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这其中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在( )
A.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
B.五四运动爆发100年时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
D.社会主义制度建立100年时
2、1950年六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入侵朝鲜的同时,干涉中国内政,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并出动飞机轰炸我国东北边境城市和乡村……。根据上述材料,说明我国抗美援朝是
A. 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
B. 以抗美之名侵略朝鲜
C. 尝试挑战美国的权威
D. 以抗美之名称霸世界
3、1919年5月1日《大陆报》:政府接巴黎中国代表团来电,谓关于索还胶州租借之对日外交战争,业己失败。由此引发的运动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五四运动
D.一二・九运动
4、这支部队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主要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这支部队2015年后名为
A. 第二炮兵部队 B. 海军航空兵 C. 火箭军 D. 人民空军
5、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隆重举行,下列属于本次会议的内容有( )
①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②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③抗美援朝 ④采用公元纪年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6、据《泰晤士报》报道:“这是亚洲一个划时代的历史时刻,虽然不是所有的中国都在共产党的手中,但毫无疑问,无论好坏,这是拥有近5亿人民、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同质种族群体的政府。”该报报道的历史事件是
A.辛亥革命
B.新中国的成立
C.抗美援朝
D.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7、下列选项中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②西藏和平解放
③土地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完成
④抗美援朝战争爆发
A.①②④③
B.①③②④
C.④①②③
D.①④②③
8、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方式是
A.没收
B.租赁
C.摧毁
D.赎买
9、1984年,有国际媒体评论:“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三十五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个“大胆行动”指的是( )
A.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
B.开放14个沿海城市
C.设立长江三角洲开放区
D.将海南岛建成经济特区
10、史料是指可以据以研究或讨论历史时的根据的东西,并非所有史料都能客观公正地反映历史,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历史过程中,学会辨别史料真伪,去伪存真。根据所学知识,请判断1958-1961年期间,中国出现的真实场景应是( )
A.“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
B.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
C.良田荒,薯叶枯,青壮炼钢去,童叟田间忙
D.没有翅膀要飞天,不坐飞机坐火箭,莫说指标能实现,白云也能摘几片
11、1964年10月16日,随着一朵“磨菇云”在西部地区腾空而起,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这此付出毕生心血的科学家是
A. 李四光
B. 詹天佑
C. 袁隆平
D. 邓稼先
12、我国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是( )
A.海南岛
B.上海浦东
C.深圳
D.海南省
13、会议一致认为,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我们党才能顺利地实现工作中心的转变,才能正确解决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材料中的会议是指(( )
A.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三大
14、2019年9月,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中国氢弹之父于敏被授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以表彰其为我国长期领导核武器理论研究、设计,对中国核武器进一步发展到国际先进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20世纪60年我国下列哪一杰出人物与于敏最为类似
A.王进喜
B.焦裕禄
C.雷锋
D.邓稼先
15、邓小平曾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下列不属于六十年代取得的成就是
A. 原子弹的成功研制
B. 氢弹的成功研制
C. 导弹核武器的成功实验
D. 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6、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变化,但仍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于
A. “一五”完成
B.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C. 中共八大的召开
D. “文革”的结束
17、1984年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这是对深圳发展经验的肯定,也是对整个经济特区政策的肯定。随后,我国借鉴这个经验
A. 进行城市国有企业改革
B. 开放14个沿海城市
C. 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D. 在内地各城市建立了经济特区
18、“文化大革命”期间,国民经济遭到巨大损失,但仍取得了一些科技成就。主要有
①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②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
③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④嫦娥四号登陆月球背面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9、1979年美国总统卡特在白宫欢迎邓小平时说:“我听说,在这新年之际,是忘记家庭争吵的时刻,也是团聚与和解的时刻。对于我们两国来说,今天是团聚和开始新的历程的时刻。是久已关闭的窗户重新打开的时刻。”“窗户重新打开的时刻”实际指( )
A.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C. 中国重返联合国
D. 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
20、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中,邓小平理论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A.中共十五大 B.中共十六大
C.中共十八大 D.中共十九大
21、使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事件是______。1965年9月1日西藏自治区成立,它的成立得益于我国实行了____________(制度)。
22、全方位外交
(1)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继续奉行___________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2)中国注重改善和发展与________的睦邻友好关系,注重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力争中美、中日关系稳定发展,逐步实现中苏关系正常化,积极发展与________的关系。
(3)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秉持________的全球治理观,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_________。
(4)中国积极拓展________,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为解决区域性争端、维护世界和平和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而努力。
(5)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______、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截至2019年9月,中国已与世界上180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中国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________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
(6)中国的_________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23、三、拨乱反正
典型: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革”中强加给________的罪名,恢复他的名誉,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24、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是北海舰队。( )
2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确立为基本政策: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中国共产党将______制度确立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2)内涵: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______,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法律文献:1949年通过的《____________》,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后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宪法。198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4)自治区建立:1947年,__________成立。这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自治区,为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推行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全国已经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________、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
(5)意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维护_______、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________、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
26、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概况:1971年10月,第________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________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27、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___、___、___、厦门4个经济特区。
28、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地点名称写在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1)中国人民志愿军渡过的河流名称。
(2)英雄黄继光牺牲的战役发生地点。
29、三个代表内容:是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__________。
30、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______________》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________________》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1、1978是共和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时刻,这个国家和她的人民站在命运的拐点,此后,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让我们回顾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曲折经历,体会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1978年是我国命运的拐点,拐点自一次重要的会议开始,请问是哪次会议?这次大会作出的伟大历史性决策是什么?这次全会对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作出了怎样的转移?实际上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2)被外国人称为“一夜崛起之城”的是哪一个经济特区?
(3)邓小平理论现在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请问是哪次会议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
(4)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
(5)1978年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幸福,中国在国际上地位也越来越重要,说明了什么?(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32、制度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与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新中国成立前夕,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怎样的制度??
(2)1954年我国确立了怎样的根本政治制度?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请问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哪一次会议的决定?
(4)邓小平理论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方针,哪一次会议上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5)在中共十六大和十八大上,分别将什么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6)新中国成立后,为解决民族问题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7)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提出了哪一制度创新?这一制度创新的成功实践是什么?
33、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西藏和平解放是在哪一年?有什么意义?
(2)香港、澳门的回归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请分别写出港、澳回归的具体时间?
(3)“两岸之道,唯和与合,势之所趋,事之必至。”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我国确立的基本方针是什么?新时期,结合新情况,江泽民为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进程又提出了怎样的指导思想?请写出为祖国统一作出重要贡献的两个民间团体?
(4)现在还有少部分人实行“藏独”、“台独”,面对这一状况,我们应该怎么做?
34、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
——全国第一份将田地包干到户协议
材料二 改革在前,开放在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呈现出改革与开放交互进行的新局面……改革开放相互联动、相互促进,形成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合力。
——葛努力《关于改革与开放关系的深层探析》
材料三 邓小平说:“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听说深圳治安比过去好了,跑到香港去的人开始回来,原因之一是就业多,收入增加了。”
(1)材料一中的“协议”体现了什么地方农民的首创精神?“分田到户”后来发展成为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制度的优点是什么?
(2)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在哪次会议上作出的?据材料二指出我国改革与开放的关系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3)材料三中的深圳是1980年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除深圳之外,其他三个特区分别是什么?据材料三概括我国设立经济特区的主要“好处”。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