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与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讨论起到的共同作用是:
A.奠定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思想基础
B.明确了特区姓“社”不姓“资”
C.推动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
D.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2、抚州市某地有一社区叫做“豆腐社”,当地老人说这是当年按国家政策,将从事豆腐制作加工的手工业者组织在一起,建立了“豆腐生产合作社”而得名。这一名称最早可能出现在
A. 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B. 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C. 土地改革时期
D. 三大改造时期
3、在福建省福州市的一个纪念馆内,一檐柱上挂着一楹联:“焚毒冲云霄,正气壮山河之色;挥旗抗敌寇,义征夺魑魅之心。”此馆纪念的应是( )
A.邓世昌
B.林则徐
C.关天培
D.陈化成
4、与下边这幅珍贵的历史照片相符合的事件是
A.制定《共同纲领》
B.作出抗美援朝决策
C.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5、对下面年代尺解读最准确的是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过程
B.改革开放以来对外开放进程
C.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历程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与完善过程
6、一个外国旅游团到我国广东省旅游观光,要求参观在该省设置的中国最早的经济特区。假如你是这个团的导游,你不应带他们去下列哪个城市
A.深圳市
B.珠海市
C.汕头市
D.海口市
7、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者是( )
A. 邓稼先 B. 袁隆平 C. 屠呦呦 D. 王进喜
8、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在( )
A.中共十六大
B.中共十七大
C.中共十八大
D.中共十九大
9、1979年之前,广东等地人民生活艰难,“十屋九空逃香港,家里只剩老和小”。2019年3月12日,中国财政部发表声明,新规划的粤港澳大湾(高科技)区将向境外人才提供个税优惠和补贴。这将吸引更多的香港优秀人才到大湾区发展。上述材料反映了
A. 农业发展道路的探索
B. 改革开放的历程
C. 工业化的发展过程
D. 国有企业改革的经过
10、下图中文章的发表主要是针对
A.“两个凡是”的方针
B.姓“资”姓“社”争论
C.“以阶级斗争为纲”问题
D.工作重心转移问题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的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完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法律文件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12、2016年4月1日,由韩国政府移交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批烈士遗骸在沈阳安葬。这些烈士牺牲在下列哪次战争中
A.甲午战争
B.抗日战争
C.解放战争
D.抗美援朝
13、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A.扩大企业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B.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确立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
D.建立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谈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14、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国人民将会看见,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建设起一个崭新的强盛的名副其实的人民共和国。”“中国的命运掌控在人民手中”开始于( )
A.新中国成立
B.土地改革
C.一五计划
D.三大改造
15、下列英雄模范人物与事迹关联不正确的是
A.邓稼先——鞠躬尽瘁,两弹元勋
B.王进喜——艰苦创业,铁人精神
C.袁隆平——真正的耕耘者,杂交水稻之父
D.黄继光——潜伏烈火,严守纪律
16、1972年,意大利著名导演安东尼奥受周恩来总理的邀请,前来拍摄纪录片《中国》。该片中,闻名中外的红旗渠一掠而过,既看不到“人造天河”的雄姿,也看不到林县河山重新安排后的兴旺景象。银幕上不厌其烦地呈现出来的是零落的田地、孤独的老人、疲乏的牲口、破陋的房舍……在1972年,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当时中国的真实场景
A.
B.
C.
D.
17、1984年7月,国营企业北京天桥百货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革,首批发行的300万股票很快就被认购一空。股份制改革后,商场经营规模和效益都大幅提升。北京天桥百货公司股份制改革反映了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功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启动
C.对外开放窗口建立 D.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
18、毛泽东开创的“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和邓小平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两者最根本的共同点是
A.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B.相信群众,坚持走群众路线
C.借助苏联的成功经验 D.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19、下图分别是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徽。下列关于两个区徽所包含的历史意义表述不正确的是
A.洗雪了中华民族的百年国耻
B.结束了外国列强对中国领土的占领
C.中国完成了祖国统一大业
D.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
20、下表是中国部分农作物产量的年增长率(%)统计表,其中农作物产量的年增长率出现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项目 年份 | 1953-1957年 | 1958-1965年 | 1966-1978年 | 1979-1982年 |
粮食 | 3.5 | 0 | 3.5 | 3.9 |
棉花 | 4.7 | 3.1 | 0.2 | 13.5 |
油料作物 | 0 | -1.8 | 2.8 | 22.7 |
甘蔗 | 7.9 | 3.2 | 3.6 | 15.0 |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B.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21、根据下列提示信息,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2)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
(3)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奉行的外交理念——
22、中日建交:1972年,日本首相________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交。
23、填空题:(共6小题,10分)
(1)_________说:“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
(2)改革开放以后,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_________”的对台基本方针。
(3)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_________》,海峡两岸局势逐步走向缓和。
(4)1992年,_________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这就是“”。_________
(5)2015年11月,国家主席_________同台湾方面领导人_________在_________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6)_________年,两岸同时举行“三通”启动仪式,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24、“凡是____________,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_____________,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这就是“__________”,它的推行引起了普遍不满。
25、战区建设:201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五个战区,即_____________、南部战区、西部战区、北部战区、_____________,构建军队联合作战体系
26、提出:1953年底,______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_______ ,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
27、1978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始于安徽凤阳_____;到1983年____制逐步在全国推开。
28、中国近代史开始的标志是___________,近代化开始的标志是___________。
29、国家对农业、_______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经济体制从农村到城市逐步展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_______。
30、榜样人物是时代的先锋,学习的楷模。在上甘岭战役中牺牲的战斗英雄是________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带领人民艰苦奋斗,治理灾害,病故前要求“埋在沙滩上……要看着把沙丘治好”的“党的好干部”是________。
31、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纪念。七十年来,我国各领域进步巨大,发展迅猛,成就骄人。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透过数据看中国发展。从下表数据你能读出哪些重要信息?
年份 |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 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1952年 | 679 | 57(农民纯收入) |
1978年 | 3624 | 171 |
2018年 | 900309 | 28228 |
(2)借助图片认识骄人成就。请说明下面组图两项重大科技成就的取得有何重大意义?
(3)通过外交大事感受大国骄傲。哪位历史人物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做出了重大贡献?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有何重大意义?
32、情境一: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分析:为了改变毛泽东所说的状况,党中央在1953年制定并实施了什么规划?其重要任务是什么?
33、谈一谈: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看法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内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在统一的祖国大家庭里,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机关,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谈谈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看法。
34、新中国成立后,外交工作逐步展开,在国际社会、国际关系体系中赢得了应有的一席之地,为以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重大、更积极的作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材料一 不承认旧中国的任何外交关系,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凡同台湾当局断绝外交关系,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友好态度的外国政府,中国政府愿意在平等、互利及在相互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与之建立外交关系。对外关系从中国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把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发展各国友好合作,促进共同繁荣作为根本目标。
——摘自唐培吉《中国近现代对外关系史》
材料二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活动及成就:(一)中国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二)倡导召开了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首脑的历史性首次会晤;(三)积极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的各项活动;(四)倡导和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1)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外交的特点。并用20世纪50年代中国外交史实予以说明(举一例)。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55年~1970年中国在联合国获得支持率呈现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能够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活动的特点。
(4)综上所述,请谈谈你对新中国外交的看法。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