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国两制”是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而制定的。“一国两制”的前提是( )
A.祖国统一、一个中国
B.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C.可拥有绝对的自治权
D.买行资本主义制度
2、某陈列馆举办“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变革”图片展。以下四幅图片所反映的生产关系变革中,哪些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
A. 国有企业的改革
B. 私有企业改革
C. 大中型企业改革
D. 小型企业改革
4、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结束了旧中国的屈辱外交,以崭新的姿态步入国际舞台,奉行独立 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请问20世纪5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的成果有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②抗美援朝③万隆会议④日内瓦会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习近平的词作《念奴娇·追思□口口》表达了习近平对某模范人物的追思及对其精神的呼唤:“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材料中的□□□处应填
A.王进喜
B.陈伯达
C.焦裕禄
D.邱少云
6、以下语句摘自新中国一位普通农民的日记。对日记中的事项按发生的先后顾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狗剩说:“现在已经发展到信息社会,你和我妈没有电话怎么能行呢。”
②当看到写着自己名字的木牌子立在田间地头时,一些人禁不住热泪满面。
③生产队在俺家门口树底下召开社员会,经过表决,全队到会的人都同意大包干。
④俺媳妇菊兰和几个妇女偷偷去摘喂牲口的苜蓿,后来摘不到首蓿,便偷偷掐些小麦叶子回来,用麸子拌成菜疙瘩吃。
A.①②③④
B.④②①③
C.②①③④
D.②④③①
7、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目标。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通过是在( )
A.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 B.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
C.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 D.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8、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进行的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的共同作用是
A.消灭了地主阶级 B.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C.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D.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9、下列内容中,可以证明“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场内乱”的是( )
①掀起夺取党和政府领导权的狂潮
②迫害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
③消灭地主阶级
④国民经济发展缓慢
⑤教育科学文化事业遭到严重摧残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10、1956年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建立,新中国自主生产的第一批解放牌汽车出现在
A. 一五计划时期 B. 土地改革时期
C. 文化大革命时期 D. 改革开放时期
11、以下3幅图片共同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时代主题是( )
A. 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B. 实行土地改革
C. 实行三大改造
D. 实行农业合作化
12、“精准扶贫”是当前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它体现了党和政府始终重视“三农”的一贯原则。这一原则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最典型的表现是( )
A.开国大典
B.抗美援朝
C.土地改革
D.一五计划
13、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为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而采取的指施有
①深入实施“带谘”建设 ②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③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④加快自由贸易实验区建设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4、目前,“一带一路”沿线涉及65个国家和地区,不包括
A.美国
B.越南
C.印度
D.伊朗
15、阅读如表格,你从中能够得到的结论是
1979 年 | 中国人民解放军事奉命停止炮击金门马祖 |
1987 年 | 台湾当局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 |
2005 年 | 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中国大陆 |
2015 年 | 习近平与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会面 |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逐步形成
B.海峡两岸交往交流日益密切
C.港澳回到了祖国怀抱
D.独立自主的外交改策确立
16、“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维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变革”上段文字出自于
A.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C.中共十三大报告
D.邓小平南巡讲话
17、2020年春季受新冠肺炎的影响,我们度过了一个漫长的假期,许多医务工作者奔赴抗疫前线,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药物学家 领导科研团队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A.邓稼先
B.钱学森
C.屠呦呦
D.焦裕禄
18、1945年9月,毛泽东会客时说:“我们的目标是‘和平民主’,这与蒋介石打算正相反.不过,他愿意谈,我就谈;他愿意打,我就打.反正我是延安来的客人,客随主便嘛!”据此判断,这次会客是在
A.广州
B.重庆
C.西安
D.北平
19、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提到“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
A.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使改革的浪潮从农村涌向城市
C.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D.进一步解放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
20、2017年,中共十九大上,确立的党的指导思想是( )
A.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B.科学发展观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毛泽东思想
21、1978年,中共中央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技文化工作中实行“双百”方针,具体指“________”。
23、面对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我国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形成_____________,战区主战、_____________的新格局。
24、新时代推进祖国完全统一的方略
(1)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____在新加坡会面。这次会面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2)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大现实威胁是“___”势力及其分裂活动。
(3)2022年发布的《_____》白皮书,全面阐述了新时代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指明了对台工作方向。白皮书强调,我们愿继续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4)中共二十大进一步强调,“____”方针是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对两岸同胞和中华民族最有利。我们坚持团结广大台湾同胞,坚定支持岛内爱国统一力量,坚守民族大义,坚定反“独”促统。
25、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大陆对台政策
(1)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要________。
(2)20世纪50年代中期,确立了争取用________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3)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确立了________祖国的大政方针。
(4)不久,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________”的对台基本方针。
26、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_____年,中国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等14个沿海城市。1985年,把_____、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随后又把经济开放区扩展到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及其他沿海地区的一些市县。1988年,建立_____经济特区。1990年,_____开发区也建立起来。1992年,对外开放的地域又向纵深推进,相继开放了_____、武汉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陆地边境城市和_____、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并实施灵活的鼓励外商投资的区域经济政策。随后又陆续开放了一大批符合条件的内陆市县。
(2)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中国形成了_____—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_____、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27、_________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建立,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___________年中国加人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28、1952年底,_______ 的完成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农民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29、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1)200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_____在会上作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大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_____,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____新胜利而奋斗。
(2)_____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是_____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30、为了 ___________________ ,1950年10月,以 __________ 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________ 年7月,美国被迫在 _____________ 上签字。
31、
《人民日报》社论:“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中心工作……不能再搞任何离开这个中心的工作,损害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了。”这反映了党和国家要工作中心的转移
(1)决定这件大事的会议是哪次会议?时间是什么?
(2)形成的领导集体的核心是什么?
(3)会议的意义是什么?
32、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两次重大失误,它们分别是什么历史事件?
33、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为了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得追求。八年二班同学就海峡两岸的交往整理笔记时,提出了如下问题
(1)台湾问题一直牵动着中华儿女的心,台湾问题是如何形成的?
(2)请你列举出海峡两岸交往的史实两例
(3)“九二共识”的核心是什么?
(4)我们党和国家确立的对台方针是什么?
(5)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可以通过那些途径来促进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进程?
(6)通过上述探究,谈一谈你对祖国统一的正确认识。
34、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正从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向现代化的工业国家迈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材料二 在改革开放后的工业过程中,乡镇企业和外资企业可谓是两支突起的“异军”。它们的迅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宏观经济的两个新的增长点。……1984年,邓小平在《办好经济特区,增加对外开放城市》中说:“我们建立经济特区,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
——孔德生、齐朝霞《中国现代化历程》
材料三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三个重要转折点(20世纪70年代中期、20世纪90年代初、21世纪初),中国深化改革,踩着历史的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我们力求探索出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这与西方发达国家传统的工业化道路和中国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传统工业化道路不相同,是以信息化带动为主……实现可持续发展、对外开放和政府向导、市场推动型的工业化道路。
——简新华、向琳《论中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启动时“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一五计划”期间哪一工程的建设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外资企业为我国工业化发展带来了哪些有利因素?材料二中“不是收,而是放”是指对外开放后来又扩大了,中国对外开放最终呈现出怎样的格局?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1世纪初,中国政府采取了哪一重大举措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具有哪些的特点?
(4)综合以上材料,从工业化的角度谈谈如何使我国走向民族复兴。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