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某中学学生收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联邦德国、日本就业人口分布的变化数据(见表)。该数据作为例证,可以用来说明战后资本主义国家( )
经济部门 | 年份 | 美国 | 联邦德国 | 日本 |
农业 | 1950年 | 12.2% | 23.2% | 50.7% |
1990年 | 2.8% | 5.1% | 7.2% | |
工业 | 1950年 | 34.7% | 42.2% | 22.2% |
1990年 | 25.8% | 40.5% | 33.6% | |
服务业 | 1950年 | 48.9% | 32.4% | 26.6% |
1990年 | 71.4% | 54.4% | 59.2% |
A.产业结构的失衡
B.福利国家的建立
C.工业农业的衰退
D.社会结构的变化
2、拿破仑用战争向欧洲输出革命,使封建君主非常惧怕,他们联合对抗法国,虽然当时工业资本主义已成为发展潮流,但由于欧洲大陆保守势力的联合力量大大超过资本主义力量,拿破仑战败,封建君主们确定了欧洲的封建统治秩序和国家体系,材料可用以说明( )
A.法国大革命失败的根源
B.工业革命范围扩展步骤
C.维也纳体系瓦解的原因
D.资本主义制度没落原因
3、陶寺遗址发现于山西襄汾陶寺村南,距今4300—4000年。陶寺遗址的考古学年代在夏之前,有专家认为它是帝尧的都城,拥有文明起源及形成的要素和标志,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陶寺遗址发现墓葬有一千多座,可以分为大、中、小型,大墓墓主使用木棺,棺内撒朱砂,随葬品精美丰富;小墓随葬品极少,有的甚至没有。下列关于陶寺遗址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当时已经产生了私有制 ②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遗址
③是良渚文化的典型代表 ④房屋建造的样式为干栏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4、1979年11月26日,“名古屋决议”承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奥委会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截至1984年,我国已经加入52个国际体育组织,中国代表在15个国际体育组织中担任领导职务。这一局面出现的主要因素是中国( )
A.“左”倾错误得到纠正
B.开始步入世界舞台中央
C.外交领域实现新突破
D.综合国力的显著提升.
5、1984年,《儒家伦理》教科书(小学德育选修课之一)在新加坡出版,该书前言宣称该课程不仅涉及理想、道德修养等方面,还会介绍华族(华人,占新加坡人口最多的族群)固有的道德观与文化。新加坡教育部还对教授这门课程的教师以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开展了50个学时的培训。这些做法意在( )
A.传承中华文化精髓
B.构建多元社会结构
C.厚植民族文化根基
D.抵御西方文化侵略
6、15世纪,帕查库蒂开疆拓土、奠定帝国大业,重建南美洲古城库斯科。在库斯科的中央广场上,宏伟的太阳神庙耸立在金字塔形的台基上,国王每年在此举行盛大的太阳祭。沿中央广场四个方向修筑的数千米驿道,把库斯科与全国连接起来。重建的库斯科( )
A.成为印加统治中心
B.是玛雅城市建筑的典范
C.见证阿兹特克文明
D.借鉴了古埃及建筑风格
7、自由党领袖特鲁多从1968年—1984年几乎一直都担任加拿大总理,长达15年之久。这一时期被称为特鲁多时代。如表是加拿大70年代的经济指数。这反映了特鲁多时代( )
比率年份 | 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按1971年美元价格) | 消费价格增长率 | 年失业率 |
1973 | 7.5% | 7.6% | 5.5% |
1974 | 3.6% | 10.9% | 5.3% |
1975 | 1.2% | 10.8% | 6.9% |
1976 | 5.5% | 7.5% | 7.1% |
1977 | 2.2% | 8.0% | 8.1% |
1978 | 3.4% | 8.9% | 8.4% |
A.基本没出现“滞胀”现象
B.70年代中期后经济开始持续好转
C.曾经短暂抑制过通货膨胀
D.通过增加政府投资降低了失业率
8、18世纪以前,英国公路发展缓慢。18世纪下半叶开始收费公路的普及进程加快,出现“收费公路热“,到18世纪晚期,伦敦、中西部和北部的大城市及其周边道路都已成为收费公路。英国公路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政策的推动
B.城市化水平提高
C.垄断资本的扩张
D.工业革命的推动
9、古印度史诗《薄伽梵歌》(约公元前4世纪~公元4世纪)中有如下训示:“尽你该尽之责,哪怕其卑微;不要去管其他人的责任,哪怕其伟大。在自己的职责中死,这是生;在他人的职责中活,这才是死。”对其解释最合理的一项是( )
A.植根于封建制度
B.凸显了神权威严
C.宣扬了众生平等
D.蕴含着种姓思想
10、1953年美国新闻署报道:“由于卫星国大众的抵制,苏联承诺推动‘改革’与‘让步’,特别是承诺允许农民退出集体农庄,苏联政府不得不为实现他们的承诺而承担义务”。由上述报道的态度及立场可推知,当时( )
A.舆论斗争成为冷战的主要方式
B.东欧突破了苏联模式的束缚
C.苏联的农业政策遭受重大失败
D.制度竞争是冷战的重要领域
11、据《洛阳伽蓝记》记载,北魏迁都洛阳后规定:“吴人(江南人)投国者,处金陵馆。三年已后,赐宅归正里。”后洛阳城归正里的北徙南人渐多,有“三千余家,自立巷市”,民间称之为“吴人坊”。这反映了( )
A.北魏政权封建化的完成
B.南方社会动荡人口北迁
C.北方经济得到全面恢复
D.南北方文化融合的加强
12、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杨秀清创作了《太平军好章程》的歌谣:太平军,好章程;发放粮食,田地平分;打官兵,打洋人;鸦片、赌钱一齐禁,处处太平。这说明太平天国( )
A.舆论宣传形式单一
B.铲除了封建性的等级观念
C.革命纲领充分落实
D.重视巩固革命的群众基础
13、南宋时期,起源于福建莆田的妈祖信仰,主要由泉州地方长官和市舶司官员自发定期举行祭祀活动。进入元代后,妈祖祭祀被列入国家祭典,甚至邀请外国使者、商人观礼,规模空前。促成妈祖祭祀国家化的重要因素是( )
A.中外广大信众的推动
B.统一意识形态的需要
C.重农抑商政策的废弃
D.漕粮海运航线的开辟
14、1752年,法国枢密院在对《百科全书》的查禁令中指出:“有人试图在书中插入几个以摧毁王权、建立独立和反叛精神为目的的格言,并插入以晦涩和歧义的术语所掩盖的,以建立错误、腐蚀风俗、反宗教和不虔诚的基础为目的的格言。”这反映出,当时欧洲( )
A.自然科学研究取得突破
B.摆脱了宗教观念的束缚
C.思想解放促进社会进步
D.民主政治得到迅速发展
15、晚清政府制定《奖励章程》奖励留学生,其中规定:凡从外国正式高等学堂以上学堂毕业的留学生,回国后参加政府考试,考试列入最优等的给予进士出身,列人优等及中等的给予举人出身,考试每年举行一次。这一举措( )
A.一定程度上顺应近代化要求
B.反映了科举制的强大生命力
C.反映了国内新式教育的匮乏
D.说明清政府放弃了思想控制
16、道光咸丰年间,中国社会中逐步出现了一个负责管理地方公务的士绅群体——绅董。下图为《申报》记述的从19世纪90年代至1910年关于绅董的条款数量变化曲线。这一变化的总体态势表明( )
A.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B.社会矛盾不断激化
C.基层治理成功转型
D.民主思想影响扩大
17、20世纪上半期,经过对古代加纳首都遗址的多次挖掘,发现了大量铁器、各种农具、玻璃锤,以及77块刻有阿拉伯文《古兰经》经文的彩石。这座古城约2.5平方公里,估计有3万居民。据此可知( )
A.阿拉伯文化被古今加纳人追捧
B.欧非贸易历史十分悠久
C.古代加纳汇聚了多种外来文明
D.古代加纳首都曾经繁荣
18、1943年,中美、中英签订新约,明确废除两国在华领事裁判权等特权。国民政府在《告全国军民书》中称,中华民族的“抗战牺牲,乃使不平等条约百周年的沉痛历史,改变为不平等条约撤废的光荣记录”。但在谈判过程中,中国主张在中美新约中增加“以平等互惠之原则为基础”的表述,遭到美方拒绝。英国继续控制香港地区。以上史实表明( )
A.列强在中国攫取的特权全部取消
B.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终结
C.中国英勇抗战赢得国际地位提升
D.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
19、有学者在评价一项科学成就时指出:它使人对自己的认识以及对世界的认识发生了一次类似牛顿力学定律出现时所带来的划时代变化。这项成就应该是
A.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
B.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C.普朗克的“量子假说”
D.赫胥黎的“人猿同祖说”
20、汉初实行上计制度,要求郡国在年终将该地区的经济收支、户口多少、土地面积的数量、耕地增减、自然灾害以及社会治安等状况统一上报到朝廷,作为征收赋税、征发徭役、计划经费开支和制定各种有关政策的依据。这一制度( )
A.限制了土地兼并
B.强化了君主专制
C.解决了王国问题
D.加强了国家治理
21、如图是19世纪50年代广州和上海出口茶叶数量的走势图,对此解读最为合理的是( )
A.列强入侵改变了中国贸易中心
B.中国对外贸易逐渐出现逆差
C.两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比较大
D.政局动荡是波动的主要因素
22、如图是1406-1660年英国小麦价格的变化图,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A.殖民掠夺加速英国麦价上涨
B.圈地运动增加了粮食产量
C.思想解放推动生活水平提高
D.高产农作物导致人口增长
23、表为1871~1921年上海、广州、汉口、天津四个港口在对外贸易总值中所占比重(%)。其中甲是( )
年份 | 甲 | 乙 | 丙 | 丁 |
1871~1873 | 12.7 | 64.1 | 2.7 | 1.8 |
1881~1883 | 11.8 | 57.1 | 4.2 | 3.1 |
1891~1893 | 11.6 | 49.9 | 2.3 | 3.1 |
1901~1903 | 10.4 | 53.1 | 1.8 | 3.6 |
1909~1911 | 9.7 | 44.2 | 4.4 | 4.5 |
1919~1921 | 7.2 | 41.4 | 3.9 | 7.4 |
A.广州
B.上海
C.汉口
D.天津
24、阅读如表,可知当时( )
洋务运动时期赴美幼童籍贯分布表
省份 | 广东 | 江苏 (包括上海)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山东 | 合计 |
人数 | 83 | 22 | 8 | 4 | 2 | 1 | 120 |
A.洋务运动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特征
B.美国在各地渗透程度存在明显差异
C.留学教育受到地域开放程度的影响
D.传统教育体制仍有着较强的生命力
25、内容
(1)规定议会___________
①议会必须定期召开,___________权属于议会。
②下院议员___________产生,在议会内享有演说、辩论或讨论国家大事的自由。
(2)限制___________权力
①司法权:凡未经议会的同意,国王不得___________或停止法律的实施。
②财政权:国王不得找任何借口___________。
③军事权:和平时期不得招募或维持___________。
26、观察中国古代各朝疆域版图,回答问题
(1)请按照示例将表格空缺处填写完整。
朝代 | ①: | ②: | ③:唐朝 |
判断依据 | ④: | ⑤: | ∕ |
加强对地方统治的措施 | ⑥: | ⑦: | ⑧: |
(2)概括这三幅图所反映的我国历史发展特点。
27、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回答问题:
(1)请将这三幅图按所反映之史实的时间先后排序(只写图的编号并用逗号隔开)
(2)以上三幅图各自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图1: 图2: 图3:
(3)任选一上述重大事件,概述其原因、经过、结果与影响
原因 经过
结果 影响
28、___________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及附件。条约规定;割___________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29、特点
(1)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是___________政体,国王与议会并存,共同构成国家的政治体制。
(2)就国王而言,王权本身要受到___________和议会的限制。
(3)就议会而言,权力不仅得到了提升,而且占___________地位。
30、___________年4月,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条约规定:割___________、台湾全岛及其所有附属各岛屿、___________给日本。开放沙市、___________、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拓展了列强对华___________的途径,阻碍了中国___________的发展。
31、“分散与整体”
按例整理下列学习提纲:
分散 性的 世界 | 1、古代东方 (1)古代两河流域王国更替 (2) ① |
先后跨入文明社会门槛
|
2、古代希腊罗马 (1)古代雅典民主政治 (2) ② | ||
走向整体性的世界 | 1、新航路开辟 | ③ |
2、 ④ (1)商品输出 (2)资本输出 | 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扩大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 |
3、列强瓜分世界狂潮 | ⑤ | |
经济全球化的世界 | 1、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 经济全球化启动 |
2、 ⑥ | 打断经济全球化进程 | |
3、跨国公司建立 | 经济全球化进入快速发展新阶段 |
32、在如图中辨认表格所列历史事件的发生地,并将相应的序号填入正确位置。
(1)1919年,首先在________发起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________召开,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3)国共合作后,国民革命军从________出发北伐,从根本上动摇北洋军阀反动统治。
(4)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________成立。
(5)1935年,长征途中的________会议,挽救了党、红军和革命,成为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6)________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7)1945年,中共七大在________召开,全党在毛泽东思想旗帜领导下,空前统一和团结。
(8)1949年4月,渡江战役,______解放,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33、厘清史事,推理分析,形成合理结论,是高中学生必备历史能力。下表史事和结论关联正确的是
34、观察下图,请将英文字母的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启蒙运动的中心 B.1812 年,拿破仑远征的国家
35、概述从汉代到清代中外交往的趋势,各自举出一例
36、随着历史研究视野的拓展,当今史学界对很多历史问题都提出了新的认识,如下所示:
论题 | 观点一 | 观点二 |
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 1900年 | 1917年 |
中国近代化的起点 | 1840年 | 1860年 |
工业革命的起止时间 | 18世纪后期—19世纪中期 | 18世纪后期—20世纪初期 |
请任选一个论题,分别分析观点一和观点二的理由。(要求:围绕观点,史论结合)
37、阅卖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世纪40年代以来中外历史事件简表。
时间 | 中国 | 外国 |
19世纪40——60年代 | 签订《南京条约》;林到徐、魏源“开眼看世界”;洋务远动兴起;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 英国、法国、美国相继完成工业革命;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
19世纪末20世纪初 | 签订《辛丑冬约》;维新变法运动兴起;辛亥革命爆发。 |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在航天、电子计算机等领域,中国已走在世界前列: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和网购被称为“新四大发明”。 | 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至今依然方兴未艾;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 |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38、改革推动历史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伯里克利在某次演讲中说:“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此话的认识。
(2)日本人善于学习和模仿,7 世纪中叶,日本为挽救危机,进行了大化改新。请写出这场改革的特点,并写出这场改革对日本社会演进的影响是什么?
(3)14—16 世纪资产阶级在思想方面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这场“思想解放运动”指的是什么运动?它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律·名例》规定:“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即同国籍外国侨民在中国犯罪的由唐王朝按其所属本国法律处理实行属人主义原则不同国籍侨民在中国犯罪者按唐律处罚实行属地主义原则。
——摘编自陶舒亚主编《中国法制史》
材料二1844年的中美《望厦条约》将美国在华领事裁判权以法律形式加以固定,规定美国在中国的侨民不受中国法律管辖,只由该国的领事或设在中国的司法机构依其本国法律裁判。清政府通过修订法律、改良司法等措施,以期早日收回这种司法主权。1927年1月,美国出于远东战略利益的考虑,决定通过谈判途径尽快解除美在华享有的治外法权。1928年,中美签订新关税条约后,在中方的坚持下,中美开始就撤销美在华领事裁判权问题进行谈判。美国与英国在1943年1月11日,同时宣布放弃包括领事裁判权在内的在华特权,接着荷兰、比利时、挪威、巴西等国也相继采取同样步骤。自此,开始了全面废除帝国主义在华领事裁判权。
一一摘编自仇华飞《美国在华领事裁判权的形成与撤废》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涉外案件处理的原则及原因,并加以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领事裁判权产生的影响及美国1943年放弃在华领事裁判权的原因。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