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55年,为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需要,并为改变旧中国遗留的高等教育布局不合理的现状,同时也为支持西部社会经济发展,国务院决定将交通大学从上海内迁至西安。由此可知,交通大学西迁主要是为了
A.适应国家建设需要
B.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C.发展交通运输技术
D.贯彻落实双百方针
2、一首歌歌词写道:“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这首歌的歌名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B.《义勇军进行曲》
C.《歌唱祖国》 D.《我和我的祖国》
3、2020年初,一场新型的冠状病毒疫情从武汉波及全国,在疫情的防控战役中,钟南山,李兰娟等一批医学科学家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下列科学家与他们同属于一个领域的是
A.杨利伟
B.邓稼先
C.袁隆平
D.屠呦呦
4、从1978年到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45亿元人民币增加到39.7893万亿元人民币,超过日本,达到世界第二位,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6倍以上,农村绝对贫因人口从2.5亿人减少到1479万人,这些巨大成就取得的主要原因是
A. “一五”计划的实施
B. 改革开放的实施
C. “一国两制”的制定
D. 三大改造的完成
5、民族精神是支持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涌现出王进喜、焦裕禄、雷锋等许多英雄模范人物。他们身上共同体现出的时代精神是
A.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B.保家卫国,革命英雄主义
C.艰苦奋斗,为人民服务
D.解放中国,将革命进行到底
6、1984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决定,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等沿海港口城市。
A. 十二个
B. 十三个
C. 十四个
D. 十五个
7、北美殖民地人民争取独立的战争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
A. 莱克星顿枪声 B. 英国议会开会
C. 攻占巴士底狱 D. 萨拉托加大街
8、主宰巴黎和会的是:
①法国总理克里孟梭
②英国首相劳合乔治
③美国总统威尔逊
④意大利首相奥兰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回首往昔,中华民族摆脱屈辱,终于站起来了,不断追梦始于
A.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B.1924年革命统一战线成立
C.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 D.1949年新中国成立
10、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促进各国共同繁荣的构想 D.“求同存异”的方针
11、如图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数据表,这种增长趋势主要得益于当时我国
A.拨乱反正工作的胜利完成 B.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12、在21世纪初,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的重大事件是
A.建立了海南经济特区
B.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C.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D.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
13、2020年的春天,钟南山、李兰娟等院士临危受命,为祖国抗疫取得胜利贡献自己毕生所学。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出了一批“感动中国”的英雄模范人物。王进喜、焦裕禄、雷锋、邓稼先成为这个时代的典型和象征。他们身上共同体现了
A.开天辟地、立党为公的精神
B.不怕牺牲、乐观主义的精神
C.保家卫国、英雄主义的精神
D.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
14、1960年春,他率领钻井队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当井喷险情发生时,他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制服了井喷,被誉为“铁人”,他是
A.焦裕禄
B.邓稼先
C.雷锋
D.王进喜
15、文化大革命中,他被污蔑为“叛徒、内奸、工贼”,遭受了残酷迫害,成为“文革”中最大的冤案。这里的他是
A. 周恩来
B. 朱德
C. 刘少奇
D. 陈毅
16、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辛探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在探索过程中也有过曲折和失误。曲折和失误指的是
A.中共八大之后,全面开始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
B.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
C.着手进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的社会主义改造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7、2017年中共十九大召开,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 )
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
C.科学发展观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
18、创立于1669年的北京同仁堂,是我国的中药名牌老店。新中国成立后,通过社会主义改造,使它在生产、销售、开发等方面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此次对同仁堂的改造形式是
A.自主经营
B.统一管理
C.公私合营
D.互助合作
19、河北雄安新区被确定的重点任务之一,就是进一步推进中国式体制改革实践,即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市场活力。此处“中国式体制”指的是
A. 计划经济体制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社会主义制度
20、下列有关新中国成立后党的一些重要会议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①中共十二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②中共十三大: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③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④中共十五大:邓小平的讲话解决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姓“资”姓“社”问题的困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②③
21、第一个五年计划
(1)背景: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________水平很低,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2)目的:为了有计划地进行________,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3)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________,建立国家工业化和________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________;等等。
(4)起止时间:第一个五年计划从________年开始执行。到_______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绝大部分指标超额完成。
(5)主要成就: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以________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________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新建________、鹰厦等铁路30余条;川藏、________、新藏公路相继通车。1957年,________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
(6)作用: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________迈进。
22、1990年,中国对外开放过程中建立了________________,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之一;2001年,中国加入________________,逐渐融入全球经济体系。
23、2012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_______规定》,要求下大决心改进作风,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24、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兴办_____,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_____”战略,建设中国同沿线各国经贸交流的大通道。
25、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____________”奋斗目标;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____________”战略布局。
26、经济特区的建立
(1)经济特区的建立: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_____、珠海、汕头、_____4个经济特区。_____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2)经济特区的优惠政策:实行特殊的_____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3)意义:设立经济特区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_____交流,发展_____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27、安徽凤阳_______农民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第一年秋,农业获得大丰收;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_______体制的目标,加快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
28、 _______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29、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即_________。1956年,_________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0、________年秋,在________的主持下,“文化大革命”中废弃的高考制度被重新恢复,中国的高等教育走上了正轨。
31、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一直对我国的“三农”问题格外重视。新中国成立后,为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我国在不同时期对农村的土地政策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1)1951年的土地改革,依据的是我国颁布的什么法律文件?
(2)我国的三大改造完成于哪一年?是对哪三方面的改造?
(3)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上最具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指哪次会议?召开于哪一年?此后农村实行的土地政策是什么?有什么影响?
(4)根据我国在不同时期对农村的土地政策的调整可以看出党对农村政策调整的出发点是什么?对此你有何看法?
32、我国三大改造的完成的时间和历史意义各是什么?
33、什么是“一国两制”?
34、画与书中的历史
文学艺术作品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无声地诉说历史。
材料一:
——【法】詹姆士·提索《泰晤士河上》,1876 年
注:画面中浓烟笼罩泰晤士河,河上繁忙往来的汽船冒着呛人的浓烟,岸边工厂排放的污水使河水污浊不堪。
材料二:“在喷了几年 DDT(杀虫剂)以后,这个城几乎没有知更鸟和燕八哥了;在我的饲鸟架上已有两年时间看不到山雀了,今年红雀也不见了。”
——【美】蕾切尔·卡森《寂静的春天》,1962 年
【1】分别说明以上材料的时代背景。
【2】为材料一与材料二拟定一个共同的主题,并说明理由。
【3】在研究该主题时,以上材料具有怎样的证史作用?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