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豆腐票”、“粮票”、“布票”、“肉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而像现在的“股票”、“汇票”、“支票”流行起来。这说明( )
A.计划经济阻碍社会发展
B.经济体制发生重大变革
C.城市体制改革效果明显
D.我国工农业发展迅速
2、读农家春联,忆农村往事。在下列农家春联中,反映土地改革运动的是( )
A.大包干是摇钱树,不出三年都变富
B.土地还家山河改色,妖氛敛迹农民翻身
C.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D.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
3、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表中选项、史实与史论对应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4、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是
A.神舟五号 B.神舟三号 C.神舟七号 D.神舟十号
5、“改革开放对中国人来说,绝不是一个普通的概念,它不仅意味着历史性的关键抉择,也开启了一场波澜壮阔的伟大改革。”在改革大幕开启的标志性会议上所做出的战略决策是
A.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B.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C.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D.确立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6、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変,第二次历史性巨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其中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是
A. 1949年第一届政协会议召开
B.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C. 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
D.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
7、2008年海峡两岸实现三通不包括
A. 通海
B. 通邮
C. 通航
D. 通商
8、毛泽东的诗词文情并茂,气势磅礴,记载着中国的苦难与辉煌。下列诗句以“一五”计划为创作背景的是
A.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B.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C.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D.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9、如图历史人物的主要贡献在于
A.文化事业 B.863计划 C.两弹研制 D.杂交水稻
10、周恩来说:“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中国100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不学他们”的突出表现是
A. 采取妥协退让的外交政策
B. 采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 采取明哲保身的外交方针
D. 采取“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11、以下是2018年11月14日央视新闻的一则报道,标题中的“道路自信”指的是伟大的变革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可持续发展道路
C.依法治国的道路
D.共同富裕的道路
12、观察下表,1957年与1952年相比,我国工农业产品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B.全国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13、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新中国主要“新”在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已取得胜利 ②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结束
③中国人民从此成为国家的主人 ④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4、十八大提出,从2010年到2020年要实现“两个倍增”计划是
①国内生产总值倍增
②进出口贸易额倍增
③外汇储备量倍增
④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增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15、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的事件是( )
A.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 B.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十三大提出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16、同仁堂是我国有着300多年历史的中药名牌老店。1954年进行资本主义商业改造时,它走的道路是
A.由国家没收管理
B.由国家赎买接手
C.实行公私合营
D.建立合作社
17、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有人赞誉他是“东风第一枝”。这是因为这篇文章是针对当时哪一错误倾向而撰写的?
A.“浮夸风”现象
B.“共产风”现象
C.阶级斗争为纲
D.“两个凡是”的方针
18、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对“一国两制”这一历史概念理解正确的是
A.一国就是一个社会主义的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B.一国就是一个统一的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C.两制就是两种制度,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
D.两制就是两种制度,即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9、我国在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优先发展的部门是( )
A.农业 B.手工业 C.轻工业 D.重工业
20、明明集邮册里有一张珍贵的邮票(如下图),该邮票产生的时代应是
A.建国初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大跃进”时代 D.“文革”时期
21、国家对农业、_______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经济体制从农村到城市逐步展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_______。
22、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________、珠海、厦门、汕头四个经济特区。改革开放以后,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_______________”的对台基本方针。
23、___________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24、割让香港给英国的条约是( )。
25、_____年中共八大明确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6、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形式:国家对农业进行_______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_____,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2)步骤:农业合作化开始时实行______的原则,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广。它经历了由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
(3)结果:______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27、漫步太空:
(1)1999年11月,______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2)2003年10月,航天员______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3)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_________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28、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了________,将拥有13亿人口的巨大市场带入全球贸易体系,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________”建设,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29、地图中的历史:
阅读下列地图,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位于福建省的经济特区是图中的
(2)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是图中的
(3)紧邻香港的经济特区是图中的
30、建设成就
(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①成就:工业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大大提高,建成一大批大中型项目。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________、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建成。1965年,我国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新兴的电子工业、________、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交通方面修建了兰新、兰青、包兰等铁路。我国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________,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国防尖端技术取得巨大进展。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________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②模范人物: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出现的模范人物有大庆石油工人“________”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________。
(2)文革时期科技成就
①1967年6月我国成功的爆炸了第一颗_______、
②1970年4月成功发射了_______。
③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_______。
31、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
32、
香港回归,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但是2019年以来,反中乱港势力公然鼓吹“港独”“公投”,从事破坏国家统一,分裂国家的活动。一些外国和境外势力公然利用香港从事危害我国国家安全的活动。为此,国家制定并颁布了“香港国安法”。
请结合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1)香港是在哪一年回归祖国的?是哪一制度构想的成功实践?回归前,香港被哪个国家管控?
(2)1999年12月,我国收回了被葡萄牙控制的我国领土,是哪里?
(3)1949年国民党退往台湾,导致台湾问题的出现。但是,党和国家一直致力于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党和政府确定的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的“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被称作什么?2015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新加坡与哪位台湾领导人会面?
(4)面对香港出现的分裂国家活动及台湾蔡当局的“台独”主张与活动,我们应该持什么态度?应该怎么办?
33、探究历史: 2011年3月全国“两会”胜利召开。其中,“两会”清晰地描绘了下一步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保持稳定的线路图。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改革开放是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请你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步骤一:历史回想
(1)1950年6月,中央政府颁布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大规模的____________运动在全国开展。
(2)1953—1956年间党领导人民取得辉煌胜利的重要史实是进行三大改造。试述其主要内容?
步骤二:历史转折
(3)改革开放的决策是哪一次会议上作出的?这次会议确立的指导思想是?会议作出了怎样的工作重心转移?此次会议还做出了什么新决策?
(4)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首先从农村掀起,其主要内容是在农村推行什么政策?
步骤三:深度探究
小明的笔记中有这样一句话:在中国改革开放史上,有一个关键词注定让人们无法忘记,那就是“经济特区”。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福州建立了四个经济特区。三十年多来,它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中有一处错误,请在下面写出错误的地方并改正。
(5)错误: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
(6)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会议上中央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经济特区→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内地
步骤四:论从史出
(7)结合中国历史发展的经验与教训及上述材料,说说中国为何改革开放?
3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必然选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7年,我国的钢产量为535万吨,比1952年增长近3倍;机床产量达2.8万台,比1949年增长17.7倍……
(1)材料一中数据的变化与党和政府采取的什么措施有关?该措施是哪一年开始执行的?
材料二 建国后至20世纪末,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变化图
(2)材料二中,1980年以后的粮食人均产量迅速增加得益于党和政府在农村实行的哪一政策?该政策首先是在哪里实施的?
材料三 1978—2010年中国国民经济简表(部分年份)
| 1978年 | 1992年 | 2002年 | 2010年 |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 3624 | 20370 | 102398 | 421368 |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支配收入(元) | 343.4 | 1826 | 7073 | 28762 |
(3)材料三中,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应归功于1978年和1992年中共召开的哪两次会议?它们分别作出了什么重大决策?
(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认识。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