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乌鲁木齐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5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句子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洎牧以谗诛 B.则胜负之数 C.奉之弥繁 D.暴秦之欲无厌

  •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大国之威             ②皆共之 ③其一人               ④从者

    ⑤尊而重士        ⑥反欲两主       ⑦单于其节                ⑧左右欲相如

    ⑨欲因此时     天下承平日久

    A.①/②④⑧/③⑩/⑤/⑥⑨/⑦

    B.①⑤/②④⑧/⑦/⑥⑨/③/⑩

    C.①⑤/②⑧/③④⑩/⑥⑨/⑦

    D.①/②④⑧/③⑩/⑤/⑥⑦/⑨

  •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用诗笔写出自己在安史之乱中的见闻和感受,全面深刻地反映了这一段时期的社会现实,其作品被称之为“诗史”。

    B.白居易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他与元稹并称“元白”,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C.“说”是古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范围,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师说”即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D.孟子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了“仁政”“王道”的政治学说,被后人称为“亚圣”,主张“性恶论”;荀子是先秦儒家最后一个代表人物,主张“性善论”。

  • 4、下列各选项中的两句,不都含有通假字的一项( )

    A.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数罟不入洿池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所守或匪亲

    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 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组是(  

    A. liào       子手(kuài)    繁文节(

    B. 夺(cuàn   害(qiāng   涔(chén   乍暖寒(huán

    C. càn)头    怨(mái     惶(      guàn)冕堂皇

    D. bié)进    qiān    狼居     古陌荒qiān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代文艺审美中的“粉丝”与“知音”

    ①市场经济与大众传媒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但改变了文艺的存在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欣赏习惯。“文学终结论”尚且余音未绝,又有学者提出了“粉丝能不能替代知音”的疑问,引发热议。

    ②“知音”一词源于钟子期与俞伯牙的故事。子期因为能听出琴音寓意,被伯牙引为“知音”。子期辞世,伯牙毁琴不操,以示痛悼。由此可知,“知音”的内涵至少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接受者能准确把握、解读出作品的主旨,从而经由作品,接受者与创作者在精神层面产生深度契合;二是以作品理解为基础,创作者与接受者形成相互依赖、相互需要乃至相互尊重的关系。在高雅艺术的欣赏中,接受者以能成“知音”为荣,创作者以能有“知音”为幸。18世纪美学学科形成之初,为解决“趣味无争辩”的难题,休谟也推崇批评家来提供“趣味和美的真正标准”。可见,“知音”的趣味早已渗透到经典艺术标准当中。因此,“知音”有意无意地被默认为高雅文艺的欣赏者。

    ③而“粉丝”这一名称则有些不伦不类,它是大众对“fans”一词自发的、戏仿式的音 译。在最直接的意义上,“粉”或“粉丝”就是对某些事物的“爱好者”。如果仅在“爱好者”的意义上来使用的话,那么说“我是莎士比亚的粉”也是没有问题的。但由于社会成见和媒体引导,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粉丝”一度被贴上了狂热、非理性、病态等标签,当作对某些大众文化产品不加辨别的、缺乏抵抗力的消费者而受到非议。尽管现在人们能以一种理解的眼光来看待“粉丝”,但其被限定特指大众文化的欣赏者却是事实。需要指出的是,大众文化在使用中的确具备活跃的意义再生产功能,而且流行文艺也的确包含有别于高雅艺术的美学旨趣。因此,可以明确,“粉丝”的欣赏和“知音”的欣赏对比,它首先是一个趣味差异的问题,而不是一个品位高下的问题。

    ④知音精于深度耕犁文本,其文本辨识力自不待言。那粉丝有没有文本辨识力呢?通过深入粉丝的文化实践,研究者发现,粉丝对于特定文本是存在敏锐的辨识力的。20世纪80年代,有人用“全庸”之名仿作金庸小说,以图鱼目混珠。结果读者去芜存菁,终使各式“全庸”尽数淘汰。有趣的是,金庸晚年按“经典”标准大力修改当年作品,不想费力不讨好,竟遭众多“金迷”抵制。由此可知,粉丝像知音一样,都具有敏锐的文本辨识力,并忠于自己的文本感受。但粉丝文本辨识的有趣一面在于,他们会因为极度关注某些文本的细节,而选择性地忽略其他细节。这种“专攻一点、不计其余”的辨别方式,主观随意性不言自明,与知音式文艺批评的理性、客观旨趣相去甚远。

    ⑤粉丝欣赏要求突破高雅文艺欣赏所规定的“距离”,使欣赏化为广场式的狂欢。粉丝欣赏的参与性更突出的表现是,他们不会仅仅停留在对小说、影视作品、歌曲等原作本身的欣赏上,还会进一步消费许多衍生产品,如印有明星头像的T恤、玩偶等等。如此,粉丝将文化工业提供的资源带入其日常生活实践,并在使用中完成文本意义的重新组装。与此不同,“知音”则更尊重作家的创作意图或作品主题,他们更像采矿者,努力掘开文本的岩层,提炼出深藏其下的金子般的创作主旨。

    ⑥伴随积极的参与,粉丝的生产力也释放出来了:他们不会停留在文本的消费上,而是以文化工业产品为资源,创造出数量庞大的、五花八门的新文本,如网络同人小说、模仿秀及流行音乐粉丝们的翻唱和MTV翻拍等,这种新文本有时会达到与原作不相上下的地步。而“知音”呢,他们的生产力主要表现在分析精辟的批评文本上,此外很难看到其他类型的新文本。

    ⑦由此可见,“知音”和“粉丝”不能相互替代。但是,将“粉丝”与“知音”并置,能建构一种相互映照的批判视野,使我们可以借此反观二者。二者并非没有相通之处,那就是不管接受什么类型的作品,都得有以文本辨识为基础的热爱。如果有了这份热爱,知音与粉丝未必是不能沟通和相互接受的。基于此,笔者以为可以提倡“知音型粉丝”和“粉丝型知音”,来构建这种相互映照的批判视野。

    【1】下列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粉丝”对特定文本具有敏锐的辨识力,并忠于自己的文本感受,他们的辨别方式具有主观随意性。

    B.“知音”尊重作家的创作意图或作品主题,精于深度耕犁文本,努力挖掘文本内涵,提炼出创作主旨。

    C.“粉丝”具有强大的生产力,他们能以文化工业产品为资源,创造出的新文本时常会达到与原作相媲美的地步。

    D.“知音”有意无意地被默认为高雅文艺的欣赏者,知音式文艺批评的旨趣更理性、客观,但与“粉丝”并没有品位高下之别。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引用钟子期与俞伯牙的故事,目的是阐述作为“知音”,接受者能准确把握作品主旨,与创作者在精神层面产生深度契合。

    B.文章第②③段分别阐述了“知音”和“粉丝”各自的来历、内涵和大众的评价,让读者明白两者是不同文艺种类的接受者。

    C.为使读者对“知音”和“粉丝”有进一步的认识,文章第④⑤⑥段分别从文本辨识力、参与方式和文本生产力等方面加以详细阐述。

    D.文章层次清晰,结构严谨。多处运用了举例论证,增强了论证效果;形象贴切的比喻,使论述更加生动透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知音”与创作者在生活中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接受者希望能成“知音”,创作者希望能有“知音”。

    B.粉丝欣赏具有强烈的参与性,与欣赏原作本身相比,他们更注重消费与明星有关的衍生产品。

    C.金庸晚年按“经典”标准大力修改当年作品,可见作为大众文化的“金庸武侠小说”其审美价值不高。

    D.“知音型粉丝”可以将之理解为把“知音”的视角带入大众文化欣赏中,力求将欣赏的快乐建立在文本辨识的基础上,进而修正那种“专攻一点、不计其余”过于随意的辨别方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任选3小题)

    (1)__________________,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2)余音袅袅,__________,舞幽壑之潜蛟, 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3)故国神游,____________,早生华发。人间如梦,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4)有如此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趋于亡。(苏洵《六国论》)

    (5)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 __________,激昂大义, ______,亦曷故哉?(张溥《五人墓碑记》)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题目。

    听蜀僧浚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l),西下峨嵋峰。为我一挥手, 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2),余响入霜钟(3)。不觉碧山暮, 秋云暗几重。

    [注](l)绿绮,古代著名的琴。(2)流水,《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3)霜钟,《山海经.中山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钟鸣。"郭璞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

    试结合全诗赏析李白这首诗描写音乐的独到之处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秦惠王使人告楚怀王,请以武关之外易黔中地。楚王曰:“不愿易地,愿得张仪而献黔中地。”张仪闻之,请行。王曰:“楚将甘心于子,奈何行?”张仪曰:“秦强楚弱,大王在,楚不宜敢取臣。且臣善其嬖臣靳尚,靳尚得事幸姬郑袖,袖之言,王无不听者。”遂往。楚王囚,将杀之。靳尚谓郑袖曰:“秦王甚爱张仪,将以上庸六县及美女赎之。王重地尊秦,秦女必贵而夫人斥矣。”于是郑袖日夜泣于楚王曰:“臣各为其主耳。今杀张仪,秦必大怒。妾请子母俱迁江南,毋为秦所鱼肉也!”王乃赦张仪而厚之。张仪因说楚王曰:“夫为从者无以异于驱群羊而攻猛虎,不格明矣。今王不事秦,秦劫韩驱梁而攻楚,则楚危矣。秦西有巴、蜀,治船积粟浮岷江而下一日行五百馀里不至十日而拒扞关扞关惊则从境以东尽城守矣,黔中、巫郡非王之有。秦举甲出武关,则北地绝。秦兵之攻楚也,危难在三月之内,而楚待诸侯之救在半岁之外。夫待弱国之救,忘强秦之祸,此臣所为大王也。大王诚能听臣,请令秦、楚长为兄弟之国,无相攻伐。”楚王已得张仪而重出黔中地,乃许之。

    ②张仪遂之韩,说韩王曰:“韩地险恶山居,五谷所生,非菽而麦,国无二岁之食,见卒不过二十万。秦被甲百馀万。山东之士被甲蒙胄而会战,秦人捐甲徒裼以趋敌,左挈人头,右挟生虏。夫战孟贲、乌获之士以攻不服之弱国,无异垂千钧之重于鸟卵之上,必无幸矣。大王不事秦,秦下甲据宜阳,塞成皋,则王之国分矣。鸿台之宫,桑林之宛,非王之有也。为大王计,莫如事秦而攻楚,以转祸而悦秦,计无便于此者!”韩王许之。

    ③张仪归报,秦王封以六邑,号武信君。复使东说齐王曰:“从人说大王者必曰:‘齐蔽于三晋,地广民众,兵强士勇,虽有百秦,将无奈齐何。'大王贤其说而不计其实。今秦、楚嫁女娶妇,为昆弟之国;韩献宜阳;梁效河外;赵王入朝,割河间以事秦。大王不事秦,秦驱韩、梁攻齐之南地,悉赵兵,渡清河,指博关,临菑、即墨非王之有也!国一日见攻,虽欲事秦,不可得也!”齐王许张仪。

    ④张仪去,西说赵王曰:“大王收率天下以秦,秦兵不敢出函谷关十五年。大王之威行于山东,敝邑恐惧,缮甲兵,力田积粟,愁居慑处,不敢动摇,唯大王有意督过之也。今以大王之力,举巴、蜀,并汉中,包两周,守白马之津。秦虽僻远,然而心忿含怒之日久矣。今秦有敝甲凋兵军于渑池,愿渡河,逾漳,据番吾,会邯郸之下,愿以甲子合战,正殷纣之事。谨使使臣先闻左右。今楚与秦为昆弟之国,而韩、梁称东籓之臣,齐献鱼盐之地,此断赵之右肩也。夫断右肩而与人斗,失其党而孤居,求欲毋危,得乎?今秦发三将军,其一军塞午道,告齐使渡清河,军于邯郸之东;一军军成皋,驱韩、梁军于河外;一军军于渑池,约四国为一以攻赵,赵服必四分其地。臣窃为大王计,莫如与秦王面相约而口相结,常为兄弟之国也。”赵王许之。

    ⑤张仪乃北之燕,说燕王曰:“今赵王已入朝,效河间以事秦。大王不事秦,秦下甲云中、九原,驱赵而攻燕,则易水、长城非大王之有也。且今时齐、赵之于秦,犹郡县也,不敢妄举师以攻伐。今王事秦,长无齐、赵之患矣。”燕王请献常山之尾五城以和。

    ⑥张仪归报,未至咸阳,秦惠王薨,子武王立。武王自为太子时,不说张仪,及即位,群臣多毁之。诸侯闻仪与秦王有隙,皆畔衡,复合从。

    (《资治通鉴•卷三•周赧王四年》有删改)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乃赦张仪而厚之   礼:礼遇 B.此臣所为大王也   患:担忧

    C.缮甲兵   厉:严格 D.群臣多毁之   短:说……坏话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治船积粟/浮岷江而下/一日行五百馀里不至/十日而拒扞关/扞关惊则从境以东尽城守矣

    B.治船积粟/浮岷江而下/一日行五百馀里/不至十日而拒扞关/扞关惊则从境以东尽城守矣

    C.治船积粟浮岷江/而下一日行五百馀里/不至十日而拒扞关/扞关惊则从境以东尽城守矣

    D.治船积粟/浮岷江而下/一日行五百馀里/不至十日/而拒扞关/扞关惊则从境以东尽城守矣

    3下列涉及文中人文故事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仪游说六国共同事奉秦国,因秦自西向东结交诸侯成横向,故称“连衡”。

    B.苏秦游说六国联合抗秦,因六国土地南北相连成纵向,故称“合纵”。

    C.郑袖是战国时期楚怀王的宠妃。她听信靳尚的谗言,设计让楚怀王放走了张仪。

    D.渑池位于赵国边境,曾经发生过渑池会的故事,廉颇在这里面面斥秦王。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大王计,莫如事秦而攻楚,以转祸而悦秦,计无便于此者!

    (2)齐蔽于三晋,地广民众,兵强士勇,虽有百秦,将无奈齐何。

    (3)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张溥《五人墓碑记》)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0、材料:

    对于英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史铁生认为:“我们都在时光的罅隙里苟延残喘,可是我们都还有一个平凡生活中的英雄梦想。”芥川龙之介认为:“英雄之器窃以为,知天命,英雄者,乃敢与天斗之人也;犹与天斗,方为英雄。”北岛认为:“我并不是英雄,在没有英雄的年代里,我只想做一个人。”郁达夫认为:“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无可救药的。”郭台铭认为:“真正的英雄,早就战死在沙场上,而不是跑回来拿奖牌的人。”

      当今时代呼唤英雄,需要英雄,依然存在英雄。结合你对英雄的理解,以“英雄”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②文中不得出现考生、同学、教师等的真实姓名和班级名称等信息;③不得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50
题数 10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