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贵阳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5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面对《咏怀古迹(其三)》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全诗开篇由山清水秀的昭君故里写起,与下文“独留青冢向黄昏”的死后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对昭君命运的同情。

    B.颔联既写出了王昭君一生的苦楚,死后的孤独,也由“青冢”称呼中表现了对这位为民族和睦作出巨大贡献的女子的歌颂。

    C.诗歌的后两联借历史传说谴责了汉元帝的不分美善、朝廷里权贵们颠倒黑白的行为。

    D.诗人借咏昭君村古迹怀念王昭君,痛斥汉元帝的昏庸,表达了对昭君的深切同情,流露出忧伤的情怀。全诗议论精辟,形象鲜明。

  •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远略 始:起初。

    B.牧以谗诛 洎:等到。

    C.后秦击赵者 再:两次。

    D.李牧连之 却:退却。

  • 3、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①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

    ②拍完这部电影后,我们心里   ,总觉得在艺术上还比较粗糙。

    ③鉴于新冠病毒疫情 ,苹果公司再次关闭美国部分门店。

    A.半途而废 如芒在背 卷土重来 B.半途而废   惴惴不安   东山再起

    C.浅尝辄止 如芒在背 东山再起 D.浅尝辄止   惴惴不安   卷土重来

  •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A. 《百家讲坛》推出“齐白石”节目,使齐白石再度受到热议关注,相信今后几年的市场上齐白石一定会更加炙手可热

    B. 那些航空领域的拓荒者,很多已经离开人世,但他们筚路蓝缕的感人形象一直深深印在人们的记忆中。

    C. 根据家庭整体装饰风格及个人文化喜好,选择一款软木墙板装饰墙面或做主题墙必使主人品位提升,居室蓬荜生辉

    D. 虽然已经是晚上了,但候车大厅里依然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大喇叭的广播声、商贩的叫卖声、孩子的哭泣声不绝如缕

  • 5、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生jiàn    朱 tuó 烟ǎi 结zhèng 少不事gēng

    B. 造chì 福qí   蹂lìn   陷yǎo   畏不前sǐ

    C. gǔ   享xīn 炮luó   度chǔn 人才济济 jì

    D. 光 sháo   吞shì fù 牲lǐ 敛声气bǐng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学生能接触最杰出者的氛围

    ①上世纪20年代末,担任芝加哥大学校长的哈钦斯首推“通识教育”,对后来的美国高等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②高等教育好像一直都在危机之中,多少年了都在喊改革,但是真正的改革又没有见过多少。不单单在中国是这样,整个世界的高等教育都是忧心忡忡的样子,好像高等教育时刻都在衰落之中。大学校园愈发浮躁,大学教育愈加功利化,实用主义横行,职业属性大于文化属性,真正美好的文化没人在意,大家更看重的是如何找到一个好的工作,教育丧失了本真的意义,大学校园成为了致青春的消费场域。说到底,如果我们都知道这些问题存在,为何改革却如此难呢?

    ③我是在读《哈钦斯的大学》间隙想到这些问题的。这本书把我们的视线拉回到上世纪20年代末的芝加哥大学,英俊潇洒、雄心勃勃、年轻善辩的罗伯特·梅纳德·哈钦斯担任芝加哥大学校长开始,伴随着大萧条与战争、无数的诋毁与争议,他如何力排众议在大学内推行通识教育的改革。本书作者麦克尼尔是著名的历史学者,他曾在芝大完成了本科与硕士教育,后又在芝大历史系执教数十年。哈钦斯在芝大的改革当然不仅仅是通识教育,但他的通识教育理念对美国高等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④就其最广泛的意义而言,通识教育是这样一种大学教育:专心固守西方文学、哲学与历史,同时科学、数学与外语占有一席之地,却不喧宾夺主;随着时代演进,有的情况下也涵盖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等社会科学。通识教育一直与更专业化的教育——通常是指职业训练——划清界限。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与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并无本质区别,因为自由教育容易给人一种错觉,好像教育是给少数人服务的,而通识教育则可以涵盖贯通整个知识阶层。

    ⑤其实这不是一种错觉,1941年哈钦斯力排众议,想要在芝大推行4年制人文课程计划时,初步的构想是强调准确而流利的读、说和写的能力。他们关心哲学与经典,传统与道德,但是对于数学与自然科学的学科就束手无策了,因为他们鄙视那些工具性的课程——这点正好与我们现如今的高等教育体制相反——他们只想教育年轻人成为一个更聪明与能干的人,而不是为他们的职业生涯,为他们的未来工作作准备。这个课程计划在推行过程中受到了很多人的抵制,某种程度上说,这样一份并不完善的改革计划并未考虑到整个学科与照顾到更多的学生。某种意义上,哈钦斯的专断与独行,很容易被诟病为精英主义的代言人。因为只有极少数人自觉投入课程,享受这种狭隘的精英教育模式,而对很多普通人而言,这样的教育是一种折磨与失败。

    ⑥想想我们现如今的大学就会一目了然,在大学4年中,没有多少人对传统的经典、伟大的书感兴趣,更没有多少人会逐字逐句地从经典中寻找所谓的微言大义,寻找沉思的智慧,与伟大的灵魂对话。我们更关心的是毕业后,我们所学的专业就业率的情况,能否找到一个好的工作。我们对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没有兴趣,我们只在乎别人眼里我是不是拥有财富与地位的成功人士。

    ⑦所以,麦克尼尔在回忆中描述芝大当年的盛况恍如神话一般。他总结说,那是一个“衰落中繁荣的年代”。著名文艺批评家乔治·斯坦纳在回忆中提到,芝大在上世纪40年代晚期到50年代是他心目中理想大学的典范:“它接纳活力十足的各种不确定性,以及形塑理想大学理念的目的与精神之间的种种冲突”,“一所好的大学或学院,应该是使学生能够直接接触并且臣服于最杰出者的氛围与威视”,芝大当时就是这种“特别的光芒在阴冷的空气中闪烁”的氛围,大师和学者随处可见,尤其是1933年之后,哈钦斯接纳了许多从欧洲与德国流亡的学者,这些人大多数都是德国大学传统的继承人,他们都受过以康德与歌德作为灵感来源的通识教育的熏陶,他们的思想具有世界史的意义,他们在新的民主秩序中毫不妥协地盯着道德和艺术的完美境界,他们引领了芝大学子进入了一种活的伟大传统序列,进而使这种传统渗透到整个社会的趣味与标准之中。

    ⑧这真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年代。回头看我们这个庸常而粗鄙的时代,我们目睹了大学作为思想原发地的消失。冷漠、算计与功利,成为了大学生活与教育的底色,通识教育几乎已成“不可能的任务”。

    1第④段中加点词“喧宾夺主”在文中的含义是。

    2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 )。

    A.第②段讲述了作者对高等教育存在诸多问题的思考,引出下文对《哈钦斯的大学》的具体解读。

    B.《哈钦斯的大学》系统而全面地讲述了上世纪20年代末的芝加哥大学校长哈钦斯的教育理念。

    C.第③段中详细介绍书作者麦克尼尔与芝加哥大学的深厚渊源,表明他书中见识与评价的可信性。

    D.哈钦斯力排众议,想要在芝大推行4年制的人文课程计划正好与我们现如今的高等教育体制相反。

    3下列关于文中通识教育的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 )。

    A.通识教育专注教授西方哲学与经典、传统与道德,不同于专注教授工具性课程的职业训练。

    B.就最广泛的意义而言,通识教育重在培养学生文化属性,提高其艺术境界鄙视工具性的课程。

    C.哈钦斯认为通识教育与培养学生职业属性,为其未来工作作准备的专业化职业训练相辅相成。

    D.就因为哈钦斯的专断与独行,他的课程改革计划并不完善,且被诟病为狭隘的精英教育模式。

    4根据文意,归纳《哈钦斯的大学》出版的意义。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指出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没有强健的筋骨,却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因为它用心专一。

    (2)《师说》中,韩愈明确指出老师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而那些童子的老师,“_______”,并不是韩愈所说的老师。

    (3)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传神地勾画出了英雄当年驰骋沙场,收拾河山的豪壮场景。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8、感旧

    陆游

    当年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

    十丈战尘孤壮志,一簪华发醉秋风。

    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

    奇士久埋巴峡骨,灯前慷慨与谁同?

    【注】①奇士:指陆游在巴蜀结识的好友独孤策,此时已故去十余年。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回忆当年,紧扣诗题,写出了诗人年轻时豪迈洒脱、英姿勃发的形象。

    B.颔联在形式上对仗工整,体现了律诗典型的音韵之美;在内容上对比鲜明,取得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C.颈联中诗人写自己在梦中回到昔年纵横驰骋的边塞,借梦寄情,表达了对戎马生涯和塞外奇绝风光的深切怀念。

    D.尾联使用反问的手法,表达了内心强烈的感情,同时也让读者了解到慷慨豪迈、卓尔不群的故友形象。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安石少好读书,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

    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辩博济其说,架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于是上万言书,以为:“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闯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悅乎?愿监苟者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当世之变。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也。”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

    俄直集贤院,以母忧去,终英宗世,召不起。

    熙宁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上谓曰:“人皆不能知卿,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但后世所谓儒者,大抵皆庸人,故世俗皆以为经术不可施于世务尔。”上问:“然则卿所施设以何先?”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之。”上以为然。于是设制置三司条例司,命与知枢密院事陈升之同之。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遣提举官四十余辈,颁行分下。

    安石性强忮,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甚者谓“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罢黜中外老成人几尽,多用门下儇慧少年。久之,以旱引去,洎复相,岁余罢。终神宗世不复召,凡八年。

    (《宋史·玉安石传》有删改)

    (乙)论曰:朱熹尝论安石“以文章节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已任。被遇神宗,致位宰相,世方仰其有为,庶几复见二帝三王中之盛。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好嗣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宁、查和之际,而祸乱极矣。”此天下之公言也。昔神宗欲命相,问韩琦曰:“安右何如?”对日:“安石为翰林学士则有余,处辅弼之地则不可。”神宗不听,遂相安石。鸣呼!此虽宋氏之不幸,亦安石之不幸也。

    (明张溥《宋史论》节选)

    (丙)若乃于三代留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当之矣。悠悠千年,间生伟人,此国史之光,而国民所当买丝以绣,铸金以祀也。距公之后,垂千年矣,此千年中,国民之视公何如,吾每读宋史,未尝不废书而恸也。以不世出之杰,而蒙天下之诟,易世而未之湔者,在泰西则有克林威尔,而在吾国则荆公

    (清梁启超《王荆公》节选)

    [注]①二帝三王:唐尧、虞舜及夏禹、商汤、周文(武),王。②三代:夏商周。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器然丧其乐生之心

    B.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

    C.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

    D.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器然丧其乐生之心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熙宁”,宋神宗的年号。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每位皇帝可以有一个或者多个年号,如唐玄宗年号有天宝、开元等。

    B.“三司”,古代官职名。宋代以“盐铁、度支、户部”为三司,专掌国家的财赋,都由朝廷重要的大臣掌管。

    C.“荆公”是对王安石的尊称,因他曾被封为荆国公。古代对平辈或长辈也可称“字”表尊敬,如“王介甫”。

    D.“领”,兼任,指以本官兼较低职,同样意思的还有“判”“权”等,而“摄”指暂时兼任比本官高的职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安石思维敏捷,志向远大。他写文章下笔如飞,文章精妙让人叹服;立有改变世事、风俗的志向,坚持变法。

    B.甲文主要通过叙述人物言行来突出王安石的特点,乙文主要引用朱熹之言来褒贬他,而丙文用克林威尔做类比来评价他。

    C.乙文中韩琦曾明确指出王安石不可担任宰相,神宗没有听取他的建议,明代张溥认为这是宋氏也是王安石的不幸。

    D.王安石刚愎自用,固执已见。遇事不管对与错,他都坚持自己的意见。当宰相时,因为旱灾,被罢免官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俄直集贤院,以母忧去,终英宗世,召不起。

    (2)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课内语段翻译)

    5朱熹和梁启超是如何评价王安石的?你认同谁的观点?请结合文本分析。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0、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生活中,常常有人宁愿去关心一位影星的吃喝拉撒和鸡毛蒜皮,而不愿关心一个普通人波涛汹涌的内心世界。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50
题数 10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