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年安徽安庆初二下学期二检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以下史实违背了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是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B.全国领土基本解放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一五计划

  • 2、国家对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整理工作也取得了大批成果,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出版了少数民三大英雄史诗: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蒙古族史诗《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它们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瑰宝,这说明

    A.国家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

    B.国家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

    C.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完全汉化

    D.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 3、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离不开党的政策支持。下列作品创作的共同时代背景是

    ①《青春之歌》  ②《红岩》  ③《红旗谱》  ④《创业史》

    A.党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B.“文化大革命”结束开始改革开放

    C.党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D.我国基本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 4、下图人物是一位著名的农业科学家,他的杰出贡献印证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光辉论断。他是

    A.邓稼先

    B.钱学森

    C.袁隆平

    D.屠呦呦

  • 5、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现了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

    B.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28年英勇斗争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结果

    C.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D.实现了我国经济的迅速腾飞

  • 6、据国际在线2016年4月1日电:2016核安全峰会美国东部时间3月31日在华盛顿开幕。中国向峰会提交了《中国核安全领域进展报告》,详尽介绍了中国在国家核示范中心建设和运营、强化核材料和放射性材料管理、打击核材料非法贩运、提升核应急水平、加强涉核网络安全、建立辐射环境监测体系等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我国拥有核武器是在

    A. 1964年

    B. 1966年

    C. 1967年

    D. 1970年

  • 7、1955年,他率领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会上他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他是

    A.毛泽东 B.朱德 C.周恩来 D.邓小平

  • 8、邓小平说:“1977年和1978年,中国处于徘徊状态。”造成这种局面的最主要原因是

    A. 文革中的冤假错案没有得到平反

    B.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还没有恢复工作

    C. “两个凡是”的方针仍占主导地位

    D. 邓小平理论还没有形成

  • 9、确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代国歌、国都、纪年方式的会议是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 10、下图是小魏同学整理的相关史实,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1995年1月,江泽民针对两岸关系新情况,提出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A. 祖国统一

    B. 外交成就

    C. 军队建设

    D. 民族团结

  • 11、“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作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对联中的前次“分田”是

    A. 土地改革   B. 大跃进   C. 农业合作社   D. 人民公社化

  • 12、香港、澳门能够回归祖国的原因包括

    ①“一国两制”被各方所接受     ②统一符合中华民族利益

    ③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增强   ④台湾回归提供成功先例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3、她挽救了全球范围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数以百万计疟疾患者的生命,为人类治疗和控制这一传染病做出了革命性的贡献。因此而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药学家是

    A.钱学森

    B.屠呦呦

    C.邓稼先

    D.李时珍

  • 14、抓住关键词是了解和学习历史知识的方法之一。一份1971年10月的报纸报道中有“乔冠华”“外交胜利”等内容。据此判断这份报纸可能是在报道

    A.中苏的建交 B.中国加入了亚太经合组织

    C.日内瓦会议 D.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 15、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4个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成为了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是

    A.珠海 B.深圳 C.汕头 D.厦门

  • 16、“发展才是硬道理”、“特区姓资不姓社”是1992年邓小平南方视察谈话的部分内容,这些谈话的目的在于指导人们

    A.如何进行城市改革

    B.如何推动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

    C.如何打开外交工作局面

    D.如何开展民族工作

  • 17、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确立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

    A.五大新发展理念 B.中国梦宏伟蓝图

    C.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 D.“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 18、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一时期我国政治建设最重要的成就是

    A.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确立了土地改革的总路线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D.选举产生新中国党和政府领导人

  • 19、如图所在的地区1990年设为经济开发区,现已成为令世人瞩目的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之一。这一地区是

    A.上海浦东 B.海南岛 C.闽南三角地区 D.珠江三角洲

  • 20、观察下边示意图并进行判断,描述正确的是

    A.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导致服务网点锐减

    B.第一个五年计划推动了北京服务业发展

    C.经济体制改革极大激发了北京市场活力

    D.加入世贸组织使北京商品供应更加多样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开国大典:意义

    (1)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____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________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____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2)国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________的力量。

  • 22、______年12月,______全会在北京召开。

  • 23、日常生活的变化

    (1)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经济恢复,物价稳定,人民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____________以来,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2)改革开放前,人们买衣服要凭_____,不仅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也很单调。吃的方面,饮食结构比较单一,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_____问题。住房比较拥挤,室内设施也很简单。

    (3)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_____的解放,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吃饭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人们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要“_____”,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人均住房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4)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消费总量不断增长,_____也不断优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_____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开始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多种休闲生活,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 24、中美、中日建交

    (1)中美建交

    ①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政府____新中国,对新中国实行_______、包围威胁的政策。双方敌对的状态长达20多年。

    ②中美关系出现转机原因:随着中国_________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20世纪70年代初,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的要求,中美关系出现了转机。

    ③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1971年7月,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_______秘密访问中国,同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1972 年,__________访华。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④中美正式建交:_______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_____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2)中日建交

    1972年,日本首相_____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接着,许多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高潮。

  • 25、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背景

    (1)“________”的方针引起普遍不满。

    (2)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________的大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 26、一国两制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____________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 27、基于“一国两制”已经收回的地区:

  • 28、根据下列提示,写出上对应的内容

    (1)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3)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

    (4)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

  • 29、提出:1953年底,______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_______ ,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

  • 30、请写出与下列荣誉称号相对应的人物名称。

    (1)大庆石油工人“铁人”——

    (2)杂交水稻之父——

    (3)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

    (4)两弹元勋——

    (5)解放军好战士——

    (6)党的好干部——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民主与法制是社会进步、经济建设的重要保障。新中国的成立,开启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历程,并经历了曲折发展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我国在建国初期保障农民翻身成为土地主人的法律文件是什么?保障少数民族真正实现当家作主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2)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我国的法制建没取得了重大成就,你知道是什么吗?

    (3)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某一段时期,我国的民主法制遭到了践踏,这一时期是指?

    (4)1986年以来,保障我们中小学生享受免费受教育机会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5)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认识。

  • 32、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纪念。七十年来,我国各领域进步巨大,发展迅猛,成就骄人。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透过数据看中国发展。从下表数据你能读出哪些重要信息?

     

    年份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52年

    679

    57(农民纯收入)

    1978年

    3624

    171

    2018年

    900309

    28228

     

     

    (2)借助图片认识骄人成就。请说明下面组图两项重大科技成就的取得有何重大意义?

    (3)通过外交大事感受大国骄傲。哪位历史人物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做出了重大贡献?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有何重大意义?

  • 33、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决策篇】

    (1)哪次会议作出实行改革开放历史性决策?写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2)1980年我国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写出福建设立的特区名称。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成就篇】

    (3)写出2012年以来,我国在经济建设中取得的重大成就一例。

    【外交篇】

    (4)写出本世纪初,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的历史事件。

    【感悟篇】

    (5)通过资料搜集与整理,你对这个主题有哪些认识?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20世纪以来中国出现许多重大的思想理论,引领中国人民不断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科二:联产承包责任制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必将使农业社会主义合作化的具体道路更加符合我国的实际。这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

    ——摘自《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1983年1月)》

    材料三: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摘自《习近平十九大报告》

    (1)根据材料一,指出邓小平发展经济的思路。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

    (4)完成“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后,我国进入了哪一历史阶段?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