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掂量(diān) 狡點(xié) 忌讳(huì) 千钧之力(jūn)
B.睥睨(bì) 盘桓(huán) 侦缉(jī) 载歌载舞(zài)
C.驾驭(yù) 怯懦(qiè) 瘦削(xuē) 恪尽职守(kè)
D.诘难(jié) 熏陶(táo) 谚语(yàn) 伤痕累累(1ēi)
2、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艾青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抒发了对抚养他的保姆一大堰河深深的挚爱和无尽的怀念。
B.抗战时期,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太阳”,诗歌集中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
C.《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记述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
D.《水浒传》塑造人物时非常注意表现他们的共性和个性,例如鲁智深和李逵都侠肝义胆、脾气火爆,但鲁智深直爽率真、头脑简单:李逵粗中有细,豁达明理。
3、下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意志坚强 饱经忧患 世外桃源 坚韧不拔(解说:这四个短语的结构各不相同)
B.面对这个问题,他很快陷入了沉思,因为他真的不知道有关部门会不会及时处理,会不会还像以前那样互相推诿?(解说:该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C.丁细牙痛胶囊的主要成分是由丁香叶、细辛组成的,因此毒副作用比较小。(解说:该句有语病)
D.只有到了春天,你才能看到这遍山的杜鹃花。(解说:这句话是条件复句)
4、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题目。
太阳
从远古的墓茔
从黑暗的年代
从人类死亡之流的那边
震惊沉睡的山脉
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
太阳向我滚来……
它以难遮掩的光芒
使生命呼吸
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
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
当它来时,我听见
冬蛰的虫蛹转动于地下
群众在旷场上高声说话
城市从远方
用电力与钢铁召唤它
于是我的心胸
被火焰之手撕开
陈腐的灵魂
搁弃在河畔
我乃有对于人类再生之确信
关于上面这首艾青的诗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节的中心句是“太阳向我滚来”,前面的状语从时间、方位等方面做了修饰,这一连串的修饰写出了情状动人心魄、气势恢宏的日出景象。
B.太阳的象征意义是光明、永生、未来,诗歌通过墓茔、黑暗、死亡等意象来正衬太阳,通过一系列万物复苏的动态意象从反面来烘托太阳,使其象征意义格外鲜明。
C.诗中“于是我的心胸/被火焰之手撕开”的“撕”字不仅写出了太阳的火焰之旺,也突出了“我”的决心之大。同时与前面诗句“太阳向我滚来”中的“滚”字遥相呼应,使人看到了动作,也仿佛听到了声音,加强了诗歌的表达力度。
D.本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寄托了诗人对光明的未来、光明的社会的渴望。
5、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乙】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州,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①以来金石②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③者乎?”居士曰:“吾因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
(节选自《诗人玉屑》)
【注释】①三代:指夏、商、周三代。②金石:指钟鼎文和碑文。③逃名:逃避名声,不求名声。
【1】以下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四时之景不同/至若春和景
B.太守谓谁/太守自谓也
C.似与游者相乐/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D.往来而不绝者/绝巘多生怪柏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语段【甲】中作者始终以“太守”自称,结尾才点出太守姓名,请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4】【甲】【乙】两个语段都写到了欧阳修的“乐”,请概括它们的不同之处。
6、请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设计朗诵语气,并说明理由(结合诗句内涵谈)。
7、《孤独之旅》的显著特点是用环境描写烘托人物的心情。请你也运用环境描写烘托自己的某种心情(如高兴、悲伤、兴奋、苦恼等)。(100字左右)
8、古诗文默写。
君子身上常有奋发向上的精神与风骨。李白自感前途渺茫,仍能执着乐观,奋起高呼“①______,②______”(《行路难(其一)》);面对离散,苏轼发出“③______,④______”(《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美好祝愿。但君子也不乏凡人愁绪。温庭筠旅途早行,“因思杜陵梦,⑤______”(《商山早行》)勾起乡思之情;韩愈直书“⑥______,肯将衰朽惜残年”(《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表达忠而获罪、非罪远谪的愤慨。但是他们都拥有古仁人“⑦______,⑧______”(《岳阳楼记》)的豁达乐观的心态,渐而成为智者、仁者、勇者,达到不惑、不忧、不惧的高境界。
9、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所谓网络文学,是指网民在电脑上创作,供网络用户欣赏或者参与的新的文学样式。这一定义包含几层意思:第一,网络文学是借助计算机网络形成的,无论写什么都必须是借助电脑呈现的原创文学作品;第二,网络文学应该是在互联网上首次发表,“印刷文学电子化”不能算是网络文学。
目前,网络文学的文本形态大抵可分为这样几类:第一类是网络原创文学;第二类是网络超文本文学,常见的超文本作品有互动小说等;第三类是多媒体文学;第四类是运用特定创作软件由计算机自动生成的作品;最后一类是在网络社区出现的一些文学作品或者带有一定文学性的文本,它们大多不是为文学而作,但仍然具有较为鲜明的文学色彩,可以看作文学文本。以上几类文本形态,除了第一类与传统文学相似外,其他几类体现了网络文学作为新的文学形态的特殊性。
(欧阳友权《网络文学概论》,有删节)
材料二:
如今红火的网络文学必定有其红火的理由,有其吸引人们眼球的特点。首先,它的民主性让它赢得了作者和读者。在传统文学里,文字书写具有一定的门槛,受到从水平、名气、审稿到印制,甚至关系等各方面条件的制约,从而形成一定的文学霸权。而网络文学打破了这扇看似透明高雅却壁垒森严的玻璃门,让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出入。其次,网络文学便捷而迅速,不仅写手可以随时随地敲击键盘将自己的作品挂在网上,而且读者也可以随时随地敲击键盘,将喜欢阅读的作品尽收眼底。此外,网络文学还方便写手随时随地修改和读者即时即刻跟帖。
(肖复兴《也来说说网络文学》,有删节)
材料三:
网络文学已经成为现代文学中的流量担当,但是由于缺乏规范与监管,网络文学整体环境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不但影响了传统文学的纯洁性,也对整个文学体系产生消极影响。对此,网络文学在发展中应当注重文学性,创作者应当提高自身文学素养和文化内涵。同时,网络平台也应当加强对网络文学作品的审核,加强对网络文学作品发表、传播的规范化管理,尤其是对商业性网络文学作品,要避免大量同质化现象出现,抵制抄袭、烂俗作品。
网络文学带给传统文学的除了挑战,也有积极影响。对文学有创作热情和兴趣的人,能够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自由的文学创作。传统文学也应当紧跟时代形势,积极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传播。同时,网络文学突破了传统文学在文学、语法等方面的限制,其灵活多样的表达方式也是传统文学应当积极借鉴的。此外,传统文学创作者也可以学习网络文学从生活化等视角进行文学创作。这样也有利于贴近人们生活,获得更多的关注。
(摘编自《浅谈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的挑战》)
【1】下列材料中对“网络文学”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网络文学的外延相对比较宽泛,包括已经纸质发表但又被上传至网络的传统文学作品。
B.网络文学的各类文本形态均体现了网络文学作为新文学形态不同于传统文学的特殊性。
C.网络文学打破了传统文学因水平、名气、审稿、印制等文学霸权,让任何人可以自由出入。
D.网络文学给传统文学带来了挑战和积极影响,因此应该鼓励网络文学取代传统文学。
【2】材料一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网络文学红火的原因。
【4】材料三是从哪些方面论述网络文学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10、阅读下面作品,完成小题。
人间四月天
钱红莉
①小区隔三岔五会有卖东西的人进驻。经过物业同意,在南门附近的空地搭一个棚子,白日卖货,夜间关起门来歇息,长则个把月,短则一周。卖稀奇古怪的牛角梳子、弹弓、痒痒挠;卖锅碗瓢盆、矿泉水、煤气灶;洗衣机、冰箱以旧换新……这些跟生活息息相关的日用品,走出家门便可买到,挺受欢迎。
②最近,进驻了一对夫妇——代客现场加工蚕丝被。进出间,惹人停下脚步,细细打量。他们带来了无数蚕茧,以及一台神奇的机器。把蚕茧倒入机器,合上盖子,一会儿工夫,囫囵的蚕丝抽出来,白练一般亮眼,湿漉漉的……妻子一匹匹将蚕丝挂上衣架,晾在池塘边的绳子上。春天风大,一匹匹蚕丝徐徐地荡过来荡过去,诗意盎然。
③昨日买菜回来,经过他们的棚屋。许是时间尚早,生意寥落,只有几匹蚕丝挂在屋内,丈夫不知去了哪儿,妻子则闲闲坐在池塘边的草地上,一棵一棵,耐心地择一堆蒲公英……她背后是一排柳树,春风微微地吹,万千垂碧悠来荡去。坐在草地上的她,像极一幅静物画,脸上流泻娴雅与安宁 。这一幕,让我的心略动一下,有一份感动,隐隐地来。
④人在春天里的这份安宁,多值得珍惜啊——这对夫妇自千里之外的外乡来,将孩子丢在老家,就为出门挣点钱,一年的收入就靠这些蚕丝了。生意清淡的时候,也不急,趁便在小区挖点蒲公英, 焯焯水,凉拌,便是一道菜。挖蒲公英的时候,顺便赏赏景儿。
⑤四月了,小区里的辛夷、桃、梨、海棠、紫荆、晚樱一齐在开花。他们的小屋边,有一棵木瓜海棠、一棵梨树,一树红,一树白,开得新鲜洁净,好看得很。她每天低头絮着一床床蚕丝被,再穿针引线地缝进被套里,颈椎酸了,抬头看看花,低头挖挖蒲公英,也是一种放松,顺便在心里想想乡下的孩子……
⑥一个母亲在春天里想念远方的孩子,阳光也变得柔润了。
⑦这对夫妇纵然漂泊着,有四海为家的动荡,但也可看出来,两人感情深笃,配合默契,从不相互埋怨。中国乡下有许多这样子的夫妇,一起出门闯荡,相互扶持。一年年地辛苦着,但心里是有满足的。生来恬淡,便不贪心。人无贪念,便会减少许多痛苦,不会身陷焦躁不安之中。一贯知足,自闲。
⑧如今,在人们的脸上,很难捕捉到那一份遥远的闲适之色,尤其在城市,人们总是匆匆来去,上下班高峰,哪一条路不被堵得水泄不通,脸上普遍流露出焦虑、烦躁,不能有片刻的安宁——匆匆去接孩子,回家烧好晚饭,急迫地吞下,孩子最后一口饭尚在嘴里,便催促着他去到书桌前……做大人的,连散步的空都挤不出,忙东忙西的,转眼夜深,躺倒于床,每一条骨头缝都疼,日复一日,总是陷入孤独无援的精神困厄……
⑨在我们小区这对夫妇的脸上,那份“闲”似一只白鸽,久违地飞回来了,即便每天忙碌着,但还是让你感受到一种恬淡安适——他们的目标,也许就是在乡下屋基上起一座三层小楼,将来娶个好媳妇……蚕是辛苦的,一夜无数次喂食桑叶,好不容易把蚕养大,收获了蚕茧,原本可偷懒拿去镇上收购站卖掉的,但为了能卖上好价,就再辛苦一次,勤勉地拉到城里,为人现做蚕丝被。
⑩这一阵,进进出出间,看见他们,无比心安。他们相互爱惜着,朴素的感情如微风,吹得旁观者的心上起了涟漪,荡了又荡。春风吹在脸上,有时还有点儿寒意,但,也不碍事的啊,身边有那么多的花开,尤其红叶李,如烟如霞,阳光一直笼着你,有人世的寂静安宁,如此平凡,又如此珍贵。
⑪再过几日,他们将所有的蚕丝卖完,便要赶回家乡,重新养蚕,摘不尽的桑叶,喂不够的蚕 宝……一年的生计都在这里了。生命就是这样的,一年一年的花开草长,一年一年的平凡日子,急 不来,须一日一日地过。
⑫人世的安稳,值得珍视。一年年里,春去春回——坐在南窗前,听一听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钢协》,久违的安宁重新回来。
⑬窗外的香樟发了新叶,斑鸠领着一群儿女在学飞,戴胜鸟在枝头跳跃来去,红叶李无声地开着,风来,浅粉的花落了一地……
(选自《光明日报》2019 年 4 月,有改动)
【1】本文围绕“人间四月天”主要叙述了什么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按要求分析文中划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1)他们的小屋边,有一棵木瓜海棠、一棵梨树,一树红,一树白,开得新鲜洁净,好看得很。(从描写方法的角度)
(2)他们相互爱惜着,朴素的感情如微风,吹得旁观者的心上起了涟漪,荡了又荡。(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3】文章主要写夫妇养蚕、加工蚕丝被之事,为何又写妻子摘蒲公英做菜这一情节?
【4】结合事例,简要分析文中这对夫妇的形象。
【5】本文最后一段和链接材料在写法上有何不同?请结合内容作简要分析。
【链接材料】
说什么“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我却知道“山不在名,有泉则灵”。孕育生机,滋润万木, 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
这一夜,只觉泉鸣不绝于耳,不知是梦,是醒? 梦也罢。醒也罢。我愿清泉永在。我愿清泉常鸣。
(节选自《鼎湖山听泉》)
11、阅读以下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梅兰芳先生对京剧的一系列改革,使中国传统京剧艺术呈现出质的进步。从1920年第一次拍摄无声电影《春香闹学》到1948年在上海华艺影片公司拍摄彩色片《生死恨》,再到后来彩色电影片《游园惊梦》的完成,梅兰芳先生在不断地促使京剧更加适应当时社会的欣赏需求以及符合世界文化发展的趋势。技术的运用很好地帮助梅兰芳先生将其艺术创作用一种科学的方式保存下来。在传统的口传心授基础上,适当采取机器技术的辅助,如灌制唱片、录制电影,将精华的剧目最大程度地以最先进的样貌传承下去。这不仅体现了现代技术与艺术的相互融合,也使艺术作品更加方便和贴近人民大众,虽然缺失了真实舞台表演的“光韵”,取代了原作独一无二的存在,但这些艺术复制品却使艺术作品得以流传,并赋予其现实的活力,从而有利于京剧艺术表演在世界舞台上的文化传播,有利于扩大影响力。
本雅明的“光韵”概念在《摄影小史》中首次提出,并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加以完善。它指的是艺术作品的原真性(即独一无二性、即时即地性)、膜拜价值和一定的审美距离感,这是在艺术复制品中所不存在的。
梅兰芳先生温润细腻的内心和谦逊好学的性格使他兼容各家唱腔之所长,糅合多种舞台表现形式,发展出独具一格的“梅派”,使京剧艺术的观赏性不断提高。他对唱腔、服饰、舞台、乐谱进行改革,努力使新的表演形式与传统模式互相碰撞形成独具一格的艺术表现。他首次在上海演出时,便吸收上海文明戏、新式舞台、灯光、化妆、服装设计等改良成分,对原有舞台表演反复打磨,返京后创演时装新戏《孽海波澜》等,并开始研究新腔和学习昆曲。他编演的古装新戏《嫦娥奔月》和神话歌舞剧《天女散花》等获得众多好评,尤其是梅派经典剧目《游园惊梦》堪称中国戏曲艺苑中的奇葩。他还第一次在京剧舞台上使用追光,把舞台灯光的作用推进了一步;在京剧伴奏乐器中增加二胡,从而丰富京剧的伴奏音乐。这些具体的改革措施使梅派京剧艺术具有了属于它的独特“光韵”。
以《宇宙锋》为例,这出戏是梅兰芳先生功夫下得最深的一出戏。梅兰芳并没有因为这出戏最初的叫座成绩不理想而弃演,相反,他继续研究改正。他虚心聆听身边人和观众的建议,力求做到极致,获得观众认可。他强调演员要设身处地去体会和感悟,要求演员首先要忘记自己是个演员,将自己跟剧中人融成一体,才能够把表演做得精确而极致。剧中皇帝威胁的态度与赵女那种强硬不屈的神态,显现出戏剧性的对比冲突。赵女下了金殿见到哑奴,那种又悲又喜的情绪和心中的千言万语在笑里带泪中作了一个凝重而悲凉的结尾。经过不断的剧情删改与身段、表情、唱腔的拿捏练习,《宇宙锋》获得观众好评,成为梅派京剧艺术改革的代表作。至此,梅派的“光韵”在舞台上和剧中被体现得淋漓尽致。观众亲眼看到的舞台演出效果绝对是唱片的音响效果所不能相比的。
另外,本雅明所指出的关于“光韵”的感知认识方式是随着人类整体的全部生活方式的变化而改变的,这一点更体现在梅兰芳先生的开阔视野上。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梅兰芳赴美访问演出,在某种意义上,这成为中国传统艺术家出于文化交流的目的赴海外演出的开端。此后,梅兰芳不断出访外国进行文化交流,传播中国的传统京剧艺术,让京剧在世界舞台上散发“光韵”。
(摘编自张若兰《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看京剧大师梅兰芳》)
材料二
任何派别剧种艺术都离不开唱腔的表现手段。“唱、念、做、打”是京剧的四种艺术手段。唱腔排在第一,可见其重要地位。京剧之所以能享誉全国,关键在于它兼容了昆剧、秦腔等多种声腔,让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大众都能听懂。梅派的念唱运用在唱腔之中,使之形成了优美、平和、圆润的梅腔,且歌舞并重,令人眼前一亮。这种唱腔令旦角们拥有了新的表现形式。
梅派唱腔的字腔一体,表现新颖。梅先生在字腔的处理上有其独到的见解。首先,他是阳平高唱。按照常规唱法来说,阳平高唱容易造成倒字。因此,其他派别的唱腔一般是不提倡阳平高唱,或者是尽量避免高唱的。然而,梅先生勇于创新。
他阳平高唱的处理产生了很多新的亮点,让剧目的风格焕然一新。其次,京音化趋势十分明显。梅先生在推进京音化方面不遗余力。再次是归韵方法的使用。梅兰芳大师将传统唱腔上“切音长本音短”的习惯改掉,令每个字听起来都十分自然贴切。
除了字腔的创新,梅派唱腔的艺术特点还有流畅自然、圆润质朴等。梅派唱腔易学难工。由于其通俗的特点,梅派唱腔很少会有“怪”“险”的唱调,因而入门十分容易。然而,也正因为这样,人们要去体会梅派的精髓所在,就变得捉摸不定,甚至会令人产生平淡无奇而放弃的错觉。因此,易学难工也是梅派唱腔的特点之一。易学的原因在于唱腔、怪腔和险腔,比较容易学。难工的原因在于润腔、技法、行腔难以掌握,从而使一部分学梅者感到梅腔平淡无味而丧失兴趣,再加上梅腔的“花腔”和卖弄嗓子的“险腔”“高腔”,导致一些爱好梅派的人半途而废,改学别派。
(摘编自唐娟《浅谈京剧梅派艺术》)
(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某文化传播公司灌制了梅兰芳的《游园惊梦》唱片,赋予艺术作品《游园惊梦》现实的活力,但艺术作品的原真性在这些唱片中是不存在的。
B.《宇宙锋》最初叫座成绩并不理想,经过不断的剧情删改与身段、表情、唱腔的拿捏练习,才最终成为梅派京剧艺术改革的代表作。
C.阳平高唱容易造成倒字,许多派别不提倡或尽量避免此唱法,某京剧演员在演出《孽海波澜》时,使用了阳平高唱的唱法,由此可断定他是梅派。
D.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提到了梅兰芳对京剧唱腔的创新,但材料一还交代了服饰、舞台、乐谱等方面的创新和改革;材料二则突出了字腔的创新。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不属于梅派京剧艺术特色的一项是( )
A.新的表演形式与传统模式互相碰撞。
B.兼容了昆剧、秦腔等多种声腔。
C.京音化趋势十分明显并使用归韵方法。
D.流畅自然、圆润质朴、易学难工。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现代技术与艺术的相互融合,有利于京剧艺术表演在世界舞台上的文化传播,有利于扩大其影响力,更好地展现京剧真实舞台表演的“光韵”。
B.梅兰芳糅合多种舞台表现形式,使京剧艺术的观赏性不断提高。他对唱腔、服饰、舞台、乐谱进行改革,使梅派京剧艺术具有了独特“光韵”。
C.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梅兰芳赴美访问演出,在某种意义上,这成为中国传统艺术家赴海外演出的开端,让京剧艺术在世界舞台上散发“光韵”。
D.梅派的念唱运用在唱腔之中,使之形成了优美、平和、圆润的梅腔,且歌舞并重,表现形式新颖,令人眼前一亮,这使得京剧享誉全国。
(4)梅兰芳先生曾经说过:“一句话为总,都得变,变才有进步。”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梅兰芳在京剧艺术上是如何“变”的。
12、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如果你勤勉向上,难免会有人指责你别有用心,但是不管怎样,还是应该勤勉向上;如果你已功成名就,难免会有人嫉妒,但是不管怎样,还是应该去力争成功。我们做人不能因为过分在乎别人的评价而畏首畏尾,坐失良机,而应该胸怀大志,勤勉向上,力争成功。
请以“不管怎样,还是应该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文体不限。(3)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
(4)不少于600字。(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