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滁州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5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加点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胆(qiè)          恶(zēng)       (jǔ)       铅笔(xuē)

    B.祈(qǐ)            (jī)            管(jǐn)       垂头气(sàng)

    C.服(xiáng)       制(xiá)        (táo)       战战兢兢(jīng)

    D.周(jì)             (qiào)       热(mèn)     性情孤(pǐ)

  •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五一期间,福州三坊七巷到处是游玩的人,直到天黑还不绝如缕,热闹非凡。

    B.2016年以来,国家监管部门提出的“依法、从严、全面监管“的思路既提纲挈领,也具体而微地贯穿于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全过程。

    C.我国绘画史上有一个时期把王石谷等四人奉为圭臬,凡是学画,都以他们为宗,有的甚至照摹照搬。

    D.虽然计算机运用的范围越来越广,但拥有了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会那么轻而易举,一挥而就

  • 3、阅读《西江月》词二首,选出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元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A.第一首前半阕说宝玉的行为不被一般人所理解。在世俗的心目中,他只是一个绣花枕头,一个大草包。

    B.第一首后半阕说他“不通世务”,实际上不通的是封建社会的“世务”;“怕读文章”,实际怕读的是“圣经贤传”。

    C.第二首写他不乐意走由封建家长给他安排的道路,是“逆子贰臣”,奉劝“纨绔与膏粱”字子弟不要向他学习。

    D.这两首词是作者以一个封建卫道士的口吻,来指斥宝玉,劝勉青年人的,批评贾宝玉的“强逆”行为,指出青年人的方向。

  • 4、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望日,指月亮圆的那一天,通常指旧历每月之十五日。既望,“既”表示达到的状态,表示每月月圆后一天,即十六 。

    B.禊,一种祭礼。古时以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修禊;三国魏以后用三月三日,不再用“巳”日。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戏游玩,祈福消灾。

    C.阴阳:山北水南为阳,山南水北为阴。我国许多地名与此有关,如“江阴”、“淮阴”“河阳”等,《愚公移山》中“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汉阴就是汉水的北面。

    D.庐冢,古人在服丧期间,于父母或师长坟墓旁搭建的守护的屋舍,叫做“庐冢”,亦作“庐墓”。

  • 5、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为了欢迎您的到来,我们用一天的时间准备了这件礼物,您就心领了吧。

    B. 非常感谢您给我寄来书稿,它们对我的写作有很大的帮助,我定当惠存。

    C. 对于文学社的征稿事宜,我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因此我特地垂询了一下。

    D. 他出了一本书,在扉页上写上“请您雅正”后,便迫不及待地给老师送去了。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近日下发的《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指出,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求中小学校通过有关课程和活动开展书法教育。

    书法在中国人的文化生活乃至世俗生活中都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但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电脑、手机的普及,人们的交流方式以及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有所削弱,书法教育的状况堪忧。首先,中小学学生书写不规范、不工整、不美观,字迹潦草;其次,“双姿”不规范的比例很大,坐姿和握笔姿势不正确;再次,学生普遍缺乏写好字的心态和习惯,多数不在意字写得不好;最后,“提笔忘字”现象日益严重。

    1988年成立的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在过去的20多年里,积累了丰富的书法教育的经验,各地应借着“书法进课堂”的东风,扩大书法特色教育实验区和实验校。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2011年10月25日)

    材料二: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明确提出:“加强书法教师队伍建设。要逐步形成以语文教师为主体、专兼职相结合的书法教师队伍。”目前,广东省中小学书法教师队伍的基本情况如何呢?现有的教师是否能够胜任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需要?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组织了一次面向广东省中小学语文教师和美术教师的问卷调查。

    接受问卷调查教师所在的学校中,配备有专职书法教师的占18.77%,由语文教师兼任书法教师的占27.18%,由美术教师兼任书法教师的占25.60%,没有配备书法教师的占28.45%。缺乏能胜任书法课教学的教师这一现实也在另一项统计结果中反映出来,高达48.35%的教师认为目前学校开展书法教育的最大问题是“缺乏可胜任的书法教师”。

    要解决书法教育师资队伍不足的问题,建议加强现有教师队伍的培训,还要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学校聘请有书法专长的校外人员(尤其是当地少年宫和文化站的书法教师),经过适当的教学培训后担任学校书法教师。

    (摘编自冯善亮、周凤甫《广东省中小学书法教育状况调查报告》,2015年1月)

    材料三:

    当前教育部稳步推进书法教育进课堂工作成绩显著。近日,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对“识文断字”基本功提出新的要求,总体目标是打造全社会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的示范标杆,培养学生的“一种能力、两种意识”。

    但在继续推进中小学书法教育工作的落实中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问题。江西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对全省35所中小学的抽样调查显示,86%的学校因没有书法师资、教材等问题,开设的书法课走过场,形同虚设。

    如何把书法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日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协理事卢中南接受了我们的专访。他建议教育部和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对开设书法课的情况全面调查,建立相应的督导机制,提高书法学科的学科地位,将书法作为推进中小学美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建立书法学科评价机制,并明确列入教育督导和评价中;重视并定期检查书法教学实施情况;成立专业的书法教育监管小组,每学期、学年到校巡管,检查开课的真实情况,重在监督落实。对书法学科获得成果的奖励制度要等同于其他考试科目。要设立书法教师资格证,有明确的书法专职教师的“入职名额编制”,使书法教师专职化。除提高书法教师地位、保证书法教师专职教书法外,还必须对全体教师进行汉字书写培训,尤其是语文教师。尽快制订师范生的书写技能训练目标,尤其是师范院校文科学生必须有相对严格的书法课程。

    卢中南说,从教育主管部门到学校再到家庭,合力形成严密的书法教育管理机制,才能把书法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摘编自《中国艺术报》2017年3月6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三则材料都发表在教育部发布重要文件之后,三者都密切关注我国教育方针和政策,并及时献言献策。

    B.材料二显示,专职教师在书法教师中所占比例偏低,是目前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最突出的问题。

    C.“如何加强书法教育”,材料一和材料二重视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的作用,材料三更强调教育主管部门的管理监督作用。

    D.三则材料都试图积极引导读者思考当下书法教育面临的问题,并且暗示读者,中国人的书法能力会越来越强。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当下中国书法教育进课堂的问题,而且都认为开展书法教育迫在眉睫,亟待获得社会高度重视。

    B.三则材料各有侧重,材料二和材料三运用了抽样调查数据,材料一虽能分析书法教育现状,但客观性略为欠缺。

    C.材料一对书法教育现状进行考察,内容具体;材料二是调查报告,数据分析详尽客观;材料三专访专家,突出受访者个人观点。

    D.三则材料的背后,是国家对于书法教育的要求,也是中小学对书法教育的强烈诉求,材料具有时效性和广泛的现实意义。

    【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解决书法教育师资不足问题的主要举措。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

    (2)《登高》中,杜甫写登高所见秋江之景,视线由高处转向江面洲头,用“__________”一句,描写出一幅精美的画面。

    (3)白居易在《琵琶行》中以“__________”一句点染送别环境,描绘出一幅萧瑟的清秋景象。

    (4)《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己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

    (5)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出唐代士大夫阶层中普遍存在的耻于从师的心理。

    (6)杜甫曾经感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寡人之于国也》中叙写类似这种社会现状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7)《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慨叹,将江山之胜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

    (8)《望海潮》中,柳永在“________________”中,以互文的形式,展现了西湖之上昼夜笙歌的欢乐图景。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落日怅望

    (唐) 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一何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中“千里”与“片时”形成鲜明的对照,突出了云、鸟的自由无碍和飞行速度之快。

    B. 颈联以“远烧”之虚景喻“微阳”之实景,一虚一实,把夕阳落山时的情形描述出来了。

    C. 全诗思路清晰,谋篇布局上的特点是先写景后抒情,即首联、颔联、颈联写景,尾联抒情。

    D. 本诗语言炼字形象传神,比如“入”字写出夕照的逐渐暗淡,“远”字写出了意境的空阔。

    2全诗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进学解

    韩愈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睃良。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别抉,刮垢磨光。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先生之业,可谓勤矣。觝排异端,攘斥佛老。补苴罅漏,张皇幽眇。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先生之于儒,可谓有劳矣。沉浸醲郁,含英咀华。作为文章,其书满家。上规姚姒,浑浑无涯。周《诰》殷《盘》,佶屈聱牙。《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诗》正而葩。下逮《庄》《骚》,太史所录。子云、相如,同工异曲。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少始知学,勇于敢为。长通于方,左右具宜。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踬后,动辄得咎。暂为御史,遂窜南夷。三年博士,冗不见治。命与仇谋,取败几时。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头童齿豁,竟死何裨?不知虑此,而反教人为?”

    先生曰:“吁!子来前。夫大木为杗,细木为桷,欂栌侏儒,椳闌居楔,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登明选公,杂进巧拙,纡馀为妍,卓荦为杰,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辙环天下,卒老于行。荀卿守正,大论是弘,逃谗于楚,废死兰陵。是二儒者,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绝类离伦,优入圣域,其遇于世何如也?今先生学虽勤而不繇:其统,言虽多而不要其中,文虽奇而不济于用,行虽修而不显于众。犹且月费俸钱岁靡廪粟子不知耕妇不知织乘马从徒安坐而食踵常途之促促窥陈编以盗窃。然而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非其幸欤?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投闲置散,乃分之宜。若夫商财贿之有亡,计班资之崇庳,忘已量之所称,指前人之瑕疵,是所谓诘匠氏之不以代为楹,而訾医师以昌阳引年,欲进其稀苓也。”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犹且月费俸钱/岁靡廪粟/子不知耕/妇不知织/乘马从徒/安坐而食/踵常途之促促/窥陈编以盗窃

    B. 犹且/月费俸钱//靡廪粟/子不知耕/妇不知织/乘马从徒/安坐而食踵/常途之促促/窥陈编以盗窃

    C. 犹且月费俸钱/岁靡廪粟子/不知耕妇/不知织乘/马从徒/安坐而食/踵常途之促促窥陈编以盗窃

    D. 犹且/月费俸钱/岁靡廪粟/子不知耕/妇不知织/乘马从/徒安坐而食踵/常途之促促窥陈编以盗窃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太学:这里指国子监,唐朝时,国子监是设在京都的最高学府,相当于汉朝的太学,古时对官署的称呼常有沿用前代旧称的习惯。

    B. “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编”,古代用来穿竹简的皮条或绳子。《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这里代指书籍。

    C. 《春秋》,即《春秋经》,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现存版本由孔子修订而成,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D. “博士”一词最早见于战国时期,是一种通晓史事的官职,专门负责保管文献档案,编撰著述,传授学问,培养人才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假托先生劝学、生徒质问、先生再予解答,故名《进学解》;实际上是感叹不遇、自抒愤懑之作。

    B. 第一段,国子先生勉励学生勤学多思,说社会清明,君圣臣贤,法治健全,只要有才干,就会被任用。

    C. 第二段,学生把先生在“学”“言”“文”“行”四个方面的努力、成就与其遭遇对照,驳斥了先生的结论。

    D. 第三段,先生针对学生之意申说发挥,以工匠、医师为喻,以孟轲、荀况自比,表明要随意而安的生活态度。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2)橐驼非能使木寿且率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种树郭橐驼传》)

    3)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阿房宫赋》)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偶像”是风靡校园的一个热门话题。一方面,“影视明星”、“歌星”等,令广大青少年“追星族”们如痴如醉;另一方面,古今中外政治、文学、艺术、科学、经济诸领域,较有定论、人生意蕴丰富、具有强烈时代感的人物,如马克思、邓小平、梁思成、沈从文、霍金、梵高、贝多芬、项羽、苏轼、李白、谭嗣同等人,他们的人格魅力、创造才能、精神旨趣也让广大青少年魂牵梦萦;也有人认为心中无偶像,有的甚至认为偶像就是自己。

    关于偶像的话题你也一定有话要说,什么样的人可作为偶像?偶像的内涵和意义是怎样的?我们是否需要偶像?如果需要,我们应该拥有怎样的偶像?此外,你也可以发挥想象,让自己和偶像生活一天,感受偶像的魅力,或者抒写自己的感受、思考。 

    请你以“偶像”为话题作文,所写内容必须是围绕“偶像”的话题进行,写一篇议论文或者记叙文。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少于7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50
题数 10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