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66~1976年十年间,在中国大地上发生过一场浩劫,历史上称之为“文化大革命”,表述正确的一项
A. 开始的标志是毛泽东发表《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
B. 结束的标志是毛泽东的逝世
C. 它是在文化领域里的一场革命
D. 我们必须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
2、他多次成为美国影响最大、有世界“史库”之称的《时代》杂志封面人物……因为他“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材料中的他是指
A.毛泽东
B.华国锋
C.邓小平
D.刘少奇
3、楹联可反映一定的历史信息。在“万里长征,后人应识前人苦;十年浩劫,前事当为后事师”中,“前事”指的是
A.万里长征
B.大跃进运动
C.文化大革命
D.十一届三中全会
4、1980年,厦门的GDP总量仅为6.4亿元,至2022年厦门的GDP已经达到7802.7亿元。厦门实现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相对优越的区域地理位置
B.国有企业改革的持续推行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
D.对外开放实行及不断深化
5、“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这段文字反映了( )
A.东北三省的完全沦陷
B.重庆大轰炸惨案
C.抗日将士血染卢沟桥
D.南京大屠杀惨案
6、下列关于台湾问题的形成与解决的各种表述中,正确的是。
①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②台湾问题由于涉及美、日等国,实际上已成为一个国际问题
③我国政府最初是为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
④目前台湾地区“台独”势力与国际反华势力是阻碍中国统一的主要障碍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7、为捍卫主权与领土完整,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我国建立了一支强大的人民军队。1966年我国建立的新型部队是( )
A. 东海舰队 B. 空军 C. 特种部队 D. 第二炮兵
8、李侃在《中国近代史》上写道:洋务派在186以后创办的军事工业,都采用机器生产。尽管当时机械化的程度不高,但毕竟开始了近代工业大生产方式。无疑是一次重要的变革。材料说明了洋务运动
A.揭开中国近代史序幕
B.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制度
C.抵制外国资本主义入侵
D.开启近代工业发展历程
9、时代特征会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留下烙印,人们所取的名字也能折射出不同的时代特征,例如钱文革、孙建国、刘援朝、周跃进等。一般而言,以上四人中年龄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
A.周跃进、孙建国、钱文革、刘援朝
B.刘援朝、钱文革、孙建国、周跃进
C.钱文革、周跃进、刘援朝、孙建国
D.孙建国、刘援朝、周跃进、钱文革
10、2015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的主要成就是( )
A.发明超级杂交小稻
B.对“两弹一星”有突出贡献
C.发现青蒿素,有效抵抗疟疾
D.发明人造地球卫星
11、下列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1985年开始,1992年后加快改革步伐
B.实行政企分开,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C.实行单一的公有制经济
D.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2、世界市场上的商品变化经历了由19世纪的“英国制造”到20世纪的“德国制造”到21世纪的“中国制造”。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是在:( )
A.洋务运动 B.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
C.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 D.“大跃进”时期
13、下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的政党构成状况,这说明了( )
A.开国大典的意义
B.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14、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农村的主要生产组织形式是( )
A. 互助组 B. 家庭个体劳动 C. 农业合作化 D. 雇用形式
15、(题文)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制定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的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方针和政策,包括( )
①民族团结 ②民族平等 ③民族区域自治 ④各民族共同发展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6、由毛泽东主席撰文、周恩来总理题写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中写道:“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其中“三十年以来”所指的历史阶段是
A.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17、时代特点会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留下烙印,人们所取的名字也能折射出不同时期的历史情况。下列名字反映新中国的历史进程,①马改造
②李建国
③张跃进
④刘开放,按他们折射的历史时期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
B. ③④①②
C. ②①③④
D. ④③②①
18、1950年10月,“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赴朝作战的部队是 ( )
A. 中国人民解放军 B. 中国工农红军 C. 中国人民志愿军 D. 八路军.新四军
19、下图是1949-1996年我国粮食产量示意图。识图分析粮食产量快速增长的年份及其主要原因,正确的是
A.1952年——实施一五计划 B.1956年——人民公社化运动
C.1978年——土地改革运动 D.198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0、1984年2月14日,邓小平在上海指出:现在看,开放政策不是收的问题,而是开放得还不够。你们要加快速度,条件可以放宽一些。”回到北京后,他在2月24日的谈话中也说:“我们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下列哪一项史实是对上述言论的直接实践( )
A.设立4个经济特区 B.开放14个沿海城市
C.建立海南岛经济特区 D.陆续开放内陆城市
21、
(1)图一中的人物是____________,作出____________伟大决策。
(3)图二人物是_________,提出了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_______________基本准则,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__________方针。
(3)图三的人物是__________,主要贡献是__________,获得了______________称号。
(4)图四反映____________事件,司令员是________,胜利的标志性事件是______________
22、1952年底________的完成,实现了“耕者有其田”;1956年底,“________”基本完成,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3、两宋时期,由越南传入的水稻优良品种是________。
24、20世纪60年代,涌现了许多模范人物,其中_____________被称为“党的好干部”、“铁人”是“_____________”
2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①互相尊重_________ 和_________ 完整;②互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互不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1950年10月,毛泽东派遣以____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在上甘岭战役中,战斗英雄____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了前进道路,自己英勇牺牲。
27、根据下列内容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地点。
(1)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所在地——
(2)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
(3)2008年夏季奥运会主办城市——
28、根据下列提示信息,写出相对应的文献。
(1)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
(3)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报告——
(4)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9、___________会议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30、下图会议上通过的文件是__________。
3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哪五项原则?
32、WTO的中文名称是什么?
33、制度创新推动社会进步,技术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道路选择为社会发展指引方向。
(1)制度创新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举措。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有何重大意义?为了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请问“一国两制”提出的依据是什么?
(2)科技创新成为发展生产力的重要基础和标志。右图人物的什么成就,解决了我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道路向世人展示了完全不同于西方预判的发展路径,为人类文明探索发展道路提供了中国经验”,在此道路引领下,我国在对内经济体制改革中取得的重大成果是什么?
(4)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伟大民族精神,这些伟大精神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文化。其中抗美援朝精神有哪些内涵?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是什么?
34、外交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加强对外交往有利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应邀访问了印度和缅甸,并分别同两国总理发表声明,共同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我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完整体现,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1)请写出材料一中提及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
材料二: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周恩来(1955年)
(2)材料二:体现了周恩来在哪次国际会议上提出的什么方针?
材料三: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承认她的政府的代表为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合法代表 联合国第2758号决议
(3)该决议反映了中国取得了哪一外交成就?该决议是在联合国哪一次会议上通过的?
材料四:
(4)材料四中尼克松访华对中美关系有何影响?从中美《联合公报》中反映出影响中美关系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材料五:2018年从美国展开“301调查”到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大规模加征25,关税,限制中国企业对美授资并购,再到中国公布对来自美国进口商品征税的对等措施,掀起中美贸易战,中国的态度是“战,我们奉隋到底,谈,我们欢迎”!
——半月谈网“中美国贸易战止于合”
(5)面对美国的贸易威胁,中国态度如此强硬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中美两国应该怎样做才能促进两国关系健康稳定地发展?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