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全都不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
①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②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③虽有槁暴 ④合从缔交,相与为一⑤人非生而知之者⑦君子生非异也 ⑧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⑨蒙故业,因遗策 ⑩百有余年矣
A. ②⑤⑨ B. ②⑧⑨ C. ⑤⑦⑧ D. ①⑤⑧
2、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
A. 分别总是在六月,回忆是思念的愁。同窗数载的无数美好瞬间,将永远铭刻在我的记忆之中……(毕业赠言)
B. 工会提议用探望一线劳动者的方式过“五一”,这很有意义,群众积极响应。(广播稿)
C. 本人昨日不慎于学校阅览室丢失沈从文《边城》一书,期盼拾得者璧还原物,不胜感激!(寻物启事)
D. 特邀您作为嘉宾莅临我校体育艺术节,相信您会有幸观赏到最具特色的演出,静候您的光临。(邀请函)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谨(认真从事)庠序之教 ②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考察) ③金(黄金)就砺则利 ④声非加疾(声音宏大)也 ⑤于其身(自己)也,则耻师焉 ⑥皆通(通晓)习之 ⑦蒙(继承)故业,因遗策 ⑧追亡逐北(向北)
A.②③⑥⑧ B.②③⑤⑦ C.①④⑥⑧ D.①④⑤⑦
4、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建安文学最突出的成就是诗歌。以“三曹”“建安七子”为代表的建安诗人们直接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这一时期的诗歌具有“愀慨悲凉”的独特风格,并且形成了“建安风骨”这一优良传统。
B.伏惟: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说话时表示恭敬的习惯用语。
C.“赋”,这种文体,讲究文采和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宋代的赋进一步趋向于散文化,如欧阳修的《秋声赋》。
D.《归园田居(其一)》的作者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东晋时期著名诗人,我国诗歌史山水诗的开创者。
5、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一致的一项
A. 夫晋,何厌之有 B. 求人可使报秦者
C. 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D. 客有吹洞箫者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为文化传承插上数字的翅膀
最近,浙江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正式发布“当古窑址遇上AR新科技”产品,游客只需在动设备上下载专门的APP,现场扫描导览图,就能再现800年前的龙窑烧制场景。通过数字技术,让古窑址“活”起来,如今,文物正通过科技手段获得“重生”。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人类的许多文化资源——无论是语言、文字、风俗、传说,还是手工技艺、音乐、舞蹈——正面临着流失乃至失传的危险。如何把历史文化传承下去,是所有国家都面临的共同挑战。数字技术的诞生,为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开辟了一条新路。当前,利用数字技术开展文物保护、文化遗产传承正在全世界成为一股强劲的浪潮。我国文博事业与非遗传承要想跟上时代潮流,就必须抓住数字化机遇,用数字技术武装自己。
数字技术的最大好处是突破时空界限和物理限制。博物馆的藏品本是全社会的共同财富,理应走出“深闺”为社会所共享。但现实是,博物馆的展馆面积、服务人员等都是有极限的,不可能满足所有参观者的需求,也不可能把所有展品-股脑全拿出来展览。如何解决博物馆有限展馆面积与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数字技术开辟了一条新路。通过采集文物或展品的数字信息,打造数字化虚拟博物馆,就能使观众足不出户而遍游天下。特别是未来VR技术越来越先进,有可能与人的视觉、触觉等深度融合,各种以前只能近观而不可把玩的珍贵展品不但可以看,还可以在虚拟中触摸,实现全方位、沉浸式、交互性地参观。这就在实地参观之外创造了替代性选择,对于扩大受众群体、保护文物安全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数字技术还可以提升博物馆等文化场所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一个简单的例子是,现在不少博物馆在展品和展厅里设置传感器,收集观众停留时间和是否拍照等行为数据,以此作为改进展览的依据。法国卢浮宫用蓝牙传感器采集观众参观行为数据,分析短期停留和长期停留的参观者的不同参观模式,为治理馆内拥堵提供决策依据。陕西历史博物馆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观众对有文字的展品、图版、成套的文物更感兴趣,驻足时间明显更长。大数据分析具有准确、客观、简便的特点,可以有针对性地改进服务、提升效率。
目前,我国文博与非遗领域应用数字技术的成功经验不少,比如“数字敦煌”“虚拟圆明园”等,但与观众的需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一些数字博物馆点击率很低,对非遗的记录还停留在录音录像的初级阶段。应当看到,当前青年一代已经成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力,在故宫的参观者中,一半以上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作为数字时代的“原住民’青年人已经习惯于从数字化世界中汲取知识。文物与文化遗产“进驻”到数字化世界里,才能赢得青年人,让历史延伸到更远的未来。
我国文化资源极其丰富,也就意味着数字化的工作极其繁重,因此必须增强紧迫感,加快数字化进程。只有跟上数字化的时代潮流,才能真正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摘自《人民曰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所有国家都面临着如何把历史文化传承下去的共同挑战,数字技术为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开辟了一条新路。
B.数字技术为我国文博事业与非遗传承提供了机遇,让文物与文化遗产“进驻”到数字化世界里,从而赢得青年人,让历史延伸到更远的未来。
C.大数据分析具有准确、客观、简便的特点,可以有效地帮助博物馆等文化场所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
D.在未来,VR技术有可能与人的视觉、触觉等深度融合。参观者既可以看,还可以触摸到以前只能近观而不可把玩的珍贵展品。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本文的标题即是文章的中心论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能较好地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文章开篇写浙江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正式发布“当古窑址遇上AR新科技”产品这一事件,是为了引出数字技术的话题。
C.文章第三段通过具体的例证,分析了数字技术在突破时空界限和物理限制两方面的好处,从而证明了数字技术的重要性。
D.文章最后一段对我国文物与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工作提出了要求、勉励和期待,有力地收束全文,表明了写作目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我们没有抓住数字化机遇,用数字技术武装自己,我国文博事业与非遗传承就不可能跟时代潮流,从而被淘汰。
B.我国历史特别悠久,文化资源极其丰富,这就意味着将文物与文化遗产数字化的工作比世界上很多国家在这方面的工作都要繁重得多。
C.如果文物与文化遗产不“进驻”到数字化世界,就很难吸引已经习惯于从数字化世界中汲取知识的青年一代,我们的文化传承就可能出问题。
D.“数字敦煌”“虚拟圆明园”等都是我国文博与非遗领域应用数字技术的成功范例,但仍远不能满足观众的需求,所以必须加快数字化进程。
7、(1)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洞庭湖上烟雾消散,皎洁的月光洒在湖面上,“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月光下的美景。
(2)刘禹锡《陋室铭》中“________”句借孔明的房子来写自己的陋室,“________”句借孔子的话以表明自己的安贫乐道。
(3)《劝学》中以蚯蚓为例,正面论述学习用心专一的必要性,接下来用“__________,__________”反面证明这一观点。
8、感旧
陆游
当年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
十丈战尘孤壮志,一簪华发醉秋风。
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
奇士①久埋巴峡骨,灯前慷慨与谁同?
【注】①奇士:指陆游在巴蜀结识的好友独孤策,此时已故去十余年。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回忆当年,紧扣诗题,写出了诗人年轻时豪迈洒脱、英姿勃发的形象。
B.颔联在形式上对仗工整,体现了律诗典型的音韵之美;在内容上对比鲜明,取得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C.颈联中诗人写自己在梦中回到昔年纵横驰骋的边塞,借梦寄情,表达了对戎马生涯和塞外奇绝风光的深切怀念。
D.尾联使用反问的手法,表达了内心强烈的感情,同时也让读者了解到慷慨豪迈、卓尔不群的故友形象。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9、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晋景公之三年,大夫屠岸贾①欲诛赵氏。屠岸贾者,始有宠于灵公。及至于景公,而贾为司寇,将作难,乃治灵公之贼,以致赵盾②。韩厥告赵朔③趣亡。朔不肯,曰:“子必不绝赵祀,朔死不恨。”韩厥许诺,称疾不出。贾不请而擅与诸将攻赵氏于下宫,杀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皆灭其族。
赵朔妻,成公姊,有遗腹,走公宫匿。赵朔客曰公孙杵臼,杵臼谓朔友人程婴曰:“胡不死?”程婴曰:“朔之妇有遗腹,若幸而男,吾奉之;即女也,吾徐死耳。”居无何,而朔妇免身,生男。屠岸贾闻之,索于宫中。夫人置儿绔中,祝曰:“赵宗灭乎,若号;即不灭,若无声。”及索,儿竟无声。已脱,程婴谓公孙杵臼曰:“今一索不得,后必且复索之,奈何?”公孙杵臼曰:“立孤与死孰难?”程婴曰:“死易,立孤难耳。”公孙杵臼曰:“赵氏先君遇子厚,子强为其难者,吾为其易者,请先死。”乃二人谋取他人婴儿,负之,衣以文葆,匿山中。程婴出,谬谓诸将军曰:“婴不肖,不能立赵孤。谁能与我千金,吾告赵氏孤处。”诸将皆喜,许之,发师随程婴攻公孙杵臼。杵臼谬曰:“小人哉程婴!昔下宫之难不能死,与我谋受赵氏孤儿,今又卖我。纵不能立,而忍卖之乎!”抱儿呼曰:“天乎!天乎!赵氏孤儿何罪?请活之,独杀杵臼可也。”诸将不许,遂杀杵臼与孤儿。诸将以为赵氏孤儿良已死,皆喜。然赵氏真孤乃反在,程婴卒与俱匿山中。
居十五年,景公问韩厥,厥知赵孤,具以实告。赵孤名曰武。于是景公乃与韩厥谋立赵孤儿。召赵武、程婴遍拜诸将,遂反与程婴、赵武攻屠岸贾,灭其族。复与赵武田邑如故。
及赵武冠,为成人,程婴乃辞请大夫,谓赵武曰:“昔下宫之难,皆能死。我非不能死,我思立赵氏之后。今赵武既立,为成人,复故位,我将下报赵宣孟③与公孙杵臼。”赵武啼泣顿首,固请曰:“武愿苦筋骨以报子至死,而子忍去我死乎!”程婴曰:“不可。彼以我为能成事,故先我死;今我不报,是以我事为不成。”遂自杀。赵武服齐衰三年,为之祭邑,春秋祠之,世世勿绝。
(取材于《史记·赵世家》)
(注释)①屠岸贾(gǔ):春秋时期晋国大夫,与大臣赵盾不和。后文的“宣孟”是赵盾的谥号。②惩治当年灵公时作乱祸国的人,以加罪于赵盾(及其家族后人)。③赵朔:赵盾之子。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大夫屠岸贾欲诛赵氏 诛:杀死、铲除
②将作难 难:困难
③韩厥告赵朔趣亡 趣:催促
④胡不死? 胡:为什么
⑤请活之 活:使……活下来
⑥具以实告 具:详细、完全
⑦固请曰 固:坚定、坚决
⑧赵武服齐衰三年 服齐衰:服丧
A. ①④ B. ②③ C. ⑤⑧ D. ⑥⑦
【2】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子必不绝赵祀,朔死不恨。
您如果能使赵氏的祭祀香火不断绝,我死也没有遗憾了。
B. 朔之妇有遗腹,若幸而男,吾奉之。
赵朔的妻子有身孕,如果有幸是男孩,我就献上他。
C. 纵不能立,而忍卖之乎?
即使你不能抚养他自立成人,怎能忍心出卖他呢?
D. 诸将以为赵氏孤儿良已死。
将领们以为赵氏孤儿确实已经死了。
【3】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屠岸贾未经请示晋灵公,就擅自和将领们在下宫袭击赵氏,杀死了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并且灭绝了他们的家族。
B. 赵朔的妻子是成公的姐姐,怀有赵朔留下的遗腹子,为躲避搜捕逃到景公的宫里偷偷躲藏起来。
C. 屠岸贾到宫中搜查赵氏孤儿。夫人把婴儿藏在裤子里,祷告赵氏宗族如果不会灭绝,孩子就不要出声,而婴儿果然没有出声。
D. 程婴带着将领们攻打公孙杵臼,杵臼为赵氏孤儿求情,将领们不答应,杀了杵臼和藏在山里的别人家的婴儿。
【4】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①今一索不得,后必且复索之,奈何?
②武愿苦筋骨以报子至死,而子忍去我死乎!
【5】根据文章内容概括程婴自杀的原因。有人认为程婴自杀是“舍生取义”,有人不以为然,你赞同哪一种说法?请说说你的理由。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生需要一种态度。一俯一仰之间,王羲之在兰亭流觞曲水,领悟了“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的人生;一进一退之间,苏轼在赤壁泛舟夜游,明白了“变与不变”的人生;一明一暗之间,王安石在褒禅山曲径通幽,懂得了“志”“力”“物”辩证关系的人生。他们或积极有为,或豁达坦然,或深思慎取。还有对酒当歌的曹操,性本爱丘山的陶渊明……他们把生命中独有的过往,放在自然、社会、生活中历练、沉淀、提升,最后成为了后人景仰的一种姿势、一种态度、一种品质。
在你的生命中,也不乏独有的过往,但你是否思考过你的人生需要一种什么态度呢?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自主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