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古代文化常识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监生:国子监生员的简称,指明清两代在国子监读书的人,清代乾隆以后,国子监只存空名,地主豪绅可以凭祖先“功业”或捐钱取得监生资格。
B. 合从:“从”通“纵”,与六国“连横”之策相对,是秦国采用的一种离间六国,使他们各自和秦国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
C. 句读: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须停顿的地方为读。
D. 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巫的职业以祝祷、占卜等为主,也用药物等为人治病。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都相同的一项是( )
A.①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②武等实在
B.①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①璧有瑕,请指示王 ②覆盖周密无际
D.①臣窃以为其人勇士 ②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天宫”一号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向空间站时代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为纪念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一套纪念邮票将呼之欲出。
B. 许多经济专家指出,皖江城市电子商务带发展论坛不能只是坐而论道,“论”完了就走,而是要通过论坛达成共识搭建平台,最终变成实体的项目。
C. 记者了解到,除了这种纳豆胶囊,先后有多种纳豆产品在他们的小区里搞推销,老人们纷纷慷慨解囊
D. 这本应是一场实力相当的比赛,然而北京国安足球队经过90分钟与对手的激战,却兵不血刃,最终以3:0取得胜利。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跬步(kuǐ) 鸡豚(tún) 鸡豚狗彘(shì) 瓮牖绳枢(yǒu)
B.蓼蓝(liǎo) 驽马(nú) 俯首系颈(xì) 鞭笞天下(chī)
C.孝悌(dì) 跬步(kuǐ) 万乘之势(shèng) 良将劲弩(nǔ)
D.饿莩(fǔ) 逡巡(qūn) 参省乎己(xǐng) 生非异也(shēng)
5、下列对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中贾府的“四春”分别是:孤独的贾元春、懦弱的贾迎春、精明的贾探春、孤僻的贾惜春,取“原应叹息”之意。
B.《论语》是孔子的著作,以记言为主,“论”是一串的意思,“语”是话语。《论语》是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
C.《大卫·科波菲尔》通过主人公大卫一生的悲欢离合,多层次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突出地表现了金钱对婚姻、家庭和社会的腐蚀作用。
D.《哈姆雷特》中,克劳狄斯挑拨奧菲莉娅的哥哥同哈姆莱特决斗并暗备毒剑。决斗中,哈姆莱特获知真相,夺过奥菲莉娅哥哥手中的毒剑击中克劳狄斯,自己也中剑而亡。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古代习惯将疾病称为“疾疫”,其中“疾”是普通的、一般不具传染性的疾病,“疫”指流行性传染病,这种分法符合现代医学的观点。相比而言,“疫”比“疾”更可怕,它每次大规模发生都会给人类造成严重的灾难。
在与疫病作斗争的过程中,人们发现可以通过有限度的主动感染方式,使人体对某种传染病产生特异性免疫功能,从而避免疫病的发生。东汉王充在《论衡》中提出“夫治风用风,治热用热,治边用密丹”,他将这种方法称为“以类治之”,通俗一点说也就是以毒攻毒,这种治疗思想在中国最早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就有阐述《黄帝内经》认为治病要用“毒”药,没有“毒”性的药治不好病。
虽然古代的人们对疫病的认识还十分有限,难以从机理上全面揭示疫病并提出科学的防疫措施,但以毒攻毒的免疫观仍然具有朴素的科学道理。这是因为,在人的身体中有一些先天性免疫功能,被归结 为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一定途径得到“获得性免疫”,它虽不是人类生来就有的,但通过感染某种病原体或接种该病原体的疫苗可以产生针对该种疫病的抗体,从而达到免疫的效果。
以毒攻毒的免疫观,最早的文字记载出现在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方》中,该书主要记述了各种急性病症及某些慢性病急性发作的治疗方法,对天花、恙虫病、脚气病以及恙蟠等的描述都属首创。
《肘后方》载有“治卒有狗犬凡所咬毒方”,也就是狂犬病的治疗方法,其中一个方法是:“乃杀所咬之犬,取脑敷之,后不复发。”这种方法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为了不患上某种同样的疫病,人们用捣碎、研磨等物理办法把发病个体的组织、脏器等制成“药物”,其作用相当于原始疫苗。
这种办法虽然原始,却有一定的科学道理。最早制造出现代意义上狂犬病疫苗的是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他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十九世纪末制备狂犬病疫苗时发现,在感染该病毒动物的脑组织和脊髓中存在大量病毒,于是设法将其接种到家兔的脑中,经过处理后制备出了狂犬病疫苗。
在古代的各类传染病中,天花是一种令人谈虎色变的病种。为了应对天花肆虐,人们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天花作为烈性传染疾病,注射疫苗才是最好的方法。中国古代医学有以毒攻毒的传统,也有在狂犬病、伤寒病等方面用类似注射疫苗的方法进行治疗的实践。针对天花,人们逐渐探索出了接种 “人痘”来阻止其传染的手段。所谓“人痘”,就是用人所感染的天花病毒为材料,主动地让未感染的人接触这种毒素,以达到产生天花病毒抗体的目的。
“人痘”接种法很早就在中国开始了应用,清代医学著作《牛痘新书》、孙思邈《千金要方》中均有这样的治疗方法的记载。不过,由于相关记载较为简略,所以也有人认为“人痘"接种法诞生于宋朝。还有一些学者认为,明代隆庆年间宁国府太平县天花流行,当地的医师们用“人痘"接种法进行防疫,这才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将“人痘"接种法大规模应用于临床治疗的标志。法国哲学家伏尔泰曾在《哲学 通讯》中专门称赞过中国人的这种伟大创造:“这是被认为全世界最聪明、最讲礼貌的一个民族的伟大先例和榜样。”
(摘编自陈忠海《古代的防疫与疫苗》,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以是否具有传染性区分“疾”和“疫”,说明古人对疫病的防治更加重视。
B.以毒攻毒是古代治疗疫病的主要思想,在《论衡》与《黄帝内经》中均有相似记载。
C.虽然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的获得途径不同,但对疫病都具有产生抗体的功能。
D.明代医师采用“人痘”接种法防疫,这是人类历史上将这种方法应用于治疗的标志。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立足于“疾”“疫”之间的区别,阐述了我国古代应对疾疫的防治策略。
B.文章采用了总分式的论证结构,重点论述了古代的防疫方法和疫苗的应用。
C.文章引用大量古代典籍,揭示了中国古代的医学成就,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D.文章采用道理论证和事实论证相结合的论证方法,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人们为了避免疫病发生,采取适当主动接触病毒以在体内产生特异性免疫功能的方法,这种方法对后世具有借鉴意义。
B.《肘后方》中记载的治疗狂犬病的方法虽然原始,但有一定的科学道理,付诸实践后可以产生现代意义上的狂犬病疫苗。
C.采用获得性免疫的方式将“人痘”植入未感染人体以产生天花病毒抗体,可以有效预防天花病毒 对人体的侵害。
D.在我国古代,人们对“疾疫”的防治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显著成效,为人类健康及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7、名句填空。
(1)韩愈《师说》中强调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设问句式和借景抒情手法,自叙谪居卧病的境况。流露出迁谪之意。
(3)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备尝艰难之苦,国难家愁难以排遣之情。
8、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桂枝香·金陵怀古①
(宋)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②,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①此词大约写于作者再次罢相、出知江宁府之时。②门外楼头:指南朝陈亡国惨剧。语出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韩擒虎是隋朝开国大将,他已带兵来到金陵朱雀门(南门)外,陈后主尚与他的宠妃张丽华于结绮阁上寻欢作乐。
【1】对本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登临送目”领起上阕写景,“故国”点题,为下阕的怀古伏笔;“晚秋”点明登临季节,“天气初肃”为写景抒怀奠定基调。
B.“似、如”二字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千里奔流的长江澄澈得好像一条白练,青翠的山峰雄伟高峻犹如一束束的箭簇。
C.本词立意新颖,直抒胸臆,境界开阔,风格高峻,《古今词话评价》为:“金陵怀古,诸公寄调《桂枝香》者三十余家,惟王介甫为绝唱”。
D.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悲叹自己华发早生,壮志未酬,是对于自我人生价值的观照。而本词却是对于国家命运、前途的担忧,是对社会的观照。
【2】本词与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同为登高感怀之作,但两词抒发的情感却有所不同,试结合诗中典故加以分析。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俞通海,字碧泉,其先濠人也。父廷玉徙巢。元季,盗起汝、颍。廷玉父子与赵普胜、廖永安等结寨巢湖,有水军千艘,数为庐州左君弼所窘,遣通海间道归太祖。太祖师方军和阳,谋济,无舟楫。通海至,大喜曰:“天赞我也!”亲往问其军。
通海为人沉毅。治军严而有恩,士乐用命。巢湖诸将皆长于水战,而通海为最。从克宁国,下水阳,因以师略太湖,降张士诚守将于马迹山,舣舟胥口。吕珍兵暴至,诸将欲退。通海曰:“不可,彼众我寡,退则情见,不如击之。”乃身先疾斗,矢下如雨,中右目,不能战,命帐下士被己甲督战。敌以为通海也,不敢逼,徐解去。由是一目遂眇。
友谅大举围南昌,从太祖击之。遇于康郎山,舟小不能仰攻,力战几不支。通海乘风纵火燔彼舟二十余,敌少挫。太祖舟胶,友谅骁将张定边直前干太祖舟。常遇春射中定边,通海飞舸来援。舟骤进水涌,太祖舟得脱。而通海舟复为敌巨舰所压,兵皆以头低舰,兜鍪尽裂,仅免。翌日合战,偕廖永忠等以七舟置火药,焚敌舟数百。阅二日,复以六舟深入。敌连大舰力拒。太祖登舵楼望,久之无所见,意已没。有顷,六舟绕敌舰出,飘摇若游龙。军士欢噪,勇气百倍,战益力。友谅兵大败。师次左蠡通海进曰湖有浅舟难回旋莫若入江据敌上流彼舟入即成擒矣遂移师出湖水路结衢友谅不敢出,居湖中一月,食尽,引兵突走,竟败死。是役也,通海功最多。师还,赐良田金帛。
从徐达平安丰,又从克湖州,略太仓,秋毫不犯,民大悦。围平江,战灭渡桥,捣桃花坞,中流矢,创甚,归金陵。太祖幸其第,问曰:“平章知予来问疾乎?”通海不能语。太祖挥涕而出。翌日卒,年三十八。太祖临哭甚哀,从官卫士皆感涕。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二十一》)
【1】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师次左蠡/通海进曰/湖有浅舟/难回旋/莫若入江据敌/上流彼舟/入即成擒矣/遂移师出湖/水路结衢
B.师次左蠡/通海进曰/湖有浅/舟难回旋/莫若入江/据敌上流/彼舟入/即成擒矣/遂移师出湖/水路结衢
C.师次左蠡/通海进曰/湖有浅/舟难回旋/莫若入江据敌/上流彼舟/入即成擒矣/遂移师出湖/水路结衢
D.师次左蠡/通海进曰/湖有浅舟/难回旋/莫若入江/据敌上流/彼舟入/即成擒矣/遂移师出湖/水路结衢
【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卒,在《礼记》中指大夫的死;另外天子死称“崩”,诸侯死称“薨”,士死称“不禄”。
B.兜鍪:古代战士戴的头盔。秦汉以前称胄,后叫兜鍪。种类多以形象设定,有虎头兜鍪、凤翅兜鍪,狻猊兜鍪等
C.金陵,即现在的南京,史上曾是吴、东晋、宋、齐、梁、陈的都城,被称为“六朝古都”。
D.太祖,作为帝王庙号使用,多为创基立业者,常见于开国皇帝;另外祖父的父亲也称太祖。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俞通海元末投奔太祖。他与父亲俞廷玉等人在巢湖聚集了千艘战船,在太祖正苦于无法渡过长江时前往投奔,太祖非常高兴。
B.俞通海治军严明,对下属有恩德,士兵作战勇猛。在南昌与陈友谅作战的战役中,正式凭着将士们的死战,俞通海才得以脱险。
C.俞通海擅长水战,作战勇猛。在胥口与吕珍的战斗中,他力排众议,身先士卒,右眼被射中,因此失明,仍坚持击退敌军。
D.俞通海治军严明,关爱百姓。在攻克湖州和攻取太仓以后,秋毫无犯,当地百姓十分欢悦。
【4】把文中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祖师方军和阳,谋济,无舟楫。通海至,大喜曰:“天赞我也!”
(2)通海乘风纵火燔彼舟二十余,敌少挫。太祖舟胶,友谅骁将张定边直前干太祖舟。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许多美丽的瞬间,短暂而珍贵。夜色里昙花一现的瞬间,见证了生命的绚烂;月台边父亲攀爬的瞬间,定格了亲情的永恒;太空中宇航员漫步的瞬间,记载了人类的探索……
生活中有哪些美丽的瞬间,触发了你的情感,引发了你的思考?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