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四平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5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以下对戏剧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

    A.从演出场合看,戏剧的场合只有舞台,因为现场观看才能给观众更好的体验。

    B.从表现形式看,戏剧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歌舞剧、哑剧等。

    C.从作品的容量看,可以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

    D.从情节主题来看,戏剧又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

  • 2、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B.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C.老大嫁作商人妇 D.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

  •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含有与现代汉语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①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②思厥先祖父

    然后得一夕安寝

    ④可谓智力孤危

    ⑤剌客不行,良将犹在

    ⑥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

    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⑧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⑨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A.①③⑤ B.②④⑦ C.⑥⑦⑧ D.①⑤⑨

  •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牧的诗、赋、古文都有很高成就,他的《阿房宫赋》见解独到,立意深刻。他和唐代的另一位诗人李贺齐名,并称“小李杜”

    B.《促织》中的“异史氏”是明代小说家蒲松龄的自称,小说结尾借“一人飞升,仙及鸡犬”的典故揭示了封建社会腐朽与黑暗的现实。

    C.《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在沧州偶遇李小二的情节,不仅体现了林冲慷慨救人、扶贫济困的个性,更为后文情节的发展提供铺垫。

    D.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塑造了“套中人”“变色龙”等经典的艺术形象,他与英国作家莫泊桑和美国作家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

  • 5、对这篇小说的环境描写的解说与鉴赏,不当的一项是(   )

    A.课文对环境的描写由外而内有层次地介绍宏伟的外观、豪宅的布局、华贵的陈设,展现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

    B.课文对贾府的环境是通过婆子们的眼睛而描绘的,以林黛玉的惊奇,来突出贾府“与别家不同”的典型环境。

    C.课文的环境描写揭示了贾府荣华富贵的来源和社会地位,特别是对“荣禧堂”的描写,更突出地表现了这一点。

    D.课文的环境描写巧妙地融入了贾府衰落的迹象,如贾政室内的“半旧的青缎背引枕”“半旧的青缎靠背坐褥”。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今天,许多公共事件都在网络上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虚拟的互联网不断向公众展示其强大的信息传播能力,让潜藏在角落里的不法和失德行为不得不“直视阳光”,也让社会在激浊扬清中行稳致远。

    ②然而硬币总有两面。我们有时也会发现,网络舆论场放大了一些本不该有的声音。有的人在网上利用人们的善良情感,泄私愤、填私欲、徇私心。竞争失败了,就在网络上捏造虚假事实,肆意诽谤竞争对手;恋爱失败了,就在网络上披露对方隐私,诋毁对方;非法利益落空了,就在网络上罗列、嫁接不相干事实,肆意攻击他人。甚至有个别所谓“网络大V”,颠倒黑白、恶意炒作,把舆论监督做成了一门捞钱的生意。所以,我们既要看到网络舆论场革故鼎新的积极作用,加以鼓励;同时也要注意那些利用网络舆论场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加以遏阻。最好的办法,就是用法律为虚拟网络舆论环境中的参与者构筑真实的权利边界。

    ③大凡网络上的言论,要么属于“事实陈述”,要么属于“意见表达”,要么是二者的结合。基于舆论监督的正当性要求,网络上的发言,只要事实陈述基本属实,意见表达没有逾越法律边界,那么这样的发言就是合法合理合情的,就是在言论的权利边界之内的,行为人理应受到法律的保护。但如果事实陈述中的事实,只是自己主观认定的“事实”,既没有任何证据支持,也没有任何权威的信息来源,那就可能构成对他人利益或公共利益的侵犯。有些“事实”,即使有证据支持,但如果属于个人的身份信息、私人活动信息、健康检查资料、犯罪记录等隐私,对外公布本身也可能构成对他人隐私权的侵犯。如果意见表达中的“意见”,已经超出就事论事的范围,演变为人身攻击,那也同样可能构成侵犯他人权益。以上这样的事实陈述和意见表达,就不合法律要求,就是在言论的权利边界之外的,不应受到法律保护。

    ④网络舆论平台自身,也存在着权利的边界。当网络言论侵犯他人权利时,只要网络舆论平台接到侵权通知后采取了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措施,它就可以躲入“避风港”,也算是履行了相应的义务。但法律也鲜明地树起了规则:如果网络舆论平台明知有人利用其平台发布侵权言论,而不采取必要措施的,它就要承担责任。

    ⑤在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每个人都是网络的受益者。但如果对跨越权利边界的网络行为不加规范,则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受害者。一旦我们习惯于不加甄别,纵容那些没有任何证据支持和权威信息来源的所谓爆料,我们自己很可能就会成为下一个被爆料的人,从而受到无辜的伤害。在没有权利边界的网络舆论场中,也就意味着没有规则和秩序可言。人与人之间难以形成稳定的预期和信赖,这样的舆论环境不仅无法激发出真知灼见,更会激化矛盾、加重偏见,理应引起我们的警示。

    ⑥构建一个健康、成熟、理性的公共舆论空间,必须要以法律规范划定的权利边界作为基础。人类社会的实践早已启示我们,稳定的规则和秩序是我们开展一切活动的前提,是实现人类自身发展的首要条件。让互联网更好地在法律框架下运行,声音和观点才能传得更远、响得更久。

    (摘编自《人民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虚拟的互联网传播信息的能力强大,因为它既可以暴露一些不法和失德行为,又可以激浊扬清,弘扬正能量。

    B.阻止竞争失败或恋爱失败的人在网上捏造虚假事实、恶意诋毁对方的唯一办法是用法律为他们构筑权利边界。

    C.大多数“网络大V”,把舆论监督做成了捞钱的生意,利用网络舆论场恶意炒作,达到损人利己的目的。

    D.在言论权利边界内的发言,事实陈述基本属实,意见表达没有逾越法律边界,才会受到法律的保护。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前两段对虚拟网络的两面性特别是其损害公共利益的一面进行论述,顺势提出观点。

    B.文章从网络言论者与舆论平台两方面论述,说明二者都存在权利边界,应遵守法律规范。

    C.文章第五段闸释了不用法律规范网络行为的危害,从反面论述了文章的中心观点。

    D.文章为“总-分-总”结构,最后一段总结全文,重申让互联网在法律框架下运行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事实陈述中的“事实”即使有证据支持,但如果属于个人隐私,对外公布也可能侵犯他人的隐私权。

    B.网络舆论平台对发布的侵权言论,要及时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措施,否则要承担法律责任。

    C.互联网如果能遵循道德秩序和相关法律的规定,就一定能构建起健康、成熟、理性的公共舆论空间。

    D.虚拟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我们既要看到它的正面意义,积极引导,又要筑牢法律底线,约束其负面行为。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4小题)

    (1)_________,非常之谋难于猝发。__________,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张溥《五人墓碑记》)

    (2)总此十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择善而从之。(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3)今两虎共斗,___________ 。吾所以为此者,_____________。(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4)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杜牧《阿房宫赋》)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满江红·咏竹

    陆容

    不种闲花,池亭畔、几竿修竹。相映带、一泓流水,森寒洁绿。风动仙人鸣佩遂,雨余净女添膏沐。未成林,难望凤来栖,聊医俗。

    问华胄①,名淇澳②。寻苗裔,湘江曲。性孤高似柏,阿娇金屋。坐荫从容烦暑退,清心恍惚微香触。历冰霜、不变好风姿,温如玉。

    【注】①华胄:贵族的后裔。②淇澳:淇河岸的弯曲处。历史上以盛产竹而闻名。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上片用“池”“亭”点出了竹生长的环境,  “几竿”表明竹的数量不多,“相映带、一泓流水”描绘了竹周边的景物特点。

    B. “风动仙人鸣佩遂”是写竹的动态,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雨余净女添膏沐”是想象雨后竹子的情态,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C. “未成林,难望凤来栖,聊医俗”化用了苏轼《于潜僧绿筠轩》诗中“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两句,抒发内心的情感。

    D. 下片从竹的渊源写到竹的秉性和竹的可人,词人用阿娇金屋的典故,意在表明竹可以消除烦暑,使人内心清净。

    E. 本词综合运用了托物言志、虚实结合、用典等表现手法,从多个角度描写竹,收到了含蓄深厚、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2这首词写出了竹怎样的特点? 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回答。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影梅庵忆语

    冒襄

    妾董氏,原名白,字小宛,复字青莲。籍秦淮,徙吴门。在风尘虽有艳名,非其本色。倾盖矢从余,入吾门智慧才识种种始露凡九年上下内外大小无忤无间。其佐余著书肥遁,佐余妇精女红,亲操井白,以及蒙难遘疾,莫不履险如夷,茹苦若饴,合为一人。今忽死,余不知姬死而余死也!

    姬初入吾家,见董文敏为余书《月赋》,仿钟繇笔意者,酷爱临摹,嗣遍觅钟太傅诸帖学之。阅《戎辂表》称关帝君为贼将,遂废钟,学《曹娥碑》,日写数千字,不讹不落。余凡有选摘,立抄成帙,或史或诗,或遗事妙句,皆以姬为绀珠。又尝代余书小楷扇,存戚友处,而荆人米盐琐细,以及内外出入,无不各登手记,毫发无遗。其细心专力,即吾辈好学人鲜及也。

    甲申三月十九日之变,余邑清和后,始闻的耗。邑之司命者甚懦,豺虎狰狞踞城内,声言焚劫。同里绅衿大户,一时鸟兽骇散,咸去江南。余家集贤里,世恂让,家君以不出门自固。阅数日,上下三十余家,仅我灶有炊烟耳。群横日劫,杀人如草,而邻右人影落落如晨星,势难独立。只得觅小舟,奉两亲,挈家累。夜半,家君向余曰:“途行需碎金,无从办。”余向姬索之,姬出一布囊,自分许至钱许,每十两可数百小块,皆小书轻重于其上,以便仓卒随手取用。家君见之,讶且叹,谓姬何暇精细及此!

    甫行数里,潮落舟胶,不得上。遥望江口,大盗数百人据六舟为犄角,守隘以俟。姬谓余:当大难时,首急老母,次急荆人、儿子、幼弟为是。即颠连不及,死深箐中无憾也。因叹姬明大义、达权变如此,读破万卷者有是哉?

    (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入吾门智慧/才识种种/始露凡/九年上下/内外大小/无忤无间

    B.入吾门/智慧才识种种/始露凡/九年上下内外/大小无忤无间

    C.入吾门/智慧才识/种种始露/凡九年/上下内外大小/无忤无间

    D.入吾门智慧/才识种种/始露凡九年/上下内外大小/无忤无间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倾盖,途中相遇停车交谈,车盖靠在一起,常用以形容初交相得,一见如故。

    B.女红,即女工、女功,旧时指妇女所做的纺织、缝纫、刺绣之事及相关成品。

    C.荆人,古人对他人称自己的妻子,亦称山荆;拙荆,则是对他人妻子的泛称。

    D.望,古人根据月亮盈亏变化记日,如晦、朔、望等,“望”指农历每月十五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宛平时辅助作者著书、处理家务;遭乱时对家事处理得当,井井有条。

    B.因地方官员的懦弱无能,盘踞城里的强盗有恃无恐,致使许多民众流亡。

    C.在动乱的时代,作者一家被迫出逃,在离家数里的地方遭到强盗的抢劫。

    D.文章将叙事、抒情和描写融为一体,在回忆亡妾往事中可见时代的动荡。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群横日劫,杀人如草,而邻右人影落落如晨星,势难独立。

    (2)甫行数里,潮落舟胶,不得上。

    (3)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项脊轩志》)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0、微写作

    从下面三个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

    (1)《谈美书简》是美学大家朱光潜先生在82岁高龄时的“暮年心血之作”,40年来,它对青年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近日,学校美学社拟召开读书座谈会,请你向尚未读过的同学们概括介绍这本书的内容。要求:重点突出、条理清晰。不少于120字。

    (2)《中国美学研究》拟面向中学生开设新专栏“我最喜欢的一本美学书”,请你向专栏推介朱光潜的《谈美书简》。要求:理由充分,表达准确。不少于120字。

    (3)恩格斯曾提出“典型人物性格与典型环境是统一的”观点,朱光潜先生深表赞同,并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一章中专门论述。请从学过的《哈姆莱特》《雷雨》《窦娥冤》中选择一个典型人物,结合其所处典型环境,写一段文字,表达对他(她)的敬意。要求:感情真挚,富有文采。12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50
题数 10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