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七言律诗,诗句打乱了,排列最恰当的是( )
①芙蓉小苑入边愁 ②回首可怜歌舞地 ③万里风烟接素秋 ④锦缆牙墙起白鸥
⑤ 瞿塘峡口曲江头 ⑥秦中自古帝王州 ⑦珠帘绣柱围黄鹄 ⑧花萼夹城通御气
A. ③⑦①⑧②⑥④⑤ B. ⑤③⑧①⑦④②⑥
C. ③⑤①⑧⑦④②⑥ D. ⑤③⑦①⑧④②⑥
2、以下几句话来自于一名学生发给张教授的短信。其中不得体的一句是( )
A. 欣闻先生大作业已付梓,钦佩有加。 B. 回忆学习期间,承蒙先生惠顾,感激不尽。
C. 以前我多有浅陋之语,请多包涵。 D. 谨祝令堂健康长寿。
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A. 暴秦之欲无厌 谁为哀者
B. 敛赀财以送其行 毋内诸侯
C. 召有司案图 卒与尸合
D.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 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4、诗中说“自牧归荑,洵美且异”,接着又说“匪女以为美”,而是因为“美人之贻”。下列哪一个成语可概括反映男子的心理
A. 红豆相思 B. 情窦初开 C. 爱屋及乌 D. 一见钟情
5、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韶(shào)光 缪种 默契qì 璀璨夺目
B. 俨yǎn然 厮打 间jiān或 气势磅薄
C. 宫绦 tāo 战粟 罥( juàn)烟眉 五彩斑斓
D. 桌帷 wéi 漫游 栅zhà栏 笑靥如花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萌芽于先秦,形成于秦汉,发展于魏晋,成熟于唐宋,完备于明清,实行 2000 余年。中国古代监察体制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从不独立逐步走向独立,这是监察权威性和有效性的重要保障。
第一,中央监察机关与其他机关互不统属。秦和西汉,御史府服从于相府而不独立。东汉,御史府改为御史台并与行政系统相分离。魏晋时期,御史台又脱离少府而自立,罢司隶校尉而将监察权向御史台集中。隋废尚书省的监察职能,唐将隋的司隶台并入御史台,形成单一的御史系统。元朝取消谏院,使监察组织更加一元化。清朝实行科道合一,都察院成为完全独立的、唯一的中央监察机关。
第二,地方监察机关与地方行政机关相分离而直接从属于中央监察机关。中国古代地方监察实行常设监察官和朝廷派遣巡察御史巡察相结合的体制。巡察御史由朝廷直接任命派遣,与地方政府没有关联。地方常设的监察机关(官员)则不同,它们与地方政府的关系较为复杂,其独立性是经过长期发展才确立的。自秦至隋,地方常设监察机关往往从属于地方政府。唐宋开始在地方设立专门监察机关。元朝的地方监察体制有了新发展:建立行御史台,实行大监察区建制,设二十二道肃政廉访司,分属行御史台,从而形成垂直监察体系,地方监察机关与地方政府没有统属关系。明代将全国划分为十三道,由朝廷委派监察御史,各省又设按察司,“掌一省刑名按劾之事”,是各省常设监察机关。清承明制,监察体系基本循而不改。
第三,监察官员之专职化。监察职能由监察官员专任,监察官员也不兼任其他职能,这是监察独立的内在要求。自秦汉至唐宋,监察机关的独立和一元化尚在形成中,监察官也没有真正专职化。元明清,随着中央和地方监察机关独立和一元化的完成,监察官员基本实现专职化。尤其是明清时期,御史是官僚机构中一个特殊群体,负有专门职责,还有专用的“獬豸补服”。
第四,监察官员具有独立弹劾权。监察官员虽然从属于相府或御史台(都察院),但其弹劾无需宰执或台主批准,御史以个人名义而不是组织名义提起弹劾。这是为了不妨碍对宰执或台主的纠弹,同时使纠弹的主体十分明确,因而也是对监察官员的一种制约。东汉初年,刺史纠奏二千石长吏“不复委任三府”而直呈皇帝。唐初,明确规定御史可以直接弹劾:“故事,台中无长官。御史,人君耳目,比肩事主,得各自弹事,不相关白。”清朝规定,科道官不必经过都察院而可以单独进呈,既能封劾,还能面劾。
中国古代施政者对国家治理中监察权的配置和运用有理性的认识和较合理的设计,它们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监察权运行的内在规律。当然,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处于官僚政治的体系之中,特别是受到君主专制这一根本政治体制的制约,官官相察的实质是君察臣,其实施的成效与设计初衷必然相距甚远。
(摘编自艾永明《传统监察制度展现中国古人智慧》)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从历史发展看,保障监察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关键在于监察体制从不独立逐步走向独立的过程。
B. 监察独立要求监察官员专职化,监察职能由监察官员专任,这样监察官员就能具有独立弹劾权。
C. 中国古代垂直监察体系是经过了长期发展才形成的,直到明清时期,垂直监察体系才真正确立。
D. 保证监察机关的独立,须先让监察机关与其他机关互不统属,且将监察职能从其他机关分离出来。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监察机关和监察官员两个方面,梳理了中国古代监察体制逐步走向独立的发展过程。
B. 文章按朝代顺序分析中国古代监察体制独立与一元化的发展及形成,层次分明,脉络清晰。
C. 文章在详细分析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演进过程的基础上,进一步详细指出了这种制度自身的缺陷。
D. 文章第五段引用有关唐初规定的历史文献,证明了监察官员具有独立弹劾权,简约而有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古代,明清时期的监察制度更加完备,因而其监察的权威性和有效性表现最为突出。
B. 监察机关监察权及监察官员弹劾权的独立,是有效监察百官、避免官员贪腐的前提之一。
C. 如果监察官员没有独立弹劾权,就难以对宰执和台主进行监察,还可能导致他们胡乱纠弹。
D. 中国古代施政者对监察权的配置和运用有其合理性,因而对不同的政治体制也有借鉴意义。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庖丁解牛》中,庖丁解牛三年之后达到的境界是:__________________。
(2)庖丁解牛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规律,由此可知,庖丁解牛遵循事物的规律。
(3)庖丁解牛采取谨慎的态度,遇见难以下刀的地方,就“怵然为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黄溪夜泊
欧阳修
楚人自古登临恨,暂①到愁肠已九回。
万树苍烟三峡暗,满川明月一猿哀。
殊乡况复惊残岁②,慰客③偏宜把酒杯。
行见江山且吟咏,不因迁谪岂能来。
[注]①暂:始、初。②残岁:一年将尽的时候。③慰客:犹“迁客”。慰,忧郁。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自古以来的楚人一样,登临高处的诗人因满怀遗憾而感到十分悲伤。
B.颔联对仗工整,气象宏阔,“苍烟” 与“明月”的色调令人黯然神伤。
C.诗人身在异乡的漂泊况味,让他自己拿起酒杯来,借以抒发心中郁闷。
D.前三联句句借景抒情,所表达的各种情怀与层层愁绪盘结于诗人之心。
【2】诗人为什么最后说“不因迁谪岂能来”?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原因。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恕,字仲言,洪州南昌人。少为县吏,折节读书。太平兴国二年进士,解褐大理评事、通判洪州,恕以乡里辞。改澧州。澧自唐季为节镇兼领,吏多缘簿书干没为奸。恕尽擿发其弊,郡中称为强明,以吏干闻。
会契丹引去,召入为户部郎中、户部副使,迁右谏议大夫、知澶州。驿召为河北东路营田制置使。太宗谕以农战之旨,恕对曰:“古者兵出于民无寇则耕寇至则战今之戎士皆以募致衣食仰给县官若使之冬持兵御寇春执耒服田万一生变悔无及矣”太宗曰:“卿第行,朕思之。”恕行数日,果有诏,止令修完城堡、通导沟渎而已,营田之议遂寝。
恕每便殿奏事,太宗或未深察,必形诮让。恕敛板踧缩,退至殿壁负立,若无所容。俟意稍解复进,悫执前奏,终不改易,如是或至三四。太宗以其忠,多从之。迁礼部侍郎。真宗即位,加户部,命条具中外钱谷以闻。恕久不进,屡趣之,恕曰:“陛下富于春秋,若知府库充实,恐生侈心,臣是以不敢进。”真宗嘉之。
咸平二年,帝北巡,充行在转运使。俄以母老求解,拜吏部侍郎。恕事母孝,母亡,哀慕过甚,不食荤茹,遂至羸瘠。起复视事,迁尚书左丞、权知开封府。恕已病,犹勉强亲职,数月增剧,表求馆殿之职,获奉以济其贫。真宗曰:“卿求一人可代者,听卿去。”是时寇准罢枢密使,恕即荐以自代,遂以准为三司使,恕为集贤学士、判院事。准即检寻恕前后改革兴立之事,类以为册,及以所出榜,别用新板,躬至恕第请判押。恕亦不让,一一押之,自是计使无不循其旧贯。
(节选自《宋史·陈恕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古者兵出于民/无寇则耕/寇至则战/今之戎士皆以募致/衣食仰给县官/若使之冬持兵御寇/春执耒服田/万一生变/悔无及矣/
B.古者兵出/于民无寇则耕/寇至则战/今之戎士皆以募致衣食/仰给县官/若使之冬持兵御寇/春执耒服田/万一生变/悔无及矣/
C.古者兵出于民/无寇则耕/寇至则战/今之戎士皆以募致/衣食仰给/县官若使之冬持兵御寇/春执耒服田/万一生变/悔无及矣/
D.古者兵出/于民无寇则耕/寇至则战/今之戎士皆以募致/衣食仰给县官/若使之冬持兵御寇/春执耒服田/万一生变/悔无及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是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礼时所取,女子15岁许嫁举行笄礼时所取。
B.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贡士参加殿试录为三甲都叫进士。考中进士,一甲即授官职,其余二甲参加翰林院考试,学习三年再授官职。
C.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号,如咸平;每次新皇帝登基常常会改元,基本上一帝一年号。
D.吏部,六部之一。主管文职官员的考课、任免、升降、调动等事务,长官为吏部尚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恕为官清廉,襟怀坦荡。他因自己家在洪州而辞去洪州通判之职,后改任澧州通判,在病情加剧时上表请求任馆殿里的闲职,用获得的俸禄来解决家贫之急。
B.陈恕一心为公,忠于国事。在偏殿奏事,太宗有时没有深察,常提出责问。他就收回手板恭敬不安地不断后退,等皇帝气消了一点后,又恭敬地上前奏事,不改变自己立场。
C.陈恕非常孝顺,事母尽心。母亲年老,他曾请求解官回家服侍。当母亲死后,他又因过度哀伤,不吃荤腥,以至于瘦弱不堪。
D.陈恕擅长识才,举贤任能。他为集贤殿学士、判院事时,就推荐当时被罢枢密使之职的寇准,举荐他代替自己,真宗就任寇准为三司使。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恕尽擿发其弊,郡中称为强明,以吏干闻。
(2)若知府库充实,恐生侈心,臣是以不敢进。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网络上曾出现了一名5岁小朋友的简历。这份简历长达15页,显示小朋友具备1500字的识字量,年英文阅读量超过500本,钢琴、街舞、足球、围棋、游泳样样皆会、浮力、重力、密度、磁力等概念也不陌生,足迹更是遍布国内外诸多城市。这份5岁小朋友的“华丽”履历,让不少网友惊呼“受到了打击”,甚至有人感慨“好像这辈子都比不过这个孩子了”。但也有人对这种培养孩子的方式提出了异议。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结合材料进行立意,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