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人民邮政为纪念某一事件发行了一组邮票。 与该事件最相关的诗句是( )
A.“北伐西征荆满路”
B.“致远鼓楫冲重围”
C.“人间遍种自由花”
D.“似火青春救国忙”
2、18世纪末以来饮茶之风深入俄罗斯社会,与中国饮茶时的儒雅之风有所不同,由于气候地理等因素的影响,俄罗斯人往往需要在饮茶时增加热量,比如放糖、蜂蜜等甜料,有的人干脆将饮茶作为三餐中的一餐。这反映出( )
A.茶文化在借鉴中发展
B.茶文化重构俄罗斯社会
C.文化传播具有地域性
D.文化传播具有时代特色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以下科技成就属于这一时期的是关注( )
①研制成功原子弹、氢弹 ② “神舟五号”首次实现载人航天飞行
③亿次巨型计算机问世 ④ “嫦娥一号”首次完成绕月探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某学生在学习中古时期世界历史时,对不同地域文明特征概括如下。表述正确的一组是( )
① | 东欧 | 继承古希腊、罗马文化,融合美洲、北非文化 |
② | 南亚 | 多民族文化异彩纷呈,成为东西文明的纽带 |
③ | 西欧 | 基督教成为文化符号,教权与王权竞争共存 |
④ | 东亚 | 融汇华夏文明的因子,形成独特的民族文化 |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5、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虽“勾画狼藉”却因表达为国忠贞的悲愤情绪被奉为“天下第二行书”;北宋蔡京和明代严嵩书法精妙却未有留名青史的书法作品,其原因在于
A.道德观念影响艺术评价标准
B.颜真卿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C.民众好恶决定对艺术的评判
D.唐代书法符合官方意识形态
6、固原北魏漆棺画中,棺盖被金色天河分为“东王父”和“西王母”两部分。两侧挡板:上为舜、郭巨、蔡顺等孝子故事图,由三角火焰纹分隔开,中部是具有波斯风格的联珠纹路,下为狩猎图。据此可知,当时北魏( )
A.中原传统文化衰落
B.制度改革不够彻底
C.文化心态多元包容
D.文化交流比较频繁
7、中法《北京条约》签订后,法使葛罗宣称愿在“海口助中国剿贼,所有该国停泊各港口之船只兵丁,悉听调遣”。江苏巡抚薛焕主张攻入南京后所获财物,“以五成分赏中外兵勇,以中国二成、外国三成为断”。这造成当时( )
A.帝国主义改变了对华侵略方式
B.南方督抚开始谋划“东南互保”
C.太平天国政权的形势危急
D.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8、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材料 | 结论 |
A | 亚里士多德说:“人是城邦的动物,……也就是政治的动物。” | 古希腊雅典只重政治而轻文化 |
B | 1888年汉口城市人口仅18万,至民国初年增至120万,20多年间增长近6倍 |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 |
C | 1872年日本颁布《学制》,强制适龄儿童入校读书,30年后日本适龄儿童升学率达92% | 当时日本基础教育发展迅速 |
D | 1900年德国的钢产量开始超过英国,到1914年已经是英国的两倍 | 20世纪初德国经济实力超过英国 |
A.A
B.B
C.C
D.D
9、与欧亚大陆隔绝的美洲的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印加文明像欧亚大陆的文明一样,曾经建立起自己的国家,都有自己的行政系统。这种现象说明( )
A.印第安文明深受欧亚大陆各文明的影响
B.印第安文明之间有着密切的相互交流
C.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客观规律
D.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都是独立进行的
10、1979年,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考察了15个发展中国家的水电专家在中国考察中小型水电站20余座,其在考察报告指出:“(中国)中小型水电站的建设从开始到现在这样的规模……可以作为许多发展中国家的良好榜样。”材料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当时中国( )
A.农村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B.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已完成
C.对外开放政策开始实施
D.三线建设改善了工业布局
11、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法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由2.6%下降到1.3%,物价上涨了1倍。1981年,密特朗就任总统后,推行包括国有化在内的一系列措施,其结果是( )
A.加剧了经济恶化
B.实现了物价下降
C.推动了通货紧缩
D.经济迅速增长
12、维新思潮把西方平等观念比附墨子的“爱无差级”,将西方的议院制与中国古代明堂制相提并论,将民本思想和民主思想混为一谈。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宣传维新变法的合理性
B.突破“制度”的限制
C.出发点是挽救民族危亡
D.全面肯定西方的文化
13、下面两图为中国古代重要工程建设。它们的修筑( )
A.抵御了外族侵扰
B.有利于经济发展
C.促进了南北交流
D.加强了皇权专制
14、河北康保县兴隆遗址第二、第三期遗存的年代为距今8000—7150年,与时代相近的辽河流域兴隆洼文化相比,两者均以筒形罐为主要炊器,但其陶器组合不同,筒形罐的形制与纹饰差别也较大。据此可知( )
A.人们的生活方式出现革命性变化
B.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
C.文明在孕育发展中具有共通之处
D.父系氏族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15、下表为元杂剧中部分女性形象。这些形象的塑造反映了( )
剧名 | 女性形象 |
《墙头马上》 | 李千金身为大家闺秀,却与墙头一见倾心的裴少俊月夜私会。 |
《西厢记》 | 崔莺莺本与表兄郑恒有婚约,但在寺中遇到情投意合的张生时,她没有顾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弃郑嫁张。 |
《赵盼儿风月救风尘》 | 赵盼儿为解救失足落入火坑的好姐妹宋引章,勇敢地智斗贪财好色的周舍。 |
A.市井娱乐的需求
B.社会矛盾的激化
C.舞台艺术的成熟
D.女性地位的提高
16、《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写道:“由于经济不平衡,自给自足的农村经济可以提供武装割据的物质基础;由于政治不平衡,处于统治阶级矛盾间隙的农村可以成为革命首先胜利的地方。”这里作者旨在说明( )
A.中国的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B.中国农村革命能够成功的原因
C.俄国革命道路不符合中国国情
D.中国农村的阶级矛盾相对缓和
17、红山文化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地域性文化之一,在中国考古学史上有着独特的贡献,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列关于红山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居民种植水稻 ②位于辽河上游
③代表性遗址是牛河梁遗址 ④代表性器物是“蛋壳陶”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8、1944年4月,美国国务院出台对外石油政策报告,提出建立一个“东方供应东方、西方供应西方”的石油供应体系。1948年到1952年,美国向欧洲提供的巨额贷款中有10%用于购买美国公司在中东生产的石油,欧洲从中东进口的石油占其全部石油进口的比例迅速上升到85%。这一过程反映出( )
A.战后西欧经济逐渐复苏
B.两大阵营对峙局面形成
C.美国推行石油霸权战略
D.世界经济的体系化趋势
19、20世纪20年代,德国兴起了“道家热”。如作家克拉朋特自认是道家思想信徒,他撰文呼吁德国人按照“道的神圣精神”去生活,成为“欧洲的中国人”。直至1933年,“道家热”才在德国宣告结束。德国“道家热”的兴起( )
A.缘于一战带来巨大灾难
B.缓和了德国社会的阶级矛盾
C.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成为了解决经济危机的良药
20、下表是清代山东耕地变化情况表。据此可知当时( )
年代 | 耕地(千亩) | 人口数(千人) | 人均耕地(亩) |
顺治18年(1661) | 74,133 | 8,798 | 8.43 |
康熙24年(1685) | 92,526 | 10,554 | 8.77 |
雍正2年(1724) | 99,258 | 11,391 | 8.71 |
乾隆18年(1753) | 99,347 | 12,796 | 7.76 |
乾隆31年(1766) | 99,914 | 25,634 | 3.86 |
嘉庆17年(1812) | 98,634 | 38,958 | 3.40 |
咸丰元年(1851) | 98,472 | 33,266 | 2.96 |
同治12年(1873) | 98,472 | 35,129 | 2.79 |
光绪13年(1887) | 125,941 | 36,694 | 3.43 |
A.农民负担较为沉重
B.人口增长十分缓慢
C.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D.人地矛盾问题突出
21、如表是小英同学所写的历史学习笔记,她当时学习的主题应为( )
| 美国 | 苏联 |
政治 | 杜鲁门主义 | 共产党工人党情报局 |
经济 | 马歇尔计划 | 经济互助委员会 |
军事 | 北约组织 | 华约组织 |
A.“大萧条”下的大国角逐
B.美苏冷战格局的形成
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D.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22、自古以来,人类在不断的迁徙中求生存、谋发展。如图所示迁徙活动的影响是( )
A.11世纪建立国家进入鼎盛时期
B.廷巴克图成为重要的文化中心
C.发展了以种植玉米为主的农业
D.先进的冶铁技术传播到迁入地
23、1937年以前,西部10省的近代工业只有 237家,占全国工厂总数的 6.02%,到1942年底,西部国统区工厂数比 1938年增长了4倍,“西南西北的经济开发,至少提前了50余年”。这一发展( )
A.为民族战争积聚了物质力量
B.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政治地位
C.导致中国沿海民族工业内迁
D.改变了国统区原有的生产关系
24、宋代科举考试不仅有进士科,还有制举、词科和武举考试。制举旨在选拔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且有治国安邦之策论的人才;词科则是为国家预储写作应用文书的代言之士;武举主要考察举子的军事理论素养,欲选拔才兼文武之儒将。据此可知,宋代( )
A.科举录取人数大幅增加
B.注重选拔实用性人才
C.科举考试程序日益完善
D.选官途径呈现多样化
25、现代化的世界进程
现代化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法治化、民主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理性化以及社会生活的现代化等。
现代化的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法治化、民主化。填写下列空格内容。
(1)经济的工业化
①18世纪下半叶,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从英国启动,它是以________的发明为标志,英国诞生的第一个工业部门是________。
②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它是以________的发明为标志,________的发明带动了交通业的发展并推动了农业的机械化。
(2)政治的民主化、法治化
①英国光荣革命后,1689年议会颁布的《________》,在英国开始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通过了《________》,成为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
②1787年颁布的《合众国宪法》确立的美国政体是________、国家体制是________。1885年,日本明治政府实行________制,在现代政治制度建设上迈出重要一步。
26、填空题
(1)四大农书分别有《汜胜之书》《_________》《农书》《_________》。《伤寒杂病论》奠定了后世_________的理论基础,被后世医家誉为“_________”。《_________》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2)1687年牛顿出版了《_________》一书,1900年普朗克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发表了《_________》一书,创立了生物进化论。
27、背景
(1)历史传统:英国有着悠久的___________发展史,在政治上表现出延续性的鲜明特点。
(2)革命结束:1688年的“___________”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3)签署文献: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___________》,经英王签署正式成为《权利法案》。
28、古代中外文化交流
(1)在上图的空白框内,填入汉代丝绸之路最远到达国的名称。
(2)在下列图示的空白框内,填写古代中国通过丝绸之路与外部世界交流的成果。
(3)在丝绸之路中国境内出土了波斯的银币。凭借这些银币是否足以证明汉朝与波斯之间有直接的往来?为什么?
(4)下图所示为唐朝初期绘制的敦煌壁画,描绘了张骞辞别汉武帝,踏上出使西域征途的情景。①有人说,“张骞开通丝绸之路属‘无心之举’,他最初的目的只是为了联合盟友共同抗击匈奴”。这段话用的是
A.动机与后果的分析方法 B.目的与手段的分析方法
C.内因与外因的分析方法 D.相同与不同的分析方法
②该壁画能否作为“丝绸之路是张骞开通的”这一说法的直接证据?为什么?
29、特点
(1)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是___________政体,国王与议会并存,共同构成国家的政治体制。
(2)就国王而言,王权本身要受到___________和议会的限制。
(3)就议会而言,权力不仅得到了提升,而且占___________地位。
30、内容
(1)规定议会___________
①议会必须定期召开,___________权属于议会。
②下院议员___________产生,在议会内享有演说、辩论或讨论国家大事的自由。
(2)限制___________权力
①司法权:凡未经议会的同意,国王不得___________或停止法律的实施。
②财政权:国王不得找任何借口___________。
③军事权:和平时期不得招募或维持___________。
31、用合适的制度创设内容填空
中央官制:秦( ),汉武帝( ),隋唐(三省六部制),明朝( ),清雍正( )
地方制度:秦(郡县制),汉初( )
选官制度:魏晋( ),隋至清(科举制度)
32、在如图中辨认表格所列历史事件的发生地,并将相应的序号填入正确位置。
(1)1919年,首先在________发起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________召开,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3)国共合作后,国民革命军从________出发北伐,从根本上动摇北洋军阀反动统治。
(4)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________成立。
(5)1935年,长征途中的________会议,挽救了党、红军和革命,成为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6)________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7)1945年,中共七大在________召开,全党在毛泽东思想旗帜领导下,空前统一和团结。
(8)1949年4月,渡江战役,______解放,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33、都城之味
两汉统一时期,代表中国政治中心而兼文化中心的有两个:一个是长安,一个是洛阳。长安代表的东西部之结合;首都居在最前列,领导着全国国力向外发展的一种斗争形势。洛阳代表的是中国稳定状态,南北的融合
——钱穆《国史大纲》
问题
钱穆先生的话道出了两汉时期都城所体现的对边疆控制作用与对经济文化资源整合作用,根据所学填写下表,回答在之后的历代都城的历史变化中其中所折射出的重要含义。(需要史实与分析相互结合)
史实 | 分析 |
例:西汉首都长安 | 代表东西部之结合;首都居在最前列,领导着全国国力向外发展的一种斗争形势。 |
|
|
|
|
|
|
|
|
34、中国共产党曾提出“赞助建立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当“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建立之时苏维埃区域即可成为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一个组成部分,苏区人民的代表,将参加全中国的国会,并在苏区实行与全中国一样的民主制度。”中国共产党提出这一主张有利于
A.推动国民革命不断深入
B.创立苏维埃革命根据地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夺取解放战争最后胜利
35、概述从汉代到清代中外交往的趋势,各自举出一例
36、若夫终日驰骋,劳神苦形,罢车马之用,抏士卒之精,费府库之财,而无德厚之恩,务在独乐,不顾众庶,亡国家之政,贪雉兔之获,则仁者不繇也。——司马相如《上林赋》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乐府《江南》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行行重行行》
谈谈阅读上述诗赋的感受体会?
37、阅读下述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毛泽东
材料二 :俄国“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炮轰临时政府;1928年井冈山会师。
(1)结合材料一、二,分析中俄两国革命的“路”有何相同?
(2)简要指出造成两国革命道路之“异”的不同国情。
38、分析科举制度持续运行千年之久的原因。
39、中国古代实行南北面官制度的政权是西夏。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