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绵阳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5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依次在下列句子的横线上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大概,这也是狼的嗥叫中隐藏的内涵,它已被群山所理解,却极少为人类_______。

    (2)博雅杯人文知识大赛虽已圆满落幕,但留给人们的是永不落幕的精神宝藏和重要  

    (3)孩子,坦率地说,我无法抑制你的期望,我虽不致横蛮专制到 你对“志愿”的选择,但我实在希望你能考进大学。

    A.领会 启示 干预 B.领悟 启事 干涉

    C.领会 启事 干预 D.领悟 启示 干涉

  • 2、以下都是写中华传统节日的对联,按“清明─端午─中秋─除夕”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相逢马上纷桃雨 喜见树前闹杏花 ②夜如何其,晓钟未动 岁云尽矣,更漏频催

    ③清光同会合 秋色正平分 ④避恶茱萸囊 延年菊花酒

    ⑤去秽除邪千门户前悬虎艾 尊贤吊古万人江岸喝龙舟

    ⑥三五良宵,花灯吐艳映新春 一年初望,明月生辉度佳节

    A. ⑤④⑥② B. ①⑤③② C. ①④③⑥ D. ④①③⑤

  •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A.《论语》是记录春秋末期大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散文集。

    B.孔子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开办私学的教育家。像“温故而知新”、“举一反三”等,都是他成功的教学经验。

    C.孔子整理过的古籍有:《诗》、《书》、《礼》、《易》、《乐》、《春秋》,也即“六经”。

    D.孟子是孔子学说的集大成者,他和颜回都是孔子当时的学生。

  • 4、将下列关联词语依次填入语段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我的父亲是个裁缝。他______是从一个小村庄来到这里的,在很多方面不及大城市的居民,______对针线活有十分精细的感受。______,他也把那些带有他独特风格的感受和理解,带进了他的作品里面。他是行针走线的艺术家,却______不在意钱挣得多还是少。

    A. 尽管   而且 但是 并

    B. 虽然   却 而且 并

    C. 虽然   而且 但是 也

    D. 尽管   却 然而 也

  • 5、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质,指古时候诸侯国以将太子派往敌方或者他国作为人质来相互取信的制度。

    B.朔望,朔,指农历每月初一;“望”即“望日”,指农历每月十五。

    C.竖子:对人的蔑称。除此之外还有“童仆”的意思。

    D.“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指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杜甫传(节选)

    冯至

    杜甫在亲友的帮助下,筹划建造草堂,地址选在城郭西郊的浣花溪畔,这里环境清幽,尘事不杂,杜甫十分满意,作《卜居》诗以唱心中之乐,反映出作者久经动荡得以安宁之后的恬静安适的心境。杜甫有一位表弟此时在成都府任司马,听说杜甫要在西郊建造草堂,便走过来看他,还送了些钱。杜甫十分感激,作诗酬谢。关于草堂的建造过程,杜甫无诗记录,我们所见到的是他忙着写诗向各地友人索求各种树苗以美化草堂环境。

    另外,他还不辞劳苦亲自去石笋街果园坊的徐卿家要果木苗,不管黄梅绿李,是果木树都要。这自然是为了装点草堂,同时也有以果备荒的打算,他是挨过饿的人,曾用野果充填过饥肠,深知它们的重要,“高秋总馈贫人食,来岁还舒满眼花”(《题桃树》)。桃可果腹,花可娱人,这就是他对果木树的整体审美。花果树木之外,他还向友人索要日用家什。可以想见,他当时安家伊始,支锅立灶,盆碗瓢勺,所需家什向人索取者一定不少,只是没有件件入诗罢了。

    这年春末,草堂盖成,树木栽好,老杜坐在院中,有滋有味地欣赏起来了。他赞美它所面临的青青郊野,赞美遮日吟风的桤林茂叶与和烟滴露的笼竹翠梢,欣喜鸟来暂息,燕来定巢。细想起来,这些风物不过是寻常农舍之景,却招来如此赞叹,这从反面使我们认识到他的生活境遇已落到十分可怜的地步。他在秦州山野寻找栖居之地的苦况,他长途跋涉于险山急流、危栈古道的种种艰难,成为他乐此茅宅的生活和感情基础。定居草堂的初期,杜甫的心情获得了片刻的宁静,写了不少颇具安恬情味的田园诗,如《江村》诗写村居景物和情事最相融洽:“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此诗比较典型地反映出作者初居草堂时的心境。然而这种心境是以“故人供禄米”为条件的,他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全靠故人的周济,一旦故人稍怠,立刻就会陷入困境。他们偶有接济失时,杜甫的生活就成问题。定居草堂之后,杜甫生活安顿下来,开始游览成都古迹,并与一些风雅人士交往。

    他曾瞻仰过武侯祠,作《蜀相》诗,对诸葛亮一生的磊落功绩做出高度的评价,为其未能收复中原完成统一大业而痛洒千秋之泪。此诗虽为吊古,却有伤今之意。当时战乱尚未平息,山河破碎,宇内烟腾,于此国事维艰之际,是多么需要有一位武侯这样的贤相来主持国政!此外,诗中写他羡慕诸葛亮的得遇明主,也含有不满于肃宗的意思,他素怀匡时济世的远大志向,却被冷落与排挤,这种不平之气隐隐透于诗中。

    游览古迹的同时,杜甫还交结了一些风雅人士。还有一个邻居是黄四娘,她家院子里种着成畦的花木,春天一到,万紫千红,杜甫曾去观赏,写出的诗作《江畔独步寻花》声娇色丽,充满无限生机。杜甫与江村农家关系也很密切,农人时常送给他一些蔬菜,他也常把种植的草药赠予他们。在与农民的接触中,他对农民的纯朴心性有了深入的理解,他出乎意料地在农家茅舍里找到了寻觅许久的赤诚之心,在不通文墨的农民身上读到了自己的生活信条。这使他感到在茫茫人世间自己的归宿还是与农民的茅舍相杂为好。代宗即位后,曾召杜甫回京补京兆功曹参军,他没有赴任,想来与此不无关系。

    (选自冯至《杜甫传》,有删改)

    (相关链接)

    草堂在暮春时节落成了……这是760年,中原没有恢复,关内闹着严重的灾荒,杜甫却结束了他四年流徙的生活,在这里得到一个栖身的处所。他离开了兵戈扰攘、动荡不安的大世界,如今暂得休息,于是自然界中的一切都引起他的羡慕。他在这时期写了不少歌咏自然的诗。我们把这类的诗句和759年在洛阳道上与秦州道上的诗相比,会发现意境上有多么大的一个悬殊!难道杜甫自己的生活刚刚有了着落,便陶醉在自然的春光里,忘却了人民的痛苦与国家的灾难了吗?

    (冯至《杜甫传》,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中原没有恢复、关内闹着严重的灾荒的时候,杜甫结束了他四年流徙的生活,在成都建成了一个栖身的处所——草堂。

    B.建造草堂所需一切,有的是亲友赠送,表弟送了些钱;有的是杜甫索求的,他向友人索求了各种树苗、果木苗及所需家什。

    C.材料特意介绍杜甫写的《江村》,表现杜甫定居草堂的初期,生活暂时安定,心情获得了片刻的宁静,寻常景象,也能引起他的诗兴。

    D.杜甫作《蜀相》,流露出在国事维艰之际被冷落被排挤的不平之气。作者引用这篇诗作,意在解释杜甫不应代宗召补的深层原因。

    2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建造草堂时,除了亲友的主动帮助,杜甫也忙着向各地亲友“索求”“花果树木”“日用家什”,以至于无暇写诗记录草堂的建造过程。

    B.“桃可果腹,花可娱人,这就是他对果木树的整体审美。”这表明杜甫即使在“曾用野果充填过饥肠”的时候,审美观也依然是现实主义的。

    C.草堂岁月里,全靠故人接济的经济条件也没有能阻挡杜甫对寻常农舍之景的赞叹,他写了不少田园诗来表达暂得栖身之所时的安适心境。

    D.离开了兵戈扰攘、动荡不安的中原和关内,坐在建好的清幽的草堂院内,杜甫过起了有滋有味的闲适生活,因此就放弃了回京做官的机会。

    3草堂岁月里的杜甫真的“陶醉在自然的春光里,忘记了人民的痛苦与国家的灾难了吗”?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谏太宗十思疏》中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人们开始都能做得很好,但很少能坚持到最后。

    (2)《阿房宫赋》中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洞庭湖历来是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孟浩然曾咏叹它“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而杜甫在《登岳阳楼》中也曾称赞过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壮美景象。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列诗歌,完成各题。

    把酒问月

    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注释]①绿烟:云翳。

    1这首诗歌的体裁是__________

    2下列对诗歌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诗歌第3、4句一冷一热,写出明月于人既可亲又神秘的奇妙感,人格化手法的运用惟妙惟肖。

    B. 诗歌第9、10句对神物、仙女深怀同情,其间流露出诗人自己及时行乐的情怀。

    C. 诗题中的题眼是“问”字。

    D. 诗中显露了一个风流自赏、孤高出尘的诗人自我,体现了李诗旷达奔放的风格。

    3赏析本诗以一个问句开头的精妙之处。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晋亨,进卿,冀州南宫人也。兄颢,金同知安武军节度使事,卒所部降于严实,进安武军节度使,战殁。岁戊寅,晋亨袭颢爵。晋亨涉猎书史,小心畏慎,临事周密,实器之,以女妻焉。实征泽、潞,偏将李信、晁海相继降于宋,晋亨跋涉险阻,昼伏夜行,仅免于难。实征淮楚、河南,晋亨皆从。甲午,从实入觐,命为东平路行军千户。围安庆,其守将走,邀击之,斩首百级,俘获无算。攻光之定城,俘其将士十有五人。略信阳,执复州将金之才。攻六安,拔之。大小数十战,策功居多。实卒,其子忠济奏晋亨权知东平府事。东平贡赋率倍他道,迎送供亿,簿书狱讼,日不暇给,历七年,吏畏而民安之。辛亥,宪宗即位,从忠济入觐。时包银制行,朝议户赋银六两,诸道长吏有辄请试行于民者,晋亨面责之曰:“诸君职在亲民,民之利病,且不知乎?今天颜咫尺,知而不言,罪也。承命而归,事不克济,罪当何如!且五方土产各异随其产为赋则民便而易足必责输银虽破民之产有不能办者。大臣以闻,明日召见,如其言以对,帝是之。乃得蠲户额三之一,仍听民输他物,遂为定制。欲赐晋亨金虎符,辞曰:“虎符,国之名器,长一道者所佩,臣隶忠济麾下,复佩虎符,非制也。臣不敢受。”帝益喜。中统三年,李璮叛,晋亨从严忠范战于遥墙泺,胜之,改本道奥鲁万户。四年,授金虎符,分将本道兵,充万户,戍宿州。首言:“汴堤南北,沃壤闲旷,宜屯田以资军食。”乃分兵列营,以时种艺,选千夫长督劝之,事成,期年皆获其利。十一年,诏伐宋,晋亨在选中,闻命就道,曰:“此报效之秋也。”由安庆渡江,丞相伯颜留之戍镇江,兼与民政,壹以镇静为务,战焦山、瓜洲,皆有功。十三年,卒于官。

    (节选自《元史·张晋亨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且五方土产各异/随其产/为赋/则民便而易/足必责输银/虽破民之产/有不能办者

    B. 且五方土产各异/随其产为赋/则民便而易足/必责输银/虽破民之产/有不能办者

    C. 且五方土产各异/随其产为赋/则民便而易/足必责输银/虽破民之产/有不能办者

    D. 且五方土产各异/随其产/为赋/则民便而易足/必责输银/虽破民之产/有不能办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字,古人成年取字,字和名使用有别,名供长辈呼唤;字供平辈和晚辈称呼。

    B. 戊寅,在文中指年份。古人以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相配,用来纪年、纪月、纪日。

    C. 虎符,古代调兵遣将用的信物,大多为虎形,分两半,两半勘合验真,才能生效。

    D. 中统,年号。中国古代帝王都有自己的年号,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晋亨做事谨慎,深受严实器重。严实征讨泽、潞州时,两位偏将相继投降宋,情况危急,他小心应对,免于灾难;他跟随严实征战各地,屡立战功。

    B. 张晋亨刚正耿介,敢于直言不讳。朝廷决定每户征银六两,有官吏请求朝廷立即试行,晋亨不论是面对大臣还是皇帝,都表达了相同的反对意见。

    C. 张晋亨坚持原则,拒绝皇帝赏赐。皇帝想要赐给他金虎符,他却拒绝了皇帝的奖励,原因是虎符贵重,自己地位不高,如果佩戴虎符,不合制度。

    D. 张晋亨善思有方,治政卓有成效。戍守宿州时,他提出应该利用那些闲置的肥沃土地来屯田以充实军粮,并采取有效措施,当年便大有收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晋亨涉猎书史,小心畏慎,临事周密,实器之,以女妻焉。

    (2)大臣以闻,明日召见,如其言以对,帝是之。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论语》中说:“不学礼,无以立。”《荀子》里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二)我国是千年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今天,“讲文明,懂礼貌”是每个人耳熟能详的标语。然而在我们身边,时不时会出现这样一些现象:图书馆内随便占座;学校食堂买饭不排队;升国旗时交头接耳;行人、非机动车闯红灯;在公物上乱涂乱画;公共场合大声喧哗;随手丢弃垃圾……

    上述材料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某中学将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文明礼貌月活动。假设你是该校学生会宣传部部长李明,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同学写一封倡议书。倡议大家“践行文明礼仪,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50
题数 10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