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双鸭山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5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A.是何异于刺人而杀      察邻国

    B.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吾尝终日思矣

    C.为桂林、象郡          焚百家之言,愚黔首

    D.青,取之于蓝,而青  蜀道之难,难上青天

  • 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顺流而也”

    A. 鱼虾而友麋鹿

    B. 破荆州,江陵

    C. 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D. 耳得之而

  • 3、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并没有使人民增多,因此就向孟子提出了疑问。

    B.《劝学》一文围绕“学不可以已”这一中心论点,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三个方面来论述的。

    C.《过秦论》的最后一段从领袖的地位、指挥作战能力、军队的素质和装备四方面将九国之师和陈涉之众进行对比,指出后者远不如秦的力量强大,结局却是“成败异变,功业相反”。

    D.《师说》中的“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句话说明教师没有阶级区别,没有年龄界限,道之有无是择师的标准。

  • 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役聪明耳目   之:结构助词,“的”

    B.必固根本   其:指示代词,“它的”

    C.戒奢   以:介词,“用”

    D.德不厚思国之理   而:连词,表并列

  • 5、下列对加点词语表述正确的一组是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③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④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⑤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⑥吾从而师之

    A. 古今含义全不相同 B. ②③⑤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C. 古今含义全都相同 D. ①③⑥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化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创新力、传播力和影响力。“文化软实力”的说法源自约瑟夫·奈的软实力理论。一般来说,软实力是一种隐形的力量,蕴含在文化、政治价值观、外交政策和国际形象四个载体中。在这四个载体中,文化是核心,其他三个组成部分也都深深地烙上了文化的影子。甚至有人直接把软实力解释成文化力。基于此,文化软实力就有了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软实力就是指“软实力”;狭义的文化软实力,则是构成软实力的文化要素。文化软实力的形成必须依赖先进的文化,而这种文化只有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相应的时代和社会,才能更好地促进个人全面自由的发展,才能体现出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文化软实力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在国内,它通过文化建设不断增强本国文化的认同感,抵御国外一些敌对文化理念的侵袭,大大增强国内民众的凝聚力。通过吸收国外先进文化元素和不断改造本国文化中落后的成分,使本国文化更加适应当前形势,更好地指导经济建设,更好地彰显本国文化的强劲生命力。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兼容并蓄、富有活力的本国文化必将为国外受众所认可,使本国所奉行的理念得到传播,从而大大提升国家形象和影响力。

    文化软实力产生于一定的文化资源。这些资源包括国家价值追求、社会理念、宗教信仰、道德规范,还包括风俗习惯、民族精神、国民素质、文学艺术等,还与教育、科技、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文化软实力产生的根本是人们对本国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和接受。与传统手段相比,非强制手段是文化软实力实现的手段,而国家的综合国力是文化软实力的力量表现形式。

    在现实社会中,往往存在重器不重道的现象。它表现在国家综合实力的建设上,就是重视提升硬实力而不重视提升文化软实力。重视提升硬实力是对的,文化软实力也一定要以硬实力为基础。事实上,硬实力的提升会极大地推动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但这并不意味着硬实力提升之后,文化软实力就会自然提升。正确的态度是,硬实力与软实力并重,寓软实力于硬实力之中,既见物又见精神。

    (摘编自舒刚《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研究》)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约瑟夫·奈提出的软实力理论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其中文化是最核心的要素。

    B.拥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既可抵御敌对文化理念的侵袭,又可提升国家的影响力。

    C.提升国家软实力其实就是要吸收国外的先进文化来改造本国文化中的落后成分。

    D.硬实力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基础,只要打好硬实力基础,就能有效提升软实力。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分别从概念、作用、产生以及与硬实力的关系四个方面来阐述文化软实力。

    B.文章深入论述了软实力和硬实力的价值,通过对二者的比较突出了软实力的价值。

    C.论述文化软实力在国内、国际的作用时,作者对其在国内所产生的作用论述较细。

    D.文章既从理论上阐释文化软实力,也针对现实中的错误认识指出如何提升软实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一个国家只知提升硬实力,从不重视软实力,那么它将很难有强大的凝聚力。

    B.如果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体系不能被认同和接受,就很难产生强大的文化软实力。

    C.一个国家即便有很强的文化软实力,但如果不能与时俱进,也会渐渐丧失其优势。

    D.大量吸收国外先进文化元素,使本国文化具有多国文化要素,就会得到国际认可。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以比喻的修辞感伤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初次出场时的情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宋文帝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__________”之雄心,也只怕会是“___________”的结局。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从题目上看,这是一首咏史怀古诗,全诗借古讽今,借咏王昭君的事迹表达当朝对统治者的谴责,也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B.三四句咏叹王昭君其人其事,“一去”,写生不能归来;“独留”,写死永葬漠北。这一去一留,一生一死,反差强烈,令人深思。

    C.五六句是说汉元帝本来不认识王昭君,后来从图画里才识得昭君美貌,所以追悔莫及,只能在月夜翘首伫立,等待昭君魂归。

    D.尾句借千载作胡语的琵琶曲调,委婉点出全诗“怨恨”的主题,既有“恨帝始不见遇”的“怨思”,又有对乡土故国的怀念。

    2有人认为这首诗起句“发端突兀,是七律中第一等起句”,也有人认为“群山万壑赴荆门,当似生长英雄起句,此未为合作”。对此你有何看法?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各题。

    县郭外高唐、孤岐诸山多虎。一樵者朝行丛箐中,忽失足堕虎穴。两小虎卧穴内。穴深,樵踊而蹶者数,不得出,泣待死。日落风生,虎啸入穴,口衔生麋,分饲两小虎。见樵蹲伏,张牙奋搏。俄巡视若有思者,反以残肉食樵,入抱小虎卧。明日,复衔一麂来,饲其子,仍投馂与樵。樵馁甚,取啖。如是者弥月,浸与虎狎。

    一日,小虎渐壮,虎负之出。樵急仰天大号:“大王救我!”须臾,虎复入,拳双足俛首就樵。樵骑虎,出。虎置樵,携子行。阴崖灌莽,禽鸟声绝,风猎猎生于黑林。樵益急,呼“大王”。虎却顾,樵跽告曰:“蒙大王活我,今相失,惧不免他患。幸终活我,导我中衢,我死不忘报也。”虎颔之,遂前至中衢,反立视樵。樵复告曰:“小人西关之穷民也,今去将不复见。归当畜一豚,候大王西关外邮亭之下,某日时过飨。无忘吾言。”虎点头,樵泣,虎亦泣。

    迨归,家人惊讯。樵语故,共喜。至期具豚,方事宰割,虎先期至,不见樵,竟入西关。居民见之,呼猎者闭关栅,矛梃铳弩毕集,约生擒以献邑宰。樵奔救告众曰;“虎于我有大恩,愿公等勿伤。"众竞擒诣县,樵击鼓大呼。官怒诘,樵具告前事,不信。樵曰:“请验之,如诳,愿受笞!”官亲至虎所樵抱虎痛哭曰救我者大王耶虎点头大王以赴约入关耶复点头我为大王请命若不得愿以死从大王言未讫虎泪堕地如雨。观者数千人,莫不叹息。官大骇,趋释之,驱至亭下,投以豚,矫尾大嚼,顾樵而去。后名其亭曰“义虎亭”。

    (取材于王猷定《义虎记》)

    1用斜线(/)为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官亲至虎所樵抱虎痛哭曰救我者大王耶虎点头大王以赴约入关耶复点头我为大王请命若不得愿以死从大王言未讫虎泪堕地如雨。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樵踊而蹶者数   蹶:跳跃

    B. 如是者弥月   弥:满

    C. 拳双足俛首就樵   就:凑近

    D. 众竞擒诣县   诣:到

    3下列各组语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①今失,惧不免他患 ②洛阳人有相仇者

    B. ①小人西关穷民也 ②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C. ①我大王请命 ②为人请求事

    D. ①驱至亭下,投豚 ②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4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饲其子,仍投馂与樵

    理解:饲养它的幼子,仍然把剩余的食物投给樵夫

    B. 幸终活我,导我中衢

    理解:希望最后能让我活下来,把我引到大路上去

    C. 方事宰割,虎先期至

    理解:正忙着宰杀(猪)的时候,老虎提前到了

    D. 官大骇,趋释之

    理解:官吏大惊,走过来(听樵夫)解释这件事

    5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樵夫在野外不慎落入虎穴,反而得到老虎的照顾,人虎日渐亲近。

    B. 老虎携幼虎出洞后没有忘记樵夫,主动帮他脱离险境并送他回家。

    C. 樵夫与老虎分别时,许诺回家后专门养一头猪来报答老虎的大恩。

    D. 老虎被猎户等围捕后,樵夫舍身为虎请命作证,义虎才得以生还。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小马大学本科毕业后,因在街头摆摊卖水果,和父亲发生了争执。小马认为自己是在创业,而父亲则认为大学毕业生要干点体面工作。面对父亲的不理解,小马情绪低落。

    父子俩的矛盾传开后,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马或小马的父亲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不少于800字。明确收信人,统一以“小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50
题数 10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