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农家春联,忆农村往事。在下列农家春联中,反映1951年我国农村情况的是:
A. 土地还家山河改色,妖氛敛迹农民翻身
B. 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
C. 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D. 大包干是摇钱树,不出三年都变富
2、下表为联合国大会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时中国所得支持票的统计。小明同学对此分析后得出如下结论,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年份(年) | 1950 | 1956 | 1960 | 1965 | 1970 |
支持票 | 10 | 24 | 34 | 47 | 51 |
A.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呼声越来越高
B. 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C. 中国所得支持票不断增加
D. 中国于1970年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
3、流行语具有时代特征。以下流行语,出现在改革开放之后的是
A.打倒一切全面内战学雷锋
B.中苏交恶乒乓外交买股票
C.超英赶美力争上游放卫星
D.刷脸支付大国担当中国梦
4、2019年3月1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 允许外商独资经营企业,这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迈出了新的一步。下列关于我国对外开放的史实描述正确的是
A.把广州设为经济特区 B.把厦门设为沿海开放城市
C.把乌鲁木齐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D.把海南岛划定为经济特区
5、周恩来在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时说:“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两国人民之间的来往中断了二十多年.现在经过中美双方的努力,友好往来的大门终于打开了.”这里“友好往来的大门终于打开”的原因有( )
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②中苏两国关系的破裂
③中美两国共同的需求
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6、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开始由农村转向城市,主要表现在
A. 国家对经济计划管理的权限逐步下放,缩小了指令性计划,扩大了指导性计划
B. 国家对经济计划管理的权限逐步下放,缩小了指导性计划,扩大了指令性计划
C. 按照政企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国营企业改变统收统支的经营方式,生产经营的自主权进一步扩大
D. 在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前提下,集体经济迅速发展
7、下列哪一项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
A.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 现代化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C.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 坚持改革开放
8、1997年6月30日晚的天安门广场,人如海,歌如潮。“10、9、8、7……”伴随着迎回归倒计时牌上红色数码的闪动,人们有节奏地齐声高呼起来。1997年7月1日0时
A.香港回到祖国怀抱 B.澳门回到祖国怀抱
C.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D.北京奥运会顺利召开
9、“文章合为时而著”,高考作文题也能彰显时代精神。1956年全国高考作文题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这里“幸福的年代”的含义是:
A.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B.土地改革使人民有了自己的土地
C.人民公社化运动改善了人民生活
D.改革开放使人民走上致富之路
10、“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歌词“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和“南海边写下诗篇”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
A. 设置经济特区与“南方谈话”
B.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与“南方谈话”
C. 设置经济特区与开放沿海城市
D. 设置沿海经济开放区与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11、人民海军是我国重要的国防力量。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是:( )
A.华东军区海军 B.北海海军
C.东海舰队 D.南海舰队
12、下列属于中共十八大以来的成就的是
①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②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③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
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③④
13、下面不属于抗美援朝时期人物的是
A. 彭德怀
B. 黄继光
C. 雷锋
D. 邱少云
14、同仁堂是我国中药名牌老店。1954年,同仁堂经理乐松生顺应历史潮流,带头进行公私合营,受到毛泽东的高度赞扬。这里的“历史潮流”是指
A.社会主义改造
B.土地改革
C.统一战线的建立
D.“一五计划”实施
15、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的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A. 同盟会 B. 兴中会 C. 华兴会 D. 光复会
16、2019年4月3日上午,第六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由我空军专机护送从韩国接回辽宁沈阳,10位志愿军烈士英灵回到祖国和人民怀抱。这些志愿军遗骸将被安葬在
A. 抗日战争烈士陵园
B. 淮海战役烈士陵园
C. 平津战役烈士陵园
D. 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17、如图是“中国代表签署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的情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是
A.1992年
B.1990年
C.2002年
D.2001年
18、2015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的主要成就是( )
A.发明超级杂交小稻
B.对“两弹一星”有突出贡献
C.发现青蒿素,有效抵抗疟疾
D.发明人造地球卫星
19、下列属于上题会议通过的决定的有
①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②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③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部长
④采用公元纪年,决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0、“跳槽”“人才招聘会”“自主创新”等流行语的出现突出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A. 人民生活的提高
B. 综合国力的提升
C. 医保制度的建立
D. 就业制度的变化
21、1955年,万隆会议,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外交方针是___________。
22、1976年10月,粉碎_______反革命集团,标志文化大革命结束。
2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加快以____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2)内容:城市改革全面展开,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对________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以_______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3)中心环节:城市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_________。
(4)意义:大大调动了____、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
24、改革开放前后变化:
衣:
(1)买衣服要凭____,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单调。
(2)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服饰成为人们____、____的方式。
食:
(1)饮食结构比较单一,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____。
(2)人们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讲究____、____,____等科学卫生的概念深入人心。
住:
(1)住房比较____,室内设施简单。
(2)人均住房面积扩大,____和___明显改善。
25、___________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___________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26、1951年, ______ 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2001年12月,中国成功加入 ______ ,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27、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______、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________。
28、2013年,习近平主席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强调中国梦就是要实现________、民族振兴、________。
29、陆、海、空军的建设
(1)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______建立,新中国成立后,又建立了东海.南海和北海舰队。
(2)1971年,我国自行研制的____完成了多次科学试验和对外出访任务。接着,海军又陆续装备了我国自己制造的____。
(3)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海军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活动范围也逐步扩大。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____”交接入列。
(4)人民空军是在____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20世纪50年代初面临____战争的考验。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官兵不畏强敌,敢打敢拼,取得了辉煌战绩。
(5)人民空军建立早期,飞机主要从国外购买,后来逐步走上____道路。1956年,我国仿制成功____型歼击机。后来,我国又制造了各种型号的歼击机轰炸机和强击机。
(6)____以来,我国自行研制和引进了一批新型飞机,空军的现代化建设有了新的飞跃,成为保卫祖国领空的钢铁卫士。
30、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____________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开启了我国______历史新时期。
31、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成立以来,高度重视发展科学技术,我国在许多领域已经接近或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我国的文化事业也蓬勃发展,涌现出许多优秀的文艺作品。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1)1964年10月16日15时整,在我国西部罗布泊上空,强光闪亮,天地轰鸣,巨大的蘑菇云冲天而起,整个世界都被震撼了。这描述的是什么事件?列举出为此做出贡献的一位科学家。
(2)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名称是什么?我国是世界上第几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3)我国第一位“太空访客”和“太空漫步者”分别是谁?
(4)中国哪位科学家在2015年因为对人类贡献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5)1956年毛泽东提出的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双百”方针的内容是什么?
(6)2012年中国哪一位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32、上个世纪60年代,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被誉为“铁人”的大庆石油工人
33、有人说,中国农民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是袁隆平。
(1)邓小平和袁隆平为解决农民“吃饭”问题分别作出了什么贡献?
(2)两位解决“吃饭”问题所采取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3)除解决农民“吃饭”问题外,两个人的上述贡献还有什么共同作用?他们能做出上述贡献,说明他们所具备的共同精神特质是什么?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摘自人教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对东北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
——毛泽东
材料三: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该历史事件标志着什么?
(2)材料二中的“参战”指参加哪场战争?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参战的目的是什么?参战的部队是一支英勇之师,请你写出其中的一位战斗英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材料出自哪部法律文献?这部法律是我国进行什么改革的依据?这次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哪一经济制度?
(4)请用一句话概括上述三则材料所反映的主题。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