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学者认为,“共生”的传统使得中华文明能够坚持“和而不同”的理念对待自身以外的世界,并与马克思的“和平原则”相互融通,通过内化将其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特质,奠定了新中国外交的基础。能够突出体现这一说法的外交成就是( )
A.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倡导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2、下图为20世纪50年代《人民画报》对某一历史事件(政策)的报道频率图。该历史事件(政策)最有可能是( )
A.抗美援朝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三线建设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宣传画能够反映一定时期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状况。下图是新中国建立初期的一幅宣传画,上面有“支援农业,支援人民公社集体经济”的口号。此画意在( )
A.鼓励农民追求经济发展高速度
B.宣传社会主义改造的有序推进
C.激发人民社会主义革命的热情
D.号召农民支持公有制经济发展
4、以雅典城邦确立和早期发展为核心内容的神话传说,构成了雅典人城邦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记忆传承的过程中,雅典的节日承担了载体功能,节日将这些神话仪式化、符号化,反复在节日活动中出现。雅典历史记忆的构建旨在( )
A.丰富精神生活
B.维护社会的公序良俗
C.强化城邦认同
D.提高公民的文化素质
5、1979 年和1987 年,我国分两轮对文化、传媒、教育、科学、卫生事业单位试行“预算包干”试点改革。即由中央财政拨付一定金额的包干经费,核定比例一般5年不变,超支不补,结余经费和上交税款后的收入全部留归单位使用。这一改革( )
A.增加了单位纳税负担
B.解决了地方政府财政困难
C.强化了国家统收统支
D.调动了单位经营的积极性
6、如图为《人民画报》封面女性形象(部分)。据学者统计,20世纪80年代,大部分的封面女性为文体工作者,而90年代以来,大部分的封面女性为演艺明星。这一不同( )
1980年 郎平扣杀 1986年 舞蹈敦煌梦幻 1993年 许晴 1994年 巩俐
A.适应了社会传媒的市场化趋势
B.促进了“双百方针”的重新恢复
C.体现入世前后的价值观念转变
D.不利于女性社会形象多元化发展
7、古罗马博物学家普林尼曾写道:“赛里斯国林中产丝,驰名宇内……今乃见凿通金山,远赴赛里斯国以取衣料。”而中国《魏略》中载:“(大秦)多璆琳、琅玕、神龟、明珠、夜光璧。东南通交趾,又水道通益州永昌郡。多出异物。”这些记载( )
A.体现了当时海上商路的发达
B.佐证了东西文明的交流往来
C.表明了古罗马手工业的进步
D.展示了东方养蚕缫丝的实情
8、如图是中国近代某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示意图。此历史事件
A.配合了远征军国外战场的作战
B.赢得了广泛的国际同情与援助
C.标志着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到来
D.证明了全民族抗战策略的正确
9、在国民自卫军得到胜利后,巴黎公社中央委员会指出:“这个议会可叫公社议会,或就叫公社”,“公社委员应担负本区的行政领导工作”,每一名公社委员既是10个行政机构委员会中的一名委员,同时也肩负其选区的行政领导工作,并指出这样可杜绝“三权分立”下行政权力的虚假性。这一规定( )
A.导致公权力缺乏有效的制约
B.表明尚未建立权责分明的领导体制
C.有助于保障人民主权的实现
D.完善了公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基础
10、1942年建立的“美国之音”在二战后成为美国政府向苏联民众宣传的主要工具,不仅推广美国生活方式,更宣扬“自由世界”原则。从1949年开始,“美国之音”在乌克兰、立陶宛等地用当地语言广播。由此可见,“美国之音”( )
A.建立初衷服务于美国冷战战略
B.主导了“自由世界”宣传工作
C.推动了俄乌冲突不断升级发展
D.逐渐发展成为一柄“冷战利器”
11、1984年,《儒家伦理》教科书(小学德育选修课之一)在新加坡出版,该书前言宣称该课程不仅涉及理想、道德修养等方面,还会介绍华族(华人,占新加坡人口最多的族群)固有的道德观与文化。新加坡教育部还对教授这门课程的教师以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开展了50个学时的培训。这些做法意在( )
A.传承中华文化精髓
B.构建多元社会结构
C.厚植民族文化根基
D.抵御西方文化侵略
12、1929-1940年间,苏联工业每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6.8%,而同样的过程在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花费了一至两百年的时间,这种优势给西方领导人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材料主要反映了( )
A.苏联经济发展水平领先世界
B.新经济政策的成效得以延续
C.制度保障助推苏联快速崛起
D.苏联经济优势引发美苏争霸
13、据埃及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53—公元前1085)的档案记载:摩塞购买涅布麦西的3斯塔特土地,给的是一头乳牛,值银1/2德本。一个叙利亚女奴隶价值4德本1凯特银子,买者需支付6个青铜器皿、10德本铜、15件亚麻外衣、1件寿衣、1件毯子和1个水壶。该史料可以用于研究古埃及( )
A.农业生产技术水平
B.商品经济发展状况
C.专制主义政治制度
D.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14、商鞅变法后,秦国以法家思想立国称霸,标榜“皆有法式”,国家社会生活大小事务都诉诸法律制度,弱化官吏的人格意象与道德表率。秦朝却围绕忠信、善行等道德品格,教导官吏“劳以率之,正以矫之”。这一变化反映出秦朝( )
A.开启了以礼入法的统治
B.行政实践优化治理理念
C.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转变
D.官员道德素养得到提升
15、有史籍在介绍中国古代“某机构”的前身时说,“朝廷立总制院,管领佛教僧徒及吐蕃境内事务,仍以帝师”八思巴统领之。”题中的“某机构”指的是
A.秦朝的典客制
B.宋代的枢密院
C.清朝的理藩院
D.元代的宣政院
16、据下表能够推断出,宋代( )
宋代史料中关于宋代租佃关系的部分记述
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客,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 | 苏轼,《苏轼文集》 |
主户常若(苦)无客,今岁流移至者,争欲得之,借贷种子,与夫室庐牛具之属,其费动百千计,例不取息。 | 薛季宣,《艮斋先生薛常州浪语集》 |
富民召客为佃户,每岁未收获间,借贷赒给,无所不至,一失抚存,明年必去而之他。 | 徐松,《宋会要辑稿》 |
A.社会的阶层流动性较大
B.佃农租赋负担显著减轻
C.土地兼并问题日益严重
D.租佃制优化了资源配置
17、联共(布)在1926年的有关决议中提出“彻底肃清资产阶级(耐普曼、富农、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劳动群众的政治影响的残余”;在1927年提出了在工商业领域对私人资本“采取更坚决地从经济上加以排挤的政策”。当时联共(布)的这些提法( )
A.是“以退为进”的经济发展策略
B.纠正了新经济政策一些错误做法
C.是助推社会主义建设的必要之举
D.强化了经济领域的意识形态对抗
18、1919年3月,李大钊发表《现代青年活动的方向》,提出“尊劳主义”,呼吁青年探寻劳动者苦痛悲惨的根源和解救劳动者痛苦的办法,并针对“许多的同胞,都陷溺到黑暗中间”,号召青年“尽管拿你的光明去照澈大干的黑暗”。可见,李大钊是在号召青年( )
A.壮大中国共产党的力量
B.融入劳工启发民众
C.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号召工人武装斗争
19、秦汉以来“客”是佃客、浮客、依附民的代名词。魏晋南北朝实行“客皆注家籍”,将客的户籍附在主家户籍上,由县令主持,并呈报州郡核准。这一举措( )
A.反映了租佃关系更加广泛
B.增加了政府的赋税收入
C.提高了“客”的身份地位
D.承认依附关系的合法性
20、在中世纪西欧,封建领主作为大贵族,一般拥有多处庄园,设有负责管理所有庄园的大总管,其直接参与和指导会计事务。大总管之下,还设有若干助手,如专门负责管理仓库的仓管等,还有专门的账房。这反映出当时( )
A.商品经济取代了自然经济
B.领主与农奴关系较融洽
C.封建性等级制度逐渐完备
D.基层经济运行较为有序
21、1947年12月,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讲话中指出,当前“中国共产党不但在解放区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在国民党统治区,在国民党控制的大城市,也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这一判断的依据是( )
①解放区长期坚持“三三制”的政治原则 ②国统区兴起反抗国民党的第二条战线
③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群众运动 ④人民解放军赢得战略决战胜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如表所示为明朝不同时期折色(古代人民向政府纳税的形式之一、凡应纳税粮,不以本色,而以金、银、钞、钱、绢、丝、布、棉等替代者称“折色”)物品一览。据此可知,当时( )
时期 | 折色物品 |
洪武 | 金、银、钞、钱、绢、布、贝、漆、丹砂 |
永乐 | 绢、漆、苏木、翠羽、纸扇、安息诸香 |
宣德 | 棉布、黄豆 |
正统一天顺 | 金花银、马草折银、钞、布、青红纻丝 |
成化 | 绢、布、丝、银 |
弘治 | 绢、布、丝、钞、银 |
嘉靖 | 绢、丝、银 |
万历一崇祯 | 银 |
A.苛捐杂税现象得到了有效抑制
B.赋税改革与白银货币化密切相关
C.新航路的开辟扩大了中国市场
D.传统重农抑商经济政策有所松动
23、1937年,罗斯福提出“填塞法院计划”,试图通过增加自由派大法官人数的方式来“填塞”联邦最高法院以便施政,该“计划”在宣布之初便遭到美国社会各界的猛烈抨击, 最终在五个月后被参议院否决而宣告失败。该“计划”破产是由于( )
A.滥用了总统职权
B.加剧了经济危机
C.扩大了最高法院的权力
D.违背了分权制衡的原则
24、下图为关于“新柏林墙”的一幅漫画。1990年,德国的柏林墙被推倒,但是人们发现另一种隔阂在南北国家之间形成。“新柏林墙”的形成反映了( )
A.贫富差距的日益扩大
B.国际经济新秩序的确立
C.政治多极化趋势发展
D.全球化发展进程不平衡
25、在如图中辨认表格所列历史事件的发生地,并将相应的序号填入正确位置。
(1)1919年,首先在________发起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________召开,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3)国共合作后,国民革命军从________出发北伐,从根本上动摇北洋军阀反动统治。
(4)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________成立。
(5)1935年,长征途中的________会议,挽救了党、红军和革命,成为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6)________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7)1945年,中共七大在________召开,全党在毛泽东思想旗帜领导下,空前统一和团结。
(8)1949年4月,渡江战役,______解放,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26、内容
(1)规定议会___________
①议会必须定期召开,___________权属于议会。
②下院议员___________产生,在议会内享有演说、辩论或讨论国家大事的自由。
(2)限制___________权力
①司法权:凡未经议会的同意,国王不得___________或停止法律的实施。
②财政权:国王不得找任何借口___________。
③军事权:和平时期不得招募或维持___________。
27、背景
(1)历史传统:英国有着悠久的___________发展史,在政治上表现出延续性的鲜明特点。
(2)革命结束:1688年的“___________”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3)签署文献: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___________》,经英王签署正式成为《权利法案》。
28、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回答问题:
(1)请将这三幅图按所反映之史实的时间先后排序(只写图的编号并用逗号隔开)
(2)以上三幅图各自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图1: 图2: 图3:
(3)任选一上述重大事件,概述其原因、经过、结果与影响
原因 经过
结果 影响
29、古代中外文化交流
(1)在上图的空白框内,填入汉代丝绸之路最远到达国的名称。
(2)在下列图示的空白框内,填写古代中国通过丝绸之路与外部世界交流的成果。
(3)在丝绸之路中国境内出土了波斯的银币。凭借这些银币是否足以证明汉朝与波斯之间有直接的往来?为什么?
(4)下图所示为唐朝初期绘制的敦煌壁画,描绘了张骞辞别汉武帝,踏上出使西域征途的情景。①有人说,“张骞开通丝绸之路属‘无心之举’,他最初的目的只是为了联合盟友共同抗击匈奴”。这段话用的是
A.动机与后果的分析方法 B.目的与手段的分析方法
C.内因与外因的分析方法 D.相同与不同的分析方法
②该壁画能否作为“丝绸之路是张骞开通的”这一说法的直接证据?为什么?
30、都城之味
两汉统一时期,代表中国政治中心而兼文化中心的有两个:一个是长安,一个是洛阳。长安代表的东西部之结合;首都居在最前列,领导着全国国力向外发展的一种斗争形势。洛阳代表的是中国稳定状态,南北的融合
——钱穆《国史大纲》
问题
钱穆先生的话道出了两汉时期都城所体现的对边疆控制作用与对经济文化资源整合作用,根据所学填写下表,回答在之后的历代都城的历史变化中其中所折射出的重要含义。(需要史实与分析相互结合)
史实 | 分析 |
例:西汉首都长安 | 代表东西部之结合;首都居在最前列,领导着全国国力向外发展的一种斗争形势。 |
|
|
|
|
|
|
|
|
31、特点
(1)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是___________政体,国王与议会并存,共同构成国家的政治体制。
(2)就国王而言,王权本身要受到___________和议会的限制。
(3)就议会而言,权力不仅得到了提升,而且占___________地位。
32、观察下图,请将英文字母的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启蒙运动的中心 B.1812 年,拿破仑远征的国家
33、唐代文成公主远嫁他乡,留下了一段民族友谊的佳话。从下图选项中,我们可知文成公主远嫁之地是是
34、观察中国古代各朝疆域版图,回答问题
(1)请按照示例将表格空缺处填写完整。
朝代 | ①: | ②: | ③:唐朝 |
判断依据 | ④: | ⑤: | ∕ |
加强对地方统治的措施 | ⑥: | ⑦: | ⑧: |
(2)概括这三幅图所反映的我国历史发展特点。
35、“二十四朝之皇帝”
近代学者夏曾佑在其著作《中国古代史》中说:历代帝王,有的是“一朝之皇帝”,比如汉高祖。然而,又“有为中国二十四朝之皇帝者”,比如汉武帝。谈谈你对汉武帝“有为中国二十四朝之皇帝者”的理解。
36、治乱兴衰
(1)完成中国古代之乱兴衰表
时代 | 盛世 | 乱世 |
西汉 | ① | ② |
汉武帝时代 | ||
③ | 光武中兴 | 汉末军阀混战 |
唐朝 | 贞观之治 | ④ |
开元盛世 | ||
清朝 | ⑤ | 三藩之乱 |
(2)用史实说明贞观之治的具体表现
(3)具体说明处理好哪些方面关系关系决定王朝的治乱兴衰
37、有关鸦片战争,在历史与现实中有不同的认识。
近160年前发生的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这种看法在研究鸦片战争的学人中认识大体是一致的。一百多年来,鸦片战争史研究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但对这场战争及对其后中国历史的影响,人们的评价并不一致。这也是很自然的事。我想,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评论,在科学认知基础上的评论,总是会得到更多的认同的。鸦片战争史研究涉及的问题非常之多,本文想就这场战争究竟是不是鸦片战争以及它的基本评价问题,发表一些浅见,……1840年到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这场侵略战争,中国的历史文献从来都如实地称之为鸦片战争。当时的英国对此也是没有疑问的。但到了后来,英国的某些政治家和历史学家却力图证明鸦片在当时整个局势中只是一个次要的,而不是一个决定性的问题。因此他们认为称这次战争为鸦片战争是不恰当的。在他们看来,这场战争主要起因于东西方文化冲突,或则把这场战争说成是由于东西方法律制度不同而引起的争执,或则把这场战争说成是英国为了要求在“平等”地位上进行正常贸易。总之,力图说明这是先进的西方文化与落后的东方文化的战争。
——蒋大椿《关于鸦片战争的评价问题》原载《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04期
评材料中关于鸦片战争的不同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38、分析科举制度持续运行千年之久的原因。
39、规范应用史学方法,是历史学科的特性决定的,也是防止历史学习和研究中出现武断、附会和诈伪的有效武器。
方法四:比较和分析
结合所学知识,对比苏联的“斯大林模式”和改革开放前的中国经济体制,完成以下表格。并简述你对于这一比较的认识。
项目 | 苏联“斯大林模式” | 改革开放前的中国经济 |
经济体制 | 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高度集中的部门管理体制和排斥市场调节的指令性计划经济。 | ① |
所有制 结构 | 单一公有制,完全消灭私人经济成分,对个体经济加以限制和排斥。 | ② |
发展战略 | 确立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基本方针,大力发展机器制造业和钢铁工业。 | ③ |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