!七年后祖孙再重逢,这可真是一个完美的结局!”米格尔院长开心地说。站在一旁的小约翰听了海莉太太的故事,张开嘴巴想说什么,却被米格尔的话打断了。他看了看兴奋的米格尔院长和激动的海莉太太,停顿了一下,最后怯生生地叫了一声:“奶奶。”
⑦对海莉太太和小约翰来说,接下来的时光是那么幸福那么快乐,海莉太太用尽所有的方法对小约翰好,小约翰也小大人似地对海莉太太照顾有加,他们似乎都想要努力弥补那些缺失了的时光。
⑧一年后,海莉太太的生命终于走到了尽头。海莉太太把提前写好的遗嘱交给了律师,并叮嘱这份遗嘱谁都不可以看,包括小约翰,只需要按照遗嘱把海莉太太的遗产继承给小约翰就行了。因为这份遗嘱里有一个秘密:小约翰并不是埃玛!因为埃玛的右手心里有一个硬币大小的胎记,而小约翰没有。但海莉太太深知希望落空的绝望和无助,她不忍心让小约翰失望,就认下了小约翰。
⑨不过,当律师对小约翰宣读海莉太太的决定时,小约翰笑着摇摇头说:“我不能继承海莉太太的遗产,因为我不是埃玛。虽然我不太记得儿时的事情,但我清楚地知道,我小时候有爸爸妈妈还有爷爷奶奶,我们是幸福的一家人。海莉太太得了重病,我不忍心她再失望,我愿意陪她开心满足地度过生命中最后的日子。”
⑩当小约翰以海莉太太的名义把这份遗产捐给慈善机构时,人们都感动不已。正如当地的一家报纸评价的那样:海莉太太奉献出的是一份来自祖母的爱,小约翰回应的也是一份浓浓的晚辈的爱,而这两种爱,因为互相理解而互相成全!
(选自《博爱》,有改动)
【1】请简要品析第①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2】文中哪些段落是插叙的内容,这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3】第⑥段中写“小约翰听了海莉太太的故事,张开嘴巴想说什么”。请你联系上下文,分析此时小约翰的心理,并写出此时小约翰想说的话。
【4】说说本文标题“相互成全”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
10、阅读文章后答题
重拾汉语的母语自信
①母语通常是指一个人所属民族的群体语言,是一个民族最为鲜明的符号标志,它能把一些人凝聚为一个共同体。母语自信则是对母语品质和母语生命力的坚定信念,体现了一个国家和民族对自身母语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尊重。
②每个民族对自己的母语都有一种天然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视其为最美的语言。汉语是中国人的母语,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徽章。汉语拥有最为丰富的书面文献和自公元前841年以来不曾中断的历史记录,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它因其承载的文化的先进性而对世界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这让我们自豪,也增强了我们对汉语的自信。然而,在近现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加之西方语言和文化的冲击,我们对汉语的自信产生了动摇,这给汉语带来了危机,造成了伤害。五四期间,汉语严重欧化,有学者甚至主张用拼音来代替汉字;上世纪80年代,汉语的计算机输入成为难题,汉字又蒙受了“笔画复杂、输入困难”的责难;即使是现在,国人对外语的重视程度依然远远超过汉语……因此,重拾汉语的母语自信是每个中国人必须正视的问题。
③对母语的不自信,究其本质,是对自身文化的不自信。在当今形势下,我们更应清醒地认识到,中华文化是我国生存和发展的软实力,是中华民族的命脉和灵魂。而汉语既是这种文化的产物,也是这种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还是这种文化最重要的载体和最集中的体现。因而要维护中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就不能再对汉语采取那种“自贬、自侮、自戕”的态度,而应重新拾回对汉语的自信。
④事实上,从语言学角度看,汉语也的确有值得我们自信的理由。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发展水平最高的语言之一。在世界语言中,汉语具有独一无二的简洁而富有想象力的特征,精通多国语言的季羡林先生称誉汉语是世界语言里最简练的一个语种,同样表达一个意思,如果英语要60秒,汉语5秒就够了。汉语在表达的自由度和创造性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美国语言学家范诺萨说,汉语充满动感,不像西方语言那样被语法、词类规格套死。汉语有声调,音韵铿锵,和谐美丽,瑞典语言学家高本汉认为,在这方面,汉语比西方语言略胜一筹。
⑤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影响力的不断增强,汉语在全球快速传播,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不断升温的“汉语热”不仅强化了人们对汉语的认同,旺盛的需求也为汉语“走出去”增添了信心。据英国语言学家格雷多尔研究预测,到2050年,汉语将上升到国际语言分类金字塔的最高一层。因此,我们更应重拾汉语的母语自信,做一个根基牢固的中国人。
(作者,纪秀生。有删改)
【1】从全文看,作者认为应该重拾汉语的母语自信的原因有哪些?请逐条概括。
【2】请简要分析第②段的论证思路
【3】下面两则材料分别可以用作本文哪一段的论据?请简述理由。
材料一:国学大师钱穆说过,汉语之美在于“精”。“语种山果落,灯下草虫鸣”,仅10个字,不仅使我心与天地大生命融凝合一,又兼及自然科学。着语不多,会心自在深微处。
材料二: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说,语言是一个民族所必需的呼吸,通过一种语言,一个人类群体才得以凝聚成民族,一个民族的特性才能获得完整的映照和表达。
11、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
①电影《梅兰芳》中有个十三燕,是个曾名重一时的“伶界大王”。后来,梅兰芳迅速崛起,大有取而代之之势,他与梅兰芳唱对台戏时落于下风。眼见败势已成,他却没有选择逃避。即使面对空旷的戏台,他仍然一丝不苟地坚持唱完了最后一场,并且在临死前留下那句掷地有声的话语:“输不丢人,怕才丢人。”所以,尽管十三燕是个失败的人物,但却是令人敬佩的,因为他道出了一个做人的基本真理,而且自己就是实践这一道理的榜样。
②大千世界,我们不论干什么,只要与人对阵,参与竞争,都会有输赢,见高低,而世界上没有常胜将军,胜败乃兵家常事,百战百胜只是神话。因为,天外有天,你厉害还有比你更厉害的,你有降龙十八掌,人家可能有葵花宝典;你有屠龙刀,人家有打狗棒。而且,“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几年你得势占优,再过几年,你就可能被淘汰出局。所以,输不丢人。如果害怕丢人,就永远不要参与竞争,就干脆远离红尘。
③楚汉之争,项羽的最后悲剧,就在于他的怕丢面子,怕面对江东父老的指责。还是杜牧的《题乌江亭》写得好:“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如果项羽能够包羞忍耻东渡乌江,那么鹿死谁手还是个未知数;如果项羽能够忍受打击卷土重来,或许历史将被重新改写。
④“初生牛犊不怕虎”,虽然结局并不美妙,不会因为不怕就能克敌制胜,创造奇迹,但不怕虎的精神却是历来被人赞颂的。看《动物世界》,常见这样的镜头,一大群野牛被一只狮子追着跑,我就想,这么多野牛要是团结起来,就是踩也把狮子踩死了,可就是因为怕,总是被狮子欺负,甚至成为狮子的牺牲品。与野牛相比,人是有理智的,“人是会思想的芦苇”,可正因为如此,有些人反而怕得更多,野牛不过怕丢掉性命而已,人还要怕丢面子,怕名声不好,怕被人议论,怕遭人嫉妒,怕不好出门见人,总之是前怕狼后怕虎,结果是害怕丢人却偏偏丢人,不想丢人却处处丢人。
⑤人,能力有大小,水平有高低,既然出来打天下,既然要与人争高低,输赢都是正常的。奥运会上的百米赛场上,无论谁输给博尔特都是再正常不过的,因为那小子是百年一出的短跑奇才,不管你被拉下多大差距,谁也不会笑话你。而你如果因为害怕而退赛,因害怕而战战兢兢,畏畏缩缩,不战自败,那就丢人丢大了。在奥运会的乒乓球馆里,我们还看到许多非洲国家的乒乓球运动员,水平连我们的业余选手都不如,仍然面无惧色与世界一流高手过招,观众同样报以热烈的掌声,其中就是对他们不怕精神的鼓励。输球之后,他们照样大大方方地和对手握手拥抱,向观众致谢,他们是虽败犹荣。体育竞赛如此,行行业业也都应该如此。只要不怕强手,敢于“亮剑”,屡败屡战,自强不息,我们就可能杀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即便输了,也是虽败犹荣。
⑥“输不丢人,怕才丢人。”诚哉斯言!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③段以项羽为例是为了论证“胜败乃兵家事”。
B. 第⑤段引奥运赛场的例子论证了任何人的成功都是从失败开始的。
C.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输赢都无所谓,关键要有一颗平常心。
D. 本文第①段引出中心论点,第②-⑤分析论证,⑥段得出结论。
【2】第①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3】第②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请简述第④段的论证过程。
12、阅读以下文字,完成作文
有人说,压力是一种负担;也有人说,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在生活中,有来自父母的压力,老师的压力,同伴的压力……
请以“压力”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写出真情实感;(2)不少于600字;(3)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