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表是明朝出身于两类家庭的进士在进士总数中的比例,据此可以推知明朝
| 明初 | 明末 |
出身于“上三代无任实职官”家庭 | 72.32 | 60.73%% |
出身于“上三代无任从五品以上官”家庭 | 92.13% | 83.71% |
A.科举制度日益走向僵化
B.官宦子弟的科举优势丧失
C.社会阶层的流动性较强
D.家庭对政治的影响力降低
2、美国学者米勒在《裸体的民主》一书中指出,古希腊“裸体竞技”服务于消除差别的目标,在体育竞技中一旦脱了衣服,就很难区分穷人和富人,聪明和笨拙,是贵族、国王还是民主派了。米勒意在表明,古希腊“裸体竞技”的习俗
A.是城邦民主制度产生的原因
B.是古希腊人文精神的产物
C.根源于法律至上的政治传统
D.有利于公民平等意识形成
3、1921 年1月,苏俄政府确立了统一分配市有住房的原则:所有居民不分年龄一律人均8平方米。如果一套住宅中的人均面积超标,就必须允许其他人搬到这套住宅里共同居住,即“紧凑使用住宅”原则。这一政策
A.深受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影响
B.推动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
C.集中全国力量进行国内战争
D.通过商品货币关系解决住房问题
4、中国古代,“衣服有制”。变易服饰,往往是古代社会制度和风俗习尚变迁的一个标志。下列哪一位帝王的统治措施可以体现这一特点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北魏孝文帝
D.隋文帝
5、中共二大发布的宣言指出,中国大量的贫苦农民能和工人“握手革命”,可以保证中国革命的成功。党为保障工人和贫农的利益,在联合战线里设定的奋斗目标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由此可知,当时中国共产党( )
A.客观分析了民主革命的实际问题
B.认识到国共合作的必要性
C.探索出了中国农村革命的新道路
D.开始独立领导国民大革命
6、1919年3月,邓中夏等人组织成立了“平民教育讲演团”,并把人力车夫、产业工人作为启迪反帝反封建觉悟的首选对象,甚至五四运动后,平民教育讲演团成员还深入工矿企业,与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这表明( )
A.国民觉悟得到提升
B.救亡之路出现转向
C.无产阶级力量壮大
D.新型政党开始筹建
7、英国议会有上议院和下议院之分。1911年,新《议会法》通过,选举产生的下议院权力扩大,现代议会制度确立;世袭贵族为主的上议院,至今仍然保留对下议院通过法案的一年延搁否决权,掌握着最高司法权力。这表明英国议会制度
A.在传统与现实之间谍求平衡
B.是对开明专制思想的实践
C.体现出三权分立的政治原则
D.和代议民主的精神相违背
8、德国宰相俾斯麦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制定不仅参照了英国的立宪制度,更重要的一点还是得益于美国。”《德意志帝国宪法》“得益于美国”主要体现在
A.皇权受到制约
B.实行联邦制
C.设立责任内阁
D.议会拥有立法权
9、1960年出版的美国小说《兔子,跑吧》细腻刻画了一个美国青年在他一生的平庸生活中所经历的磨难。主人公“兔子”如同作者的影子,见证了一个陌生的、甚至敌对的世界成长起来的一代美国人的命运。该作品( )
A.表明中间阶层的发展趋于稳定
B.折射出冷战下美国人的生存状态
C.源于美国经济危机时社会福利的减少
D.证明美国社会存在民族间的文化认同问题
10、1928年7月,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部长王正廷提出了“在不顾及过去及过去不平等的条约、协定与惯例的前提下,运用大胆而强烈的手段,在革命精神与群众运动的强大支持下,在胁迫性或半胁迫性的情况下,以达到我国外交谈判的目的”的“革命外交”策略。这表明
A.国民革命推动了群众爱国运动蓬勃发展
B.国民政府独立自主的民族意识有所增强
C.西方列强对华的外交政策已经发生质变
D.世界范围内涌现出一股民族自决的潮流
11、某同学在研究现代世界发展有关问题时编制了如下表格。据此判断,该同学研究的主题是( )
时间 | 事件 |
1989年 | 亚太经合组织建立 |
1993年 | 欧洲联盟成立 |
1995年 | 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开始运作 |
1999年 | 二十国集团成立 |
2001年 |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
A.经济区域集团的发展
B.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C.国际治理机制的改进
D.政治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12、上海响应国家号召,从1964年秋至1966年,共将411座工厂迁到贵州、四川和云南等省,“这些工厂一分为二,内迁部分设备和人员,在后方组建新厂,老厂任务仍要完成”,“上海职工以大局为重,奔赴内地山区”。以上现象所涉及的历史事件( )
①有助于改善工业的布局 ②源于日趋紧张的国际形势
③利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④加大了东西部地区的差距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3、1865年前后,旋转木马开始在纽约科尼岛流行。1884年,科尼岛引进了一种纽约人从未见过的娱乐项目——过山车,票价相当便宜,只需5美分。不久,摩天轮出现了,科尼岛娱乐设施的发展( )
A.折射出民众工作条件的改善
B.得益于工业化成果的应用
C.说明休闲旅游生活方式出现
D.反映出市民福利建设加快
14、万历《通州志》记载,以前“庶氓之家终岁不燕客,有故则孟羹豆肉相招一饭,不以为简也。贵家巨族,非有大故不张筵”;“今乡里之人,无故燕客者,一月凡几,客必专席,否则耦席,未有一席而三四人共之者也。肴果无算,皆取之远方珍贵之品”。这折射出明代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奢侈之风的盛行
C.社会等级的垮塌
D.自然经济的瓦解
15、唐朝开元年间(713~741年),广州“江中有婆罗门、波斯、昆仑等舶,不知其数,并载香药珍宝,积聚如山……”。从材料中能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A.广州是当时世界第一大港口
B.唐代的手工业很发达
C.唐朝时海外贸易十分繁荣
D.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
16、下面为1978年和1987年国家宏观调控范围和方式的情况对照表。表中种类和占比的变化反映出我国( )
| 国家计委计划管理的工业品种类 | 国家统配物资种类 | 国家计划管理商品种类 | 全国用于生产和建设的资金 | |
财政筹集占比 | 银行筹集占比 | ||||
1978年 | 120种 | 259种 | 188种 | 76.6% | 23.4% |
1987年 | 60种 | 26种 | 23种 | 31.2% | 68.8% |
A.社会经济活力显著增强
B.国民经济结构持续变化
C.城乡居民生活同步改善
D.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健全
17、货币、信贷是商品经济发达的表现,便利了商品交换。以下材料所反映的信息按照出现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世祖中统元年,始造交钞,以丝为本"
②“初蜀人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
③"钞票四百二十元,外加即期庄票两张"
④“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 ……,经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号飞钱”
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④②①③
D.④②③①
18、《史记》记载江南地区“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南朝《宋书》则载江南“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据材料可知,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魏晋以来江南逐渐得到开发
B.江南地区少战乱社会较安定
C.统治者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D.南方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
19、据《申报》载:“鄂垣祸起仓卒。呜呼,川乱未已,鄂乱又起,何今日祸变之多耶?夫春间粤乱犹在沿海,此次川乱偏于西隅,今则革党势力已蔓延于长江流域矣,其情形之危更非川粤乱可比。”这一记载反映了( )
A.清朝统治面临崩溃
B.反清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C.国民革命席卷全国
D.太平天国运动进展迅速
20、1876年,《申报》就中国是否应仿行机器织布进行了一场讨论,连续发表多篇文章,大加倡导。该报主笔说,他数年前就曾提议“购齐西国织造各布机器”“仿织洋布,定易销售”,但应者寥寥。现在他的主张却得到了社会舆论的广泛支持。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政府积极推行重商政策
B.工业文明的优势被普遍认同
C.国人市场意识逐渐形成
D.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
21、1913年,美国汽车产业最大的独占企业之一福特公司原来每生产一辆汽车所需劳动时间为12小时8分钟。当引进T型车装配线后,时间缩短至2小时35分。后来继续扩大T型车装配线后,平均每辆车所需时间降低为一个半小时。这说明
A.垄断有利于提升产品竞争力
B.行业垄断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
C.自由竞争的企业法则遭抛弃
D.商业垄断行为破坏了社会公平
22、随着世界经济政治形势的变化,马克思主义越来越显示出经久的生命力、强大的解释力和重大的影响力。20世纪初,有学者撰文介绍《马克思学说》,其中提到:“观察人类社会,那最根本最原始的物件就是经济。一切社会生活的基础,只是共同出产,社会里一切变动的最终的原因,须在一时代的经济里寻找。"上述文字重在介绍
A.唯物史观
B.空想社会主义
C.进化史观
D.阶级分析方法
23、下表为《1978-1988年中国工业化指数(部分)》:
项目 | 变化状况 |
乡镇企业数量 | 从150万个到1890万个 |
农村工业总产值 | 从515亿元到7020亿元 |
农村工业就业人数 | 从2800万人到9500万人 |
农民总收入 | 从87亿元到963亿元 |
村镇企业总资本存量 | 从230亿元到2100亿元 |
上述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有序展开
B.家庭联产承包制调动积极性
C.乡镇企业带动城乡整体发展
D.农村生产关系变革释放活力
24、在新中国参加的某次会议上,周恩来总理说:“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据此可知,这次会议
A.正式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说明反对霸权主义已成为时代主题
C.是新中国首次参加的国际会议
D.加强了中国与新兴民族国家的联系
25、原因【知识点147】
(1)政治环境:____推翻清朝统治,为民族工业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____奖励发展实业,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
(2)社会环境:群众性____运动此起彼伏,特别是抵制日货、____的群众运动,有力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外部条件:____期间,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4)思想:“____”思潮的推动。
26、失败原因【知识点173】
(1)客观原因:____背叛革命。
(2)主观原因:中共____的错误。
27、高潮:北伐战争【知识点170】
(1)兴起:1925年,国民政府在____成立,整编国民革命军,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____年,国民政府决定北伐。
(2)经过:北伐的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歼灭吴佩孚、孙传芳部主力,革命势力发展到____。1927年初,国民政府迁都武汉。
28、功绩:基本上推翻了____的统治,沉重打击了____的侵略势力。【知识点172】
29、指导思想:三民主义【知识点135】
提出: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上,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进一步阐发为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的“____”、“____”、“____”三大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30、兴起【知识点142】
(1)____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____》),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文化,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2)1916年底,____就任北大校长,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3)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____、____等。
(4)《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____成为主要活动基地。
31、大众传媒的发展【知识点155】
(1)报刊业:维新派(《____》《国闻报》)、革命派(《____》)和新文化阵营都把报刊作为宣传自己主张的工具,中国报刊业呈现出繁荣景象。
(2)电影:____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中国电影事业起步。
32、(二)教育与时局
材料一:与外国交涉事件,必先识其性情。今语言不通,文字不辨,一切隔膜,安望其能妥协!……欲悉各国情形必先谙其语言文字,方不受人欺蒙。
——《奏请创设同文馆说》1861年
材料二:京外大小文武各学堂,均应钦遵谕旨,以端正趋向、造就通才为宗旨……无论为士为农为工为商,均上知爱国,下足立身,始不负朝廷兴学之意。
——《奏定学堂章程·学务纲要》1904年
材料三:1912年3月,《临时政府公报》公布:凡各种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清学部颁行之教科书,一律禁用;小学读经科一律废止。小学实行义务教育和男女同校、设立女子中学、女子职业学校等;又颁布半日制学校规程,大量开办师范及各种职业学校,以补正规教育之不足。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上述材料中,属于一手史料的是___________;属于二手史料的是___________。
2.材料一中,清廷创设同文馆的主要目的是 ① ,理由是 ② ;材料二中,清廷奏定新学堂章程的主要目的是 ③ ,其奏设的背景是 ④ ;依据材料三,民国初年教育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⑤ 。
33、主要内容【知识点143】
(1)前期:提倡____,反对专制、愚昧和迷信;提倡____,反对旧道德;提倡____,反对旧文学。
(2)后期:传播____
34、全民族抗战(1937—1945年)
(1)正面战场的抗战【知识点186】
①重大战役:
A.1937年八一三事变爆发后,国民政府组织____,粉碎了日军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计划;B.1937年9—11月,国民政府组织____,这是国共合作抗日的典范,八路军取得____,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C.1938年春,国民政府组织徐州会战,其中的____战役是抗战以来最大胜利;D.1938年10月,国民政府组织武汉会战。②结果:正面战场的抗战消耗了日军大量的____,但未能阻止优势敌人的进攻,失去了华北、华中、华南和华东的大片领土。1938年10年,广州、____失守后,抗战进入了____阶段
(2)敌后战场的抗战
①基本史实:
A.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洛川会议上制定了____路线;B.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开展____,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C.1937年9月,____政府成立,首府为延安。____成为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D.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各种形式的反“扫荡”、反“蚕食”、反“清乡”斗争;E.1940年,由彭德怀指挥发动____,主动出击日军;F.领导少数民族抗日武装队伍。②中国共产党为加强和团结抗日力量采取的措施
A.开展____运动 B.地主____,农民____
C.实行____政权 D.进行民主政治建设,实行普选制。
(3)境外战场:1942年,中国政府派遣远征军入缅作战,确保____公路。1945年初,在英美军队配合下,中国远征军击败侵缅日军。
35、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一 1775年—1883年间西方商船来华统计表单位:(艘)
材料二 “华民惯见夷商获利之厚,莫不歆羡垂涎,以为内地民人格于定例,不准赴各国贸易,以致利薮转归外夷。”
——林则徐也在道光十九年(1839)四月初六日奏折
问题:
(1)材料一,西方在所涉时期内对华贸易呈现怎样的特点?分析产生这些特点的原因。
(2)材料二中“格于定例”指的是什么?
(3)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这一状况对中西方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表是19世纪40年代以来社会的一些流行词汇
时间 | 流行词汇 |
|
|
|
|
1840—1912年 | 师夷长技 | 洋布 | 洋火 | 兴民权 | 革命…… |
1912—1949年 | 共和约法 | 民主科学 | 实业救国 | 她…… |
|
1949—1978年 | 列宁装 | 三大改造 | 人民代表 | 粮票…… |
|
1978年以后 | 专业户 | 乡镇企业 | 村民委员会 | 股票 | 互联网…… |
根据材料,从每一个阶段中选取一个信息词,从“社会流行词汇与社会发展变迁”的角度提炼一个具体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读。(要求:观点明确,提取信息充分,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
37、【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为了保障马来半岛作战的侧背安全,切断援蒋路线,加大对印度和中国的压力,日军对缅作战。1942年1月,日军进攻緬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中国政府印派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增兵。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漢、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
——《中国战争史》
材料二:斯大林格勒之战,英美报纸比之为凡尔登战役,“红色凡尔登”之名已传遍于世界。这个比拟并不适当,今天的斯大林格勒之战,比起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凡尔登来,有性质的不同。……这一战,不但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甚至也不但是这次世界及法西斯战争的特折点,而且是整个人类历史的转折点。
——毛泽东《(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远征军出固作战的原因和影响。
(2)依据材料二,比较斯大林格勒战收与凡尔登战役的异同。
38、【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苏联趁美国陷入越南战争之机,向埃及提供资金和军事物資,还向叙利亚、伊位克派遣了军事顾问。美国则向以色列运交了新式坦克和飞机,从空军现役部队中抽调1000名所谓“志愿人员“充实以色列空军。美国总统约翰逊和以色列人都承认,“六·五”战争的计划早在美国国防部制定好了。1967年5月26日,美国将以色列捏造的埃及将发动进攻的假情报转告苏联。苏联闻讯十分惊慌,劝告纳赛尔不要“先开第一枪”。埃及则在苏联的奉劝中陷入了麻痹。1967年6月5日,以色列向埃及、叙利亚、约旦等阿拉伯国家发动了突然袭击,占领西奈半岛、戈兰高地和约旦河西岸的全部土地,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苏联在整个战争中袖手旁观,美国直接支援了以色列的行动。6月6日,美苏代表联合炮制出一项要阿以双方立即停火的决议草案,当晚安理会通过。8日,以色列宣布接受停火。在苏联的诱迫下,埃及和叙利亚也接受了停火。
——摘自孙吴《历次中东战争与大国关系述评》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60年代美苏冷战的特点。
(2)据材料概括美国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的作用。
39、“君主的烦恼”
公元8—10世纪,中国与西欧的君主面临着共同的烦恼……。历史经验丰富的中国皇帝更快地找到了有效对策,西欧的君王则到13世纪才有了希望。
问题:
(1)8—10世纪,中国与西欧的君主所面临的共同烦恼是什么?
(2)10世纪时,中国皇帝为解除烦恼主要采取了哪些有效对策?
(3)西欧君王为什么直到13世纪“才有了希望”?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