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哪一事件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人民梦寐以求的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 )
A. 三大改造的完成 B. 新中国的成立 C. “一五”计划完成 D. 土地改革完成
2、“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含义是
A.人民推翻了封建帝制,实现民主共和
B.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获得了民族解放
C.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人民当家做主
D.人民解决了温饱问题,整体上进入小康社会
3、2017 年 3 月 5 日,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 工作报告中指出,要贯彻全面准确落实“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 治的方针。其中,“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提出者是( )
A. 胡锦涛 B. 邓小平 C. 江泽民 D. 毛泽东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其作用包括( )
①维护民族团结 ②巩固祖国统一 ③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 ④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5、一定时期的服饰,折射该时期的社会状况。下列各项中,服饰现象与推断出的结论没有必然联系的是
选项 | 现象 | 结论 |
A | 50年代,流行苏式服装一列宁装、“布拉吉”(带有俄国风情的连衣裙) | 中苏关系友好
|
B | 60年代,衣着朴素,凭布票购买衣料
| 经济相对落后,物资比较匮乏
|
C | “远看一大堆,近看蓝绿灰” | 在“越朴素越革命”的思想影响下,人们不敢穿颜色鲜艳的新衣服 |
D | 改革开放后,着装五彩缤纷、款式多样时尚 | 开创了外交新局面 |
A. A B. B C. C D. D
6、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时间是( )
A.1946年1月
B.1949年9月
C.1950年5月
D.1979年12月
7、中国共产党完成了孙中山未竟的事业,主要表现在
A. 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B. 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C. 人民当家作主,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D. 建立起了公有制,实现了共同富裕
8、下图中的纪念馆最应该建在
A.广东深圳
B.安徽凤阳
C.福建厦门
D.浙江宁波
9、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说,“要把法律放在神圣的位置,无论任何人办任何事,都不能超越法律的权限,我们要用法治精神来建设现代经济、现代社会、现代政府。”自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民主法制建设,先后颁布了多部法律文献,其中起到过宪法作用的有
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③
10、习近平总书记说:“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关于中国的改革开放,以下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创了我国经济改革先河
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
C. 上海浦东新区是20世纪90年代我国扩大开放的窗口
D. 中国打开封闭的国门走向世界的第一步是加入世贸组织
11、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
A.全国掀起“大跃进”的高湖
B.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C.中央文革小组成立
D.九一三事件
12、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的目的是
A.抵抗侵略,维护和平 B.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C.援助邻国,睦邻友好 D.击败美国,解放台湾
13、下表反映了1950年和1953年中国农村不同阶级人口及其占有土地的比重,导致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阶级成分 | 1950年 | 1953年 | ||
人口比重 | 土地占有比重 | 人口比重 | 土地占有比重 | |
贫农、中农 | 85.5% | 45.2% | 92.1% | 91.4% |
富农、地主 | 14.5% | 54.8% | 7.9% | 8.6% |
A.抗美援朝的胜利 B.“一五”计划的完成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
14、2020年10月,“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内涵发生变化的是( )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全面依法治国
C.全面深化改革
D.全面依法治国
15、北宋大部分时期,宰相、枢密使和三司使互不统属,各自独立对皇帝负责。那时,中书省与枢密院称“二府”,对掌文武;而三司称“计省”,独掌财政。这说明宋代时期防止宰相专权的手段是( )
A. 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B. 废除丞相,实施专制
C. 加强集权,削弱地方 D. 设立通判,加强监督
16、“开着一辆解放牌汽车,奔驰在青藏公路上”,这种情景最早会出现在 ( )
A.抗美援朝时期 B.“文化大革命”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一五”计划完成后
17、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说:“英国人不应该对香港的回归耿耿于怀,邓小平的构想是富有天才的创造。”“天才的创造”是指
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科学发展观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D. “一国两制”的构想
18、20世纪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伟大的三个三十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人民在1919、1949、1979和2009年谱写的历史乐章的主题分别是( )
A.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振兴、民族崛起
B.民族觉醒、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崛起
C.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崛起、民族振兴
D.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觉醒、民族崛起
19、小云同学带着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搜集了“政企分开”“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她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应是
A.土地改革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民主与法制建设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20、以下关于经济特区的设立,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1980年我国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海南四个经济特区
B. 经济特区的创设,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C. 经济特区的设立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
D. 海南是我国设立最晚、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
21、两宋时期,由越南传入的水稻优良品种是________。
22、新中国建立后,奉行____________________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同________等十几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一个好的外部环境。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_______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23、建国初期,我国人民艰苦创业,涌现出一大批先进代表,比如被誉为“铁人”的石油战线上的________,国防科技战线上的“两弹元勋”________。“县委书记的榜样”________。
24、_________年,中国首次成功地举办了亚运会;__________年,中国将举办奥运会。
2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确立为基本政策: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中国共产党将______制度确立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2)内涵: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______,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法律文献:1949年通过的《____________》,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后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宪法。198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4)自治区建立:1947年,__________成立。这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自治区,为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推行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全国已经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________、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
(5)意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维护_______、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________、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
26、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1)开始:1978年,安徽______小岗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2)发展: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____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拓展:配套行政改革
1983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实行政社分设,取消了人民公社制度,即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销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
(4)意义: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____;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____、社会化发展,农村____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27、20世纪60年代在兰考治理“三害”的“党的好干部”是____________;20世纪90年代被当地藏民称为“活菩萨”的援藏干部是____________。
28、1992年,_____(会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17年,在中共十九大上,_____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9、_____________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团访问大陆,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主张台海和平稳定。_____________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双方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了意见。
30、邓小平提出的“____”构想,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2005年,胡锦涛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一行,双方重申坚持“____”,反对“台独”,主张台海和平稳定。
31、新中国成立前夕我国建立的第一支海军是什么?
32、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请回答:
(1)“一国两制”构想提出人是谁?
(2)“一国两制”的前提是什么?
(3)完成在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4)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什么共识,海峡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33、情境二: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在抗美援朝战争工作报告上写道:“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分析:抗美援朝的目的是什么?其胜利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34、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自2012年11月以来,多次在国内外不同场合阐述“中国梦”战略,被视为中共治国理政的新指导思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独立自由梦)
材料一: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成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制度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
(工业强国梦)
材料二:“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的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摘自1953年1月1日《人民日报》
(民生幸福梦)
材料三:它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会议,它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重新树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正确路线。
(开放繁荣梦)
材料四:“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引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1)依据材料一,指出“第一步”和“第二步”各自胜利的标志。
(2)年代在实现全国人民的工业化梦想中,我们取得了哪些成就?(列举至少两例)
(3)材料三中的这次会议指的是哪次会议?它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什么上来了?
(4)请回答:20世纪最后20年,邓小平领导中国人对民族复兴进行过哪些探索?请举出两例
(5)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作为新时期的中学生,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你将怎样把自己的梦想与“中国梦”相结合?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