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唃厮啰是北宋时期甘肃青海地区由吐蕃部族建立起来的地方民族政权。1082年,宋朝封其首领董毡为“武威郡王”,双方进行茶马互市。宋朝发展与唃厮啰的关系意在牵制( )
A.突厥
B.金朝
C.辽朝
D.西夏
2、战国时期《商君书》中“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的记载可以直接佐证秦国( )
A.户籍制度的实施
B.百姓赋税负担沉重
C.井田制逐步瓦解
D.民间实行什伍连坐
3、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写到:林则徐实在有两个,一个是士大夫心目中的林则徐,一个是真正的林则徐。前一个林则徐是主剿的,他是百战百胜的。他所用的方法都是中国的古法。可惜奸臣琦善受了英人的贿赂,把他驱逐了。英人未去林之前,不敢在广东战:既去林之后,当然就开战。所以士大夫想中国的失败不是因为中国的古法不行,是因为奸臣误国。材料表明( )
A.士大夫对林则徐的崇敬和惋惜
B.林则徐是伟大民族英雄
C.知识阶级和官僚阶级认识局限
D.道光皇帝亲小人远贤臣
4、下面为德国在1864-1870年取得的重要科技发现或发明统计简表。表中数据,从一个侧面说明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德国
具体领域 | 世界 | 德国 |
生理学 | 100项 | 89项 |
/ | 德国 | 英法(合计) |
医学 | 33项 | 29项 |
电学、光学和热力学 | 136项 | 91项 |
①建立帝国为科技发展创造了条件②即将成为新一轮工业革命的中心
③终于站在了世界科技发展的前沿④全面赶超英法两国经济发展水平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对古巴比伦马里宫殿的考古发现“40英尺厚的宫墙围绕着庭院,300多间房子构成一个整体,其中有30英尺深的、沥青的、排列整齐的排水系统;它涵益大约150码×200码这么大的一片区域”。该发现可以实证古巴比伦( )
A.是西亚地区当时的政治中心
B.建筑艺术融合中西特色
C.建立了完备的官僚行政体系
D.君主已拥有较大的权威
6、周代统治者称颂尧舜禹的统治,启用出身微贱者,提倡国人议政,保留地方自治的乡治、众议的乡校。这反映了周代统治者( )
A.推崇儒家民本思想
B.受原始民主传统影响
C.突破宗法血缘束缚
D.以复古作为政治目标
7、元朝统治的岁月是短暂的,但是这个王朝的历史是波澜壮阔、丰富多彩的,对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进程都有不可磨灭的影响。关于元朝的历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成吉思汗是元朝的开国皇帝
B.元朝在地方设立行省进行管辖
C.设宣政院管辖台湾地区
D.元灭北宋,统一全国
8、有学者指出,汉武帝把儒家思想变成国家意识形态,通过制度建设和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以行政系统为中介,把儒家思想落实到了实处,使先秦儒家孔孟的思想在汉代变成了现实。这反映出汉代
A.完整继承了先秦儒学思想
B.注重发挥儒学的政治价值
C.排除了其他诸子百家学说
D.实现了儒家思想的体系化
9、下图为南宋画家韩佑创作的《琼花真珠鸡图》。画中琼花洁白无瑕,枝干挺秀,作者对两只真(珍)珠鸡的刻画细致入微、栩栩如生,充分展现了公母真(珍)珠鸡的毛色及体态差异。由此可推知,宋代( )
A.格物精神影响绘画创作
B.艺术形式呈现平民化趋势
C.自然科学取得重大突破
D.商品经济取得了空前发展
10、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其历史意义有( )
①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
②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为中共成立做了思想干部上的准备
③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④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1、春秋时期,曾宣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的楚国,在大败晋国主持会盟后,同伍于“中国”;“蛮夷之国”的越国继吴而起,“北渡兵于淮以临齐、晋”,一度“号令中国”。上述现象表明( )
A.蛮夷之国成为天下共主
B.国家统一基础业已奠定
C.诸侯争霸助推华夏认同
D.封建制度增强各国实力
12、商周时期,殷人认为天帝“立子生商”,西周统治者形成了“以德配天”的天命思维,对天由“祭”转化为“礼”。由此可知,西周时期( )
A.天命观由兴起走向衰落
B.开始利用神权强化王权
C.治国思维凸显人文理念
D.华夏认同观念逐渐形成
13、17世纪,科学家提出应从“自然”中寻找精准、永恒的尺度。1791年,法国科学院决定以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四千万分之一作为一米。1795年,法国国民公会声明,岂能容忍用“国王的脚(原有度量单位)”来丈量法国的土地。随后,法国宣告推行以“米”为代表的公制度量衡。公制度量衡在法国的产生( )
A.反映出启蒙与革命的延续
B.加速了大革命时代的到来
C.推动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
D.表明国民的科学素养提高
14、在罗马帝国征服殖民地的过程中,大量行省城市兴起。到2世纪时,几乎每一个行省城市都有类似罗马的比较正规的市政组织、公认的法律、剧场、竞技场、圆形剧场、公共图书馆、辩论和演讲使用的讲堂等。这一现象( )
A.有利于罗马公民法产生
B.适应了民主政治发展的需要
C.导致了罗马帝国的分裂
D.体现了罗马文化的不断扩展
15、19世纪中后期,西方殖民主义者对非洲进行了人为分割,使非洲国家的几乎所有边界都变成了笔直的线条。这项协议确定的列强对非洲的政策原则是( )
A.“有效占领”
B.“门户开放”
C.“大国一致”
D.“委任统治”
16、下图是公元前6世纪末波斯帝国的王室艺术作品《贝希斯敦铭文》的浮雕示意图,浮雕描述了大流士一世的平叛功绩。该作品( )
A.说明国王对被征服者的残暴
B.是破解古代象形文字的依据
C.体现了官僚体系和税收系统
D.为研究其王权理念提供史料
17、1981年9月17日,深圳市蛇口工业区在《广州日报》登载了一份人才招聘启事:为适应我区建设发展需要,经上级批准,拟在广州招收一批有志于企业管理的技术人才,进行企业管理、外贸业务和商业英语等知识的培训,为期一年。这表明当时( )
A.改革开放实践影响人才要求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成效
D.国家高等教育有了新的发展
18、下列与下图所示帝国相关的历史表述正确的是( )
A.其兴起与古代文明的区域性扩张相关
B.率先实行行省制并推广希腊文化
C.有世界上现存最早较完整的成文法典
D.出现奴隶集中劳作的奴隶制庄园
19、道光咸丰年间,中国社会中逐步出现了一个负责管理地方公务的士绅群体——绅董。下图为《申报》记述的从19世纪90年代至1910年关于绅董的条款数量变化曲线。这一变化的总体态势表明( )
A.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B.社会矛盾不断激化
C.基层治理成功转型
D.民主思想影响扩大
20、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总部发布的某次战役预备命令指出:“为打击敌之囚笼政策,争取华北战局更有利的发展,决定趁目前青沙(纱)帐与雨季时节,敌对晋察冀、晋西北及晋东南扫荡较为缓和,正太(石家庄到太原)沿线较为空虚的有利时机,大举破击正太路”。据此判断,此次战役( )
A.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
B.是八路军第一次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C.是全面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D.推动敌后战场逐渐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
21、武则天曾向唐高宗建议科举加试《老子》,她说老子李耳是李唐皇室的始祖,《老子》是“圣教”。武则天改唐为周后,令贡举人学习她自己编撰的《臣轨》以明儒家君臣规范,并下令科举考试停试《老子》。这一变化反映了武则天意在( )
A.选拔最优人才
B.复兴儒学地位
C.巩固统治根基
D.完善科举制度
22、下表是新中国某一时期连续五年的经济数据(部分),这五年最可能是( )
年份
年份 | 粮食总产量 | 钢铁总产量 |
| 19765万吨 | 800万吨 |
| 16968万吨 | 1122万吨 |
| 14385万吨 | 1351万吨 |
| 13650万吨 | 870万吨 |
| 15441万吨 | 667万吨 |
A.1949—1953年
B.1953—1957年
C.1978—1982年
D.1958—1962年
23、19 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许多欧洲人,尤其是所谓大国(英国、法国和德国)的公民,都坚信自己国家在文化、经济和军事上的至高无上地位。他们对自己国家的实力信心膨胀,对自己国家的缺点视而不见,针对敌对国的批评却达到了妖魔化程度。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
A.世界大战的策源地形成
B.西方国家内部分化加剧
C.列强在全球的竞争加剧
D.欧美国家主导国际局势
24、据西晋的史料记载,匈奴族和羯族自认是夏朝的后裔,鲜卑族自认是黄帝的后裔,羌族自认是虞舜的后裔。内迁的少数民族主动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说明( )
A.民族交融的趋势进一步加强
B.内迁各族已经完成了封建化
C.西晋对内迁各族实行了仁政
D.内迁民族政治地位得到提升
25、英国世界地位的演变
26、观察中国古代各朝疆域版图,回答问题
(1)请按照示例将表格空缺处填写完整。
朝代 | ①: | ②: | ③:唐朝 |
判断依据 | ④: | ⑤: | ∕ |
加强对地方统治的措施 | ⑥: | ⑦: | ⑧: |
(2)概括这三幅图所反映的我国历史发展特点。
27、都城之味
两汉统一时期,代表中国政治中心而兼文化中心的有两个:一个是长安,一个是洛阳。长安代表的东西部之结合;首都居在最前列,领导着全国国力向外发展的一种斗争形势。洛阳代表的是中国稳定状态,南北的融合
——钱穆《国史大纲》
问题
钱穆先生的话道出了两汉时期都城所体现的对边疆控制作用与对经济文化资源整合作用,根据所学填写下表,回答在之后的历代都城的历史变化中其中所折射出的重要含义。(需要史实与分析相互结合)
史实 | 分析 |
例:西汉首都长安 | 代表东西部之结合;首都居在最前列,领导着全国国力向外发展的一种斗争形势。 |
|
|
|
|
|
|
|
|
28、中国古代儒家文化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重要文明成果中的代表之一,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仅对中华文明而且对世界文明的进步都有过重要影响。
完成下列提纲。(选择其中5个数字代码分别填入相应空格中)。
①礼、②道、③敬天保民、④经学化、⑤法、⑥理、⑦哲学化、⑧法规化、⑨心古代儒家文化流变与外传
(1)儒学的源流(西周)
代表人物:周公旦(制度化)
核心思想:“ ”
(2)儒学的演变
①形成期(春秋战国)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道德化)
核心思想:“仁”、“ ”
②改造期(两汉)
代表人物:董仲舒( )
核心思想:“天人感应”
③重塑期(宋明)
代表人物:“二程”、朱熹、“陆王”( )
核心思想:“ ”
(3)儒学的外传
①辐射东亚
②远播西方
(4)若就提纲中的“(3)—②”展开陈述,应选择下列哪三则材料?(选字母)
29、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回答问题:
(1)请将这三幅图按所反映之史实的时间先后排序(只写图的编号并用逗号隔开)
(2)以上三幅图各自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图1: 图2: 图3:
(3)任选一上述重大事件,概述其原因、经过、结果与影响
原因 经过
结果 影响
30、中国古代对外交往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不仅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且还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将下列“重要时期”与同时代的“重要史实”相对应(填写字母)。
31、观察下图,请将英文字母的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启蒙运动的中心 B.1812 年,拿破仑远征的国家
32、用合适的制度创设内容填空
中央官制:秦( ),汉武帝( ),隋唐(三省六部制),明朝( ),清雍正( )
地方制度:秦(郡县制),汉初( )
选官制度:魏晋( ),隋至清(科举制度)
33、目的:限制王权和保障___________。
34、西欧封建有学生对中世纪西欧封建制度很感兴趣,因此对其产生展开研究,他作出表格如下:
传统与问题 | 制度设计和后果 |
法兰克人进入罗马境内,疆域变得更为辽阔,占领地区社会动荡,原有统治秩序已经崩溃,本身处于氏族社会,部族长老山头林立,面临本地贵族势力的挑战,首领无法绝对掌控。 | 放弃照搬罗马中央集权体制,接受日耳曼氏族制分权现实,吸纳罗马贵族和部族上层,逐渐形成层层分封的封建等级制的王国。但国王实际权力有限,封建领主势大,王国分裂割据。 |
罗马帝国衰亡时期,传统使用奴隶生产的方式已被证明效率低下,因此已经开始提高劳动者的地位,给予一定自由,使用隶农生产,激发生产积极性。 | A |
法兰克人进入罗马境内,文化落后,被当地人民排斥乃至敌视,缺乏共同语言和文化认同,感觉遍地皆敌。 | 国王接受罗马文化信仰,皈依基督教,取得教会支持,为统治披上合法神圣外衣,将基督教会变成封建国家机器的一部分,使中世纪西欧逐渐成为基督教世界。 |
罗马帝国衰亡时期,曾经兴盛一时的城市大多衰败没落,商品经济破坏严重,治安状况恶劣,城市无法迅速重建,与农村相差无几。各地需要尽快恢复发展和秩序。 | B |
(1)请你在表格中填上恰当文字。
(2)综合以上因素,怎样看待中世纪西欧封建制度?
35、简答题
(1)明清时期对外贸易政策?
(2)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3)列举罗斯福新政包括哪几个方面?
3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以下是美国和捷克斯洛伐克分别于1947年和1949年以马歇尔计划(Marshall Plan)为对象创作的漫画。(注:图a人物身上的文字是Europe,绳子上写着Marshall Plan;图b人物手中和墙上挂着的绳圈上分别写着法国、德国等国家名称)
图a美国,1947 图b捷克斯洛伐克,1949
图1
分别概括两幅漫画的主题。结合所学知识,从国际时局、国家立场及时间推移等角度,具体分析导致以上两幅漫画所体现观点迥异的主要因素。
37、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因素。
38、若夫终日驰骋,劳神苦形,罢车马之用,抏士卒之精,费府库之财,而无德厚之恩,务在独乐,不顾众庶,亡国家之政,贪雉兔之获,则仁者不繇也。——司马相如《上林赋》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乐府《江南》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行行重行行》
谈谈阅读上述诗赋的感受体会?
39、分析科举制度持续运行千年之久的原因。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