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资阳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5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相与枕藉舟中   飘飘如遗世独立

    B. 光绪己亥四月   则天地曾不能一瞬

    C. 伏行沙土中   乃溢而西南流

    D. 有泉,其始出石罅  有君子之德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是(   

    A.以吾一日长     其闻道也固先

    B.因之饥馑     毋吾

    C.或知尔               其不才,君可自取

    D.如知尔        曰:六国互丧,率赂秦也

  • 3、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北京一小区业主在楼顶违章盖别墅,六年来持续的施工让楼下居民不堪其扰,纷纷卖房或搬走,如今这栋楼已十室九空

    B.听说这家晚报和当地电信部门将联合举办高校招生大型电话咨询会,请有关专家答疑解惑,考生和家长都喜出望外

    C.在今年的“排队推动日”活动中,虽仍有凤毛麟角的几个“不自觉者”,但广大市民不论乘车还是购物都能自觉排队。

    D.近年来,随着流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松花江污染问题也日渐严重,因此恢复松花江的生态功能间不容发

  •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涛卷霜雪 ②会其,不敢献

    B.①寒蝉凄切,长亭晚 ②酒当歌,人生几何

    C.①执手看泪眼 ②便可白公姥,及时遣归

    D.①便有千种风情 ②一苇之所如

  •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600 多座醒目的水塔、100 多个无塔压力罐、5000 多眼深层手动泵井奇迹般地出现了,它们星罗棋布广袤的和田大地上。

    ②我国政府在南海问题上的解决策略既体现了对国内外形势的准确判断力,也展示了瞻前顾后谨慎应对国际复杂事务的能力。

    ③热播剧《人民的名义》中一个区长贪污受贿,玷污了人民公仆形象,但他能主动认罪并上交了所有赃款、赃物,可谓罪不容诛

    ④伍绮诗的《无声告白》的确是一本优秀小说,我经常被小说中精彩的情节和细腻的描写感动,时不时的拍案而起,击节叫好。

    ⑤要充分实现这仅有一次的生命价值,我们就应多体会民胞物与的意义,永远与人民在一起,永远拥有头顶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⑥2017 年第一季度数据显示,房价的涨幅还是大大超过金融产品回报率的平均水平,房地产市场的火爆让金融市场难以望其项背

    A. ①③④

    B. ②⑤⑥

    C. ①②④

    D. ③⑤⑥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若想要叙述整个世界的历史,不偏不倚地讲述整个人类的故事,便不能仅仅依靠文字。因为世界上只有部分地区拥有文字,大多数地区在历史上的大部分时期都没有发展出文字。书写是人类在发展后期才取得的成就,直至近代,即使一些文化程度较高的社会,在记录自己的忧虑与渴望时,使用的载体依然不仅有文字,也包括物品。

    ②一部理想的历史记录应该把文字和物品结合起来,但在很多情况下这是无法完成的。最能清楚地表现文字历史与非文字历史不对称的例子也许是库克船长的探险队与澳大利亚土著在植物学湾的第一次相遇。在英国方面,这一特殊的日子有科学记载及船长日志为证;而在澳大利亚方面,他们仅有一面木制盾牌。如果我们想要重构那一天的真实情境,就需要像对待那些文字记录一样,深入而严谨地对这面盾牌进行研究和解读。

    ③历史有时会被有意或无意的扭曲,因为历史通常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尤其在只有胜利者知道如何书写的时候。至于失败者,那些被征服或毁灭的社会,通常只能通过物品来讲述事件。当我们研究有文字的社会与无文字的社会之间的接触时,需要参考的则不仅是文字,也应包括物品。

    ④这些全部知易行难。通过文献解读历史是人们熟知的程式,数百年来我们已经学会该如何判断文字材料的坦白、失真与诡计。而对于物品来说,要有考古学、科学和人类学的专业知识结构来帮助我们理解关键性的问题,但我们还必须加上一定程度的想象,才能构建出这些物品的前世今生。我们需要借助尽可能丰富和诗意的想象,才能真正理解它们所传达的深刻内涵。

    ⑤这是我们了解许多文化的唯一途径。这是一个复杂而又充满不确定因素的过程,这些历经层层文化转译的物品需要再次被严格审视,重新想象。

    ⑥这些充满想象力的解读和欣赏是“通过文物看历史”的关键,对过往文化的重建是理解人类共性的基石。启蒙时代的收藏家与学者们在完成这一任务的过程中,既仰赖对史实的科学排序,也发挥了诗意地进行重建的罕见能力。

    ⑦通过物品思考历史或去了解一个遥远的世界,是一种诗意的重构过程。有时,这甚至是了解世界的最佳方式,不只针对过去,也包括现在。我们是否真能了解他人?也许可以,但一定要借助诗意的想象,再结合严谨获取和归纳的知识。

    ⑧用物品来讲述历史,不能缺少诗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想要叙述整个世界的历史,客观公正地讲述整个人类的故事,不能仅仅依靠文字,也需要依靠物品。

    B.一部理想的历史记录应该把文字和物品结合起来,但这是无法完成的,因为有的历史无文字为证。

    C.为了解读历史,我们对相关文物进行一定程度的想象,构建出它们的前世今生,理解其传达的深刻内涵即可。

    D.因为通过物品思考历史或去了解一个遥远的世界,需要借助诗意的想象,所以史学研究界不能缺少诗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篇主要论述了“要通过物品看历史,就要借助诗意的想象”的观点,运用了举例子、对比等手法,逻辑清晰,很有说服力。

    B.首段点明文字叙述历史的局限性;②③段通过历史事件的双方记录文字不对等,战争的双方亦然,来印证研究物品对了解历史的意义。

    C.文章第④段是个过渡段,指出人们对通过文献解读历史的方式很熟悉也很擅长,而要通过物品解读历史却有一定的难度。

    D.文章后四段强调想象在借助物品解读历史时的巨大作用,“唯一途径”“关键”“最佳方式”等词可体现出递进式的思维脉络。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界上大多数地区在历史上的大部分时期都没有发展出文字。至近代,即使一些文化程度较高的社会,在记录时也有用物品作载体的。

    B.历史上那些被征服或毁灭的社会,通常只能通过物品来讲述事件,因为作为失败者,他们往往不具备书写历史的条件。

    C.启蒙时代的收藏家与学者们在重建过往文化的过程中,仰赖对史实的科学排序,也发挥了他们诗意地进行重建的罕见能力。

    D.物品和文字对历史的记录都很重要,只用其一去还原历史就可能失真和变形,因此现在所见的多数历史记录都是不准确、不真实的。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7、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李白用手可摸星的夸张写法写出山峰之高以及刻画出行人惶恐神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唐代诗人杜甫《登高》一诗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人常用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琵琶行•并序》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奉使道中作

    欧阳修

    客梦方在家,角声已催晓。

    匆匆行人起,共怨角声早。

    马蹄终日践冰籍,未到思回空断肠。

    少贪梦里还家乐,早起前山路正长。

    【注】①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冬天,宋仁宗派欧阳修带领使团到契丹国去贺新君登位。②前山,有的写作山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共八句,前四句五言,后四句七言,句式长短不一,故应属于古体诗。

    B.诗的首句写“行人”在途中夜宿梦回故乡,以梦写情,含蓄隽永,手法巧妙。

    C.诗的第二句意谓报晓的号角声,好像催促“行人”早早起身,比喻生动贴切。

    D.“马蹄终日践冰霜”一句用典,化用《庄子·马蹄》中“马蹄可以践霜雪”,写出了途中行路的艰难。

    【2】全诗写思乡之苦,行路之难,但是格调并不显得低沉。请从情感方面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下列各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一项是

    A.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B.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D.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下列选项中相关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韩愈是唐古文运动倡导者,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B. 句读,古人指文辞体止和停顿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须停顿的地方为读。

    C.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末期人,与庄子并称老庄,道教创始人,被尊为道教始祖。

    D. 六艺经传是指六经的经文。其中六经包括:《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经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首段主要围绕什么是师、为什么要从师以及从什么样的师这一逻辑顺序来阐释的。

    B. 文章第二段采用对比论证方法,集中批评了“今人”耻于从师的习俗,情感鲜明且强烈。

    C. 韩愈在阐述“师”与“道”之间的关系时,明确表达了“道”是“师”存在的必要条件。

    D. 在“耻学于师”的时俗背景下,韩愈作《师说》的主要目的在于劝诫时人要尊师爱学。

    4把文章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这个特殊时期,全国人民正在进行一场特别的考试——疫情防控。而很多地区和学校也开始尝试进行一种特别的考试形式——线上考试,这种考试的特别之处在于:居家、线上、没有老师监考……

    因为特别,我们会有特别的应对,崭新的思考,深刻的启发。今后的人生中,还会有许多特别的考试,而我们每个人,就是那答卷人。

      请你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根据要求完成写作。

      ①有人说:有监考能保证考试的结果真实可信,希望父母参与监考;有人说:不需要监考,重在自觉,考试的过程更重要。请你针对其中一个看法写一篇驳论文。

      ②请你为《齐鲁晚报》的“教育论坛”栏目就中学开展线上考试一事写一篇评论。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切合身份,贴合情境;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50
题数 10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