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基隆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三国志》的作者是以魏晋为正统的,把曹操作为正面形象来描写。而自从罗贯中《三国演义》持拥刘反曹的思想,把曹操当作奸雄来描写后,曹操的形象一落千丈,尤其是在明清时期,曹操奸雄形象已成定论。针对这种现象,毛泽东指出,曹操结束东汉末年豪强混战的局面,为后来的西晋统一铺平了道路。又说曹操统一北方,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发展生产,推行法制,提倡节俭,使遭受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这是值得肯定的,是了不起的。由此可知,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A.应搜集证据尽量避免定论

    B.要以正统价值观为评价标准

    C.应尝试价值标准的多元化

    D.受评价人的立场影响

  • 2、1930年,英国殖民当局听取了本国盐商的建议,关闭了印度自身的产盐区,制定《食盐专营法》。甘地放言除非当局不再实行食盐专卖,否则永居海边。这个消息迅速传遍了全国,沿海地区掀起了一片自制食盐的风气,全国各地自发举行示威游行。由此可见,“食盐进军”(     

    A.迫使英属印度殖民当局妥协

    B.抵制了英国的商品倾销

    C.促进了印度民族工业的发展

    D.得到了社会的广泛支持

  • 3、1937年7月8日,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通电针对的事件是

    A.华北事变

    B.卢沟桥事变

    C.九一八事变

    D.西安事变

  • 4、隋朝统一后短时间内积累了巨大社会财富。究其原因,某学者提出“国家编户和赋税的增加也就意味着私家荫户和租税的减少,这是统治阶级中利益分配的重大调整”。该学者认为隋朝财富的积累是由于(     

    A.大索貌阅消灭了私家荫户

    B.打击世家大族强化国家权力

    C.国家统一和社会秩序稳定

    D.编户增加保证国家财政收入

  • 5、西汉文帝时,贾谊在《治安策》中指出:“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诸侯之君不敢有异心,辐凑并进而归命天子。”这表明(     

    A.推恩令解决了诸侯问题

    B.郡国并行制弊端凸显

    C.分封诸侯助推国家统一

    D.汉承秦制原则遭破坏

  • 6、《资治通鉴》记载:“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材料中的赋税制度(     

    A.减轻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B.助推唐朝统一全国

    C.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百姓负担

    D.将人口税彻底废除

  • 7、唐代杜佑在《通典》中写道:“曹魏翦弱藩戚,未几覆亡。晋室分兵八王,致乱尤速。晋以魏公族微弱,神器易迁,故委兵诸王,未几迭相攻伐,遂亡天下。”据此可知,西晋灭亡在于(     

    A.宗室诸王内战

    B.内迁民族冲击

    C.曹魏势力篡权

    D.农民起义打击

  • 8、下图为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任职期间(1979-1990)采取的改革措施。上述举措旨在(     

    ◆将政治态度作为选拔高级文官的前提条件。

    ◆增加实行合同制的政府雇员人数。

    ◆削减文官队伍总数。

    ◆扩大招考范围,增加文官录用的竞争程度。

    A.增强政府工作的稳定性

    B.减轻国家财政负担

    C.提升国家治理的有效性

    D.提高文官队伍素质

  • 9、20世纪50年代,日本政府制定了《经济自立五年计划》、《新长期经济计划》等政策文件。这些计划规定了日本经济发展的各项指标,并强调“经济高速发展与稳定提高国民生活水平相结合”,标榜“福利社会”。这些经济计划(     

    A.增强了政府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

    B.凸显国家经济政策的指令性特征

    C.是日本追求独立自主的集中体现

    D.减轻了“滞胀”对经济的冲击力

  • 10、12世纪,欧洲城市自治运动兴起后,国王往往作为仲裁者被邀请介入城市与领主之间的争端。在调解过程中,国王多怂恿领主不断给属下的城市让渡自治权力,而城市则承担对领主的赋税义务。国王因而在与领主斗争中争取到了同盟军。由此可见,当时的欧洲(     

    A.封君封臣制度瓦解

    B.自治城市脱离了领主控制

    C.二元政治格局崩溃

    D.王权与自治城市相互支持

  • 11、自由党领袖特鲁多从1968年—1984年几乎一直都担任加拿大总理,长达15年之久。这一时期被称为特鲁多时代。如表是加拿大70年代的经济指数。这反映了特鲁多时代(     

    比率年份

    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按1971年美元价格)

    消费价格增长率

    年失业率

    1973

    7.5%

    7.6%

    5.5%

    1974

    3.6%

    10.9%

    5.3%

    1975

    1.2%

    10.8%

    6.9%

    1976

    5.5%

    7.5%

    7.1%

    1977

    2.2%

    8.0%

    8.1%

    1978

    3.4%

    8.9%

    8.4%

    A.基本没出现“滞胀”现象

    B.70年代中期后经济开始持续好转

    C.曾经短暂抑制过通货膨胀

    D.通过增加政府投资降低了失业率

  • 12、在古典时代,人要么匍匐在神的脚下,要么服从自然。17世纪以后,“人类是宇宙的中心”渐成共识,“通过对自然的智力攻克使得人类变成了自然的主人”的认识逐渐凸显出来。出现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科学革命的兴起

    B.新航路开辟推动

    C.工业革命的发生

    D.殖民扩张的需要

  • 13、据明万历《嘉兴府志》记载当地的风俗:小满时节,家家关门闭户,叫做“蚕关门”,直到采茧时,才开禁,亲戚之间才可以互相走动,叫做“蚕开门”。七月十五日的中元节,有盂兰会、水陆道场、翻经会,乡人以为此类活动“利于蚕花”,趋之若鹜。据此可知当地(     

    A.自然经济开始逐步解体

    B.民风民俗有浓厚迷信色彩

    C.存在比较发达的丝织业

    D.农业经济发展出现新方向

  • 14、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这反映出当时

    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

    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

    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

    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惟命是从

  • 15、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于1582年来中国传播基督教,开创了日后200多年传教士在中国的活动方式:一方面用汉语传教;另一方面用自然科学知识来博取中国人的好感。这里有“好感”的“中国人”包括(     

    ①明成祖   ②杨廷筠   ③张居正   ④李之藻

    A.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②④

  • 16、伍修权在回忆录中提到:建国初期,我主持的苏联东欧司,是外交部中的一个热门单位。那些年中,同这些国家的外事往来接连不断,从政府到民间的代表团,一个接一个地来回访问,接待、会谈和出席各国的各种节日及纪念活动,十分频繁。这些外交活动(     

    A.巩固与发展了中国同周边国家关系

    B.有利于推动中国安全环境的改善

    C.实现了中国与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

    D.使中国赢得了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 17、1905年,为反对朝廷将筑路权送给英国,江浙绅商掀起了拒约拒款、铁路商办运动,“一时之间,杭州的挑夫、上海的名伶、绍兴的饼师,甚至寺院的僧人都积极响应”。1907年马星驰发表漫画《拒约耶、拒款耶、毋虎头蛇尾也》(如图)助力该项运动。这可用来说明(     

    A.民族资本主义力量增强

    B.列强侵略重心转移到东南地区

    C.爱国救亡成为时代呼声

    D.近代民主革命进入新发展阶段

  • 18、有学者指出,“多极化”是当代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它并不专指对战后初期所形成的雅尔塔两极格局的根本改变,而只是说在美苏全球冷战中涌现出了多种影响世界局势发展的政治和经济力量。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多极化”(     

    A.与雅尔塔两极格局并行不悖

    B.冲击了两极格局

    C.于冷战格局结束后最终形成

    D.缘起于美苏冷战

  • 19、苏联曾经颁布《国营企业》法,规定“企业是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应转向全面经济核算,实行自负盈亏、自筹资金和自主经营。为此又相继通过有关计划、科技、物资供应、财政、价格、银行等方面进行改革的决定。并要求在两年内全部企业按新原则办事,向新体制过渡。当时苏联处于

    A.斯大林时期

    B.赫鲁晓夫时期

    C.勃列日涅夫时期

    D.戈尔巴乔夫时期

  • 20、如图是反映二战时期的一幅漫画《欧洲桥的架设》。此漫画尖锐地指出存在于欧洲国家中的如桥墩般的五种“力量”——懦弱、背叛、恐慌、腐败、讹诈,在战争发生前后“支撑了”希特勒军事侵略的野心和脚步。以下受到这些“力量”影响的事件有(     

    ①《慕尼黑协定》签署   ②德国入侵埃塞俄比亚

    ③波兰孤军奋战后沦陷   ④德国吞并奥地利

    A.①③

    B.①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 21、古代埃及人赞扬法老说:“威令在你的口中,认知在你的心中,而你的舌头可以产生正义”。由此可知当时

    A.国家重视法律的制定

    B.正义成为社会的准则

    C.法老代表人民的利益

    D.君主的地位至高无上

  • 22、自唐玄宗时起,差遣制开始流行,朝廷往往临时差遣某官去负责某工作。旧官员多被这些差遣职务取代。如盐铁使、户部使、度支使代行了户部财政权;监选使、监考使分割了吏部人事权。差遣制流行反映了(     

    A.皇帝权力的加强

    B.六部权力的削弱

    C.宰相权力的分割

    D.行政效率的下降

  • 23、1963年至1965年,我国城市建设投资占基本建设投资的比例,由“二五”期间的2.3%上升到2.9%,超过“一五”期间的投资比例。非生产性投资比例由“二五”期间的14.6%上升到20.6%。上述变化出现的原因是(     

    A.党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B.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

    C.国内基本矛盾出现变化

    D.将建设重点放在三线地区

  • 24、有学者在评价清末预备立宪时认为,由于救亡图存实用价值使然,源于近代西方的宪政被引入中国后,“其本意就发生了变异”。这说明当时(     

    A.封建君主专制依然有统治基础

    B.君主立宪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C.资产阶级革命适应了时代需要

    D.洋务派救亡图存是当务之急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分散与整体”

    按例整理下列学习提纲:

    分散

    性的

    世界

    1、古代东方

    (1)古代两河流域王国更替

    (2) ①

     

     

    先后跨入文明社会门槛

     

    2、古代希腊罗马

    (1)古代雅典民主政治

    (2) ②

    走向整体性的世界

    1、新航路开辟

    2、 ④

    (1)商品输出

    (2)资本输出

    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扩大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3、列强瓜分世界狂潮

    经济全球化的世界

    1、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经济全球化启动

    2、 ⑥

    打断经济全球化进程

    3、跨国公司建立

    经济全球化进入快速发展新阶段

     

     

  • 26、英国世界地位的演变

  • 27、中国古代对外交往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不仅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且还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将下列“重要时期”与同时代的“重要史实”相对应(填写字母)。

     

  • 28、唐代文成公主远嫁他乡,留下了一段民族友谊的佳话。从下图选项中,我们可知文成公主远嫁之地是是

     

  • 29、现代化的世界进程

    现代化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法治化、民主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理性化以及社会生活的现代化等。

    现代化的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法治化、民主化。填写下列空格内容。

    (1)经济的工业化

    ①18世纪下半叶,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从英国启动,它是以________的发明为标志,英国诞生的第一个工业部门是________。

    ②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它是以________的发明为标志,________的发明带动了交通业的发展并推动了农业的机械化。

    (2)政治的民主化、法治化

    ①英国光荣革命后,1689年议会颁布的《________》,在英国开始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通过了《________》,成为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

    ②1787年颁布的《合众国宪法》确立的美国政体是________、国家体制是________。1885年,日本明治政府实行________制,在现代政治制度建设上迈出重要一步。

     

  • 30、特点

    (1)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是___________政体,国王与议会并存,共同构成国家的政治体制。

    (2)就国王而言,王权本身要受到___________和议会的限制。

    (3)就议会而言,权力不仅得到了提升,而且占___________地位。

  • 31、原则

    (1)限制王权:通过___________分权的办法来分割和架空君主的权力,使国王受到___________和议会的限制。

    (2)议会至上:议会成为一个常设性___________机构,由它掌握立法、财政、司法、军事等最重要的国家权力。

  • 32、___________年4月,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条约规定:割___________、台湾全岛及其所有附属各岛屿、___________给日本。开放沙市、___________、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拓展了列强对华___________的途径,阻碍了中国___________的发展。

  • 33、中国道路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100年,是山河巨变换了人间的100年。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请将下列邮票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填入时间轴中。(填写字母)

  • 34、古代中外文化交流

    1)在上图的空白框内,填入汉代丝绸之路最远到达国的名称。

    2)在下列图示的空白框内,填写古代中国通过丝绸之路与外部世界交流的成果。

     

    3)在丝绸之路中国境内出土了波斯的银币。凭借这些银币是否足以证明汉朝与波斯之间有直接的往来?为什么?

    4)下图所示为唐朝初期绘制的敦煌壁画,描绘了张骞辞别汉武帝,踏上出使西域征途的情景。①有人说,“张骞开通丝绸之路属‘无心之举’,他最初的目的只是为了联合盟友共同抗击匈奴”。这段话用的是

    A.动机与后果的分析方法 B.目的与手段的分析方法

    C.内因与外因的分析方法 D.相同与不同的分析方法

    ②该壁画能否作为“丝绸之路是张骞开通的”这一说法的直接证据?为什么?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规范应用史学方法,是历史学科的特性决定的,也是防止历史学习和研究中出现武断、附会和诈伪的有效武器。

    方法四:比较和分析

    结合所学知识,对比苏联的“斯大林模式”和改革开放前的中国经济体制,完成以下表格。并简述你对于这一比较的认识。

     

     

     

    项目

    苏联“斯大林模式”

    改革开放前的中国经济

    经济体制

    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高度集中的部门管理体制和排斥市场调节的指令性计划经济。

    所有制

    结构

    单一公有制,完全消灭私人经济成分,对个体经济加以限制和排斥。

    发展战略

    确立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基本方针,大力发展机器制造业和钢铁工业。

     

     

  • 36、请写出近代中国和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名称?以及与这些条约相关的战争?

  • 37、“新”的内涵

    中新社东京(2009年)12月11日电:“日本十一日在京都著名古刹清水寺公布惯例的‘今年的汉字’评选结果,‘新’字当选”。20世纪的世界进程中出现了许多冠以“新”概念的历史元素,如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俄国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世纪末的一次改革还使中国迈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试简要概括上述四个历史元素的“新”之所在。

  • 38、【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晏阳初(1890—1990年),近代中国著名平民教育家。20世纪20年代,他主持河北定县翟城村平民教育实验区的全面工作。开始工作时,实验区全面经费只有3600元,经晏阳初赴美募捐,资金困境得以改善,而人才的解决主要依靠晏阳初的人格魅力和引领作用。晏阳初要求博士们在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方面,尽量“农民化”。在晏阳初指导下,洋博士们用在灯笼上写字的办法培养农民识字兴趣;在农药的配水比例上,技术人员掌握好“药”与“水”比例后,再用简单直观的方法告知农民,以药瓶瓶盖为单位进行配药,使老百姓很快就掌握了喷洒农药的技术。晏阳初倡导,平民教育运动不论男女、老幼、贫富、贵贱,皆有参加机会。平教会主编的《农民报》每期所登内容,农民投稿竟占一半。由洋博士主导的定县实验,由河北而湖南、四川,由中国而菲律宾、泰国、印度、委内瑞拉、哥斯达黎加。

    ——摘编自薛伟强《一场泥腿子与洋博士的完美邂逅》

    (1)根据材料,指出定县平民教育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晏阳初平民教育的影响。

  • 39、阅读下述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毛泽东

    材料二 :俄国“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炮轰临时政府;1928年井冈山会师。

    (1)结合材料一、二,分析中俄两国革命的“路”有何相同?

    (2)简要指出造成两国革命道路之“异”的不同国情。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