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边城》中有关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边城茶峒有在端午节捉鸭子、赛船的习俗,翠翠的爱情故事就与此有关。
B. 老船夫与孙女儿翠翠相依为命,生活很拮据,但依然乐于助人。
C. 天保和傩送每夜轮流唱歌以表达对翠翠的爱慕之情,这让翠翠很反感。
D. 老船夫在雷雨之夜去世,乐善好施的船总顺顺帮着料理了老人的后事。
2、下列古诗名句与作者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
A.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
B.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雷震
C.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甫
D.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高鼎
3、元春省亲后怕荒了大观园,便下谕让众人住进去,宝玉选的是哪一处?( )
A.怡红院 B.蘅芜院 C.缀锦阁 D.潇湘馆
4、下面四个句子中,与例句句式一致的一项是( )
例: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A.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求人可使报秦者 D.见犯乃死,重负国
5、下列各组语句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B.①求人可使报秦者 ②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
C.①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②乃设九宾礼于廷,
D.①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②君何以知燕王?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半包烟
麦子
小镇的集市,摆地摊的随处可见。比如卖菜的,塑料薄膜往地上一铺,菜儿瓜儿什么的,一溜儿码起来,背篼当凳子,摊子就扯起来了。瓜菜都是刚从地里采摘来的,红的、绿的、紫的,晶晶亮亮挂着晨露儿,瞧那新鲜劲儿就吸引人的眼球。
花婶的地摊紧挨着卖肉的,她称呼他老板。
老板四十多岁,平头,右眉骨有一道疤痕,隆起像蚯蚓一样曲里拐弯,从稀疏的眉毛里一直爬到鬓角。这或多或少影响到那张脸的美观,花婶就不敢正眼看他的脸。
老板一直在忙,叮叮咚咚,剔、砍、割、切,刀具在他手里上下翻飞,耍杂技一样。
豇豆咋卖?穿花短裤的男子在菜摊前蹲了下来,抓起一把豇豆,两只绿豆眼看向花婶。
哦,贱卖,贱卖!两块五一把。
贵了,两块吧?我全买了。绿豆眼忽闪了几下。
看我这豇豆,麦秆儿一样匀称,鲜嫩着呢。
啥?这么多虫眼。就这样,十把,我给你二十元!那男子把二十元钱硬塞在花婶手里。
不成,少五元哩,那不成!花婶连连摆手,拽住豇豆不放。
“嚓——”老板的刀在案桌上一响,眉骨上的蚯蚓曲里拐弯向前滚动:哎,我说二喜,想捡便宜嗦?拿口袋到垃圾桶里拾去!花婶和男子都吓了一跳。
男子无趣,又从兜里掏五元钱丢到菜摊上,悻悻地走了。
花婶的心里涌过一股暖流,随即挑选了一个大个的西红柿,揩了揩,双手递过去:老板,早上才摘的,尝尝鲜!
他乜了她一眼,“咚咚”地只管忙手上的活计,嘴上叼的纸烟有节奏地上下颤动,蚯蚓在袅袅烟雾中若隐若现。
吃一个吧,你看红透了,甜呢!花婶向老板跟前蹭了蹭,她的眼睛很快从蚯蚓那里滑了过去。
老板对面戴眼镜的提了排骨,在等待找零。
老板一摆手,西红柿便从花婶手里滑落地上,又滴溜溜滚到案桌下。皮破了,汁水溅了出来。
花婶怔了怔,弯下腰,想把西红柿拾起来。她眼前忽地一亮,西红柿旁边躺着的不是一支香烟吗?金黄的滤嘴儿,雪白的纸卷儿,瞧上去都香喷喷的呢。案头上也有半包烟,烟盒上的熊猫在憨憨地啃竹叶。她琢磨:敢情是他弄掉了的。
花婶咂巴下嘴:要是老伴能抽上这样一支烟该多好。
她讪笑着说:您掉的吧?
老板疑惑地看她一眼,鼻子里似乎“嗯”了一声,继续数手里的票子。
老板,我给您捡起来了!
噢?掉了的,不要了!他瞟一眼说。
花婶的脸火烧火燎的烫,举着烟的手有些抖。她停顿了一下,然后把纸烟小心翼翼地揣到怀里。
你老伴抽烟?老板用浸饱了油的帕子揩着手,偏过头问。
嗯,抽啊!几十年了,戒不掉。
他又好奇地问,一天抽几盒烟?
几盒烟?花婶尴尬地笑笑,不怕您笑话,老头子有一段时间没有抽上纸烟了。前几年还时不时给他买一包两包廉价烟抽,今年不行,儿子打算在城里买房子……
有人过来买肉,打断了她的话。
肉摊上很快有争吵的声音,来人要买案板上一块上好的五花肉,老板就是不卖给他。说到激动处,那条蚯蚓又滚动起来了。后来,五花肉还是被来人买走了。
太阳斜斜地从楼房空隙照到花婶的头上,她把外套脱下来做成个凉棚,罩住剩下的蔬菜。街上冷清了许多,人大多躲进茶楼里去了。
老板的案板空了,正“叮叮当当”地收拾工具。他嘴里还在骂骂咧咧:龟儿子,不卖给你老子也不犯法噻!就你有老娘嗦?
花婶心里纳闷儿,试着问:那五花肉,给您母亲留的?
他没好气地说:是噻!
花婶嗫嚅着,终究没再开口。
老板像撸树叶儿一样,把零钞拨进塑料袋里。有疤痕的脸正对着花婶,她诧异地发现,脸上那条隆起的蚯蚓似乎不见了,眉毛看起来又浓又黑,其实那张脸也不是那么难看哩。
花婶像想起了什么,轻轻探手入怀,那支烟还好好的,她轻轻舒了一口气。
在整理背篼的时候,花婶呆住了——背篼里多了半包烟,烟盒上的熊猫蒙着一层油污。
花婶侧过头,看见他的身影渐渐消失在街道尽头了……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及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描写小镇集市的地摊,反映出农村自然朴实的特点,交代人物的活动舞台。
B.小说用“花短裤”“绿豆眼”这类词语写出二喜的痞相霸态,细节描写生动形象。
C.小说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塑造老板这一形象,使扁平化人物变得有血有肉,更加丰满。
D.小说结尾花婶发现背篼里的半包烟,既照应了题目,又突出了老板这一人物的特点。
【2】当老板说掉了的烟不要了之后,“花婶的脸火烧火燎的烫,举着烟的手有些抖”,请分析她此时的心理。
【3】花婶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4】小说是如何在情节的发展中完成对老板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的?请简要分析。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诗人同情百姓疾苦而叹息落泪。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不愿见人,勉强出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赞美刘裕率军北伐的气势,也表明自己坚决抗金的主张。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渭上秋夕闲望①
潘阆
秋色满秦川,登临渭水边。残阳初过雨,何地不鸣蝉。
极浦涵明月,孤帆没远烟。渔人空老尽,谁似太公②贤?
(注)①此诗作于潘阆早年落拓江湖之时。②太公,即姜尚,相传他垂钓于渭水之滨的磻溪,周文王和他相遇,谈得极为投机,即拜为师。后帮助武王伐纣灭殷,建立周朝。
【1】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鉴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题中的“渭上”,点明了诗歌作于长安,“秋夕”点明具体的时令和时间,“闲望”是悠闲远眺的意思。
B.首联写景、叙事,“满”字突出了秋意的浓烈,“渭水边”是诗人选取的登临之地,为下文详细具体地描写秦川秋色做了铺垫。
C.颈联中的“明月”二字,照应了诗题中的“秋夕”,“没远烟”写出了水面上孤帆疾驰前进的情状,含有一个时间、空间的变化过程。
D.该诗通过对渭上秋夕幽美景色的描绘,借助太公垂钓的典故,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又不愿老死江湖,渴望得到重用的情感。
【2】本诗颔联写了哪些意象?运用了什么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朱博字子元,杜陵人也。家贫,少时给事县为亭长,稍迁为功曹,伉侠好交。是时,前将军望之子萧育、御史大夫万年子陈咸以公卿子著材知名,博皆友之矣。陈咸为御史中丞,坐漏泄省中语下狱。博去吏,间步至廷尉中,候伺咸事。咸掠治困笃,博诈得为医入狱,得见咸,具知其所坐罪。博出狱,又变姓名,为咸验治数百,卒免咸死罪。咸得论出,而博以此显名,为郡功曹。
迁冀州刺史。博本武吏,不更文法,及为刺史行部,吏民数百人遮道自言,官寺尽满。从事白请且留此县录见诸自言者,事毕乃发,欲以观试博。博心知之,告外趣驾。既白驾办,博出就车见自言者,使从事明敕告吏民:“欲言县丞尉者,刺史不察黄绶,各自诣郡。欲言二千石墨绶长吏者,使者行部还,诣治所。其民为吏所冤,及言盗贼辞讼事,各使属其部从事。”博驻车决遣,四五百人皆罢去,如神。吏民大惊。后博徐问,果老从事教民聚会。博杀此吏,州郡畏博威严。
博治郡,常令属县各用其豪杰以为大吏,文武从宜。县有剧贼及它非常,博辄移书以诡责之。其尽力有效,必加厚赏;怀诈不称,诛罚辄行。以是豪强慹服。以高弟入守左冯翊,满岁为真。
徙为山阳太守,病免官。复征为光禄大夫,迁廷尉,职典决疑,当谳平天下狱。博恐为官属所诬,视事,召见正监典法掾史。正监以为博苟强意未必能然即共条白焉博皆召掾史并坐而问为平处其轻重十中八九官属咸服博之疏略,材过人也。
博为人廉俭,不好酒色游宴。自微贱至富贵,食不重味,案上不过三杯,夜寝早起,妻希见其面。然好乐士大夫,为郡守九卿,宾客满门,欲仕宦者荐举之,欲报仇怨者解剑以带之。其趋事待士如是,博以此自立,然终用败。
(节选自《汉书·朱博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正监以为博苟/强意未必能/然即共条白焉/博皆召掾史/并坐而问/为平处其轻重/十中八九/
B.正监以为博苟/强意未必能然/即共条白焉/博皆召/掾史并坐而问/为平处其轻重/十中八九/
C.正监以为博苟强/意未必能/然即共条白焉/博皆召掾史并坐/而问为平处其轻重/十中八九/
D.正监以为博苟强/意未必能然/即共条白焉/博皆召掾史/并坐而问/为平处其轻重/十中八九/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亭长,秦汉之制,每十里设一亭,亭有长,掌治安、税务、民事等。
B.二千石,汉制,郡守的俸禄为二千石,故而世称郡守为“二千石”。
C.左冯翊,汉代拱卫首都长安的三辅(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之一。
D.视事,旧指官吏到职办公。如《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博喜爱交游,刚直仗义。尽管出身低微,但他喜爱交游,因此能和一些公卿子弟相识,并在关键时刻能凭借义气救人。
B.朱博遇事沉着,行为果断。有个狡猾的官员趁他巡视部属时煽动几百人拦道投诉,他立即斩杀了唆使者,解散了投诉者。
C.朱博善于用人,赏罚分明。朱博经常让属县各自任用当地的豪杰作大吏,或文或武各从所宜,并根据其成效给以奖赏惩罚。
D.朱博生活节俭,不喜酒色。他从卑微低贱的百姓到富有尊贵的高官,吃饭从没有多种菜肴,案桌上也不会超过三个碗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民为吏所冤,及言盗贼辞讼事,各使属其部从事。
(2)复征为光禄大夫,迁廷尉,职典决疑,当谳平天下狱。
10、欣赏下列的漫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作文。
人生犹如时钟,他的完美不在于走得快,而在于走得准。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