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洛阳八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主要原因是

    A.确定了新中国的名称

    B.规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

    C.确定了新中国的国歌

    D.规定了新中国的首都

  •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A.实行经营责任制 B.增强企业活力 C.政企分开 D.完善城市功能

  • 3、尼克松回忆与周恩来首次握手时感慨地说:“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这里指的是

    A. 中美关系改善

    B. 中美结成战略伙伴关系

    C. 美国加入“一带一路”

    D.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

  • 4、“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经济的特征是

    A. 集体生产

    B. 大机械化生产

    C. 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D. 庄园式生产

  • 5、1956—1966年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下列属于这一时期的成就有

    ①首次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

    ②修建兰新、兰青、包兰等铁路

    ③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④大庆油田的第一口油井产出原油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 6、1979年7月,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2019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又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这表明中国

    A.已经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B.用法治力量保障对外开放

    C.社会主义法制日益完善

    D.建立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 7、你读过余光中的《乡愁》吗?其中“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深切表达了炎黄子孙渴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里。要实现这一愿望,要坚持的基本方针是

    A.改革开放 B.一国两制 C.独立自主 D.求同存异

  • 8、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是在(     

    A.1975年

    B.1985年

    C.1995年

    D.2005年

  • 9、下边是关于西臧解放的知识卡片,其中有误的是

     

    时间:1951年

    西藏代表:阿沛·阿旺晋美

    方式:武力解放

    意义: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A.时间 B.代表 C.意义 D.方式

  • 10、“这一理论的历史地位,从与中共指导思想关系来看,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从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关系来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从与中共与国家事业关系来看,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这里提到的“理论”是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科学发展观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11、习近平主席是在哪次会议上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强调了“中国梦”的基本内涵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六届三中全会

    C.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D.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 12、下表反映的是一所近代新式学堂的部分课程设置情况。根据表中内容,可推断该新式学堂是

     

    时间(年)

    课程内容

    1862

    英文

    1863

    法文、俄文(后增加德文、日文)

    1867

    增设算学、化学、医学生理、天文、物理等

     

     

    A.京师大学堂 B.京师同文馆 C.南洋公学 D.北洋西学堂

  • 13、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幸福感。1952年,让农民产生“存在感和幸福感”的原因是( )

    A. 农民获得了土地的所有权

    B. 农民走上了集体化道路

    C. 农村停产闹革命

    D. 农村出现“大包干”

  • 14、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司令员是

    A.朱德 B.叶剑英 C.林彪 D.彭德怀

  • 15、《人民日报》某篇社论中指出:“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像初升的太阳一样,在亚洲东部的广阔的地平线上出现了,这就是我国农村中的大规模的、工农商学兵结合的、政社合一的……它一出现,就以它强大的生命力,引起了人们广泛的注意”,这种“新的社会组织”所带来的影响是

    A.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

    B. 使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

    C. 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正确道路

    D. 使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 16、下面是1950年—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占有土地比重对比表。发生表中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 17、不同时代的宣传画体现了不同的时代风貌。下面三幅图反映出当时的人们

    A.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

    B.你追我赶的建设热情

    C.急于求成的冒进心态

    D.积极向上的奋斗状态

  • 18、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中强调,两岸双方应该坚持“九二共识”。共识内容是指( 

    A.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双方领导人以适当身份互访

    C.两岸直接实现通邮、通航、通商 D.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 19、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决定以_____为代国歌

    A.《大刀进行曲》

    B.《义勇军进行曲》

    C.《毕业歌》

    D.《国际歌》

  • 20、中共中央加强反腐败斗争,“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查处了一大批违法违纪案件,纯洁了党员干部队伍,凝聚了党心民心。这充分说明了党中央(  )

    A. 全面深化改革 B. 全面从严治党

    C.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D.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对台基本方针是“________”。

     

  • 22、列举题

    (1)20世纪中国社会发生了三次巨变,其中诞生了三位伟大的历史人物。第一次巨变是________,结束了清王朝统治,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第二次巨变中__________,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革命并取得成功,使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阶段;第三次巨变中邓小平实行了___________的伟大决策,中国由此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1978年我国思想理论界开展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____________(会议)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实行______________,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5)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_____________

    (6)中共十五大把___________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7)新中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____________制度,成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8)改革开放以后,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对台基本方针。

  • 23、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________”的方针,促成了会议的圆满成功。近年来,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________

     

  • 24、_____年7月1日,中国正式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____年12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25、国家对农业进行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_____,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 26、“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与法制受到践踏,国家主席________被迫害致死,成为“文革”中最大的冤案。1976年,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中央采取断然措施,粉碎了________,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 27、1924年,_____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孙中山又创办了_____为革命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

  • 28、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_______的危险。

  • 29、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____类型的宪法。1992年初,邓小平的_____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人新阶段。

  • 30、第一个五年计划

    (1)背景: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________水平很低,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2)目的:为了有计划地进行________,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3)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________,建立国家工业化和________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________;等等。

    (4)起止时间:第一个五年计划从________年开始执行。到_______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绝大部分指标超额完成。

    (5)主要成就: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以________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________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新建________、鹰厦等铁路30余条;川藏、________、新藏公路相继通车。1957年,________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

    (6)作用: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________迈进。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举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 32、请你回答什么是三大改造?

  • 33、民主取代专制,法治取代人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内容。据此探究以下问题

    (1)新中国成立后,为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哪一年在哪次会议上颁布了第一部分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的民主法制遭到严重践踏,请举二例史实说明。

    (3)1982年,我国颁布了新宪法规定的总方针是什么?这一规定有什么意义?

    (4)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民主与法治的认识。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如下表为“中国与印度、美国在钢和电产量方面的比较表”。

     

    中国(1952年产量)

    印度(1950年产量)

    美国(1950年产量)

    钢产量(人均)

    2.37千克

    4千克

    538.3千克

    发电量(人均)

    2.76千瓦时

    10.9千瓦时

    2949千瓦时

     

    材料二:历史在1956年发生了质变。1956年是一个创造了许多共和国“第一“的年份…7月日下午,中国人自己制造的第一批汽车从总装配车间开出了厂房…这一年7月,沈阳飞机制造厂生产出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飞)机…从前连铁钉和火柴都要进口的中国,第一次建立起自己的航空、机床、汽车和电子工业…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形成了。

    ﹣﹣摘编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是什么?

    (3)有人说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以后,中国变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强国,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说说你的看法。

    (4)列举两例“一五计划”的成就。

    (5)请再举两例说明中国“历史在1956年发生了质变。”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