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林芝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顾炎武评价当时的学风是“置四海之困穷不言,而终日讲危微精一之说”。思想家朱之瑜斥之“不曾做得一事”,“与今和尚一般”。这表明他们都主张(       

    A.回归儒学

    B.工商皆本

    C.经世致用

    D.反对专制

  • 2、新中国成立前,科、教、文、卫方面的知识分子有200万人左右,到1957年,全国仅教师的数量就达233.54万人,全国参加业余学校学习的职工共763.2万人,其中扫除文盲78.4万人。这表明新中国(     

    A.增强了文化科教实力

    B.构建了人才培养体系

    C.注重了意识形态教育

    D.适应了经济改革需要

  • 3、1859年6月,清军在僧格林沁的指挥下重创英法联军,取得了大沽口之战的胜利。咸丰皇帝决定“乘胜议抚”,允许英、法按照新章程纳税,减轻税负,以示“宽大”。由此可见清廷(     

    A.军事实力强大

    B.华夷观念淡化

    C.主权意识增强

    D.御侮决心不足

  • 4、如表是20世纪早期,民众对待国旗的态度。这说明当时(     

    时间

    民众态度

    1919年1月

    一位读者指出有人在国旗上贴“大减价”“九折”“八五折”等字样,他遂请《益世报》刊文宣传国旗的权威性和神圣性。

    1922年8月5日

    署名为“剑”的作者见一位女子以国旗绣鞋,他表示如此行为是“侮辱国旗,即侮辱国家”。

    1924年初

    有人看到某公司所悬国旗旗色混乱,认为他们“反对共和,轻视民国”,脑子里没有国家观念。

    A.共和观念逐渐形成

    B.社会转型色彩鲜明

    C.近代国家认同凸显

    D.国人思想尚未解放

  • 5、在罗马帝国征服殖民地的过程中,大量行省城市兴起。到2世纪时,几乎每一个行省城市都有类似罗马的比较正规的市政组织、公认的法律、剧场、竞技场、圆形剧场、公共图书馆、辩论和演讲使用的讲堂等。这一现象(     

    A.有利于罗马公民法产生

    B.适应了民主政治发展的需要

    C.导致了罗马帝国的分裂

    D.体现了罗马文化的不断扩展

  • 6、徙陵之制开始于秦始皇徙三万家至丽邑(以骊山墓所在地置邑)。汉高祖徙齐楚大族昭、屈、 景、怀、田五姓于关中以实长陵,与利田宅,徙者十余万口,此后关东“邑里无营利之家,野泽无兼并之民,万里之统,海内赖安”。可见,秦汉实行徙陵之制意在(     

    A.强化人身依附关系

    B.实现强本弱枝之效

    C.彰显敬祖孝亲观念

    D.控制新近征服之地

  • 7、隋朝统一后短时间内积累了巨大社会财富。究其原因,某学者提出“国家编户和赋税的增加也就意味着私家荫户和租税的减少,这是统治阶级中利益分配的重大调整”。该学者认为隋朝财富的积累是由于(     

    A.大索貌阅消灭了私家荫户

    B.打击世家大族强化国家权力

    C.国家统一和社会秩序稳定

    D.编户增加保证国家财政收入

  • 8、据史料记载:“1928年,国民政府修改了过去的单一税率,改为十二级税率,最高关税为50%;后又改为十四级税率,最高关税增至80%。”这一措施体现出

    A.关税自主运动兴起

    B.对国际市场秩序的维护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效果

    D.国民政府发挥经济职能

  • 9、殷人大都以猪、牛、羊、犬等动物作为主要的祭祀品,周人大都以农作物等植被作为主要的祭祀品,认为人为事情的成功与否决定权在自己手里,没有必要花许多功夫去讨好祖先鬼神,这表明周人(     

    A.深受儒家道德哲学的影响

    B.敬侍祖先的意识淡薄

    C.追求独立自由的人格精神

    D.人本思想的逐渐觉醒

  • 10、1955年5月起,依据《关于人民代表到各地视察工作的通知》,全国人大代表分赴各地或就近在城市和乡村视察。在城市中视察重点是粮食供应和生产建设等,在乡村中重点是粮食统购统销、农业生产和互助合作等。代表们深入到工厂、矿山和农户,收集了许多意见,并向政府进行了反馈。这一做法(     

    ①推动了爱国统一战线的形成   ②完善了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

    ③有利于国民经济建设的开展   ④丰富了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实践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 11、11世纪时,英国1/5的耕地属于国王,1/4属于教会。威廉一世将全国1/2的耕地给予大贵族,这些贵族的领地往往分散于各地,如彻斯特伯爵休的封地,除其伯爵领以外,被分置于19个郡中,此外约有20个贵族的领地分散在10个以上的郡里。该举措意在(     

    A.对抗教会的权威

    B.瓦解封君封臣制度

    C.分散地方贵族权力

    D.保持国王的优势

  • 12、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元“一统天下”的地位被改变,国际货币体系形成了以美元为主、其他货币为辅的“一主多元”格局。这说明(     

    A.美国失去了世界霸主地位

    B.经济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C.布雷顿森林体系开始瓦解

    D.西方各国不再实行金本位

  • 13、1921年2月蔡和森在《马克思学说与中国无产阶级》一文中写道:马克思主义的骨髓在综合“革命说”与“进化说”,专恃革命说则必流为感情的革命主义,专恃进化论则必流为经济的或地域的投机派主义。该观点(     

    A.体现了先进国人对马克思主义的探索

    B.有力推动了国民大革命进程

    C.体现了中共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认知

    D.促进了工人运动高潮的到来

  • 14、1942年l月17日,斯大林格勒会战开始。城市北郊的“红十月”拖拉机厂离前线只有1500米远,工人们冒着炮火生产和修理坦克。在战斗激烈的9月份,他们生产了200辆坦克和150辆牵引车,许多工人甚至直接驾驶坦克到前线参加战斗。材料所述现象主要得益于(     

    A.苏联军民保家卫国的信念

    B.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施

    C.苏联模式推行公有制经济

    D.苏联专业化教育培养了人才

  • 15、下表为1906—1931年中国机器进口种类分类表。据此可知近代中国(     

    年份

    机器分类

    1906-1909

    刺绣编结缝纫机器,机器及配件

    1910-1922

    刺绣编结缝纫机器,织造机器,机器需用器具,农业机器,酿酒蒸馏制糖机器,他类机器及零件

    1923-1931

    纺织厂机器,机器需用器具,农业机器,酿酒蒸馏制糖机器,发电厂机器,他类机器及零件,订书切纸机器,抽水机器,车床机

    A.轻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B.机器生产日益普及

    C.农业机械化发展较快

    D.工业结构不断完善

  • 16、如图为18世纪法国尚蒂伊城堡制成的中国古代人物艺术风格大型陶器,体现出(     

    A.中国瓷器在法国广受欢迎

    B.中西方陶瓷制作水平易位

    C.中国风格与西方想象杂糅

    D.工业革命带来技术性变革

  • 17、梁启超曾说:“律者,永久不变之根本法也;例者,随时变通之细目法也。”《大清律例》自乾隆五年正式修成后,律文便未再作实质性修正,仅有零星改动;条例则由统治者根据当时社会情形临时增修,从乾隆元年至同治九年,基本遵循三年一修的原则。据此可知(     

    ①清朝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                       ②律文具有概括性与普遍性的特点

    ③条例来源于司法实践的积累                       ④清朝完全继承了唐律的具体内容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 18、有学者指出,对自由农来说,如果在战乱时期成为农奴,倒不是坏事;当维京人和其他武装侵略者袭来之时,顺从庄园制度就可以获得领主的保护。在这种情况下,成为农奴甚至可以说是个更好的选择。据此可以推知(     

    A.农奴比农民更加生活富足

    B.庄园拥有自身的武装力量

    C.庄园经营以自给自足为主

    D.欧洲国家开始出现了分裂

  • 19、2008年至2017年间,金砖五国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的比重从12%提升到23%,贸易总额占比从II%升至16%,对外投资占比从7%提高到12%。2017年金砖国家经济增速为5.6%,高于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的4.5%,高于发达经济体的2%。金砖国家经济的发展(     

    A.推动了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

    B.逐步构建起国际经济新秩序

    C.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均衡发展

    D.加快了全球经济的稳定增长

  • 20、1993年1月,广电部发布了《关于当前深化电影行业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规定:中影公司不再统管35毫米国产电影的发行工作,由制片厂与省或市级发行公司直接交易;允许国营电影制片厂同港、澳、台电影公司合拍影片;电影票价具体由各地政府掌握。该文件的出台(       

    A.顺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B.开启了中国电影行业近代化进程

    C.标志国营电影制片公司退出历史舞台

    D.导致中国电影独立发展进程中断

  • 21、郑和下西洋时大力宣传明朝广交邻国的方略,调节各国矛盾、冲突,维护了明朝船队在印度洋的航行安全,从而树立了明朝的大国形象。郑和船队曾途经(     

    ①木骨都束   ②满剌加   ③巴格达   ④古里

    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22、鲁迅曾指出:“最初,文学革命者的要求是人性的解放……大约几年之后,阶级意识觉醒起来,前进的作家就都成了革命文学家。”对这一转变起到明确推动作用的是(     

    A.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文学革命论的提倡

    C.民主与科学的普及

    D.对传统文化的批判

  • 23、阿卜杜·卡德尔是阿尔及利亚公认的反法运动领袖,土著居民视其为民族英雄。但在殖民主义者的历史叙事中,有人将他塑造为几乎完全接受欧式教育的欧洲化的贵族形象,有人则认为他是一个无知的人,只是利用了宗教热情从事抗法斗争。这表明(     

    A.公共记忆更具有可信度

    B.政治立场影响评价观点

    C.历史记录只是主观回忆

    D.历史叙事服务殖民统治

  • 24、下表反映了我国保障妇女权益的立法情况,《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制定和修订(     

    1992年4月

    制定(妇女权益保障法),初步奠定妇女权益保障的基本框架。

    2005年8月

    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决定〉,确立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法律地位。

    A.为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提供法律保障

    B.表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C.顺应了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

    D.系统整合了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我国自古就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相互交往中逐渐融合;中央政府也非常重视地方机构的设置,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从历代中央政府处理与少数民族关系的举措来看,按照这种分类,将下列事件填入表中相应空格(填写字母)。

    A.征伐匈奴B.设河西四郡C.宋与辽夏金等政权并立与对峙D.文成公主进藏E.榷场F.伊犁将军G.昭君出塞H.宣政院I.开通丝绸之路J.驻藏大臣

    民族融合的方式

    措施

    战争

     

     

    和亲

     

     

    机构

     

     

    互市

     

     

    共治

     

     

     

     

  • 26、都城之味

    两汉统一时期,代表中国政治中心而兼文化中心的有两个:一个是长安,一个是洛阳。长安代表的东西部之结合;首都居在最前列,领导着全国国力向外发展的一种斗争形势。洛阳代表的是中国稳定状态,南北的融合

    ——钱穆《国史大纲》

    问题

    钱穆先生的话道出了两汉时期都城所体现的对边疆控制作用与对经济文化资源整合作用,根据所学填写下表,回答在之后的历代都城的历史变化中其中所折射出的重要含义。(需要史实与分析相互结合)

    史实

    分析

    例:西汉首都长安

    代表东西部之结合;首都居在最前列,领导着全国国力向外发展的一种斗争形势。

     

     

     

     

     

     

     

     

     

     

     

     

  • 27、填空题

    (1)四大农书分别有《汜胜之书》《_________》《农书》《_________》。《伤寒杂病论》奠定了后世_________的理论基础,被后世医家誉为“_________”。《_________》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2)1687年牛顿出版了《_________》一书,1900年普朗克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发表了《_________》一书,创立了生物进化论。

     

  • 28、唐代文成公主远嫁他乡,留下了一段民族友谊的佳话。从下图选项中,我们可知文成公主远嫁之地是是

     

  • 29、意义

    (1)对英国

    ①以法律条文的形式,限制了英王的实际统治权,保障了议会的立法权、___________、司法权和军事权,从而结束了英国长期以来形成的___________

    ②议会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得到提高,___________的原则得以确立。

    (2)对世界:英国的___________,成为以后很多国家资产阶级效法的样板。

  • 30、在如图中辨认表格所列历史事件的发生地,并将相应的序号填入正确位置。

    (1)1919年,首先在________发起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________召开,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3)国共合作后,国民革命军从________出发北伐,从根本上动摇北洋军阀反动统治。

    (4)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________成立。

    (5)1935年,长征途中的________会议,挽救了党、红军和革命,成为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6)________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7)1945年,中共七大在________召开,全党在毛泽东思想旗帜领导下,空前统一和团结。

    (8)1949年4月,渡江战役,______解放,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 31、意义

    (1)国内意义

    ①为资产阶级___________民主政治的确立开辟了道路。

    ②使资产阶级分享到了___________

    ③是英国社会获得政治稳定与经济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

    ④英国逐渐实现了向___________国家的转变,是英国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

    (2)国际意义:对欧洲乃至世界作出了贡献。

  • 32、西欧封建有学生对中世纪西欧封建制度很感兴趣,因此对其产生展开研究,他作出表格如下:

     

    传统与问题

    制度设计和后果

    法兰克人进入罗马境内,疆域变得更为辽阔,占领地区社会动荡,原有统治秩序已经崩溃,本身处于氏族社会,部族长老山头林立,面临本地贵族势力的挑战,首领无法绝对掌控。

    放弃照搬罗马中央集权体制,接受日耳曼氏族制分权现实,吸纳罗马贵族和部族上层,逐渐形成层层分封的封建等级制的王国。但国王实际权力有限,封建领主势大,王国分裂割据。

    罗马帝国衰亡时期,传统使用奴隶生产的方式已被证明效率低下,因此已经开始提高劳动者的地位,给予一定自由,使用隶农生产,激发生产积极性。

    A

    法兰克人进入罗马境内,文化落后,被当地人民排斥乃至敌视,缺乏共同语言和文化认同,感觉遍地皆敌。

    国王接受罗马文化信仰,皈依基督教,取得教会支持,为统治披上合法神圣外衣,将基督教会变成封建国家机器的一部分,使中世纪西欧逐渐成为基督教世界。

    罗马帝国衰亡时期,曾经兴盛一时的城市大多衰败没落,商品经济破坏严重,治安状况恶劣,城市无法迅速重建,与农村相差无几。各地需要尽快恢复发展和秩序。

    B

     

     

    (1)请你在表格中填上恰当文字。

    (2)综合以上因素,怎样看待中世纪西欧封建制度?

     

  • 33、完成下列提纲。(将字母填入相应空格中)

    A.利玛窦B.民间社团的兴起C.西书的翻译与出版D.进化论E.民主与科学F.《坤舆万国全图》

    (一)早期的西学东渐

    (1)传教士来华:_________

    (2)西学的传入:_________

    (二)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

    (1)思想潮流的演进:中体西用、_________、共和革命思潮

    (2)新文化运动的勃兴:_________、中西文化论战、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3)新式教育的发端:洋务学堂的创设、留学大潮的涌动、新学制的确立

    (4)科技与文化的发展:近代科技的引进、_________、报刊业的繁荣

    (5)社会生活的变迁:交通通讯的改进、_________、社会习俗的变化

  • 34、目的:限制王权和保障___________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近代以来,面对千年未有之变局,中国人在学习西方的同时,也结合中国的实际,通过改良加速社会发展。洋务运动、维新变法、清末新政是中国近代史上三次重要改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三次改革是怎样推动社会进步的?又是怎样结合中国实际学习西方的?

  • 36、治乱兴衰

    (1)完成中国古代之乱兴衰表

    时代

    盛世

    乱世

    西汉

    汉武帝时代

    光武中兴

    汉末军阀混战

    唐朝

    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

    清朝

    三藩之乱

     

     

    (2)用史实说明贞观之治的具体表现

    (3)具体说明处理好哪些方面关系关系决定王朝的治乱兴衰

  • 37、材料 自汉武帝至昭帝、宣帝时,匈奴势力被逐出西域。汉宣帝时,在乌垒城设西域都护府,统一管理西域。此后,“汉之号令班西域矣”。 为何有“汉之号令班西域矣”之说?

  • 38、英国工业革命

    学习英国工业革命,可以从集证辨据入手,进而深入理解,并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

    (1)若要了解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社会,以上三则材料中哪些是原始史料,哪些是非原始史料?(填写字母)

    (2)1858年7月10日,英国著名的讽刺漫画杂志《PUNCH》刊登了一幅题为“沉默的强盗”的漫画,画面为一具骷髅在泰晤士河上划船,船旁漂浮的是鱼和动物的尸体。在画题下还有一行文字:“YourMONEYorYourLIFE!”。该漫画反映了其作者对英国工业革命怎样的看法?

    (3)根据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作者提出的,对工业化进程中“MONEY”和“LIFE”的选择?

  • 39、据《国史概要》论述,秦朝的大一统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大趋势,具有坚实的基础,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评论上述观点。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