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与“激于义而死焉者也”的句式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
A.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B.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C.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D.斯固百世之遇也
2、下列关于戏剧相关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杂剧多为四折一楔子,剧本由曲词、宾白、科三部分组成,角色分末、旦、净、杂等,正末和正旦是主唱角色。
B.元代杂剧和散曲合称“元曲”,关汉卿是中国戏剧的奠基人之一,他和马致远、王实甫、白朴合称“元曲四大家”。
C.莎士比亚是英国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也是世界最著名戏剧大师,在喜剧、历史剧、悲剧和传奇剧领域都成就卓著。
D.曹禺是中国杰出的现代话剧剧作家,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代表作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
3、下列语句都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方式的一项是( )
①檐牙高啄 ②蜂房水涡 ③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④烟横雾斜,焚椒兰也 ⑤一肌一容,尽态极妍 ⑥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⑦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⑧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A.①④⑥⑧ B.②③⑤⑦
C.②④⑤⑦ D.④⑤⑥⑧
4、下列句子中,不属于特殊句式的一项是()。
A.大王来何操?
B.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
C.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D.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
5、下列句子中点的词不全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为长者折枝
B.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 盖亦反箕本矣
C.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罔民而可为也
6、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眼球运动与阅读速度
①根据观察和测试发现,阅读时人的眼睛并不是匀速不停地在书页上移动,恰恰相反,目光总是一小步一小步地移动,我们称之为“眼跳”。在移动过程中,又存在着时间稍长的停顿,这种停顿在阅读学上称作“眼停”,也叫“注视”。
②阅读时,读者依靠眼球跳动看书,是阅读中视觉过程的基本特征。根据眼球测动仪的测定,阅读时眼跳持续时间约为0.02~0.05秒,其中,在一行之内的眼跳时间约0.02秒,这样,整个阅读过程中95%左右的时间,眼球是不动的。也就是说,只有在跳动之间的注视时间里,才能接收到信息。这一瞬间,犹如照相机开启快门的曝光,注视点放在什么地方,注视时间控制在多长范围内,是视觉方面影响阅读技巧的关键所在。
③眼停次数的多寡和每次注视时间的长短,与阅读能力、读物难易程度以及阅读要求(精读、略读或浏览)有关。如果阅读能力强、读物浅显或只需记取读物的内容大意,注视的次数就可以少,注视的范围就可以大,注视的平均时间也就可以短。
④有关汉字阅读的研究还表明,在阅读时,每次眼停最多可见6~7个字,最少不到一个字;因为有时一个字要经过两三次注视才能感知。而每篇文章的第一行,眼停次数和注视时间均较以后部分略30%;10%于刚开始阅读,心中没数造成的;到后面时,由于对读物的难易程度、作者的 语体风格已经比较适应,速度自然可以加快了。
⑤在阅读过程中,眼睛的注视不仅从一个定点移到另一个定点,有时因意义不明了,或未看清楚,也会倒退到原定点或者前定点,以便对不同位置上的字、词进行综合的理解、记忆,或寻找遗漏的信息。这种逆向的返回运动,阅读学上叫做“回视”或“回跳”。回视次数越多,注视次数和耗费的时间也必然增多。显然,回视的次数与读者的阅读能力、读物难易程度和阅读要求也有关。不熟练的读者,不仅注视次数多,每次注视所覆盖的字、词少,回视次数也必然高,约占注视的30%;阅读能力强的读者,不仅注视次数少,每次注视所覆盖的字、词多,回视次数也只占注视次数的10%。
⑥与回视相近似的情况,还有扫视,又叫做“行间移动”,是眼动的特殊情况。阅读时的扫视,是从一行文字的末端移至下一行文字的开端的眼动。刚开始学习阅读的小学生,反复扫视的运动较多,而且容易发生串行或反复寻找的情况。初步掌握阅读技能的学生,反复扫视的现象会逐渐减少,但扫视时,视线从上一行文字末端跳到下一行文字的开端,一般都是跳得很近,往往需要短距离地再跳一次。
⑦在美国阅读心理学家古德。伊洛费看来,造成阅读速度慢的主要因素中,有关眼球运动的有三点:一是 ,二是 ,三是 。这些已经成为研究阅读的专家学者的共识。因此,我们只要在阅读过程中有意识地改善这三点,就可以使阅读速度得到提高。如果能长期坚持下去,就会形成快速阅读的能力。当然,这还仅仅是一个方面。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们只能在“眼停”即“注视”时间里获取阅读信息。
B. 读物浅显或者阅读要求低,眼停的次数就会相对减少。
C. 阅读能力强的读者的扫视范围必然大于能力弱的读者。
D. 影响阅读速度的原因有很多,眼球运动只是其中之一。
【2】根据全文内容,在文中横线上各填写一个语句,使上下文语意连贯。
7、(1)乱石穿空,___________,卷起千堆雪。___________,一时多少豪杰。(苏轼《念奴娇》)
(2)回首向来萧瑟处,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定风波》)
(3)想当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辛弃疾《永遇乐》)
(4)莫道不销魂,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李清照《醉花阴》)
(5)雁过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声声慢》)
8、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杂诗
王赞①
朔风动秋草,边马有归心。胡宁久分析,靡靡忽至今?
王事离我志,珠隔过商参②。昔往鸧鹧③鸣,今来蟋蟀吟。
人情怀旧乡,客鸟思故林。师涓④久不奏,谁能宣我心!
[注]①王赞,西晋文人。②商、参:二十八宿之中的二个,永不同时出现于天空中。③鸧鹧:又作仓庚,指黄鸷。④师涓:先秦时代卫国的著名乐师。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二句以写秋景起笔,不仅写出了悲凉肃杀的时令特点,也流露出“思归”意绪。
B.三至六句自述战事不断导致自己与亲人不相见,表达了强烈的思乡之情。
C.第十句与“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使用的手法相似,都是以物类比自身情感。
D.诗歌最后两句的感叹,表达出征夫对战争残酷无情的痛楚叹息,以及说不尽的思乡之情。
【2】本诗“昔往鸧鹧鸣,今来蟋蟀吟”两句可追溯到《诗经小雅·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但二者又有所区别。请结合诗句,谈谈它们在情感内容方面的相异之处,以及在表现手法方面的相同之处。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田敏,字子俊,本易州牙吏。雍熙中,王师讨幽蓟,曹彬进兵涿州,敌断其后。王继恩募勇士持书抵彬,敏应募,间行由祁沟关达涿州。彬得诏,选壮士五十人卫敏还,道遇贼,力战,四十八人死,敏与两人者,仅以身免。彬上其事,太宗召见,复令赍诏谕彬。师还,补敏易州静砦指挥使。
端拱初,以所部兵屯定州。契丹攻北唐河大将李继隆遣部将逆战为敌所乘奄至水南敏以百骑奋击 敌惧退水北遂引去又出狼山袭契丹至满城获首级甚众。既而敌陷易州,敏失其家所在。帝擢敏本军都虞候,赐白金三百两,使间行求其父母,得之以归。徙屯镇州,而升其指挥为内员僚直。
李继隆讨夏州,奏隶麾下。敏率兵至灵州橐驼口双塠西,遇敌,斩首三千级,获羊马、橐驼、铠仗数万计。继隆上其功,迁御前忠佐马步军副都军头。既而又从傅潜于定州。时契丹断蒲阴路,城中有神勇军士千余人。属敌兵盛,不敢战,敏率轻锐援出之。真宗幸天雄军,诏敏隶高琼,使追贼至宁远军,以功领涿州刺史。王均乱西川,从招安使雷有终败贼于灵池山。贼平,迁马步军都军头。
先是,两地供输民多为契丹向导,敏自鱼台北悉驱南徙,凡七百余户,送定州。迁北平砦总营,赐御剑,听以便宜从事。至是,契丹复入寇,复与敌战杨村,败之。敏谍知契丹主去北平十里蒲阴驻砦,敏夜率锐兵,袭破其营帐。契丹主大惊,问挞览曰:“今日战者谁?”挞览曰:“所谓田厢使者。”契丹主曰:“其锋锐不可当。”遂引众去。
后徙环庆。坐与部豪往还纳赂为不法,降左屯卫大将军、昭州防御使。既而以虢州团练使知隰州,复为环庆路都总管、仪州防御使,卒。敏在边二十余年,凡迁授,多以功伐,虽晚不自饬,而朝廷亦优容之。
(选自《宋史•田敏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契丹攻北唐河/大将李继隆遣部将/逆战为敌所乘/奄至水南/敏以百骑奋击/敌惧/退水/北遂引去/又出狼山/袭契丹/至满城/获首级甚众
B. 契丹攻北唐河/大将李继隆遣部将逆战/为敌所乘/奄至水南/敏以百骑奋击/敌惧/退水北/遂引去/又出狼山/袭契丹/至满城/获首级甚众
C. 契丹攻北唐河/大将李继隆遣部将逆战/为敌所乘/奄至水南/敏以百骑奋击/敌惧/退水/北遂引去/又出狼山袭契丹/至满城获首级/甚众
D. 契丹攻北唐河/大将李继隆遣部将/逆战为敌所乘/奄至水南/敏以百骑奋击/敌惧/退水北/遂引去/又出狼山袭契丹/至满城获首级/甚众
【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字,古时男女幼年时由父母取字,供长辈呼唤,而名则是成年后才有,供朋友称呼。
B. 太宗,是中国古代帝王常见庙号,开国皇帝庙号通常为“太祖”,第二代帝王庙号常常为“太宗”。
C. 麾下,本意为将帅指挥的旗帜之下,后引申为部下或是对将帅的敬称。
D. 卒,古人称大夫死为卒,称天子死为崩,称诸侯死为薨,称士死为不禄,称庶人死为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田敏英勇无畏,受到朝廷赏识。朝廷出兵征讨,失利被围,在形势危急的情况下,他响应招募,不顾个人安危,深入前线,完成使命,受到皇帝的召见。
B. 田敏作战勇猛,率军屡立奇功。他以区区百名骑兵猛烈进攻契丹军队,一直追击到满城,斩杀了大量敌兵;后又在灵州以少胜多,击败敌兵,缴获大批战利品。
C. 田敏智谋超群,御敌巧妙有方。他把大量边民迁往内地,给契丹入侵制造障碍;密派手下探知契丹主帅的驻扎地点,率兵夜袭,令敌军惊惶失措,狼狈而逃。
D. 田敏声名远扬,令敌闻风而走。他与敌兵的多次交锋中,屡建战功,深受皇帝重用,得赐御剑,可以便宜从事;契丹主帅知其锋锐,不可抵挡,于是引兵而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属敌兵盛,不敢战,敏率轻锐援出之。
(2)敏在边二十余年,凡迁授,多以功伐,虽晚不自饬,而朝廷亦优容之。
1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个屡遭挫折、穷困潦倒的人准备跳崖自尽。崖边一株低矮的树听到这个人的痛苦经历后,也不觉流下了眼泪。人问其故。树说:“我怕是这世界上最辛苦的树了。你看我,生在岩石缝隙之间,食无土壤;渴无水源,环境恶劣,让我枝干不得伸展,形貌生的丑陋;根基浅薄,又使我风来欲坠,寒来欲僵。看我似坚强无比,其实我是生不如死呀。”人劝树与他一同赴死。树说:“我死倒是极容易,但这崖边便再也无其他的树了,所以不能死呀。”人不解。树接着说:“你看到我头上的这个鸟巢没有?此巢为两只喜鹊所筑,一直以来,他们在这巢里栖息生活,繁衍后代。我要是不在了,那两只喜鹊可咋办呢?”人听罢,忽有所悟,就从悬崖边退了回去。其实,每个人都不只是为了自己活着。
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