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在这次举办的“当代书法艺术展”上,各种书体与风格的作品等量齐观,保证了展览的专业性与流派的代表性。
B.集电话、电脑、相机、信用卡等功能于一体,手机在生活中的作用被发挥得酣畅淋漓。
C.专家指出,民办私立学校虽然缺乏教学管理经验,但可以向优秀的公办学校学习,可以在亦步亦趋的基础上,渐渐走出自己的办学路子来。
D.董事长,对您的好意,我只能敬谢不敏,因为我有自知之明,我做些具体的工作尚可,经理一职实难胜任。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近日,一名记者爆出足球名帅瓜迪奥拉将于今夏签约意大利尤文图斯俱乐部的消息。一时间,各大媒体纷纷跟进,种种报道沸反盈天。
②“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这个节目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带动全民重温浩如烟海的古代诗词。
③大学毕业,倔强的我离开父母去了一个陌生的城市。慢慢地我明白了,任何一个人的生活都不应是孤立的,它与家庭、社会休戚相关。
④现实中有些人自以为身份高人一等,说话咄咄逼人,根本不去考虑他人的感受,与其说这些人情商不高,倒不如说是自身素养不够。
⑤为了弘扬传统文化,为我们奉献了众多脍炙人口唱腔的评剧名家罗慧琴,利用业余时间将传承发展评剧艺术的课堂搬到了南湖景区。
⑥十九大报告清晰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间表、路线图,中国和世界将会因之发生什么改变,让我们拭目以待。
A.①④⑥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⑤⑥
3、按题目要求选择。
(1)按序评点三国人物诸葛亮、刘备、周瑜、鲁肃,以下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 ②求田问舍唯堪笑,报国忘家烈可闻。
③若无子敬心相似,争得乌林破魏师。 ④兴旺天下三分局,今古人思五丈原。
A. ①②④③
B. ④②①③
C. ②③①④
D. ④①③②
4、下列各句中与“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陈利兵而谁何 B.不拘于时
C.无以至千里 D.而耻学于师
5、下列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六部”中吏部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
B. 表是古代测日影的器具,漏是古代滴水计时的仪器。
C. 节是符节,古代使者所持以作凭证,如苏武“持节送匈奴使”。
D. 左骏指古代驾车三马中左边的马。后用四马,亦指四马中左边的马。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霍乱之乱
池莉
霍乱发生的那一天没有一点预兆。
天气非常闷热,闪电在遥远的云层里跳动。
在从事流行病防治工作的三年里,我们每天收到的疫情卡片几乎都是肝炎。肝炎的临床治疗就是那么老一套,枯燥的重复的日常工作消蚀了我的光荣感和积极性,三年过去,我已经变得有一点油滑和懒惰。秦静不甘平庸,准备改行,她对病毒感兴趣,准备报考一位著名的病毒学家的研究生。
有一天,我和秦静去供应室领设备。被值班人员敷衍。我很生气,回来抱怨。科室主任闻达说:“年轻人,你不能老抱怨,我们事业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医疗系读几年?最多四年,可我们卫生系却要读五年乃至六年。临床医生懂的我们都懂;临床医生不懂的,我们也懂。我们是什么?我们是研究人员。我们防患于未然。我们保护人们免受疾病的侵害。我请你们想想,孰轻孰重,这不是一目了然吗?”秦静冷笑,走掉了。
五点差五分的时候,科室里的人基本走光,只剩下主任闻达。闻达猫在大办公室的小套间里,伏案写他永远也写不完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他头发凌乱的脑袋在满满一桌的书本、卡片和资料堆中微微摇晃,嘴唇嚅动,念念有词,从油漆斑驳的办公桌底探出老远的,是他瘦骨伶仃的长腿和那双穿着破皮鞋的大脚。闻达哪里像马来西亚归国华侨,新中国第一代科班出身的流行病学专家?传说早在一九五六年,闻达只有二十四岁的时候,就西装革履地出过国,被特邀参加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的年会。传说他戴的是金丝眼镜,穿的是乳白色的优质牛皮鞋。传说他家里有相册证明他过去的翩翩风度和辉煌历史。现在,闻达主任已经追踪流行性感冒二十年了,同时还不断地增加着追踪研究的项目,如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等等。总之闻达主任对所有的流行病都怀着巨大的兴趣和热情,工作量极大的报告写作使他每天都要推迟约一个小时下班。
霍乱来了,在这个天气恶劣的夜晚,在它的踪影在中国消失了几十年之后。
正在值班的我和秦静对它的一点认识仅限于知道它的厉害和可怕,我们傻了眼。我接连打通我们站张书记和祈站长家里的电话,向他们报告了霍乱疫情。他们都大吃一惊,都说马上赶到站里来,并且都问闻达知道不知道。我提醒他们说闻达主任不够安装电话的级别,没有办法通知他。
张书记大声说:“你赶快去医院的车库带车,把闻主任立刻接到站里来。”
我赶到闻达主任家时,他正在拖地板。听着我上气不接下气的报告,他的愁眉苦脸渐渐云开日出。闻达扔开拖把,用命令的口气让妻子给他收拾两件换洗衣服。他妻子说:“住单位不回来了,有这么严重?”闻达说:“霍乱为什么又叫二号病?它是威胁人类生命的第二号烈性传染病,问题还在于,他们没有谁了解霍乱,只有我,我一直在研究它。”
五层楼的防疫站蓦然间灯火通明,各个科室的人马全都连夜冒雨赶到了站里,大家对霍乱除了恐惧,其他一无所知。八大科室的一百多号人在站里挤来挤去。相互打听情况,雨水在地上被踩得“吧吧”响。
张书记和祈站长见到闻达如见救星,与他紧紧地握手,说:“乱成一锅粥了,现在看你的了。”
在防疫站的大厅里,闻达看见一把椅子,便一把拖过来,不假思索地蹬了上去,说:“霍乱疫情,如洪水猛兽。我要赶快讲讲具体方案。”
闻达异常的简洁、异常的有条理使大家统统折服了,他一口气宣布了八条意见:
第一,以流行病室为核心,组成一个紧急行动小组;其他各科室都听从紧急行动小组指挥,有令则行,无令则止。
第二,化验室立刻复查粪样培养基的菌落,再一次确认霍乱孤菌,具体操作由闻达指导。
第三,流行病室连夜出发,追踪病人,隔离病人并确定疫点。
……
市领导来了,卫生局领导来了,与我们挂钩的这所大医院的院长副院长也来了。
我们很快在郊区找到了感染霍乱的人,并把他所在的村子封锁。
……
封锁区隔离了总共十四天。在最后一例带菌者连续三次粪检阴性之后,我们才鸣锣收兵。
第二年夏天,我放弃了流行病医生这一职业,彻底转行。秦静还在坚持。十几年后,闻达与秦静合作的关于那场霍乱的论文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年会上宣读。
说真的,我这个人实在是没有勇气为了消灭什么而遭遇什么,为了不可知的结果而长久地等待,为了保存内心而放弃外壳。但是,在十几年之后,我懂了有一些事情是值得你去这么做的。闲暇的时候,发生霍乱的那一天经常出现在我的回忆中,我在回忆中为自己寻找生活的道理。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第二段的景物描写简洁生动,既交代了疫情发生前恶劣的天气,也渲染出压抑、紧张的气氛,令人印象深刻。
B.“我”领设备被“敷行”以及秦静听闻达讲述后“冷笑,走掉”,由此隐约可见当时防疫工作不受重视的社会背景。
C.张书记和祈站长与闻达“紧紧地握手”,这一细节描写生动表现了二人对专家急切期盼又不免推诿责任的心理。
D.本文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叙事自然,充分展现“我”的内心世界。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给人以真实生动之感。
【2】小说标题为“霍乱之乱”,文中哪些情节体现“乱”?给了我们什么警示?请简要概括分析。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劝学》中表现君子与一般人的天资差异不大,只是善于借用周围已有的条件:“___,________。”
②杜甫在《登高》中感叹自己白发日多、因病戒酒的名句是:“____,___。”
③李商隐在《锦瑟》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联中连用了两个典故,精当地概括出了自己陷入困境,又无力自拔寻求寄托的真实心态。
8、阅读下列这首诗,完成小题。
拟行路难(其六)
鲍照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①垂羽翼!
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注:①蹀躞(dié xiè):小步走路的样子。
【1】联系鲍照出身“孤门细族”的身世和下面的诗句看,作者“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的原因是什么?
【2】作者已经在享受“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的天伦之乐,为什么还要发出“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的自嘲?“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二句对揭示全诗的主题有什么作用?
9、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 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 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 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孟子·梁惠王上》
【1】下列句子中不含实词活用的三项是( )
①谨庠序之教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③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④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⑤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⑥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⑦斯天下之民至焉 ⑧移其粟于河内
A. ⑤⑦⑧ B. ①③⑤ C. ③⑥⑦ D. ②④⑤
【2】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申之以孝悌之义
B. 请以战喻 斧斤以时入山
C.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3】选出与“申之以孝悌之义”句式不同的一项( )
A.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C.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D.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从“精忠报国”的岳飞到“苟利国家生死以”的林则徐,从“抗日英雄”杨靖宇到狼牙山五壮士,从“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禄到“愿以羽毛的方式承载和平”的维和女警和志虹,他们都是英雄,他们的故事被崇尚英雄的习近平主席多次提及。习主席每到一个革命历史纪念地,都会献上花篮,身体力行缅怀那些牺牲和奉献的英烈,号召大家铭记历史、祟尚英雄。习主席说:“和平年代同样需要英雄情怀”。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足鼓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