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下列属于邓小平理论创新内容的是( )
①“一国两制”构想
②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三步走
④解决姓“资”姓“社”争论问题。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大型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记录了“蛟龙”下海、“嫦娥”升空等一个个生动的中国故事,凝聚了中国力量,弘扬了中国精神。我国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同时也是我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获得者是
A. 屠呦呦
B. 邓稼先
C. 钱学森
D. 袁隆平
3、下图是某史书第一章的目录,下列选项中最适合做该章标题的是
第一章? (一)进京赶考……3 (二)开国大……5 (三)历史意义……7 |
A.抗日战争胜利
B.人民解放战争胜利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D.西藏和平解放
4、新华网2014年3月17日报道,习近平主席重访兰考,参观了焦裕禄纪念馆,下列称号与焦裕禄相符的是
A. “铁人” B. 两弹元勋 C. “党的好干部” D. 战斗英雄
5、王勇的祖父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代表,他表决通过的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是( )
A.《土地改革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6、决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建立下图建筑的会议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共一大 D.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
7、建国初期起到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 《中华人民共和国临时宪法》
D.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议案》
8、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面对我国发展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适时提出了新理论、新指导思想。下列理论、思想不属于新理论、新思想的是
A.全面深化改革
B.实现合作共赢
C.中国梦
D.以人为本
9、用表格归纳知识,是我们学习历史使用的方法之一.请你完成表格中①②③对应的知识( )
措施 | 典型代表 | 意义 |
建立经济特区 |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①) | 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
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 天津、上海等(②)沿海港口城市 | 有力地增强了中国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活力 |
开辟(③) |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洲 | 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
A.广州 14个 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
B.湛江 4个 沿海经济开发区
C.海南岛 14个 沿海经济开放区
D.海南岛 5个 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
10、“民以食为天”,改革开放后,中国十几亿人民的吃饭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以下属于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的吃饭情况的是:①食物匮乏单调 ②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③野菜充饥 ④讲究绿色食品( )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1、“巴比伦是我们固有的遗产,亚述文明是我们祖先开创……”是伊拉克著名歌曲《两河间的国土》的歌词片段,从中可以看出伊拉克人的巴比伦情怀,下列各项中属于古代巴比伦文明遗产的是
A. ①② B. ③ ④ C. ①③ D. ②③
12、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获得的与苏联模式不同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理论总结。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A.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13、2019年是中国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这次会议的决议不包括
A. 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 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C. 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D. 宣布中央人民政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合法政府
14、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2020年5月21日在京开幕,来自34个界别的两千多名政协 委员肩负责任和使命,齐聚一堂建真言、谋良策。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具有临吋宪法作用的文件是( )
A.《共同纲领》 B.《临吋约法》 C.《土地改革法》 D.《刑事诉讼法》
15、到1952年底,这项经济改革成功地把43%的中国耕地重新分配给60%的农村人口,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据此判断,这项改革是( )
A. 社会主义改造 B. 土地改革 C. 人民公社化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6、1950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说:“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的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毛泽东认为我们应该( )
A.土地革命 B.抗美援朝
C.三大改造 D.实行一五计划
17、下列文化领域的著名作品,属于长篇小说的是
A.《歌唱祖国》 B.《东方红》 C.《青春之歌》 D.《林则徐》
18、虽然现在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但中国的发展已经成为不可阻拦的趋势。下面对中国发展的介绍中,不符合史实的一项是( )
A.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持续高速增长
B.粮食、棉花、肉类和原煤、钢、水泥等200多种工农业产品的产量在世界名列前茅
C.截至2010年年底,中国的铁路营运里程已居世界第一位
D.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一
19、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
A.
B.
C.
D.
20、学习历史要注意归纳与总结。下图是陈老师上课时的板书设计,请你为该板书内容设计一个恰当的主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国有企业改革 设立经济特区 |
A.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B.改革开放
C.中国国际地位的显著提高
D.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
21、开国大典:意义
(1)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____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____、____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____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2)国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____和____的力量。
22、建国初期,我国人民艰苦创业,涌现出一大批先进代表,比如被誉为“铁人”的石油战线上的________,国防科技战线上的“两弹元勋”________。“县委书记的榜样”________。
23、开国大典: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24、榜样人物是时代的先锋,学习的楷模。在上甘岭战役中牺牲的战斗英雄是________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带领人民艰苦奋斗,治理灾害,病故前要求“埋在沙滩上……要看着把沙丘治好”的“党的好干部”是________。
25、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到_______年,任务基本完成,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27、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
(1)他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被中国人尊称为“国父”。他是________
(2)九一八事变后,他受共产党派遣到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他是________
(3)《义勇军进行曲》的作者是________
28、共同繁荣发展
(1)背景: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我国各民族发展___________,很多少数民族的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
(2)举措及成效:
政治上:进行了一系列的________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废除了剥削和压迫,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迈进了________社会。
经济上:国家采取许多________政策,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文化上:国家重视________的保护与发展,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战略上: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____________,为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历史机遇。
重要表现:2006年,________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29、______________为第一位获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她获得的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30、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形式:国家对农业进行_______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_____,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2)步骤:农业合作化开始时实行______的原则,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广。它经历了由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
(3)结果:______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31、“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央政府历来重视“三农”问题。为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国对农业政策不断进行调整。请回答以下问题:
(1)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改变农民遭受封建剥削的贫穷面貌,采取了什么措施?1953——1956年,为解决农民分散经营,缺乏生产工具、资金等困难,采取了什么措施?
(2)20世纪80年代,我国首先在农村进行改革。这次改革最早是在哪一地区开始的?根据下图指出,这次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在农村建立什么制度?
(3)除了对农业政策的调整,我国还十分重视农业科技的进步。20世纪70年代,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的农业科学家是谁?
(4)综合以上内容,请总结我国发展农业的成功经验。
32、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此次会议提出了我国进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后,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在这次会议上,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3)中共十九大召开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哪些组成部分?
33、大国外交是历来人们关注的重点。中国现在正时刻展现的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周恩来针对一些国家对中国内外政策的误解和非议,在大会发言中郑重而诚恳地声明: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这次“大会”的名称?我国倡导的处理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是什么?
(2)联合国大会主席马利克致词说:“今天上午,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第一次在联合国大会就座。”这种场景出现在哪一年的第几届联合国大会上?这对联合国而言,有什么影响?
(3)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形成怎样的特色外交格局?
(4)综上所述,你认为一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写道:“工业化一一这是我国人民百年米梦以求的梦想,……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材料二 1953-1957年,全国工业建设项目达1万多个,我国过去所没有的一些工业部门,包括飞机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重型和精密机器制造业以及高级合金钢企业等,从无到有建设起来。
材料三 1960年与1957年相比,(我国)工业总产值增长1.3倍,而农业总产值却下降了2.7%;エ业和农业产值比例由5.7:4.3,变为7.8:2.2。
(1)结合历史背景,指出材料一中把工业化作为”“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梦想”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举一例“汽车制造业”的成就。谈谈当时我国工业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意义。
(3)材料三中工农业产值比例变化暴露出什么问题?这一问题的出现主要是当时我国什么运动所致?
(4)综上所述,从工业化建设的得失中,应得到什么认识?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