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贵阳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5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A.一百亩的田地,不要(因劳役)耽误了农时,八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挨饿了;谨慎地在学校接受教育,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叮咛他们,头发斑白的老人便不会再背着、顶着东西在路上走了。

    B.一百亩的田地,不要(因劳役)耽误了农时,八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挨饿了;重视学校的教育,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和兄长的道理叮咛他们,头发斑白的老人便不会再背着、顶着东西在路上走了。

    C.一百亩的田地,不要改变了农时,八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挨饿了;重视学校的教育,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兄长的道理叮咛他们,头发斑白的老人便不会再背着、顶着东西在路上走了。

    D.一百亩的田地,不要(因劳役)耽误了农时,八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挨饿了;重视学校的教育,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叮咛他们,头发斑白的老人便不会再背着、顶着东西在路上走了。

  • 2、下列各句句式与其余三句不一样的一项是( )

    A.居则曰:“不吾知也。” B.大王来何操

    C.异乎三子者之撰 D.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 3、下列各句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长期以来,人们把图书馆当成“知识宝库”,当成“知识殿堂”,似乎对图书馆______有加,然而,“宝库”和“殿堂”虽好,但他们离普通百姓很远,甚至很遥远。普通百姓往往_____。一些人不进图书馆,恐怕同这种心态不无关系。图书馆_____“宝库”“殿堂”,______“知识公园”。

    A.崇敬   望而生畏 不仅是   而且是

    B.尊崇   望而生畏 不应是   而应是

    C.崇敬   敬而远之 不应是   而应是

    D.尊崇   敬而远之 不仅是   而且是

  •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卒不忍独其身

    A.分之日可以死 B.吾老以及人之老

    C.汝幸而 D.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冲突是戏剧的主要特点之一。曹禺的《雷雨》情节错综复杂,写了很多冲突,如主仆冲突、夫妻冲突、父子冲突等。

    B. 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哈姆莱特、答尔丢夫、奥塞罗、李尔王、麦克白等是他戏剧作品中的主人公。

    C. 章回体小说《红楼梦》以其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成为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前八十回为清代小说家曹雪芹所作。

    D. 美国现代作家海明威曾获诺贝尔文学奖。他通过代表作《老人与海》中对桑提亚哥老人的塑造,充分体现了自己的世界观。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何谓“风骨”?“风”最早出现于《毛诗序》中:“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此处所言“风”含有教化教育之义。《文心雕龙》说“怊怅述情,必始乎风沉吟铺辞,莫先于骨。故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在刘勰的阐释中,“风骨”主要指作品中所具有的“气”和“力”,即作品中蕴含的精神气质和文辞气韵。此后,“风骨”既含有道德修养、人格气质方面的内涵,亦成为诗歌辞章的一种审美标准,被盛唐诗人所崇尚与延续。在历史的变迁衍化中,“风骨”早已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凝结为一种是续下来的“传统”,构成中华传统精神的基座和主脉,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

    然而,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诗歌界充斥大量低俗、恶俗、粗俗、媚俗之作,扰乱了诗坛的审美秩序与标准。杨四平说:“新时代诗歌患上了比较严重的软骨症。”因此,新诗亟需反躬自省,重新建构“风骨”,延续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诗歌气韵。

    继承与发扬风骨的关键在于诗人要有风骨,具体而言则是指诗人应秉持使命感与责任新。古语云:“诗者,天地之心。”诗人作为“天地之心”的创造者本应怀有“天地之心”。但当下很多诗人沉溺于写“小我”的日常琐碎、鸡毛蒜皮,缺少大情怀大境界,更有甚者为出版、发表、出名或赚取眼球、点击量、关注度,批量生产媚俗之作,究其原因在于缺乏作为诗人的使命感与责任心,诗人本应有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襟,应有杜甫虽居茅屋却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悲悯情怀,然而当下许多诗人都缺少这种“风骨”。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华诗魂”的艾青一生心系大堰河那样的劳苦大众,曾发出“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的感叹,正是使命感与责任心的体现,是中国风骨在现代诗人身上的延续。

    其次,诗歌在内涵上需要建构中国风骨,风骨首先属于道德范畴,如古代“风”所蕴含的教化之义,是对诗歌所拥有的诗教功能的肯定。然而,自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由于“标避崇高”“崇俗”“崇私”“祛魅”等诗歌口号的提出,不少诗歌在内容上所呈现的是自恋与矫情的“小我”情绪,以暴露个人生活隐私为内容,让诗成为日常生活的流水账记录,轻浅琐碎,没有思想、内涵和意义,更有甚者彻底解构诗的内涵诉求,践踏和僭越诗歌伦理与道德,出现很多垃圾写作。食指《相信木来》一诗中蕴含的坚定信念,吉狄马加《我,雪豹……》中对人类生态、人与自然关系的忧虑,李少君的诗句“我会日复一日自我修炼”中那种慎独自省,都具有深刻的教化和启迪作用,是现代风骨的典型特征。

    新时代诗歌需要重塑李白的“蓬莱文章建安骨”,需要继承和发扬“中国风骨”。

    (罗小风《新时代诗歌需要中国风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含有道德修养、人格气质的“风骨”,成为诗歌的审美标准,被盛唐诗人崇尚与延续。

    B. 当下新诗诗人都沉溺于写“小我”,缺少大情怀大境界,批量生产媚俗之作。

    C. 部分现代诗人诗作中流露出的使命感与责任心,是中国古代风骨的延续。

    D. 坚定信念,对人类生态、人与自然关系的忧虑,慎独自省等是现代风骨的典型特征。

    2下列对原文论述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一段引用《毛诗序》《文心雕龙》,对“风骨”作出合理的阐释。

    B. 文章引用杨四平的话,运用比喻,形象论证了新诗亟需重构“风骨”的观点。

    C. 文章三、四段运用了对比论证,指出了新诗重新建构风骨的方法。

    D. 全文先提出什么是“风骨”,按着揭示了当前新诗写作中“风骨”缺失的原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缺少深刻的教化和启迫作用的新时代诗歌创作,需要诗人、诗歌内涵、诗歌形式都有风骨,才能构建中国风骨。

    B. 新时代的诗歌需要延续汉魏风骨的血脉,创作出充满正气、崇高、具有神圣内涵的佳作,建构新时代的诗歌风骨。

    C. 继承与发扬中国风骨首先需要现代诗人秉持使命感与责任心,其次也需要现代诗歌具有深刻的教化和启迪作用。

    D.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诗人把个人生活写入诗歌,诗歌失去了思想、内涵和意义,因此新诗创作应远离日常生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7、(1)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中作者讽谏时弊以秦朝灭亡为借鉴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洵《六国论》评论六国败亡的历史,提出“六国破灭,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辟论点。其中说明齐国灭亡原因的句子是“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野望

    [唐]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由景入题,远望“西山白雪三城戍”,近看“南浦清江万里桥”,景象开阔辽远。

    B.颈联写自己“迟暮多病”“未报圣朝”,抒发了自身功业未就的悲叹之情。

    C.尾联照应题目——“野望”,抒发了作者深为民不堪命,世事日转萧条和自己年老多病,功业未就的隐忧。

    D.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景是情的基础,情是景的生发,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2】颔联蕴含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父闲,终奉天令。

    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彭原郡,拜右拾遗。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琯罢相。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①,儿女饿殍者数人。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崔宁杀英乂,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甫以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聂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子宗武,流落湖、湘而卒。元和中,宗武子嗣业,自耒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之前。

    (节选自《旧唐书•杜甫传》)

    (注)①梠:野果。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玄宗之   奇:认为……奇特

    B. 严武之,有时不冠   过:拜访

    C. 河内,则移其民于河东   凶:地形险恶

    D. 唯大王与群臣计议之   孰:通“熟”,仔细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 谒肃宗彭原郡 冰,水为之,而寒

    B. 严挺之有此儿 今其智反不能及

    C. 甫以家避乱荆、楚 冬,丁令盗武牛羊

    D. 暴水所阻 秦王赵王击缶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课本中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天宝”,唐玄宗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是汉武帝首创。

    B. “布衣”,麻布衣服,古代平民不能衣锦绣,多穿布衣。故常以“布衣”借指平民百姓。

    C. 韩愈的《师说》中有“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一句,其中的“六艺”是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

    D. 《史记》,又称《太史公书》,汉代司马迁著,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鲁迅称其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

    (2)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过秦论》)

    (3)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老师不敢惩戒学生的现象,近年来频频引发热议。日前,《广东省学校安全条例(草案)》公开征求社会意见。草案中明确了中小学教师的管教权,提出:“中小学教师对学生上课期间不专心听课、不能完成作业或者作业不符合要求、不遵守上课纪律等行为可以采取一定的教育惩罚措施”。

    对于以上这则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50
题数 10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