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乐山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5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单于之所以派李陵去劝降苏武,是因为两人同是汉朝侍中,一起出使匈奴,而且两人一向交情深厚。

    B.李陵为劝降苏武,叙述了苏武的兄长与弟弟服务汉朝皇帝,都不幸身亡;母亲去世,妻子改嫁了,两个妹妹和三个子女,如今也不知去向了;暗示苏武回去没有好处。

    C.苏武表示,皇帝对自己及家族有恩,甘愿像服侍父亲一样报效朝廷,即便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坚信朝廷不会怀疑自己的忠贞而加害自己。

    D.李陵被苏武豪言壮语所感动,意识到自己背叛汉朝罪孽深重,于是挥泪与苏武诀别自刎了。

  • 2、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不能容于远近

    A. 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B.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C. 而幸生也何为 D. 死生,昼夜事也

  • 3、下列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斯用兵之效也 B.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C.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D.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 4、下列各项中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是

    A. )  窸窸窣窣suì) 补偿  流泄  鞠躬尽瘁

    B. 褛(lán蓊蓊郁郁(wěng)  缘故  希翼  没精打彩

    C. 样()  然而止()   原委  点缀  面面相觑

    D. 取(jué踉踉跄跄(liàng) 奚落  渺茫  迟疑不决

  • 5、下列各组句中,有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外连衡而斗诸侯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B.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C.而倔起阡陌之中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D.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时代的文化建设首先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怎样对待传统文化。回望中国思想文化史的发展历程,那些卓有建树的文化名人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韩愈所处的中唐时期,思想文化的发展处于一个关键点,在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互相激荡中,中国文化应该沿着怎样的道路发展,韩愈给出了自己的方案。

    韩愈在思想文化史上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成就,和他对传统文化的深入汲取分不开。他在《进学解》中也谈到了自己为学之勤奋: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对经典的学习与研究,奠定了他知识架构的基础。进一步泛览百家,视野更加开阔,学养更加深厚,为他的文化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

    韩愈接受传统文化的另外一个特点在于其研究性和批判性。对诸子百家的学说,他也有一个比较、辨析、批判、吸收的过程,其一系列读书札记,如《读荀》《读鹖冠子》等都以深入的比较研究为基础,提出了许多独特的学术见解。如《读荀》中提出的孟氏,醇乎醇者也;荀与杨,大醇而小疵;《读墨子》中认为孔子必用墨子,墨子必用孔子,不相用不足为孔墨等,皆以壁立千仞的勇毅提出新见,成为建立其道统思想体系的基础。

    在韩愈的时代,传统文化面临着严重的挑战,思想文化与意识形态面临新的抉择,这种挑战来自于佛老二教,特别来自于异域的佛教。唐代的官学虽仍以儒家经典为主,但就民间和知识界的信仰与风尚而言,佛教实有风靡之势,思想文化方面的情形有类于战国时期的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在《与孟尚书书》中,韩愈对汉代以来儒学式微、佛老盛行的情形表达了深刻的忧虑和不平:汉室以来,群儒区区修补,百孔千疮,随乱随失,其危如一发引千钧,绵绵延延,浸以微灭。于是时也,而唱释老于其间,鼓天下之众而从之。呜呼,其亦不仁甚矣!在这种沧海横流的大势下,韩愈障百川使东之,挽狂澜于既倒,以勇毅之力排击异端,护持道统,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理论上,他著《原道》,从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出发批判佛老二教的蠹国害民,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论证儒家形成、发展的必然性和历史贡献,提出儒学的道统以与佛教新禅宗教外别传的统绪相抗衡;在实践上,他逆批龙鳞,谏迎佛骨,反对官方对佛教的宣扬。

    学术史上关于韩愈与佛教关系的讨论出现过多次,谈论的问题颇为丰富复杂。陈善认为,韩愈赠浮屠诸诗文中,不仅没有丧失辟佛的儒者立场,而且有着引导佛子改弦更张、归顺儒道的良苦用心。而国学大师陈寅恪指出,韩愈《原道》中提出的道统说,实受到新禅宗教外别传的传法世系的影响;其扫除章句、直指人伦的论述方法,也受到新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说的影响。当代学者也有一些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如饶宗颐、陈允吉等。

    韩愈为了应对佛老思想的挑战,创新性地提出了道统说法,强调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孟轲一脉相传的儒学传统,成为宋代以后新儒学的开山。为了与佛学心性论对抗,对儒家心性学派的思想予以关注,他举出《礼记·大学》中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论述,以批判置天下国家于不顾的佛老学说,从而把儒学从伦理政治的思维路径,引导到修齐治平由内而外的道路上,对新儒学价值核心的确立起到了导夫先路的作用。

    (摘编201941日《光明日报》——杨国安《韩愈的传统文化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愈以儒家思想为依托接受传统文化,常常用审视、批判的眼光去看待古代文化著作。

    B.在《与孟尚书书》中,韩愈对汉代以来儒学渐衰、佛老盛行的情形表达了忧虑和不平。

    C.韩愈在《原道》中从社会经济、历史发展等角度论证了儒家形成、发展的必然性和历史贡献。

    D.韩愈创新性地提出了“道统”说法,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新儒学的先行者。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从学习研究经典、对待外来文化的立场与态度等方面,论述了韩愈的传统文化观。

    B.文章采用了举例论证手法,讲述韩愈学习研读古代著作的特点在于其研究性和批判性。

    C.文章以唐代佛老二教挑战儒家为背景,阐明了韩愈对抗佛学坚持儒学道统的坚定态度。

    D.文章论证思路严密,按由浅入深的顺序论述了学术史上关于韩愈与佛教关系的讨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传统文化面临佛教挑战时,韩愈排斥了佛教思想甚至佛教徒本身,为儒学的传承和发展争取了空间。

    B.对于传统文化,韩愈注重融会贯通其精神,不保守其内容,有一种植根于传统又关注现实的品质。

    C.韩愈对传统文化往往有新的认知角度,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文化创新,指出了新儒学核心价值内容。

    D.韩愈坚守民族文化本位,建构符合唐代社会发展趋势的思想文化体系,成为新儒学的领军人物。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古代劳动人民付出生命的代价才开凿出一条崎岖险峻的山路的艰辛。

    (2)杜甫的《登高》中,用“____________”一句表现了诗人悲叹自己漂泊异乡的情感。

    (3)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出音乐演奏的一种特殊效果:虽然中间暂时停顿,但听众仍会沉浸在原来的审美情境中。

    (4)李商隐《锦瑟》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阴阳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现了高洁的感情、执着的爱慕和无尽的哀思。

    (5)《师说》中,韩愈认为老师的作用是“____________”,而当世人却耻学于师。他对当时耻于学习的现象发出两句慨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当时耻师现象为时已久及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游泰山六首(其三)

    李白

    平明登日观,举手开云关。

    精神四飞扬,如出天地间。

    黄河从西来,窈窕入远山。

    凭崖揽八极,目尽长空闲。

    偶然值青童,绿发双云鬟。

    笑我晚学仙,蹉跎凋朱颜。

    踌躇忽不见,浩荡难追攀。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句叙事,诗人登上日观峰,拨开浓浓云雾,似乎打开了神仙世界的大门,想象奇特。

    B.诗歌五六句写景,黄河从西方奔涌而来,流入远山之间,“窈窕”绘尽其深远曲折之态。

    C.“蹉跎凋朱颜”实则借仙童之讥笑抒发诗人理想不能实现,年华蹉跎,容颜老去之怅惘。

    D.全诗采用虚写,描绘泰山奇伟之景,为遇见仙童做了铺垫,并以此侧面烘托了仙童形象。

    2诗歌在塑造诗人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试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华,字德辉,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授修撰。弘治中,累官学士、少詹事。华有器度,在讲幄最久,孝宗甚眷之。正德初,进礼部左侍郎。以守仁忤刘瑾,出为南京吏部尚书,坐事罢。瑾败,乃复故。华性孝,母年逾百岁卒。华已年七十余,犹寝苫蔬食,士论多之

    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年十五访山海诸关时阑出塞,纵观山川形胜。弱冠乡试,学大进。顾益好言兵,且善射。登弘治十二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决囚江北,引疾归。起补兵部主事。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瑾诛,量移庐陵知县。十一年八月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戡宁王宸濠乱。嘉靖六年,诏守仁总督两广兼巡抚。守仁已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

    守仁天姿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指。还家,日端坐,讲读《五经》,不苟言笑。游九华归,筑室阳明洞中。泛滥二氏学,数年无所得。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遂笃信不疑。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谓宋周、程二子后,惟象山陆氏简易直捷,有以接孟氏之传。而朱子《集注》《或问》之类,乃中年未定之说。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节选自《明史·王守仁传》,有删改)

    (注)①讲幄:指天子、太子听讲官进讲之处。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年十五/访山海诸关/

    B.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年十五/访山海诸关/

    C.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年十五/访山海诸关/

    D.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年十五/访山海诸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礼部,中国古代官署之一,掌管五礼之仪制及学校贡举之法,长官称礼部尚书。

    B.弱冠,古代男子十八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C.乡试,古代科举考试之一,由各地主持考试,一般在八月举行,又称“秋闱”。

    D.擢,提升官职,此外“授”、“除”、“拜”均可表示授予官职,“迁”则指官职调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华德才兼备,深受世人好评。他曾考中状元,担任学士等职,深受孝宗眷顾,年逾古稀,仍能依制为母守孝,受到士人赞美。

    B.王守仁不畏权贵,惨遭廷杖贬谪。他为了营救被刘瑾逮捕的戴铣等人,直言上奏,却惨遭杖责,被贬离京,担任南京吏部尚书。

    C.王守仁因俗化导,深受百姓爱戴。他担任贵州龙场驿丞时根据当地习俗教化引导百姓,夷人十分欢喜,纷纷伐木造屋供其居住。

    D.王守仁勤奋刻苦,开创阳明心学。他探求程朱理学,数年也无收获,居蛮荒无书籍,仍终日研究旧有知识,终悟求之于心,格物致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华性孝,母年逾百岁卒。华已年七十余,犹寝苫蔬食,士论多之。

    (2)守仁已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2017年北京市文科状元熊轩昂,父母都是外交官,家庭条件优越,他在接受采访时说:“现在的状元就是家里又好又厉害的这种。”此言一出,引发不少民众发出“寒门再难出贵子”的感慨。

    ②杰克是个嗜酒如命的人,后因杀人罪而被判终身监禁。他的两个儿子,年龄相差才一岁,大儿子与老爸一样有很重的毒瘾,靠偷窃和勒索为生,日前因杀人罪而坐监。小儿子却担任一家大企业的分公司经理,有美满的家庭,既不喝酒也不吸毒。当人们问起其中的原因时,两人的答案竟然是相同的:“有这样的老子,我还能有什么办法。”

    ③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王宝池《劝学》)

    读完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想?请综合几则材料的含意,就“家庭条件与贵子”之间的关系,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自拟标题,自定立意,自选角度,但不能超出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50
题数 10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