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交往,首先是周边的国家,其次是亚洲地区的其他国家,而后扩展到欧洲、非洲。下列对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西汉开辟中西交通道路
B.对外贸易发展由陆路为主到海路为主
C.清朝严厉禁止对外贸易
D.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与亚非国家的交往
2、下图是洋务企业数量变化曲线图,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19世纪70年代是洋务企业发展最好的时期
B.在民用企业创办之前军事工业已经初具规模
C.民用企业总体多于军事工业反映出二者性质差异
D.洋务民用企业创办反映出晚清国力得到较快回升
3、1938年4月下旬,蒋介石下令在交战区、沦陷区省份创建国民抗敌自卫团,协助国民党军队直接参与作战。1938年7月,国民政府又在《抗战建国纲领》中要求“训练全国壮丁,充实民众武力”,“指导援助各地武装人民……捍御外侮之效能”。这表明当时的国民党政权( )
A.抛弃了消极的片面抗战政策
B.努力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积极动员民众参与全民族抗战
D.致力于与中国共产党争夺群众
4、1905年,为反对朝廷将筑路权送给英国,江浙绅商掀起了拒约拒款、铁路商办运动,“一时之间,杭州的挑夫、上海的名伶、绍兴的饼师,甚至寺院的僧人都积极响应”。1907年马星驰发表漫画《拒约耶、拒款耶、毋虎头蛇尾也》(如图)助力该项运动。这可用来说明( )
A.民族资本主义力量增强
B.列强侵略重心转移到东南地区
C.爱国救亡成为时代呼声
D.近代民主革命进入新发展阶段
5、自1920年开始,孙中山“从17世纪以降‘中国’的整合趋势着眼,逐渐放弃其‘五族共和’理念,转向新的单一的‘中华民族’”。这一变化在当时有助于( )
A.减少推翻清王朝阻力
B.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C.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D.消弭各民族间的发展差距
6、阅读英国英格兰地区的人口密度表。由此可推知,当时英格兰( )
区域 | 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人数) | |
18世纪早期 | 19世纪中叶 | |
南部 | 40—60人 | 135人 |
西北部 | 30—40人 | 270人 |
A.西北部工业化的水平较高
B.南北社会结构差异较大
C.工业革命起源于南部地区
D.城市化的发展趋于平衡
7、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 )
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
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
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
D.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
8、如下图是中国在1876—1880年间钢铁进口量变化示意图。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
A.民间设厂限制的放宽
B.清朝政府的国防建设
C.收回利权运动的推动
D.列强侵华方式的转变
9、1900年,丹麦人鲍尔森在天津成立电话公司。1905年,清政府建成北京,天津,塘沽之间的复线电话线,同时购买了鲍尔森的电话公司,改为官办,聘丹麦人罗泰为工程师。这表明当时( )
A.列强支持清廷的新政改革
B.官督商办的模式符合中国的国情
C.商业的经营形式发生变革
D.中国通讯事业深受外国资本影响
10、火鸡是原产于美洲的禽类,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将它带回了欧洲,圈养在公园里作观赏禽鸟,称为珍珠鸡。之后,英国移民把欧洲饲养的火鸡品种引进北美地区。与火鸡这一物种的交流经历类似的农作物是( )
A.番茄
B.玉米
C.马铃薯
D.葡萄
11、1898年1月,康有为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引述当时波兰、埃及、土耳其、缅甸等国由于守旧不变遭到分割或危亡的险境,请求光绪帝决定变法。他提出翻译乃“强国第一义”,应“择书布译”,并提倡“广译”。这体现了晚清时期( )
A.文化救国思想的兴起
B.翻译思想的深远影响
C.仿洋改制的变法思想
D.翻译活动的文化功能
12、明末小说集《喻世明言》中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商人形象:如李秀卿和黄善聪两位商人义结金兰,以诚相待,两边买卖,不差毫厘;卖油郎秦重执着于追求爱情,尊重并尽心尽力地照顾王美娘。这些商人形象的塑造( )
A.凸显了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
B.蕴含了道德教化的功能
C.说明了主流价值观念的变迁
D.迎合了资产阶级的需求
13、1819年,拉丁美洲独立运动(1810~1826年拉美人民反对欧洲殖民统治的运动)领导人玻利瓦尔在委内瑞拉国会发言中说到:“我们要牢记我们的人民既不是欧洲人,也不是北美人。不是出自欧洲,而是更接近非洲和美洲的混合……”玻利瓦尔这段话旨在( )
A.用进化论思想来武装人民
B.激发拉美人民的民族意识
C.赶走拉美的欧洲人和北美人
D.与非洲人民一起进行斗争
14、隋唐时期,以洛阳为中心,建起众多皇家粮仓,其中含嘉仓至唐天宝八年(749年)总储粮量约为5833400石,被称为古代中国最大的粮仓。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A.大运河的开通有利于南粮北运
B.隋唐时期对农民的剥削最沉重
C.均田制的推行防止了土地兼并
D.玉米番薯等农作物传入粮食产量提高
15、清代史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僭伪诸君有文学”条中指出,十六国时期很多胡族君主都雅好经、史、文学,并提倡文教、兴办学校。刘渊、刘聪、慕容皝、慕容儁、苻坚、苻融、姚兴等人“皆生于戎羌,以用武为急,而仍兼文学如此”。这种做法( )
A.表明北魏孝文帝改革影响深远
B.说明少数民族政权完成封建化
C.利于推动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
D.反映少数民族统治者推广儒学
16、二战后,许多西方人将苏联的政策理解为一个世界性的共产主义阴谋的一部分;从苏联的角度看,美国的政策则是一种全球性的资本主义扩张,用列宁的话表述就是“经济帝国主义”。二者之间的相互认识对历史研究的启示是( )
A.史学研究时应尽量剔除材料的价值倾向
B.学者需结合不同的言论来描绘过往史实
C.自上而下的审视是解释历史的最佳角度
D.历史研究应以当事人的认知为主要依据
17、20世纪二三十年代汉口公共汽车运营调度时刻表,根据图表信息,我们可以推出( )
站名 | 车到分秒 | 车开分秒 | 停车分秒 | 乘客人数 |
六合路 | 31分25秒 | 31分55秒 | 30秒 | 13 |
华清街 | 35分50秒 | 36分55秒 | 1分5秒 | 30 |
青年会 | 40分5秒 | 40分50秒 | 45秒 | 30 |
A.汉口实现了交通运营的机械化
B.城市主权独立是交通发展的前提
C.近代城市化注重时间观念
D.节约时间得到普通民众一致认同
18、北宋中期至南宋的类书,大多内容全面、分类严密。如《全芳备祖》属于花草果木专科类书,引用古书时剔除鬼神之说,所录皆为草木名称、种类、性状等;《梦溪笔谈》也多对前人之“妄说”予以辩证。这一现象( )
A.说明传统儒学受到挑战
B.受到格物穷理思想影响
C.表明两宋文化领先世界
D.反映了市民文学的兴盛
19、如表为1992年和1997年全国私营企业部分数据的统计。表中的数据变化反映出( )
1992年、1997年私营企业的发展
年份 | 雇工人数(万人) | 增长率 | 注册资本额(亿元) | 增长率 | 总产值(亿元) | 增长率 |
1992年 | 201.5 | 26.1% | 221 | 79.70% | 205.1 | 39.9% |
1997年 | 1 145 | 14.4% | 5 140 | 37.00% | 3 922.5 | 21.6% |
A.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B.国有企业改革初见成效
C.国民经济调整的完成
D.对外开放进入新的阶段
20、明朝时建立三司会审制,即由大理寺、刑部、都察院三机关组成三法司,会审重大案件。刑部为中央司法审判机关,大理寺为复核机关,都察院为中央监察机关,有权监督刑部审判和大理寺复核。这一制度的实行
A.提高了监察机构的政治地位
B.有利于增强司法审判的公正性
C.促使君主专制得到空前强化
D.造成权力交叉降低了行政效能
21、《隋书·地理志》载,屈原以五月望日赴汨罗,士人追到洞庭不见,乃歌曰:“何由得渡湖!”因尔鼓棹争归,竞会亭上,习以相传,为竞渡之戏。描述此“戏”的是
A.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B.渡斜烟淡月笼沙,远路微香趁马
C.箫鼓声声且莫催,彩球高下意难裁
D.两两轻舠飞画楫,竞夺锦标霞烂
22、同治十一年(1872年),左宗棠将西安机器局搬迁至兰州,更名为兰州制造局。为了增强兰州制造局的技术力量,他延请浙江、广东、福建等地的工匠,又委派颇懂机器的总兵赖长主持工厂事务,使兰州变成了一个积蓄军火的大本营。兰州制造局的开办( )
A.有利于应对西北边疆危机
B.开启了中国机器生产的先河
C.致力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D.创新了民族工业的经营方式
23、如图为19世纪中期德国现实主义画家门采尔创作的《轧钢厂》。画面描绘了轧钢厂中工人繁忙生产的景象。巨大的机器组成的“钢铁森林”显示出强大的力量,让人感到“仿佛随时都会被轧钢机器吞进去",工人们表情各异,有的专心致志、有的疲惫、有的眼神中充满愤恨。据此可知,作者意在( )
A.彰显德国钢铁制造行业的先进
B.歌颂工业化带来的巨大生产力
C.批判工业革命造成的环境污染
D.表达对工人阶级的敬意和同情
24、按照罗马法,家庭中父有父的身份,子女有子女的身份。家长(家父)对外能代表一家独立行使各种权利,故又称“自权人”。其他处于家父权力之下的人(妻、子女等)称为“他权人”。据此可知,古代罗马( )
A.注重家族关系的稳定
B.成年男性享有公民特权
C.具有严格的社会等级
D.妇女无法拥有政治权利
25、在如图中辨认表格所列历史事件的发生地,并将相应的序号填入正确位置。
(1)1919年,首先在________发起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________召开,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3)国共合作后,国民革命军从________出发北伐,从根本上动摇北洋军阀反动统治。
(4)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________成立。
(5)1935年,长征途中的________会议,挽救了党、红军和革命,成为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6)________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7)1945年,中共七大在________召开,全党在毛泽东思想旗帜领导下,空前统一和团结。
(8)1949年4月,渡江战役,______解放,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26、现代化的世界进程
现代化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法治化、民主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理性化以及社会生活的现代化等。
现代化的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法治化、民主化。填写下列空格内容。
(1)经济的工业化
①18世纪下半叶,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从英国启动,它是以________的发明为标志,英国诞生的第一个工业部门是________。
②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它是以________的发明为标志,________的发明带动了交通业的发展并推动了农业的机械化。
(2)政治的民主化、法治化
①英国光荣革命后,1689年议会颁布的《________》,在英国开始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通过了《________》,成为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
②1787年颁布的《合众国宪法》确立的美国政体是________、国家体制是________。1885年,日本明治政府实行________制,在现代政治制度建设上迈出重要一步。
27、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贯穿着整个世界近代史。它既包含资产阶级征服世界的过程,又包含资产阶级按自己意愿改造世界的过程。
(1)按照提示,完成内容。
(2)根据上表内容,结合所学,谈谈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影响。
28、___________年4月,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条约规定:割___________、台湾全岛及其所有附属各岛屿、___________给日本。开放沙市、___________、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拓展了列强对华___________的途径,阻碍了中国___________的发展。
29、中国古代对外交往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不仅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且还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将下列“重要时期”与同时代的“重要史实”相对应(填写字母)。
30、建立
(1)政治前提:___________奠定了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的基础。
(2)《三年法案》:议会至少三年召开一次,每届议会期限不得超过___________。
(3)《王位继承法》:规定王位继承顺序,且明确未来国王必须是___________。
31、英国世界地位的演变
32、“分散与整体”
按例整理下列学习提纲:
分散 性的 世界 | 1、古代东方 (1)古代两河流域王国更替 (2) ① |
先后跨入文明社会门槛
|
2、古代希腊罗马 (1)古代雅典民主政治 (2) ② | ||
走向整体性的世界 | 1、新航路开辟 | ③ |
2、 ④ (1)商品输出 (2)资本输出 | 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扩大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 |
3、列强瓜分世界狂潮 | ⑤ | |
经济全球化的世界 | 1、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 经济全球化启动 |
2、 ⑥ | 打断经济全球化进程 | |
3、跨国公司建立 | 经济全球化进入快速发展新阶段 |
33、观察中国古代各朝疆域版图,回答问题
(1)请按照示例将表格空缺处填写完整。
朝代 | ①: | ②: | ③:唐朝 |
判断依据 | ④: | ⑤: | ∕ |
加强对地方统治的措施 | ⑥: | ⑦: | ⑧: |
(2)概括这三幅图所反映的我国历史发展特点。
34、中国古代文化在制度、精神、物质等方面对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按照这种分类,将下列重要史实填入相应的空格中(填写字母)。
(A)朝鲜开科取士选拔人才;(B)唐代丝绸、纸张、瓷器等运往西方;(C)日本修建尊奉孔子的文庙;(D)利玛窦将“四书”翻译后寄往西方;(E)13世纪火药传入阿拉伯地区;(F)鉴真和尚东渡后被尊为日本律宗始祖;(G)欧洲航海家借助指南针完成新航路开辟。
影响类别 | 重要史实 |
制度方面 |
|
精神方面 |
|
物质方面 |
|
35、回答下列问题:
(1)十月革命后的俄国,顺应不同时期形势的变化,在经济领域里面先后采取了哪两种经济政策?
(2)后来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按照斯大林的规划所确立起来的国家政治经济体制称为什么?
(3)按照斯大林的规划,苏联在向社会主义过度的过程中分别在工业与农业方面采取了什么政策或措施?
(4)在50-80年代的改革过程中,先后哪几个领导了进行了改革?其中最后一位领导人的改革还直接导致了什么事件的发生?
36、南宋与金达成绍兴和议后南宋向金称臣并向金上交岁币。
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对传统的理解见仁见智。在词源学上,“传”与“统”在中国古代是一个独立的词汇。“传,续也”。“统,绪也”。传统,本意是谓帝业、学说等世代相传。在西方,英文tradition(传统)源于traditio。在罗马法中traditio是转移私人财产拥有权的一种方式。《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对传统的概念作出现代的解释:“传统从字面上来看,凡是我们文化中从过去流传或遗留下来的内容,都可称之为传统。然而在日常生活中,传统特指风俗、礼仪、信仰、习惯等,这些内容不仅仅是古老的,而且我们还赋予它们以现代的价值。”
——摘编自夏锦文《社会变迁与中国司法变革:从传统走向现代》
围绕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明确写出论点,论述须史论结合。)
38、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拿破仑对法国及欧洲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法国革命的真正结束不是在“雾月政变”这一天,而是在1804年3月21日《法国民法典》的颁布实施
——杨鹏《拿破仑法典二百年祭》
材料二对这个非凡人物的评价,……在他做皇帝这件事情上我并不准备责备他。在资产阶级已在法国确立了统治而人民又漠不关心的情况下不可能有别的出路,因为资产阶级从不关心公共利益,只要他们私人的事情进行得顺利就行,而人民看不到革命对自己有根本的好处,他们只具有战争的热情
——恩格斯《给“北极星报”编辑的第一封信》
材料三下图为德国漫画:《拿破仑年表》。图片右侧用一半的面积和一系列动态的画面,表现拿破仑如何被欧洲各国打败:告别西班牙、败退俄国、逃离德意志、法国崩溃,体现了当时德国人将拿破仑作为“欧洲公敌”。
——德国巴伐利亚州中学历史-社会-地理课教材
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民法典》的颁布标志着法国革命真正结束的理由。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恩格斯“不责备拿破仑做皇帝”的依据。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出图片左侧反映的重大活动。为什么拿破仑被视作“欧洲公敌”?
39、国民革命军北伐进军神速,威震全国。1927年初,全国革命中心也随之北移至图6中的
图6 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局部)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