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辽源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5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B.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

    C. 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

    D. 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缻。

  • 2、下列有关《三国演义》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物语言极具个性,关羽的高傲、曹操的奸诈、孔明的智慧、周瑜的狭隘等,都在各自的言语中得到充分体现。

    B.曹睿继位,封司马懿为骠骑大将军,诸葛亮采用魏延的离间计,令其散布司马懿谋反的流言,致使司马懿削职还乡。

    C.关羽退军麦城,诸葛瑾前来劝降,但关羽不为所动,决定向西川撤退,途中遭遇东吴伏兵,寡不敌众,父子被擒。

    D.“纶巾羽扇,身衣鹤氅,素履皂绦,面如冠玉,唇若抹朱,眉清目朗,身长八尺”,文辞精美描写的是诸葛亮。

  •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30年前,人民日报曾刊登了一篇《办好一件事,赢得万人心》的报道,讲的就是时任宁德地委书记习近平主持清房工作。

    B.时间会湮没许多记忆,但有些记忆其实并未消失,只需一个密码就会被激活,对于中国人来说,歌曲《我和我的祖国》就是一个“密码”激活集体记忆。

    C.随着4月8日武汉的解封,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已经或即将复工复学,一边上班上学,一边继续抗疫,这或许将是我们很长一段时间必须面对的新常态。

    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防治临床中心副主任李亮近日在接受《中国妇女报》记者采访时说:“比如说结核病,无症状感染者能占约10%~20%左右。

  • 4、下列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

    A.不爱珍器重宝   爱:喜爱

    以致天下之士 致:招纳

    B.吴起,孙膑……赵奢之伦制其兵  制:控制

    追亡逐北   北:溃败(的军队)

    C.非抗于九国之师 抗:抵抗

    序八州而朝同列   序:排列座次

    D.铸以为金人十二 以为:把……制成

    赢粮而景从   赢:担负

  • 5、下列文言句中画线部分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敲着船舷唱起歌来

    B.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羡慕自然界的一切生物及时生长繁荣

    C. 余方闭目凝想其胜,将图而藏之。  把图纸藏起来

    D. 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 放置杯子在那里就粘着在地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诗词综艺火爆,令朋友圈和各种群话风突变,忽如一夜春风来,答题对诗、玩“飞花令”蔚然成风。众声喧哗之下,舆论也出现了反弹,如“从诗词大会生出学霸情结是一种不堪”等。

    16岁的上海女生武亦妹获胜,成了风靡网络的古典风少女偶像,与新媒体喧嚣传播形成对照的是,女孩淡定拒绝了媒体采访。江苏省盐城中学语文老师刘百生告诉记者,“会背古诗的孩子成了古代才女的代名词,成了令人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但热潮总是令人警惕,这不代表咱们的诗词教育很成功,反而说明国民整体古诗词修养很缺。爱好古诗词在当下还是颇为小众。”

    节目中,九宫格、干扰项、抢答等定输赢的方式,也让教育界人士嗅出了“应试”味道。在一些老师看来,这是当下应试教育最厉害的地方,以答题技巧制胜,这个节目俨然成为一场标准化考试。

    (摘编自《扬子晚报》)

    材料二:

    我国有极为成熟的诗教思想与诗教传统。在现代化进程加速发展的今天,当代大学生对古典诗词是一种什么认识?怎样有针对性地在大学生中开展诗歌教育?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特地进行了专题调查,得出了这样一组数据:

    从喜欢古诗词程度看,理科学生与文科学生差别不大,喜欢和很喜欢古典诗词的学生占89%,想学习或非常想学习古典诗词的学生占84%,更喜欢古典诗词的学生多于喜欢新诗的学生。从阅读量与写作来说,自认为阅读量较大的只占4%,阅读量一般的占总人数的78%,几乎不读古典诗词的比例高达18%;而能写旧体诗词的学生只有7%左右。从爱好、了解与掌握古诗词的人群分布看,认为学习古典诗词对提高人的素质很重要和比较重要的,理科生占95%,文科生占93%;爱好古典诗词的,理科生占92%,文科生占87%;自认为阅读量较大和一般的理科生占84%,文科生占81%。尤其是自认为能写旧体诗词的,理科生占13%,文科生只占2%。从古典诗词的传播途径看,学生最喜爱的苏轼的作品《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和《念奴娇·赤壁怀古》,却源自通俗歌曲《但愿人长久》的传唱和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热播。反之,尽管有端午节的习俗,但熟悉屈原作品的人却极少。

    调查显示,古典诗词在当代的命运大可不必担心。但要真正使多数大学生热爱古典诗词,还必须做大量的工作。

    (摘编自张永芳《当代大学生:古典诗词知多少》)

    材料三:

    诗词是植入中国人文化基因并潜移默化到日常生活中的,很多诗词语言和意象的美感,中国人可以“秒懂”,外国人可能就云里雾里。至今在很多中国人的居家生活中,以诗词为心,以对联与书法为用,文化中国未必高居于庙堂之上,却经常安住于江湖之远

    然而遗憾的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现代人似乎离诗词越来越远,在校期间还能通过语文课程接触诗词,毕业之后能拿诗词怡养性情的并不多。在此形势下,把诗词做成一档很有参与感的节目,让很多喜欢诗词却不经意间远离了诗词的人们有机会重新接近诗词,可以称得上是一种功德。

    中国人的文化消费远远赶不上物质消费。相比之下,诗词是最方便获得也最精粹的精神享受,许多人一辈子没有进过剧场、电影院和音乐厅,尤其在边远小城镇,可能连这些设施都没有配备。

    (摘编自陶舜《诗词大会不要成为绝响》)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部分教育界人士认为,“中国诗词大会”带有“应试”的味道,与标准化考试没有多大区别。

    B.在喜欢古诗词的程度上,文理科大学生差别不大,更喜欢古典诗词的学生比喜欢新诗的学生多。

    C.大家不必为古典诗词在当代的命运担心,我们已经做了大量工作,使多数大学生热爱古典诗词。

    D.从古典诗词的传播途径看,通过习俗进行传播的效果不及通过通俗歌曲和电视剧的传播效果。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江苏语文教师刘百生认为,诗词综艺火爆,学生会背古诗,虽然并不意味中学诗词教育的成功,但表明了整个社会爱好诗词已蔚然成风。

    B.调查情况表明,在爱好、了解与掌握古诗词的人群分布上,理科大学生所占比例超过了文科大学生,尤其是自认为能写旧体诗词的。

    C.“文化中国……经常安住于江湖之远”说明以诗词为载体的传统文化只在寻常百姓居家生活中鲜活存在着,而没有“高居于庙堂之上”。

    D.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中国诗词大会”引发爱好古诗词热潮这一现象背后的情况,都既肯定其积极的影响又表现出对古诗词传承的担忧。

    3怎样加强大学生的古诗词教育?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往事不堪回首,纵回首已是惘然,这是人类共同的情感。李商隐在《锦瑟》中表达这种感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劝学》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3)在中国古代,有很多的鸟被赋予了象征意义,如仙鹤、喜鹊。而杜鹃因其啼声甚哀,往往传达一种凄凉之感或思念之意。《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表达了一种凄凉之感。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菩萨蛮

    王安石

    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

    (注释)①该词于作者晚年罢相后隐居金陵半山时作。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二句“茅屋临水”“窄衫短帽”直白地写出了作者目前的生活环境与身份。

    B.全词写景绘声绘色,用清新自然的语言勾勒出一幅鲜明秀丽、清俊闲静的画面。

    C.下阕描写作者醉酒昼寝,醒来时新月已卧树梢头,体现了远离政事后的复杂心绪。

    D.“何物”两句采用反问修辞,含蓄深沉地显示作者孤介傲岸、超尘拔俗的耿直人格。

    2本词首句的“闲”字统领全篇,意蕴丰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各题。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越石父贤,在縲绁中。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弗谢,入闺。久之,越石父请绝、晏子戄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予於厄,何子求绝之逮也?”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已而信于知已者方晋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已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丁丑,崔杼立庄公异母弟杵臼,是为景公。景公母,鲁叔孙宣伯女也。景公立,以崔杼为右相,庆封为左相。二相恐乱起,乃与国人盟曰:“不与崔庆者死!”晏子仰天曰;“婴所不获,唯忠于君利社稷者是从!”不肯盟。庆封欲杀晏子,崔杼曰:“忠臣也,舍之。

    三十二年彗星见。景公坐柏寝,叹曰:“堂堂!谁有此乎?”群臣皆泣,晏子笑,公怒。晏子曰:“臣笑群臣谀甚。”景公曰:“彗星出东北,当齐分野,寡人以为忧。”晏子曰:“君高台深池,赋敛如弗得,刑罚恐弗胜,茀星将出,彗星何惧乎?”公曰:“可禳否?”晏子曰:“使神可祝而来,亦可禳而去也。百姓苦怨以万数,而君令一人禳之,安能胜众口乎?”是时景公好治宫室,聚狗马,奢侈,厚赋重刑,故晏子以此谏之。

    太史公曰:至晏子谏说,犯君之颜,此所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者哉!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史记齐太公世家》,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然/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

    B.不然/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

    C.不然/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

    D.不然/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

    A.丁丑是天干中“丁”与地支中的“丑”的合称,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本文是干支记日。

    B.三十二年,在文中指齐景公三十二年,古人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即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C.彗星,俗称扫帚星,按迷信的说法是重大灾难的征兆,例如彗星袭月。

    D.分野,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将黄道带分为十二次,各有定名,每次以二三个星宿为星官,分别配属于各诸侯国,称为分野,例如秦是参宿的分野,齐是虚宿危宿的分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晏子节俭谦恭,不以地位傲人。他长期担任齐相,辅佐三任国君,却节俭力行,生活朴素,不事奢华。

    B.晏子尊重贤人,乐于接纳谏言。他赎救出越石父,但当越石父向他表示不满时,从善如流,尊越石父为上客。

    C.晏子坚守节操,不愿附庸权相。崔庆以权势逼国人盟誓效忠,只有晏子不愿意,并因为他的忠心被崔庆放过。

    D.晏子不畏君上,敢于直言进谏,在众人都阿谀君上时,他直言君上横征暴敛,严刑峻法,招致民怨,将导致齐国的大灾难。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2)晏子仰天曰:“婴所不获,唯忠于君利社稷者是从!”

    (3)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0、微写作。

    ③"逆行者”是指那些灾难来临之际逆着逃生的方向朝着灾难地点进发的人们。不管是在扑灭四川凉山森林火灾时不幸殉职的多名消防战士,还是在疫情蔓延时临危受命的84岁的钟南山、73岁的李兰娟和那些不惧生死的白衣天使,他们都是和平年代的“最美逆行者”。

      请你为他们写一段抒情文字。要求:感情真挚,语言流畅。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50
题数 10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