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恩施州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628年,唐代政府在各地设置义仓,规定义仓粮食有灾则用于赈民,无灾则借贷民户作种子。白此以后,州、县普遍设置义仓,专用于备荒,不许杂用。这表明当时

    A.用立法手段救助弱势群体

    B.重农恤民思想得到实践

    C.关注民生的力度大大增强

    D.建立起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

  • 2、1960年出版的美国小说《兔子,跑吧》细腻刻画了一个美国青年在他一生的平庸生活中所经历的磨难。主人公“兔子”如同作者的影子,见证了一个陌生的、甚至敌对的世界成长起来的一代美国人的命运。该作品(     

    A.表明中间阶层的发展趋于稳定

    B.折射出冷战下美国人的生存状态

    C.源于美国经济危机时社会福利的减少

    D.证明美国社会存在民族间的文化认同问题

  • 3、1727年清政府在西藏设驻藏大臣,确立由中央政府册封达赖、班禅两大活佛的历史定制,1762年清政府在西域设伊犁将军,1884年在新疆建行省,最终确定了今天中国的版图。这表明清代(     

    A.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

    B.行省制度开始在全国推行

    C.强化了对边疆地区管辖

    D.中央政府与西藏开始交往

  • 4、从河南二里头和时间稍后的四川三星堆遗址中,考古发现两地有一些共同特征的器物,都有陶盉(酒器)、龙形牙璋(礼器)、镶嵌绿松石铜牌、海贝等。但三星堆独特的青铜神像、金杖、面具和神树等,显示其特殊的祭祀行为。解读最准确的是(     

    A.夏人礼仪在古蜀文明中传承

    B.古蜀文明兼收并蓄、个性鲜明

    C.两地的区外贸易都相当发达

    D.两地文明之间存在着交流互鉴

  • 5、德国宰相俾斯麦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制定不仅参照了英国的立宪制度,更重要的一点还是得益于美国。”《德意志帝国宪法》“得益于美国”主要体现在

    A.皇权受到制约

    B.实行联邦制

    C.设立责任内阁

    D.议会拥有立法权

  • 6、1938年10月,“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成立。大会宣言指出:“国家之大患一日不能除,则国民之大责一日不能卸;前方之炮火一日不能止,则后方之刍粟一日不能停。…今后宜更各尽所能,各竭所有,自策自鞭,自励自勉,踊跃慷慨,贡献于国家,使国家得借吾人血汗一洗百年之奇耻。“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有

    ①捐钱捐物是南洋华侨支援抗战的重要方式

    ②“总会”号召南洋华侨投身于太平洋战争

    ③抗日战争已发展成为全民族抗战

    ④中华儿女展现出无坚不摧的凝聚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7、1971年5月,美国尼克松政府停止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向美国兑换黄金,同时还宣布对进口商品征收10%的附加税。这一政策(  )

    A.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风险

    B.巩固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础

    C.增强了各国对美国的依赖性

    D.改变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8、下图采自明邝璠《便民图纂·耕织图》,图旁的文字信息为:“脚痛腰酸晓夜忙,田头车戽响浪浪。高田车进低田出,只愿高低不做荒。”上述图文信息反映出当时(     

    A.小农经济耕织结合的特征

    B.农民努力克服地形制约

    C.高产作物得到了推广种植

    D.江南地区耕作技术发达

  • 9、马克思说:“每一个企图代替旧统治阶级的地位的新阶级,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赋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性的形式,把他们描绘成唯一合理的、有普遍意义的思想。”下列事件能够证明该说法的有

    ①秦始皇的“焚书坑儒”

    ②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③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

    ④康德的“人非工具”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 10、中共二大发布的宣言指出,中国大量的贫苦农民能和工人“握手革命”,可以保证中国革命的成功。党为保障工人和贫农的利益,在联合战线里设定的奋斗目标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由此可知,当时中国共产党(     

    A.客观分析了民主革命的实际问题

    B.认识到国共合作的必要性

    C.探索出了中国农村革命的新道路

    D.开始独立领导国民大革命

  • 11、某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家在其代表作中系统阐述了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主张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发挥调节资源的作用。其代表作是

    A.《国富论》

    B.《英国产业革命史论》

    C.《社会契约论》

    D.《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 12、明朝中后期时尚之风盛行:唐伯虎之画,宣德之铜炉,时大彬之紫砂壶,成为人们普遍追求的时尚之物。苏州成为引领时尚之都,凡是做人“透骨时样”,就被称为“苏意”,凡是衣服式样新颖,就被称为“苏样”。以上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A.明代世俗文化成为社会文化主流

    B.苏州因商业兴盛而成为时尚之都

    C.商品经济浸染致使享乐观念流行

    D.经济水平的提高丰富了精神生活

  • 13、英国议会有上议院和下议院之分。1911年,新《议会法》通过,选举产生的下议院权力扩大,现代议会制度确立;世袭贵族为主的上议院,至今仍然保留对下议院通过法案的一年延搁否决权,掌握着最高司法权力。这表明英国议会制度

    A.在传统与现实之间谍求平衡

    B.是对开明专制思想的实践

    C.体现出三权分立的政治原则

    D.和代议民主的精神相违背

  • 14、唐朝开元年间(713~741年),广州“江中有婆罗门、波斯、昆仑等舶,不知其数,并载香药珍宝,积聚如山……”。从材料中能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A.广州是当时世界第一大港口

    B.唐代的手工业很发达

    C.唐朝时海外贸易十分繁荣

    D.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

  • 15、汉代钱范被誉为“万钱之母”,下图为东汉五铢钱的铜质钱范,其出现的重大意义在于

    A.成为后世铸造工艺的典范

    B.极大提高了钱币铸造效率

    C.统一铸币加强了中央集权

    D.确立后世铜钱的基本范式

  • 16、《民法大全》中规定:拷问用于查明犯罪真相,但不应作为首选方式。如当事人涉嫌犯罪,可通过拷问迫使其供出同谋与罪行;如王侯涉及叛国罪,需提供证词,且为情势所迫,同样需接受拷问。这反映出罗马法

    A.具有合理与节制的特点

    B.承认刑讯逼供的合理性

    C.旨在维护贵族特权统治

    D.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17、以下对下表中数据解读合理的是

    1871—1911年间中国进出口贸易净值(单位:百万元以1871—1873年为指数100基准)

    年份

    出口

    指数

    进口

    指数

    1871—1873

    110

    100

    106

    100

    1881—1883

    108

    98.2

    126

    118.9

    1891—1893

    167

    151.8

    219

    206.6

    1901—1903

    311

    282.7

    473

    42

    1909—1911

    570

    518.2

    702

    662.3

    A.晚清中国对外贸易始终处于逆差地位

    B.中国经济游走于世界市场的边缘之外

    C.中国商品整体上缺乏有效国际竞争力

    D.辛亥革命推动中国出口贸易加快发展

  • 18、1923年,孙中山对国民党人说:“我们当年开始搞革命、推翻满清时,策动群众仅百八十人。现在中共组织工农革命运动,群众一起来动不动就是几千、几万,甚至几十万人,罢工规模浩大,震动中外。”孙中山此论意在(     

    A.警惕共产党力量的壮大

    B.强调工农在革命中的地位

    C.表达国共合作的重要性

    D.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 19、近代中国民族工业产生后,历经曲折,风雨兼行。结合所学知识,根据下列研究数据,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1858—1911年新设民用工矿企业及其创办资本统计表(资本数单位:万元)

     

    1858—1894年

    1895—1911年

    总数

    年均

    总数

    年均

    家数

    153

    4.14

    800

    47.06

    资本数

    3803

    102.78

    16578

    975.18

    每家资本

    24.86

     

    20.72

     

    ①近代民族工业兴起与初步发展   ②民族工业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③城市手工业有了一定程度发展   ④民族工业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 20、下表是明朝出身于两类家庭的进士在进士总数中的比例,据此可以推知明朝

     

    明初

    明末

    出身于“上三代无任实职官”家庭

    72.32

    60.73%%

    出身于“上三代无任从五品以上官”家庭

    92.13%

    83.71%

    A.科举制度日益走向僵化

    B.官宦子弟的科举优势丧失

    C.社会阶层的流动性较强

    D.家庭对政治的影响力降低

  • 21、1945年11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创办《经济周报》并刊登了一系列文章。据表可知,中国共产党(     

    时期

    核心内容

    代表文章

    1945年底

    全面客观盘点当时中国经济建设的状况,提出对症下药的智慧之策,响应和平建国号召。

    《今后中国经济建设之展望》

    《略论当前中国的经济危机及其对策》

    1947年初

    以学术研究方式,阐释怎样研究和应对中国的经济问题,宣传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

    《资本论勘误》

    《经济常识的研究方法》

    1949年7月

    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城市经济政策,消除民族资产阶级和中小工商业者的种种顾虑。

    《如何处理城市经济》

    《试论今后的贸易管理》

    A.注重斗争策略的灵活性

    B.争取各民主党派支持

    C.重视经济与军事相结合

    D.宣传新民主主义政策

  • 22、元朝回回人忽思慧,担任太医,撰写了世界上最早的饮食卫生营养专著《饮膳正要》。该书卷一讲各类食物禁忌;卷二讲原料、饮料和食疗;卷三讲粮食、蔬菜、各种肉类和水果等。早年传往日本,明清两代曾多次翻印,广为流传。这反映出(     

    A.蒙古人生活全面中原化

    B.理学修身催生中医养生

    C.元朝饮食文化丰富多彩

    D.药食同源观念影响广泛

  • 23、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人认为东方民族是劣等民族。英国哲学家罗素在1920年游历中国之后却说,中国文化建立在比西方更人道、更文明的观念基础上。不安定和好斗造成罪恶,使生活充满了不惬意,西方变得更为堕落。这表明

    A.“一战”引发西方较为客观地反思东西方文明

    B.当时贫穷悲惨的中国人的生活却比西方人幸福

    C.西方学者否定“更人道、更文明”的中国文化

    D.西方学者因崇尚中国传统文化而抛弃西方文化

  • 24、北宋初年,朝廷以禁军分驻京师与外郡,以三年为期,内外轮换,定期回驻京师。出戍迈远条件恶劣地区的军兵,以半年为期轮换,将领并不随之调动,朝廷临时任命成军统兵将官。这些做法

    A.有利于维护中央集权

    B.杜绝了地方动乱发生

    C.旨在提升军队战斗力

    D.增强了官兵的凝聚力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维新变法的兴起【知识点127】

    (1)康、梁等人的实践活动:上书、著书立说、办报立会、成立学堂、与顽固派论战。

    (2)维新派的思想主张

    代表

    著作

    主张

    特点

    康有为

    《孔子改制考》、《____

    借孔子宣传维新变法理论

    ____

    梁启超

    《变法通议》

    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倡导____思想

    谭嗣同

    《仁学》

    批判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

    维新派中的____

    严复

    ____》《原富》

    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

    ____观点;反对君主专制

    把进化论思想同维新变法相结合

    (3)维新变法的高潮: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开始变法,历史上称为戊戌变法。这次变法历时103天,又称“____”。

  • 26、下图为1930年某公司同事的合影。该图反映出近代中国社会习俗变化的总体特点是(

    A.受了西方服饰的影响 B.遭遇保守势力的阻碍

    C.传统与现代并行不悖 D.中西相容,渐进变革

     

  • 27、原因

    (1)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和____逐渐解体

    (2)____的刺激

    (3)____的诱导

  • 28、时间:________年【知识点146】

  • 29、过程【知识点161】

    (1)第一阶段:初步介绍

    ①1918年,____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____》《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主张学习俄国,改造中国,率先举起社会主义大旗

    ②1919年,____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2)第二阶段:深入传播

    ____: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出现

    ②思想论战:1919年李大战和胡适展开了____的讨论;1920年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展开了关于____问题的讨论,同____进行了激烈交锋。这三次思想论战,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进一步扩大

    ____:创办工人补习学校,出版《劳动界》《劳动者》等刊物

    ④思想转变: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等一批先进中国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并建立了一些____

  • 30、国共合作

    (1)条件【知识点166】

    ①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建立____战线;②国民党孙中山深感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决定“____

    ____的指导

    (2)标志:________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知识点167】

    (3)合作方式:党内合作【知识点168】

    (4)新三民主义【知识点169】

    ①背景:孙中山从____的胜利中看到希望;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

    ②内容

    A.____主义:反对帝国主义的压迫;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B.____主义: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C.____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提出“耕者有其田”的主张。

    ③评价

    A.进步性:新三民主义与____的民主革命纲领的革命目标基本相同,成为国共合作的________时期的旗帜

    B.局限性:仍然没有超出____民主主义的范畴,不能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

  • 31、结局:1895年甲午____中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知识点115】

  • 32、影响:19世纪末,____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如________

    (二)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

  • 33、交通事业的进步【知识点153】

    (1)1909年,中国人设计的第一条铁路——____通车

    (2)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

    (3)1909年,____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

  • 34、评价【知识点116】

    (1)第一批近代企业出现,对____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对本国____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2)引进了西方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____的产生和发展。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文题。

    科索沃战争发生在20世纪末的一场重要的高技术局部战争,持续时间从199年3月24日至1999年6月10日。在北约主要以大规模空袭为作战方式,而且没有得到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在国际关系史上开创了一个危险的先例。

    北约这次空袭南联盟的高技木武器几乎达到娜,从游戈在压得里压海的航空母舰,到幽灵般掠过长空的隐形战机,一批又一批高技术武器粉墨登台。北约的空隙一开始就集中了460架先进作战飞机对付南联盟的170架老旧作战飞机,后来更是增加到1200架,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有绝对优势。北约的大规模空中作战之所以能够顺利进行,正是因为它完全掌握着天权、基本上控制着制空权和战场制信息权,并且形成了信息与火力一体化的作战系统。北约多次增调EA-B电子干扰权和能发射“哈姆”反福射导弹的战斗机,就是为了夺取制信息权。

    ——摘编自西陆网《科索沃战争大事记》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科索沃战争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索沃战賴麵形势产生的不利影响。

     

  • 36、条约与外交

    国家间签订的条约是了解国际关系的重要窗口。试以“条约与外交”为主题,叙述中国在鸦片战争之后的一个百年外交地位的变化。

     

  • 37、【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自法国殖民体系建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几个世纪以来,法国遵循传统的老殖民主义政策,对殖民地采取直接的统治方式。二战后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和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戴高乐政府改变对殖民地的态度,推行“非殖民化”政策,承认法属殖民地的独立,并及时推出了“合作”政策,设法通过签订双边或多边协定,建立法国与新独立的法语非洲国家的合作关系。新中国成立后,法国历届政府追随美国,孤立封锁中国,但是戴高乐政府支持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并于1964年1月,同新中国正式建交,法国成为西方大国中第一个与新中国正式建交的国家。此外,在与其他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上,戴高乐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积极而大胆的外交行动,1964年9月到10月,74岁的戴高乐又访问委内瑞拉、哥伦比亚等拉美十国,并与他们签订了一系列经济技术合作协定,大大加强了法国同拉美地区的联系。

    一摘编自《戴高乐对第三世界国家外交政策的调整》

    (1)根据材料,概括戴高乐政府调整对第三世界国家外交政策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戴高乐政府对第三世界国家外交政策调整的原因及影响。

     

  • 38、有人说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电子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主要特征。在此影响下,世界经济发生了哪些变化?为顺应这些变化,中国政府采取了哪些对策?

    (2)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概述这些成就产生的影响。

    (3)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影响下,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艺术领域分别出现了哪些变化?

    (4)科技不仅具有积极作用,还有消极影响。试举现实生活中的一例说明科技的消极影响。

     

  • 39、(一)中国古代的智慧

    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智慧的民族,历史上的众多“智慧”成为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

    (1)将下列“制度创新”与“重要时期”相对应(填写字母)。

    重要时期

     

    制度创新

    1)秦朝

     

    A:科举制度

    2)两汉

    B:金瓶挚签制

    3)隋唐

    C:郡县制度

    4)清朝

    D:刺史制度

     

    (2)中国古代在政治、思想、科技等方面都体现了民族智慧。按照这种分类,将下列重要史实填入相应的空格中(填写字母)。

    (A)“天子观于上古,然后加惠,使诸侯得推恩分子弟国邑”;(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方家以磁石摩针锋,则能指南”;(D)“儒表法里”;(E)“格物致知”;(F)“以巨竹为筒,内安子窠,如烧放焰绝,然后子窠发出如炮声”;(G)“杯酒释兵权”。

    类别

    重要史实

    政治智慧

     

    思想贡献

     

    科技发明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