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无论时光怎样流逝都不能湮没人们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记忆。那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伟大转折,中国人由“站起来”走向“富起来”,会议内容不包括( )
A.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B.决定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C.实际上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D.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2、“精准扶贫”是近年的热词之一。国家将通过“精准扶贫”,确保到2020年让所有贫困地区贫因人口实现脱贫。“精准扶贫体现五大新发展理念中的
A. 创新 B. 绿色 C. 开放 D. 共享
3、“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太多,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此观点提出于
A. 三个代表 B. 科学发展 C. 南方谈话 D. 毛泽东思想
4、第一届至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曾说:“在旧社会,一个农民怎么能见得到国家领袖,妇女连自己的主都作不了,又怎么能管得到国家的大事!”这体现了( )
A.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真实性 B.土地改革结束后,农民拥有了自己的土地
C.国家领袖与老百姓的密切关系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男女地位的平等
5、1992年,邓小平到南方视察。有人曾形容道:“……一个已经退役的老船长,他看着船的方向有问题时,又一次跳上船头,把……航船摆正了。”“航船摆正了”的含义是( )
A.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回归单一计划经济模式
C.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
D.在广东设立首批经济特区
6、建国以来,我国对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的有
①土地改革
②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③
7、1945年9月,毛泽东会客时说:“我们的目标是‘和平民主’,这与蒋介石打算正相反.不过,他愿意谈,我就谈;他愿意打,我就打.反正我是延安来的客人,客随主便嘛!”据此判断,这次会客是在
A.广州
B.重庆
C.西安
D.北平
8、2017年中共十九大召开,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 )
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
C.科学发展观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
9、2019年10月1日,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下列节日与“天安门”发生的历史事件有关的是
A.青年节、建军节 B.建党节、国庆节
C.青年节、国庆节 D.端午节、中秋节
10、正确的思想路线是社会发展的灵魂。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思想路线是(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反对专制,提倡民主
C.反对迷信,提倡科学
D.求同存异,和平共处
11、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雄安新区被确定的重点任务之一,就是进一步推进中国式体制改革实践,即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市场活力。由此可见,“中国式体制”指的是
A.国有企业改革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一国两制
12、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3、2021年是我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那么你知道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从哪年开始的吗?( )
A.1950年
B.1951年
C.1952年
D.1953年
14、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针对的是( )
A.大跃进的评价问题
B.三大改造的评价问题
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
D.“两个凡是”的方针
15、新中国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标志性事件是( )
A.新中国成立
B.“一五计划”的完成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三大改造的完成
16、在党的历史上召开了许多会议,请问中共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的共同主题是( )
A.建设经济特区问题
B.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C.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D.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7、第58届联合国大会主席亨特说:“人们都知道邓小平是一位有远见的中国领导人,他对如何带领中国人民前进有着具体和准确的思路。”以下属于邓小平在祖国统一方面的思路是( )
A. 初级阶段理论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一国两制”构想 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8、元朝建立行省制度,明朝实行改土归流,清朝修建承德避暑山庄。它们的共同目的是
A. 防范蒙古族南下
B. 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C. 抵御沙俄的入侵
D. 加强对沿海地区的管理
19、中国政府提出了“一带一路”举措,下列评述错误的是( )
A.进一步扩大开放
B.密切中国同世界的联系
C.为了凸显中国的强大力量
D.建设繁荣和谐世界
20、我国对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中,采用公私合营办法改造的是
A.资本主义工商业
B.农业
C.国有企业
D.个体手工业
21、成果:小说《红岩》《青春之歌》;话剧《茶馆》;舞蹈史诗《_____》;电影《英雄儿女》等。
22、1949年通过的《___________》,确定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政治制度:1954年通过的《___________》,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3、导弹部队的发展
(1)____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导弹部队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主要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____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由核导弹部队、常规导弹部队作战保障部队等组成,装备了东风系列弹道导弹和长剑巡航导弹等。
(2)2015年,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____。
24、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_____海军成立。
25、根据中国共产党确立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2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持续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_____________不断跃上新台阶。
27、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是中共做出决策、低砺前行的盛会。
(1)在________上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成为指引全党和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帆。
(2)在中共十六大上,“________”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3)中共十九大指出,把________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8、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内容:提出的奋斗目标是,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___。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____、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9、建国初期,我国人民艰苦创业,涌现出一大批先进代表,比如被誉为“铁人”的石油战线上的________,国防科技战线上的“两弹元勋”________。“县委书记的榜样”________。
30、填空题
(1)图一中的人物是在_____战争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之一,他的名字是_____。
(2)图二中的情景反映的历史事件是______,这一事件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________,消灭了地主阶级,_______成为土地的主人。
31、民主取代专制,法治取代人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内容。据此探究以下问题
(1)新中国成立后,为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哪一年在哪次会议上颁布了第一部分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的民主法制遭到严重践踏,请举二例史实说明。
(3)1982年,我国颁布了新宪法规定的总方针是什么?这一规定有什么意义?
(4)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民主与法治的认识。
32、结合课本简述新中国以来我国人民解放军有哪些重要的巨大发展和变化。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8年,我们将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经济改革的大幕。1978年,安徽凤阳等地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做法得到中央的肯定,逐步在全国推广。这一改革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
材料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央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先“杀出一条血路”。 1980年,国家首先设立深圳等4个经济特区。随着对外开放的逐步扩大,现在我国已经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
(1)请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动手设计一个表格对上述改革开放的探索进行分类总结。
(2)综上所述,你能从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中汲取什么智慧?
34、邓小平同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材料一 邓小平被评为《时代》周刊1978年的“年度风云人物”。1979年1月1日,他的头像被赫然印在《时代》周刊封面上。《时代》周刊事后承认,那年的评选,邓小平并不是热门候选人。因为他刚刚复出,中国经济一片凋敝,在世界还微不足道。但就是在这种举步维艰的情况下,《时代》周刊为邓小平果断进行经济改革和主政后的务实而大胆的风格投上了赞赏的一票。
(1)根据材料一《时代》周刊为何把邓小平评为1978年的“年度风云人物”?
材料二 我们提出的大陆与台湾统一的方式是合情合理的。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一个中国,两种制度。香港问题也是这样。
——邓小平
(2)根据材料二指出邓小平的伟大构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首次成功实践这一构想的事例。
材料三 《深圳特区报》于大年初一在头版最显要位置发表邓小平的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同时刊登邓小平、王震、杨尚昆等视察深圳、珠海经济特区的新闻,给深圳人民和全国送了一份新年大礼。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邓小平给深圳特区题词的重要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邓小平的政治智慧。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