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南宁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英国从1553年到1680年间,组织了49个商业垄断公司,投资额由1558年的1万英镑增加到1695年的400万英镑以上;法国从1599年到1789年至少建立了75个商业垄断公司;荷兰最著名的垄断公司是1602年成立的“东印度公司”,它在1606年拥有军舰41艘、商船约3000艘、雇员10万人。各国积极建立“商业垄断公司”的原因是(     

    ①为了有效垄断对外贸易②进行资本原始积累③海外殖民竞争激烈④全球海路的开辟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 2、下图中数字代表欧洲城市潜能高低,这最大程度地体现了(     

    A.生产技术的辐射

    B.经济中心的转移

    C.贸易格局的变化

    D.工业城市的发展

  • 3、洋务运动期间,王韬指出:“盖洋务之要,首在借法自强。非由练兵士,整边防,讲火器,制舟舰,以竭其长,终不能与泰西诸国并驾而齐驱。顾此其外焉者也,所谓末也。至内焉者,仍当由我中国之政治,所谓本也。其大者,亦惟是肃官常,端士习,厚风俗,正人心而已。”这一主张(     

    A.否定了洋务运动的自强思想

    B.要求作战能力和武器装备并重

    C.强调了整肃政治风气的重要性

    D.倡导进行政治体制的变革

  • 4、下表为现存唐朝时期部分有关过所(通行证)的文书据此可知,过所制度的实施(     

    名称

    内容

    贞观廿二年庭州人巡职辞为请给公验(简单的过所)事

    米巡职带骆驼一头、马一匹、羊十五口等,前往西州(今吐鲁 番地区)去做生意,请求发给公验。

    垂拱元年康尾义罗施等请过所案卷

    详细登记菜特和吐火罗商人姓名、年龄及他们所携带的奴婢姓名、牡口数量,由各地的胡汉居民出面担保,证明这些人及物均合法,应由西州官府发给过所,

    开元二十一年唐益谦请给过所案卷

    唐益谦一行从安西地区回福州老家,过所记有要经过的关隘,由于过所没有登记所带奴婢和四匹马,因此官府加以审查。

    A.意在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B.便利了人口自由流动

    C.利于保障正常商贸往来

    D.确保了丝绸之路畅通

  • 5、唐代的两税法“将租庸调以及户税、地税、青苗钱等合并,统一开征两税,纳税项目减少,缴纳时间集中,省去了原来的‘旬输月送’的麻烦和税吏催缴的痛苦”。这说明,两税法的实行

    A.大大减轻百姓税额负担

    B.降低了赋税征纳的成本

    C.放松了对农民人身控制

    D.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 6、下表为元明两代部分戏剧作品中的女性角色及其情节梗概。这反映了(     

    角色

    情节梗概

    剧作

    萧淑兰

    萧淑兰求爱张世英,张世英拒绝并云:“女人家不尊父母之命,不从媒妁之言,廉耻不拘。”

    [元]贾仲明《萧淑兰情寄菩萨蛮》

    卓文君

    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相爱,受阻挠后私奔文君为相如驾车,并有台词“为先生御车妾之幸也,男尊女卑,夫唱妇随”。

    [元末明初]无名氏《司马相如题桥记》

    李云英

    李云英的丈夫从军后不知所踪,亲友规劝再嫁时以“烈女不更二夫”为理由拒绝。

    [明]李唐宾《李云英风送梧桐叶》

    A.经济发展下市民文化的繁荣

    B.社会环境宽松催生批判意识

    C.戏剧作品蕴含社会教化功能

    D.政府极力维护理学的正统性

  • 7、下面为德国在1864-1870年取得的重要科技发现或发明统计简表。表中数据,从一个侧面说明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德国

    具体领域

    世界

    德国

    生理学

    100项

    89项

    /

    德国

    英法(合计)

    医学

    33项

    29项

    电学、光学和热力学

    136项

    91项

    ①建立帝国为科技发展创造了条件②即将成为新一轮工业革命的中心

    ③终于站在了世界科技发展的前沿④全面赶超英法两国经济发展水平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8、“中体西用”改变了部分中国人认为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是“奇技淫巧”的观念,使他们开始重视西方科技的引进,同治光绪年间大量“有用”之西书被翻译、引入。据此可知,“中体西用”(     

    A.践行了魏源“制夷”思想

    B.开始打破华夏中心观念

    C.促进了中国文化的革新

    D.迎合了西方的文化侵略

  • 9、汉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才异等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成帝以后,“今部刺史,居牧伯之位,秉一州之统,选第大吏,所荐位高至九卿,所恶立退,任职重大”。这一变化(     

    A.体现出取士标准多样化

    B.表明刺史的监察权走向独立

    C.助推了地方势力的膨胀

    D.促使政府行政效率得到提高

  • 10、康有为据《公羊传》的“三世说"提出:“社会历史进化是沿着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的轨道,由君主专制到君主立宪,再到民主共和,一世比一世文明进步。”其后孙中山也指出:“共和者,我国治世之神髓,先哲之遗业也。我国民之论古者,莫不倾慕三代之治。”两人都(     

    A.借助传统文化闸述民主思想

    B.对儒家思想内涵进行修正

    C.以传承儒家政治理想为宗旨

    D.推崇民主共和的治国理念

  • 11、朱元璋曾严格限制朝贡次数,有的国家十年一次,有的三年一次,有的两年一次;但有的国家仍不顾限制,一年一次甚至多次前来朝贡。据此可知明朝(     

    A.始终以“天朝上国”自居

    B.“厚往薄来”损害经济利益

    C.“协和万邦”的友好外交

    D.实行“海禁”维护海防安全

  • 12、如表是某学者总结的巴黎公社的体制,这表明巴黎公社(     

    体制

    主要特征

    政治体制

    “议行合一”,体现为公社委员会及其下设的十个委员会。

    经济体制

    建立组织生产的工人协作社制度,并实施合理的分配制度。

    文教体制

    “教会与国家分离”,同时建立免费、普及的世俗教育体制。

    司法体制

    选举,人民法院和检察院,还组成民事法庭与军事法庭,审案要体现公平正义。

    社会体制

    中央的责任在于统辖国家民生政务,地方政府自主治理基层内部事务。

    A.以践行社会主义公有制为核心使命

    B.践行了工农联盟的革命策略

    C.形成了较完整的无产阶级政权结构

    D.铲除了资产阶级统治的土壤

  • 13、19世纪30年代初,曼彻斯特一位制造业主提出:“五十年前,我们不需要议会代表,然而我们现在需要,因为我们那时几乎只是为国内消费而生产,制造地区同时也是消费地区。但是现在的情况已经有了很大改变——我们现在为整个世界生产,如果我们没有议员去推动和促进我们的贸易,我们伟大的贸易时代行将终止。”由此推知(     

    A.工人斗争促进政策调整

    B.产业变动促使消费升级

    C.经济发展引发政治变革

    D.制度变化影响思想革新

  • 14、传说“虎啸能生飓风”。下图是后母戊鼎的耳廓纹饰——虎噬人头纹,以表达商王与虎通灵,彰显权威,威吓民众。妇好墓出土的铜斧亦有此纹饰。据此可以推测,商代(     

    A.部族之间攻伐不断

    B.早期国家开始出现

    C.礼乐制度逐渐形成

    D.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 15、史学家评论某一思想解放运动:它“不仅起了振聋发聩的精神解放作用,而且为法国大革命进行了必要的思想准备,可以说,在精神上直接孕育了法国大革命”。这场思想解放运动在法国的代表人物是(     

    ①伏尔泰   ②孟德斯鸠   ③休谟   ④康德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6、下表为1906—1931年中国机器进口种类分类表。据此可知近代中国(     

    年份

    机器分类

    1906-1909

    刺绣编结缝纫机器,机器及配件

    1910-1922

    刺绣编结缝纫机器,织造机器,机器需用器具,农业机器,酿酒蒸馏制糖机器,他类机器及零件

    1923-1931

    纺织厂机器,机器需用器具,农业机器,酿酒蒸馏制糖机器,发电厂机器,他类机器及零件,订书切纸机器,抽水机器,车床机

    A.轻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B.机器生产日益普及

    C.农业机械化发展较快

    D.工业结构不断完善

  • 17、1927年11月,中国共产党某决议指出:完全没收一切地主的土地,由农民代表会议自己支配给贫农耕种,耕者有其田……歼灭豪绅地主及一切反革命派。本党坚决的反对用减租、没收大地主、打倒劣绅恶地主等……来替代上述的革命口号。由此可知,当时中共重在(     

    A.巩固革命统一战线

    B.消灭封建生产关系

    C.瓦解农村小农经济

    D.转移全党工作重心

  • 18、1979年6月25日《人民日报》上刊登了一则四川宁江机床厂承接国内外订货的广告——“新中国第一个生产资料广告”,该广告的刊登(     

    ①在当时引发了激烈的争论②助力了经济体制的改革

    ③体现了对外贸易日趋繁荣④说明对外开放深入内地

    A.③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②

  • 19、元文宗大兴文治,“思辑典章之大成,以示治平之永则”,诏令编纂本朝的典章制度史。1331年书成,赐名《皇朝经世大典》。按元文宗指示,《经世大典》的体裁仿唐、宋《会要》之体,又参照《唐六典》而折衷之。由此可知,《经世大典》的修撰(     

    A.意在借鉴和推行唐宋制度

    B.强化了崇文抑武治国方针

    C.开创了典章制度史新体例

    D.促进了中华历史文化认同

  • 20、明清时期,在江南、华南的一些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这一现象说明,明清时期上述地区(     

    A.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逐渐提高

    B.普通农户收益大大减少

    C.人口变少导致粮食需求减少

    D.农业生产出现严重衰退

  • 21、十月革命后,苏俄通过的《和平法令》提出强大民族和弱小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则,废除秘密外交,主张民族自决。这一法令有利于(     

    A.奠定国际法基础

    B.推进大国外交事业

    C.构建国际新秩序

    D.完善集体安全机制

  • 22、西晋灭吴之战与淝水之战是历史上两次著名的“南北战争”。对此解读错误的是(     

    ①西晋灭吴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的分裂局面   ②淝水之战缓和了民族矛盾

    ③两次战争主要发生在长江沿岸                    ④两次战争都是北方政权攻灭了南方政权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 23、儒家礼乐文化的内容本质及传承发展具有内在一致性,两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具有密不可分的天然联系。《礼记·乐记》记载“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据此可知,儒家礼乐文化的精髓为(     

    A.秩序、和谐

    B.自由、民主

    C.和平、发展

    D.法治、富强

  • 24、下图反映了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是

    A.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B.人们望到东方寻找黄金

    C.教会鼓励人们传播天主教

    D.传统商路被人控制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观察下图,请将英文字母的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启蒙运动的中心   B.1812 年,拿破仑远征的国家

  • 26、时代、人物与儒学

    时代、人物与时代与思想文化总是密切相连,中国古代历史中儒学的发展即受到重要人物的影响也受到时代的冲击,联系所学知识完成以下表格:

    人物

    儒学地位

    时代背景

    孔子

    学说难行,有“如丧家之犬”之感慨

    实力竞争与争霸战争

    秦始皇

    2

    4

    1

    独尊儒术

    朱熹

    3

    儒学应对佛教、道教挑战与自生局限

     

     

  • 27、唐代文成公主远嫁他乡,留下了一段民族友谊的佳话。从下图选项中,我们可知文成公主远嫁之地是是

     

  • 28、英国世界地位的演变

  • 29、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回答问题:

    (1)请将这三幅图按所反映之史实的时间先后排序(只写图的编号并用逗号隔开)

     

    (2)以上三幅图各自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图1:   图2:   图3:  

    (3)任选一上述重大事件,概述其原因、经过、结果与影响

    原因   经过  

    结果   影响  

     

  • 30、目的:限制王权和保障___________

  • 31、厘清史事,推理分析,形成合理结论,是高中学生必备历史能力。下表史事和结论关联正确的是

  • 32、意义

    (1)国内意义

    ①为资产阶级___________民主政治的确立开辟了道路。

    ②使资产阶级分享到了___________

    ③是英国社会获得政治稳定与经济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

    ④英国逐渐实现了向___________国家的转变,是英国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

    (2)国际意义:对欧洲乃至世界作出了贡献。

  • 33、观察中国古代各朝疆域版图,回答问题

    (1)请按照示例将表格空缺处填写完整。

     

     

    朝代

    ①:

    ②:

    ③:唐朝

    判断依据

    ④:

    ⑤:

    加强对地方统治的措施

    ⑥:

    ⑦:

    ⑧:

     

     

    (2)概括这三幅图所反映的我国历史发展特点。

     

  • 34、意义

    (1)对英国

    ①以法律条文的形式,限制了英王的实际统治权,保障了议会的立法权、___________、司法权和军事权,从而结束了英国长期以来形成的___________

    ②议会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得到提高,___________的原则得以确立。

    (2)对世界:英国的___________,成为以后很多国家资产阶级效法的样板。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   有学者认为,“英国工业革命是一场持续了150年,并至少准备了另外150年的革命。”

    请用具体史实加以说明。

     

  • 36、近代以来,面对千年未有之变局,中国人在学习西方的同时,也结合中国的实际,通过改良加速社会发展。洋务运动、维新变法、清末新政是中国近代史上三次重要改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三次改革是怎样推动社会进步的?又是怎样结合中国实际学习西方的?

  • 37、儿童是国家的未来、人类的希望,儿童问题也越来越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民国建立初期,有识之士引入了西方的儿童福利理念,并建立了一系列机构,实行对男女灾童的福利救助。同时把儿童的培养方向和城市发展相结合,积极培养商业、技术等城市建设急需的人才,确立了适应时代发展的儿童培养方向。1927年—1937年是上海发展最快的十年,社会转型加快,大量人口聚集,劳动方式也由手工生产向机器大工业转化。城市中激烈竞争和恶劣的生活环境使得人口的生育率下降,儿童的教养成为了当时社会关心的问题。上海市政府着手建立公立医院保障儿童健康,并动员民间力量协办,截止到1936年,上海举办的各类医院已经超过40家。其中公立和私立医院都有涉足妇幼保健领域的,在超过40家医院中,设有儿科和产科的医院超过30家。

    ——摘编自翟旭丹《近代上海社会福利制度(1927—1937年)》

    材料二:美国素有“儿童天堂”之称。在美国人的社会福利观念里,儿童不仅是值得同情的无辜弱势群体,更重要的是美国人相信儿童是未来的希望,管好他们是管好社会的关键所在。在殖民时代,宗教组织在早期的儿童救助方面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犹太教、基督教等其他教派也在儿童救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工业革命后,美国大城市里的孤儿、弃儿越来越多,给社会造成了严重影响。同时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原有的儿童福利院存在很多问题。从前人们认为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应该主要依靠民间组织的想法被放弃,美国政府开始主动承担其国民福利的责任。在儿童福利方面,政府通过不断的立法确立了一系列方案,一套完整的儿童福利体制逐渐建立。……美国的儿童行政服务项目繁多,能满足各类儿童的不同需要,中央由儿童发展局统一规划和领导,行政主管机构强劲有力,能发挥人群服务的特质。

    ——百度文库:《儿童福利思想》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近代中国及美国儿童福利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美两国制定儿童福利政策背景的相似之处以及对今天的启示。

  • 3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律·名例》规定:“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即同国籍外国侨民在中国犯罪的由唐王朝按其所属本国法律处理实行属人主义原则不同国籍侨民在中国犯罪者按唐律处罚实行属地主义原则。

    ——摘编自陶舒亚主编《中国法制史》

    材料二1844年的中美《望厦条约》将美国在华领事裁判权以法律形式加以固定,规定美国在中国的侨民不受中国法律管辖,只由该国的领事或设在中国的司法机构依其本国法律裁判。清政府通过修订法律、改良司法等措施,以期早日收回这种司法主权。1927年1月,美国出于远东战略利益的考虑,决定通过谈判途径尽快解除美在华享有的治外法权。1928年,中美签订新关税条约后,在中方的坚持下,中美开始就撤销美在华领事裁判权问题进行谈判。美国与英国在1943年1月11日,同时宣布放弃包括领事裁判权在内的在华特权,接着荷兰、比利时、挪威、巴西等国也相继采取同样步骤。自此,开始了全面废除帝国主义在华领事裁判权。

    一一摘编自仇华飞《美国在华领事裁判权的形成与撤废》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涉外案件处理的原则及原因,并加以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领事裁判权产生的影响及美国1943年放弃在华领事裁判权的原因。

     

  • 39、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因素。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