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党的十八大确定了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目标。在党的发展历程中,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会议是
A. 中共七大
B. 中共八大
C. 中共十二大
D. 中共十三大
2、我国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全部自给,结束了“洋油”历史的标志是
A.大庆油田的建成 B.胜利油田的建成
C.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长 D.石油工业从无到有
3、20世纪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伟大的三个三十年的探索与实践。在九十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在1919、1949、1979和2019年谱写的历史乐章的主题分别是
A. 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崛起 B. 民族觉醒、民族振兴、民族独立
C. 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觉醒 D. 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富强
4、新中国成立后,为完成对旧乡村的改造,彻底废除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中央人民政府
A.推行土地改革
B.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C.掀起“文化大革命”
D.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5、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从改造到服役历时7年,第二艘国产航母山东舰从开工到下水仅用了3年多。中国航母从无到有,从借鉴改装到自制成功得益于
A.工业制造与科技水平全面提升
B.军队政治工作开展
C.中国人民解放军五大战区成立
D.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6、“文化大革命”动乱的十年指的是( )
A.1966年——1976年 B.1965年——1975年
C.1863年——1873年 D.1956年——1966年
7、历史解释是历史核心素养之一。对如图材料解释最正确的是
A.五四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C.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D.五四运动的主力由学生转变为工人
8、下表反映了 1950 年和 1954 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的比重,导致这一比重变化的原因是( )
| 1950 年(%) | 1954 年(%) | ||
人口比重 | 土地占有比重 | 人口比重 | 土地占有比重 | |
贫农、中农 | 85.5 | 45.2 | 92.1 | 91.4 |
富农、地主 | 14.5 | 54.8 | 7.9 | 8.6 |
A.土地改革已经完成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包产到户”的实施 D.人民公社化运动
9、据有关资料显示,1953年湖北、湖南、江西三省14个乡出卖土地的农户占总农户的1.29%,比1952年增加了550%,出卖土地的数量占土地总量的0.22%,比1952年增加了506.93%。针对这一现象,我国开始了( )
A. 土地改革 B.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对国民经济的调整
10、“他是中华民族不倒的脊梁:他,一个忠厚朴实的人,却毅然决然地参与了我国核研究工作;他,一个默默无闻的人,戈壁的风沙吹散了他的姓与名。”这个“他”指的是两弹元勋( )
A.屠呦呦
B.焦裕禄
C.邓稼先
D.袁隆平
11、1949年,我国重工业产值占整个工业的比重不足30%,且门类残缺不全。据此可知,建国初期我国
A.重工业基础薄弱
B.轻重工业比例协调
C.工业布局较合理
D.经济形势得到好转
12、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
A.实现中美多年来建交夙愿 B.表明中国重返联合国
C.开启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 D.标志中日正式建交
13、美国学者约翰约翰奈斯比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一书中反复强调,民主的含义就是“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民主意味看人民统治国家” 。下列选项中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A.依法治国的方略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政治协商制度
14、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已经形成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此格局形成的顺序是( )
A. 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 内地—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
C.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 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内地
15、有人这样评价1955年亚非会议:“他利用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材料中的“他”和“外交机敏”分别指的是( )
A.周恩来求同存异 B.邓小平一国两制
C.周恩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江泽民八项主张
16、邓小平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哪次会议上( )
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 中共十二大 C. 中共十三大 D. 中共十五大
17、甲午中日战争之前,举国上下都相当乐观。在清政府的士大夫看来,日本的海军跟北洋水师比起来不值一提,日本的陆军也根本不是湘军、淮军的对手,清政府把临时招来的新兵调往前线。这表明,中国( )
A.近代化努力收效巨大
B.清朝统治集团腐败
C.自信轻敌的乐观情绪
D.中国封建制度落后
18、诗言志,史铸诗。下列诗句再现了中国近代史上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重大历史事件,其中与中国共产党有关的是( )
①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②日头一出红又红,朱德来会毛泽东
③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 ④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历史解释是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下列表述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 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
B. 1995年,江泽民主席提出推进祖国统一的八项主张
C. 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一行访问了中国大陆
D. 2008年,海峡两岸实现“三通”,民众交往更加密切
20、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增强企业活力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D.实现中国梦
21、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新中国国旗一一
(2)新中国采取的纪年方法一一
(3)1954年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的制度一-
(4)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一一
22、海军:
(1)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____________建立。
(2)新中国成立后,又建立了东海、_____________和北海舰队。
(3)_____________年,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完成多次科学实验和对外出访任务。接着,海军又陆续装备了我国自己制造的_____________。
(4)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海军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_____________、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
(5)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_____________”交接入列。
2019.12山东舰
23、______ 年6月,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______ 年4月,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
24、全方位外交:格局:形成全方位、________、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25、______________为第一位获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她获得的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26、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要建立______________市场经济体制;2014年10月,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全面推进______________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7、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制定于________年,________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8、_____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 _____________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北京与中央政府谈判,西藏获得和平解放。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观察下图,将下列地理事物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卷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1997年中国收回的固有领土:香港
B.1999年中国收回的固有领土:澳门
30、用:
(1)人均可支配收入、纯收入低。
(2)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____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开始注重和_______ 、______、______等多种休闲生活,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31、简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
32、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在这一探索的过程中,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两次具有重要意义的会议:请回答:
(1)这两次会议分别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召开的?
(2)从八大到十一届三中全会20多年间,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经历了怎样的曲折过程?从这一曲折过程中你可以得出哪些认识?
(3)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33、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利用时间轴基本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请写出①、②、⑤对应的历史时期。
34、材料: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1)该歌词描述的什么历史事件?他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2)这场战争中涌现出了那些英雄人物?他们有什么样的精神?
(3)这场战争对我国来说又怎样的意义?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