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二战爆发后,一直实行绥靖政策的张伯伦政府引起人们的强烈不满。1940年春天,丘吉尔临危受命,在困难时期挑起了国家的大梁。
②我再也躲不过雪,无论我蜷缩在屋子里,还是远在冬天的不为人知的另一个地方,沸沸扬扬的雪,都会落在我正经历的一段岁月里。
③近年来,广袤蜀地的新村建设全面推进,大巴山区漂亮民居星罗棋布,大凉山上鳞次栉比的彝家新寨拔地而起,气宇轩昂。
④约翰逊的学术方法虽比较新颖,但其学术成果得到学术界公认的却不是很多,再加上其追随者大都等而下之,以致他的学术地位一直不高。
⑤来到公司的第一天,我好像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做,忙得头昏眼花。已经过了下班的时间,我却还在七手八脚地忙碌着。
⑥某些反腐题材的文学作品常常抱着消闲和赏玩的态度,采取自然主义创作方法,穷形尽相地描写畸形的生活方式,实际并不能起到反腐倡廉的作用。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③⑤⑥ D.①④⑥
2、下面所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①金屋装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②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B.①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峨嵋马前死。
②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C.①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②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
D.①谢公宿处今尚在,绿水荡漾清猿啼。
②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
A. 而君幸于赵王 B.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C. 求人可使报秦者 D. 连辟公府不就
4、下列对《过秦论》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的语言独具特色,如辞赋一般,词采华丽,千变万化,多用对偶句与排比句,又多用对偶与排比混成糅合的长句,句子短长相间,读来朗朗上口。
B.文章最后一段从领袖的地位、指挥作战能力、军队的素质和装备四方面将九国之师和陈涉之众进行对比,指出后者远不如秦的力量强大,结局却是“成败异变,功业相反”。
C.文章先叙述史实,说明秦由兴盛到衰亡的过程,再列举大量的事实进行论证,最后得出要施仁政的结论,收到了水到渠成之功,具有很强的逻辑力量。
D.全文在叙述的基础上,总结了秦朝灭亡的原因,申述了作者关于治国应施仁义的主张。作者的目的是希望汉文帝以秦朝为借鉴,施行仁义,以免重蹈秦朝的覆辙。
5、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活用类型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养生丧死无憾 (《寡人之于国也》)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过秦论》)
B.空以身膏野草 (《苏武传》) 且庸人尚羞之 (《廉蔺列传》)
C.吾师道也 (《师说》) 左右欲刃相如 (《廉颇蔺相如列传》)
D.妙尽璇机之正 (《张衡传》)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劝学》)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西医结合:双剑合璧荡疠气
寇勇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祖国大地拉开了抗击疫情的阻击战,地北天南烽烟起,于无声处战鼓擂。全国各地收治疫情患者的定点医院,成为了白衣天使们与病毒角逐的主战场,这其中,我们看到了西医匆匆的脚步,也目睹了中医忙碌的身影。
在医学界,素有西医中医孰强孰弱的义气之争。说是义气之争,既有旁观者的角度,还有着“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共生共存各自天地”的现实考量。医者,仁心仁术者也,在严峻的疫情面前,这种义气之争正在消弭于同仇敌忾的融合之中,其效正显,其情可慰。
2月14日晚,在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举行的第24场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黄璐琦介绍,目前湖北地区确诊病例中,中医药参与率达75%以上,其他地区则超过了90%,其中由国家中医医疗队收治的确诊和疑似患者248人,症状改善159人,51人出院,转出22人(符合出院标准转至缓冲病房的患者)。
黄院士还强调,从临床观察看,通过中西医结合分层干预,轻症患者咽干、胸闷等不适症状消失较快,重症患者治疗周期缩短,出院患者配送中药颗粒剂巩固治疗,症状明显减轻,改善率达70%,患者回访效果满意。
广东中医院副院长、第二支国家中医医疗队队长张忠德教授则从专业的角度,分析了中医与西医在协同作战中的实际功效。他说,中医通过汤剂、中成药、注射剂以及针灸、八段锦等“组合拳”进行综合治疗,有效阻止了重症向危重症的转化,为抢救危重患者搭好平台、赢得时间;而西医则采用多种方法,给予患者生命支撑、控制并发症等,“中西医协同起效,发挥1+1>2的效果,从而缩短住院天数,提高救治率,减少死亡率。”张忠德说。
诞生于华夏大地的中医学传承于中华文明之中,其源远流长的岐黄之术和社会实践博大精深,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并不为过。“杏林春暖沐孤苦,黄叶扶疏育百花”,中医扶正祛邪、阴阳混元的辨证施治理念护佑了一代代炎黄子孙的繁衍发展,其中的医理药理和疗效,即使日益发达的现代社会,仍然是不断探索的课题。
从传统医学发展起来的西医,与科技进步并肩而行,各种治疗诊断仪器、工具、药品、学说和技术手段日益丰富,是人类面对大自然从宏观到微观砥砺前行的心血结晶,为造福人类善莫大焉。诚然,人类探究未知世界领域的脚步不会停歇,与中医一样,西医选优汰劣的进程也不会停止。
武侠小说家梁羽生在他的小说中,创造了一种“双剑合璧”的武术绝技,指的是两把利剑在剑术和剑势上的默契配合,从而极大提升战力、所向披靡。将这个比喻用在中西医结合上,同样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且不说中西医结合几十年来不胜枚举的医疗实例,在抗击病毒的战斗中,随便上网搜一搜,中西医结合克敌制胜的报道比比皆是。我们甚至不难发现,凡是治疗效果较好的地区和患者,都彰显着中西医“双剑合璧”的密切相融。
2月13日召开的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指出,要加快探索推广有助于阻断轻症转为重症的药物和治疗手段,强化中西医结合,促进中医药深度介入诊疗全过程,及时推广有效方药和中成药。加快药物临床试验,有效的要抓紧向救治一线投放,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
这是一种鼓舞,更是一种期盼!
(选自《科技日报》2020-02-16)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各地的定点医院,成为了人们与病毒角逐的主战场。
B.素有西医中医孰强孰弱的义气之争因为这场战争而彻底消弭于同仇敌忾的融合之中。
C.在这场战役中,中西医都积极参与了救治,而且在诊疗过程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D.中西医义气之争,既有事不关己、冷眼旁观的角度,还有着共生共存的现实考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在论证过程中既有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又列举了历史和现实中的一些具体事例。
B.文章第三段引用黄璐琦的介绍,列出具体的数字,说明中医药参与度高,疗效很好。
C.文章引用黄院士强调的内容有力地证明了中西医结合对轻重症肺炎患者皆有明显疗效。
D.文章引用张忠德教授的分析从不同角度证明了中医与西医在协同作战中的实际功效。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医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的辨证施治理念护佑了一代代炎黄子孙的繁衍发展。
B.随着科技的发展,中医西医选优汰劣的进程也不会停止,中医终究会被西医取代。
C.中西医结合像武术绝技“双剑合璧”一样,默契配合,必将所向披靡,最终打赢这场阻击战。
D.中医学的医理药理和疗效,即使是在日益发达的现代社会,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7、(1)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杜牧《阿房宫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
(2)通过阿房宫的兴毁提示秦王历史教训,文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揭露和控诉了秦的自私无道的语句是:“________” 。
(4)苏洵《六国论》评论六国败亡的历史,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辟论点。
(5)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寄寓了作者对所叙对象充满情感的句子,如《六国论》中“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苏洵对六国以地事秦的遗憾之情。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安定城楼
(唐)李商隐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①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②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③竟未休。
(注释)
①王粲:东汉末年人,建安七子之一。《三国志·魏书·王粲传》载:王粲年轻时曾流寓荆州,依附刘表,但并不得志。他曾于春日作《登楼赋》,其中有句云:“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②回:挽回、扭转。③鹓雏:鹓雏是古代传说中一种像凤凰的鸟。《庄子·秋水》:“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诗极具李商隐诗歌“使典用事以抒情言志”的特色,使用了多个典故,盘郁顿挫,表达了丰富而深厚的思想感情。
B.首联点题,上句以夸张之笔极写安定城楼高拔且连续绵延的气势,下句则描绘了一幅绿树与洲渚接连一片的阔大之景,乃登楼之所见。
C.颈联情感又一跳转,由颔联的激昂转入低沉,诗人想象自己一生无为,只能在白发苍苍的晚年泛舟湖上,渺如沧海一粟。
D.尾联用庄子寓言之典,把朝廷的禄位比作腐臭的老鼠,用鹓雏,也就是以凤凰自比,这是诗人立身处世的极其鲜明、有力的表白。
【2】请结合本诗相关诗句,简述全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进孙子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其后魏伐赵,赵急,请救于齐。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刑余之人不可。”于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
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卷,救斗者不搏撠。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
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节选自《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第五》)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
B.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
C.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
D.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膑,战国时期军事家。孙膑的名字不传于后世,因为受过膑刑(刖刑),所以被称为“孙膑”,著有《孙子兵法》。
B.黥:古代的一种刑罚,在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又称“墨刑”。后来也施于士兵,以防逃跑。
C.“梁”即后文所说的大梁,战国时魏国都城,当时中国最大都市之一,在今河南开封西北。
D.“师”指军师,与前文“遂以为师”不同义,此处指军中统帅的助手,承担为统帅出谋划策之责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庞涓曾与孙膑同学兵法,后来做了魏惠王的将军,因忌恨孙膑,设计根据法律用刑,断其双足。
B.孙膑深有计谋。认为打仗时要扼住争斗者的要害,定下围魏救赵之计。田忌听从了孙膑的意见,在桂陵大败魏军。
C.在马陵之战中,庞涓过于自信,判断齐军死亡过半,于是丢下了他的步兵,只和他轻装精锐的骑兵日夜兼程地追击齐军。
D.马陵之战可以说是一场心理战争。孙膑紧紧抓住魏军凶悍勇猛,瞧不起齐兵的心理,精心策划,巧设埋伏,终于计胜庞涓。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
(2)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初春,街心公园的树争先恐后地长满了绿芽,有一棵树却迟迟没有动静。一段时间后,别的树的叶子都已张开,这棵树才刚刚冒出嫩芽。一开始就比别人晚了一大步,不免让人担忧。不过这棵树并不着急,还是按着自己的节奏不紧不慢地生长着,不经意间夏天来临,举头望去,这棵树与别的树已无区别,浓浓的绿色在夏日的酷暑里同样可以遮荫纳凉。此时,谁又在意它当初的滞后?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